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美媒稱,有些倒掛著睡,有些只睡短短幾小時,有些在泥裡酣睡……無論哪種方式,蝙蝠、大象、青蛙、蜜蜂和人類等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睡覺。實際上,科學家尚未發現一種真正不睡覺的動物。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2日報導,大多數人會承認,睡眠是絕對必需的。
報導稱,人們常常只經歷一個不眠之夜就會感覺身體不對勁。長期睡眠不佳與一系列負面健康影響有關,從心臟病和中風到體重增加和糖尿病。這些聯繫以及所有動物似乎都睡覺這一事實表明,睡眠一定對動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什麼?睡眠能讓大腦修復損傷、處理信息嗎?它對體內能量調節是必需的嗎?早在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時代,科學家和思想家就已經試圖解釋我們為什麼睡覺,然而,睡眠的確切作用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19世紀90年代,俄國首批女醫生之一瑪麗·德馬納塞納就困惑於睡眠之謎。
她曾寫道:「我們都熱愛生命,我們都希望活得儘可能長,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犧牲了三分之一、有時甚至一半的生命在睡覺上。」為了探索睡眠究竟是什麼,她在動物身上進行了首次睡眠剝奪實驗。
報導稱,這名醫生採用了一種現在看來相當殘忍的方法:讓幼犬一直醒著。她發現,它們在被剝奪睡眠幾天後就死了。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利用齧齒動物和蟑螂等其他動物進行的睡眠剝奪實驗也發現了類似的致命結果。然而,這些案例的潛在死亡原因及其與睡眠的關係仍不得而知。
雖然完全失眠似乎是危險的,但有些生物睡非常短的一段時間也能存活。科學家說,它們可能是了解睡眠作用的關鍵。
報導稱,今年2月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觀察了果蠅的睡眠習慣。
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系統生物學講師喬治·吉萊斯特羅對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說:「我們發現,有些果蠅幾乎不睡覺。」
吉萊斯特羅及其同事觀察到,6%的雌蠅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2分鐘,而其他雌蠅的平均睡眠時間為300分鐘。有一隻雌蠅甚至平均每天只睡4分鐘。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剝奪了這些果蠅96%的睡眠時間。但這些果蠅並沒有像俄國幼犬那樣過早死亡;這些幾乎不睡覺的果蠅的壽命與正常睡眠的對照組果蠅一樣長。
因此,吉萊斯特羅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懷疑,睡眠可能沒有人們以為的那麼必要。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鳥類學研究所研究鳥類睡眠的尼爾斯·拉滕博格對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說:「根據睡眠作用的恢復性理論,有些動物似乎只需睡比之前預計短得多的時間就能存活。」
報導稱,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結果中,拉滕博格及其同事在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為小軍艦鳥裝上一種小型裝置,測量腦電活動。監測器顯示,這些鳥在飛越海洋時,有時一個腦半球處於睡眠狀態。它們有時在飛行中甚至兩個腦半球都處於睡眠狀態。
邊睡邊飛在其他鳥類中可能也很常見——比如常見的雨燕,它可以腳不落地地連續飛行10個月——但科學家沒有這方面的直接證據。
報導稱,但或許更令人吃驚的是,這項研究結果發現,軍艦鳥在飛行過程中平均每天只睡42分鐘,而它們在陸地上通常要睡12小時以上。
會找到根本不睡覺的動物嗎?
拉滕博格說:「一切皆有可能。不過,在對短睡眠動物進行的研究中,一個新興的規律是,沒有一種動物是完全不睡覺的。這種保持一點兒睡眠的現象表明,即使是在這些超級短睡者中,最低限度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