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理事會委派顧問李光旭,會長黃明超,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渝西南教師發展共同體主任委員鄒景倫3同志,先後前往本會渝西南教師發展共同體成員單位合川區教師進修學校、銅梁區教師進修學校、榮昌區教師進修學校、大足區教師進修學校、潼南區教師進修學校開展調研活動。
期間,調研組一行與所在學校領導和培訓者進行了廣泛交流,增進了互信友誼,達成了共建共商共享共促教師發展的許多共識。
教師教育一家親
在合川區教師進修學校,其校園新氣象、充滿激情的教師風採與熱情,給調研組一行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經過分別與學校兩任班子領導兩個多小時的調研交流,了解道該校在教師培訓、學校科研、電大教育、校園建設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
校長陳瑜在展望學校發展前景時,充溢著由衷的喜悅,洋溢著奮進的激情,表示願在市教師教育學會以及渝西南教師發展共同體裡發揮積極作用。學校專職副書記孫華,副校長李政、李強等領導參與了調研交流活動。
在銅梁,區教委李軍副主任、基教科王志鴻科長,區教師進修學校李奕奕校長、陽新春書記,銅梁一中李勇校長、蘇在明書記,銅梁二中羅昌明校長等出席調研活動。雙方就教師培訓、課題申報、發展態勢、學會創新等交換了看法和意見,認為應該加強學會與師培、普教、幼教、職教以及教育主管部門聯繫,共同推進市教師教育學會發展和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
踏進嶄新的榮昌區教師進修學校,調研組感覺十分震撼。學校新校區布局大氣,雄偉的校園、嶄新的格局,讓人對該校發展充滿期待。「成渝雙圈」建設讓榮昌教師培訓面臨新挑戰新機遇。
餘曉堰校長表示,將在「成渝雙圈教師發展共同體」方面作更多思考與探索。夏忠嚴副校長等表示對學會活動多參與多收穫。
大足區教師進修學校狠抓「四有好老師」工程。區教委副主任武天澤介紹了《大足區人民政府關於好老師培養工程的實施意見》。根據《意見》要求,按照培養對象全員化、過程科學化、內容模塊化、方式多樣化的原則,以5年為一個周期,全區計劃培訓「全員」教師10000名,培訓學科、管理「兩類」領軍人才1500名,培訓「精尖」人才30名,建立全區好老師人才梯隊,打造優秀教師隊伍,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促進大足教育質量全面提升,認為教師教育學會與「四有好老師」工程有諸多契合之處。
區教師進修學校王中立副校長詳細介紹區級教師培訓有關情況,希望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袁位、校長助理曾祥君等表示,多找機會在學會及渝西南教師發展共同體裡交流交往,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區職教中心原校長徐其鎂和職教中心一班人參與了調研座談活動。
潼南區教師進修學校袁利副校長(主持工作)、郭宏副校長以及學校行政一班人,與調研組成員討論分享了教師進修學校建設、發展及教師培訓的經驗與問題。該校正在積極爭取創建學院,十分重視教師發展、教育科研,表示積極參與到學會開展的各項活動中來。
愛座談會上,李光旭顧問愉快的回憶了當年教師進修學校達標建設風風火火情景,調研組一行共同分享了五校教師培訓方面的經驗及成果。
大家一致認為,通過調研,增進了學會與各教師培訓機構的關係和友誼,感受到相互融合共推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刻體會到教師教育一家親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剖析問題找歸因
在調研中,大家並沒有迴避目前存在於教師培訓機構中的一些問題,而是在交流中一起剖析問題找原因。
特別是在培訓任務重,人員編制不足;機構設置(含二級機構)不健全,個別教師進修學校未按市政府要求獨立設置;培訓經費管理不到位及使用不順;培訓者素質亟待提升;培訓者科研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培訓課程項目還未提上日程;學術交流渠道有待進一步暢通等方面作了全面而客觀的深入探討,並尋找共同解決的辦法。
對症下藥思對策
真對加大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力度、師資素質保障和有效提高、政府重視、專家庫建設,以及為教師培訓機構排憂解難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思路。
(一)教師教育是永恆主題,主導實施方顯政府作為。
「以人民為中心」既是黨的意志,也是國家戰略。人民對教育滿意不滿意判斷標準,就看當地是否擁有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隊伍。辦好教育必須以教師為本,有學校的地方就有教師教育。成千上萬教師跟上時代節奏、踩準專業發展路徑齊步走,教師培訓機構重要價值和戰略地位不可替代。區縣設立並建好一所功能齊全的教師培訓機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理應由政府主導,而不能讓教師培訓機構去自生自滅。教師發展大事一天也耽誤不得,政府支持辦好教師培訓機構分秒也不能猶豫,教師培訓機構可有可無念想一刻也不能妄生,該撥給教師培訓機構的培訓經費也一分不能減少。主導實施教師教育是政府行為,辦好教師培訓機構是政府職責,政府要積極作為主動擔當,不要讓自己管轄的教師培訓機構被落下。
(二)牢固樹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理念。當今時代,知識更新換代令人目不暇接。昨天對人工智慧懵懵懂懂,今日卻是學生課堂、教師培訓的主打課程。今天對量子理論感到不可思議,明日量子技術就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量子、靈子,以及當前無法預測也無法理喻的新名詞、新概念、新術語、新事物,或許第二天早上就是人們餐桌、工作坊、朋友間的熱詞談資與生活用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當今與未來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新生活、不斷走向未來的警語箴言。教師不學習,不進修,抱殘守缺,因循守舊,已經不合時宜;教師「一桶水蓋一碗水」及只當「艄公」「蠟燭」的年代早已過去,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務必牢固樹立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新理念。政府也要積極作為,讓教師培訓機構完成政府重託,系統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與學分登記以及指導校本研修,促進教師持續發展。
(三)搞好專家資源庫建設。教師培訓機構要集合教師教育資源,將優秀教師培訓機構培訓者與培訓管理者,各級各類教育優秀名師、骨幹教師、教育專家納入專家庫。要把更多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甚至民間高人,融匯進教師發展資源庫,有利於實施各類教師培訓儲備良師。教師教育學會應集全市、全國優秀師資資源,著力或協助區縣教師培訓機構做好專家資源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