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的戰鬥已持續數月,無人機在雙方衝突中扮演空襲重要角色顯而易見。尤其是許多專家對亞塞拜然國防部不斷發布剛從土耳其購買的TB-2「旗手」以及以色列「哈羅普」自殺式無人機打擊亞方裝甲車輛、火炮、汽車甚至步兵陣地的畫面視頻感到震撼。儘管我們從公布的視頻中能清晰地看到,被無人機炸毀的是此前已被擊中的目標,但是無人機攻擊影像效果無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或是正在掀起一場人機結合空襲作戰的革命。
無人機實現由「偵察保障」
向「進攻主角」轉變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由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執行作戰任務的非載人飛行器。
無人機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並在歷次戰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在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採取以無人機誘騙敘軍地空飛彈的制導雷達開機的戰術手段,使用空對地飛彈摧毀了敘軍的19個「薩姆」飛彈陣地。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出動無人機在伊軍前沿陣地上空晝夜偵察,提供實時圖像,引導地面部隊摧毀了伊軍陣地。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共計出動了100多架無人機,執行戰場偵察與監視任務。在美軍打擊塔利班作戰中,美軍首次使用無人攻擊機,攜帶武器用於實戰。2011年9月30日,在葉門腹地一條灰塵瀰漫的公路上,奧拉基和幾個蓋達組織的同夥停下他們駕駛的皮卡,但仍然躲避不了美軍的追殺。此時此刻,美軍無人機發射的飛彈打死了這位蓋達組織的宣傳人員。2001年11月15日,美軍「捕食者」無人機向塔利班停車場發射了兩枚「海爾法」飛彈,「基地」組織的第二號人物穆罕默德-阿提夫在這次空襲中斃命。「捕食者」還再次顯示驚人的偵察能力:當「基地」組織的一名重要頭目在一座樓房內密談,恰好位置靠近窗戶,被美軍一架正在該區域上空盤旋的「捕食者」無人機捕獲住,地面控制站的人員將信息傳給情報中心,經過比對確認後,美軍戰機迅速趕來,整個大樓被雷射制導炸彈夷為平地。2002年11月4日,美國中情局官員接到情報,得知拉登的助理、葉門「科爾」號驅逐艦爆炸案主犯、「基地」頭目哈裡斯,正與幾名手下乘坐一輛越野車高速行駛在葉門西北部地區。根據線索,美軍「捕食者」無人偵察機很快發現了目標,實時把紅外線圖像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某個遙遠的地面指揮站,隨後它根據地面指令向那輛越野車發射了「地獄火」飛彈,將「基地」分子全部殲滅。2015年,「基地」組織高級頭目納德哈裡與另外三人在車中被美國無人機炸死。2016年7月,美軍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阿富汗發動空襲,炸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一名高級領導人。2019年,伊朗革命衛隊動用火炮、無人機和戰術飛彈,打擊了一股向該國西部邊境境內滲透的敵對武裝。視頻顯示,伊朗軍方使用無人機在空中向敵對武裝藏身的建築物進行精確定位,隨後發起突然襲擊,在未被對手察覺的情況下瞬間將目標消滅。
以上案例有力證明,無人機作為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已由「偵察保障」逐步演變為「進攻主角」,不僅有效補充衛星偵察等手段的不足,也能執行遠程偵察、邊境巡邏、目標識別、電磁幹擾、物資運送、精確打擊和毀傷評估等多樣化作戰任務。
無人機能自主實施精確打擊
誰擁有作戰機器人,誰就贏得未來無人化戰爭主動。有媒體報導稱,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首次以建制形式投入機器人部隊,並在世界首次作戰中一戰成名,20分鐘陣地攻堅戰中就一舉攻下如今俄軍士兵難以攻下的高地,取得零傷亡斃敵77人戰績。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廣泛運用軍事領域,未來空中戰場基本實現了人機協同空襲或者無人機自主空襲,F-35戰機飛行員或可從座艙內,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遙控一小批在附近飛行的無人機群,執行檢測、偵察和瞄準目標任務。英國新研發的一款高科技無人駕駛隱身戰鬥機公開亮相。這款新飛機的名字Taranis來自於神話中的「雷電之神」,具有隱身特性,能在多個目標上空試驗、投放彈藥,還能防衛自身受其他有人和無人敵機的攻擊。該飛機即使沒有地面指揮,也能通過衛星和指揮部進行通信,並自動運行,執行精確打擊遠程目標的任務。可以預測,在未來戰爭中,無人機更能替代常規戰機,成為未來空中作戰的主力航空武器裝備之一,執行即時精確打擊任務,必將顛覆以往利用夜暗、凌晨出動有人機出奇不意地實施精確打擊作戰模式。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一處「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設施」和油田遭襲擊後,葉門胡塞武裝宣布「對此事負責」,並宣稱其使用了10架無人機對上述設施進行了攻擊,也由此引發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口水戰」。此後3個半多月後,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在美國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凌晨發起的一場無人機突襲中被「定點清除」,同時被炸死的還有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團體「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阿布·邁赫迪·穆漢迪斯。據法新社報導,3枚火箭彈在機場貨運通道附近落下,燒毀兩輛車,造成蘇萊馬尼在內的10人死亡。一名美國官員稱,這是一次「精準無人機打擊」。蘇萊馬尼是伊朗政壇重要人物,在伊拉克局勢不斷惡化背景下,他遭襲身亡給中東地區局勢投下陰影,美伊關係將進一步惡化。
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將是目前空襲作戰發展重點
外刊報導稱,到2025年美軍相當數量的戰機將是無人機,未來空戰寄希望於有人機與無人機融為一體、人機編隊,實現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空襲作戰的目的。目前,美國空軍計劃擴大無人機與有人機之間的有人與無人平臺組隊。這種努力可能有助於促進國防部長所說的從一架高速戰機上發射微型無人機的設想。
在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作戰中,戰鬥機就像一種飛行傳感計算機,能夠獲得大量數據,並自行聯繫、分析和判斷,最後向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屏上傳結論後,由飛行員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根據作戰計劃、戰場態勢、編隊配備的武器等制訂作戰方案後,再下達給無人機……實現有人機指揮控制無人機協同作戰的目的。也就是說,有人機與無人機混合編隊,把以往由地面控制改為空中控制無人機,由飛行員直接指揮控制無人機作戰行動。美海軍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航母艦載機首次一起飛行,成功完成混合起降測試。英國計劃實現一架有人機能夠同時指揮5架無人機,法國計劃實現「陣風」戰機與「神經元」無人機混合編隊的作戰目的。
無人機完全取代不了有人機空襲作戰的主導地位
目前,儘管無人機空襲作戰大顯身手,還不能完全取代有人駕駛飛機的主導地位,但是兩者之間的打擊能力正在逐步縮小。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8月21日報導,在五次模擬混戰中,美國空軍頂尖的F-16戰鬥機飛行員被AI(人工智慧)擊敗了,人類飛行員說「我們作為戰鬥機飛行員所做的事情都不起作用」。雖然人機模擬空戰AI勝,但是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贏得戰爭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武器。在「人機結合作戰」中,無人機是由人類發明創造、設計、控制的,人無疑是最生動、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未來戰爭發展的主宰者,而無人機就是機器,離開了人,它將無法發揮智能作用。然而,我們在強調人這一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無人機所發揮的巨大作戰潛能。在未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有人駕駛作戰飛機不可能馬上消亡,在更多的作戰情況下無人機或許只是有人駕駛飛機重要補充,人機結合編隊、協同作戰才是未來空襲作戰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