納卡衝突或是一場人機結合空襲嘗試

2020-12-08 騰訊網

中國航空報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的戰鬥已持續數月,無人機在雙方衝突中扮演空襲重要角色顯而易見。尤其是許多專家對亞塞拜然國防部不斷發布剛從土耳其購買的TB-2「旗手」以及以色列「哈羅普」自殺式無人機打擊亞方裝甲車輛、火炮、汽車甚至步兵陣地的畫面視頻感到震撼。儘管我們從公布的視頻中能清晰地看到,被無人機炸毀的是此前已被擊中的目標,但是無人機攻擊影像效果無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或是正在掀起一場人機結合空襲作戰的革命。

無人機實現由「偵察保障」

向「進攻主角」轉變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由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執行作戰任務的非載人飛行器。

無人機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並在歷次戰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在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採取以無人機誘騙敘軍地空飛彈的制導雷達開機的戰術手段,使用空對地飛彈摧毀了敘軍的19個「薩姆」飛彈陣地。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出動無人機在伊軍前沿陣地上空晝夜偵察,提供實時圖像,引導地面部隊摧毀了伊軍陣地。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共計出動了100多架無人機,執行戰場偵察與監視任務。在美軍打擊塔利班作戰中,美軍首次使用無人攻擊機,攜帶武器用於實戰。2011年9月30日,在葉門腹地一條灰塵瀰漫的公路上,奧拉基和幾個蓋達組織的同夥停下他們駕駛的皮卡,但仍然躲避不了美軍的追殺。此時此刻,美軍無人機發射的飛彈打死了這位蓋達組織的宣傳人員。2001年11月15日,美軍「捕食者」無人機向塔利班停車場發射了兩枚「海爾法」飛彈,「基地」組織的第二號人物穆罕默德-阿提夫在這次空襲中斃命。「捕食者」還再次顯示驚人的偵察能力:當「基地」組織的一名重要頭目在一座樓房內密談,恰好位置靠近窗戶,被美軍一架正在該區域上空盤旋的「捕食者」無人機捕獲住,地面控制站的人員將信息傳給情報中心,經過比對確認後,美軍戰機迅速趕來,整個大樓被雷射制導炸彈夷為平地。2002年11月4日,美國中情局官員接到情報,得知拉登的助理、葉門「科爾」號驅逐艦爆炸案主犯、「基地」頭目哈裡斯,正與幾名手下乘坐一輛越野車高速行駛在葉門西北部地區。根據線索,美軍「捕食者」無人偵察機很快發現了目標,實時把紅外線圖像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某個遙遠的地面指揮站,隨後它根據地面指令向那輛越野車發射了「地獄火」飛彈,將「基地」分子全部殲滅。2015年,「基地」組織高級頭目納德哈裡與另外三人在車中被美國無人機炸死。2016年7月,美軍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阿富汗發動空襲,炸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一名高級領導人。2019年,伊朗革命衛隊動用火炮、無人機和戰術飛彈,打擊了一股向該國西部邊境境內滲透的敵對武裝。視頻顯示,伊朗軍方使用無人機在空中向敵對武裝藏身的建築物進行精確定位,隨後發起突然襲擊,在未被對手察覺的情況下瞬間將目標消滅。

以上案例有力證明,無人機作為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已由「偵察保障」逐步演變為「進攻主角」,不僅有效補充衛星偵察等手段的不足,也能執行遠程偵察、邊境巡邏、目標識別、電磁幹擾、物資運送、精確打擊和毀傷評估等多樣化作戰任務。

無人機能自主實施精確打擊

誰擁有作戰機器人,誰就贏得未來無人化戰爭主動。有媒體報導稱,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首次以建制形式投入機器人部隊,並在世界首次作戰中一戰成名,20分鐘陣地攻堅戰中就一舉攻下如今俄軍士兵難以攻下的高地,取得零傷亡斃敵77人戰績。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廣泛運用軍事領域,未來空中戰場基本實現了人機協同空襲或者無人機自主空襲,F-35戰機飛行員或可從座艙內,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遙控一小批在附近飛行的無人機群,執行檢測、偵察和瞄準目標任務。英國新研發的一款高科技無人駕駛隱身戰鬥機公開亮相。這款新飛機的名字Taranis來自於神話中的「雷電之神」,具有隱身特性,能在多個目標上空試驗、投放彈藥,還能防衛自身受其他有人和無人敵機的攻擊。該飛機即使沒有地面指揮,也能通過衛星和指揮部進行通信,並自動運行,執行精確打擊遠程目標的任務。可以預測,在未來戰爭中,無人機更能替代常規戰機,成為未來空中作戰的主力航空武器裝備之一,執行即時精確打擊任務,必將顛覆以往利用夜暗、凌晨出動有人機出奇不意地實施精確打擊作戰模式。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一處「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設施」和油田遭襲擊後,葉門胡塞武裝宣布「對此事負責」,並宣稱其使用了10架無人機對上述設施進行了攻擊,也由此引發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口水戰」。此後3個半多月後,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在美國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凌晨發起的一場無人機突襲中被「定點清除」,同時被炸死的還有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團體「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阿布·邁赫迪·穆漢迪斯。據法新社報導,3枚火箭彈在機場貨運通道附近落下,燒毀兩輛車,造成蘇萊馬尼在內的10人死亡。一名美國官員稱,這是一次「精準無人機打擊」。蘇萊馬尼是伊朗政壇重要人物,在伊拉克局勢不斷惡化背景下,他遭襲身亡給中東地區局勢投下陰影,美伊關係將進一步惡化。

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將是目前空襲作戰發展重點

外刊報導稱,到2025年美軍相當數量的戰機將是無人機,未來空戰寄希望於有人機與無人機融為一體、人機編隊,實現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空襲作戰的目的。目前,美國空軍計劃擴大無人機與有人機之間的有人與無人平臺組隊。這種努力可能有助於促進國防部長所說的從一架高速戰機上發射微型無人機的設想。

在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作戰中,戰鬥機就像一種飛行傳感計算機,能夠獲得大量數據,並自行聯繫、分析和判斷,最後向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屏上傳結論後,由飛行員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根據作戰計劃、戰場態勢、編隊配備的武器等制訂作戰方案後,再下達給無人機……實現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協同作戰的目的。也就是說,有人機與無人機混合編隊,把以往由地面控制改為空中控制無人機,由飛行員直接指揮控制無人機作戰行動。美海軍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航母艦載機首次一起飛行,成功完成混合起降測試。英國計劃實現一架有人機能夠同時指揮5架無人機,法國計劃實現「陣風」戰機與「神經元」無人機混合編隊的作戰目的。

無人機完全取代不了有人機空襲作戰的主導地位

目前,儘管無人機空襲作戰大顯身手,還不能完全取代有人駕駛飛機的主導地位,但是兩者之間的打擊能力正在逐步縮小。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8月21日報導,在五次模擬混戰中,美國空軍頂尖的F-16戰鬥機飛行員被AI(人工智慧)擊敗了,人類飛行員說「我們作為戰鬥機飛行員所做的事情都不起作用」。雖然人機模擬空戰AI勝,但是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贏得戰爭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武器。在「人機結合作戰」中,無人機是由人類發明創造、設計、控制的,人無疑是最生動、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未來戰爭發展的主宰者,而無人機就是機器,離開了人,它將無法發揮智能作用。然而,我們在強調人這一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無人機所發揮的巨大作戰潛能。在未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有人駕駛作戰飛機不可能馬上消亡,在更多的作戰情況下無人機或許只是有人駕駛飛機重要補充,人機結合編隊、協同作戰才是未來空襲作戰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納卡衝突的歷史經緯
    4月5日,衝突雙方相繼宣布已在這一地區實施停火,納卡地區的軍事衝突告一段落。    圍繞納卡地區,多年來阿、亞兩國摩擦不斷,這次衝突可以說是雙方矛盾的又一次集中爆發。納卡問題的形成具有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周邊大國在其中扮演了主導角色。因此,衝突下一步如何發展既取決於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也跟國際大環境相關。綜合判斷,停火之後,納卡地區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矛盾短期內無解。
  • 昱見|當納卡衝突遭遇新武器革命
    納卡衝突看似一場「茶壺裡的風暴」,在它背後,一場有可能深刻改變世界的武器革命正在發生。「高加索猛虎」不再猛11月10日,當獲悉亞美尼亞與俄羅斯、亞塞拜然籤署停火協議,俄羅斯維和人員將在納卡地區執行維和任務之後,一些憤怒的亞美尼亞民眾在一群反對派議員領導下,闖入政府大樓,洗劫了總理帕西尼揚的辦公室。
  • 俄羅斯、亞美尼亞外長通電話討論納卡地區衝突
    新華社莫斯科10月4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日同亞美尼亞外長姆納察卡尼揚通電話,討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
  • 普京仍是納卡最後贏家?俄軍勢力遍布南高加索,西方諸國白忙一場
    11月10日,長達一個多月的納卡衝突以亞阿雙方籤訂和平協議宣告結束。在衝突兩國傷亡數千人,衝突地區戰火紛飛後,俄軍趁機將勢力散布到南高加索地區,西方諸國在背後不斷搞小動作,卻因此丟失了反俄陣地,白忙一場。在這場世界矚目的衝突中,普京依然是最後的贏家。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但雙方就納卡問題依然爭執不下,小規模的衝突持續不斷。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納卡衝突恐再次升級,大型水庫大壩和核電站,都面臨被攻擊危險
    亞阿針鋒相對,情況愈演愈烈,美俄法等多方呼籲停火,但調停無效,亞阿納卡衝突再次升級。納卡,全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位於南高加索的一個內陸地區,面積為4400平方公裡,山林密布,地勢易守難攻,常是兵家必爭之地。納卡地處在黑海與裏海中間,受地殼運動影響,這裡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石油資源。據統計調查,納卡目前約有18萬人口,80%的是亞美尼亞人,令人尷尬的是,在國際上納卡屬於亞塞拜然的領土,大多數在納卡地區的人都"身在曹營心在漢"。
  • 賠款500億美元,亞美尼亞民眾反對停戰,納卡民眾:不當亡國奴
    前段時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籤署正式停戰協議,在俄羅斯軍隊進駐納卡後,戰爭呈一邊倒態勢,亞美尼亞不得不在納卡停戰協議上簽字向亞塞拜然求和。這一不平等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可以保留納卡首府在內的很一小塊土地,其餘所有領土均割讓給亞塞拜然。
  • 土耳其白忙一場,俄羅斯「獨佔」納卡,烏克蘭警鐘敲響
    雖然土耳其向亞塞拜然派遣了駐軍,但是依然不敢涉獵納卡地區,在這次停火協議中,俄羅斯扮演了唯一仲裁者的角色,停火協議涉及到的三方是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土耳其被排斥在外,明斯克兩個主席國美國和法國也被排斥在外。在達成停火協議之後,俄羅斯2000大軍立即開往納卡地區,實施維和。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
    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雙方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武裝衝突時有發生。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視頻圖片:阿亞交換陣亡士兵遺體
    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雙方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武裝衝突時有發生。,納卡地區局勢趨向穩定。
  • 納卡老百姓發起地雷戰,亞塞拜然士兵傷亡慘重,俄警告:不許報復
    這很顯然是納卡老百姓發起的地雷戰,據了解,在過去的衝突當中,已經有亞塞拜然士兵因為這些爆炸裝置而傷亡慘重。據當地人員稱,這些爆炸裝置包括部分地雷,是亞美尼亞武裝人員在撤離這一地區的時候所埋設的。這其中有很多地雷裝置埋藏比較隱秘,而且引爆方式非常詭秘,足以讓人防不勝防。當然,鋪設這些地下引爆裝置的時候,當地也有不少居民加入。因為納卡地區的居民並不希望亞塞拜然軍隊侵入這裡。
  • 俄土已籤署建立納卡地區停火聯合監控中心協議
    新華社莫斯科12月1日電(記者吳剛)據塔斯社1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和土耳其國防部已籤署有關建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停火聯合監控中心的協議。報導說,俄土雙方已完成有關聯合監控中心運行原則和相關技術細節的磋商。
  • 土耳其支援亞塞拜然動手,謀求納卡地區只是開始
    2020-11-25 05:13:22 來源: 軍事微力說 舉報   由於俄羅斯的出兵納卡衝突已經不得不結束了
  • 重啟納卡戰爭?埃爾多安欲出兵亞塞拜然,俄:敢越線就開火
    不願看到納卡停火的土耳其經過6周的血戰之後,納卡地區的硝煙總算是飄散了,亞塞拜然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拿到了納卡的大部分領土,而亞美尼亞則輸的非常徹底,不僅要撤出納卡,國內也爆發動亂,總理帕希尼揚下落不明...但是無論如何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據統計,僅近期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衝突中,亞阿雙方至少有幾千人死亡,這還不包括前段時間死傷的人數。 目前,在俄羅斯的幹預下,納卡地區局勢得到控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 埃爾多安玩火,大批軍隊準備前往納卡前線
    目前納卡戰爭已經在俄羅斯的調停之下結束,俄羅斯也派出了接近2000人的維和部隊前往納卡的兩國實際控制線附近布防,以避免雙方再度發生衝突。不過志在蠶食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影響力的土耳其這回坐不住了。土耳其想要派兵前往納卡地區"維和"的真正目的與俄羅斯顯然不同,俄羅斯派兵一方面是為了鞏固自己在高加索這個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真正阻止雙方進一步發生武力衝突。
  • 亞塞拜然軍隊已進駐納卡實控區,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宣布辭職
    (目前被亞塞拜然實際控制)」 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領導人此前發布了納卡地區停火聯合聲明。俄羅斯聯邦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發布聲明指出,納卡地區的全面停火應於11月10日生效,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將保持已經佔領的陣地並交換戰俘,俄羅斯維和人員將進駐納卡衝突地區。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6時起,俄方開始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
  • 納卡衝突提高各國警惕性,翼龍II再迎新買家,實戰中曾做最好廣告
    無人機在剛剛結束的納卡衝突中稱王稱霸的表現,使各國更加認識到了無人機在未來戰場上的巨大價值,是否擁有先進察打一體無人機可能已經事關未來戰爭的輸贏,所以世界軍用無人機市場的一舉一動都開始被備受關注起來,提高了全世界各國的警惕性。
  • 土雞飛進來 亞阿衝突又複雜了
    他還指責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沒有能力解決納卡問題。 此外,亞美尼亞駐俄羅斯大使託加尼揚當地時間28日表示,土耳其已經從敘利亞北部,向亞塞拜然派遣約4000名戰鬥人員;而伊朗則呼籲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雙方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