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覺的生物存在嗎?為了研究睡眠極限,這些果蠅做出了犧牲!

2020-12-02 大臉科學視野

睡覺或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人類一生之中有1/3的時間都處在睡夢中,然而,除了那幾個夢之外,恐怕我們也不知道那時我們的大腦正經歷著什麼?

睡覺已經被認為是一件人類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地球上有沒有不睡覺的生物?長時間不睡覺會死亡是個偽命題嗎?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才能叫做睡眠」

我們首先需要將睡眠和休息區分開。睡眠是一種與神經相關的行為,據科學研究稱,這種神經行為一般還需要中樞神經的參與。那麼,從動物學分類的角度來說,那些不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動物就不在睡眠討論的範疇。

休息一般指身體進入放鬆狀態,減輕自身疲勞,恢復精力和體力的過程。有人曾將植物的狀態定義為休息,因為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工作機制也是不同的,工作沒有停止,強度可能減輕了。嚴格意義上說,那些沒有中樞神經的生物可能也沒有休息與睡眠的概念。

現代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電的發現,讓夜晚的城市也開始亮如白晝。人們開始不用受大自然的限制,有時甚至通宵不眠。不過,如果「長時間的不睡覺真的會導致死亡嗎」

我們大多數人認為,在睡覺時全身已經進入放鬆狀態,身體器官也開始進入休息狀態。但近幾十年的研究裡,神經學家卻肯定地告訴我們,這並不正確。人類的睡眠模式是由大腦中兩個對立的信號網絡控制的,分別是化學信號網絡和電子信號網絡。

當我們醒著時,大腦深處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不斷刺激大腦皮層,讓其保持清醒狀態。大腦中央的一個特殊區域起著身體主要的生物鐘的作用。它每天都在收集包括眼睛在內地各種感知信號,以控制身體使用外界晝夜交替的規律。

它像一個身體的開關,天色變暗,就開始分泌催眠物質,讓我們出現困意,體溫降低等一系列現象,身體開始進入修整階段。這裡我們可能要告訴大家一個可怕的事實:在我們清醒的時候,大腦神經元會不斷積累DNA損傷

造成這些損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電離輻射、核酶,還有我們日常活動所產生的氧自由基,並且這些損傷會一直累積直到夜晚休息。科學家們曾對斑馬魚(大腦的結構與人類十分類似,且全身透明,可活體觀察)做過研究,發現斑馬魚在清醒時積累的損傷會在晚上大量消失。

這就像白天被車輛損毀的馬路,要想修復只能等晚上車少的時候進行。事實上,我們的身體確實在夜晚會平靜下來,睡覺時可能只消耗不到100卡路裡的能量。伴隨著進行的就是細胞修復,蛋白質合成等身體修復活動。

了解了睡覺的作用,我們不得不說缺乏睡眠確實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俄羅斯最早的女性醫生之一瑪麗·德瑪納西也曾在自己的論文中寫道:「我們都熱愛生活,我們都希望儘可能長壽,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會犧牲三分之一,有時甚至一半的人生用於睡眠。

為了清楚睡眠的極限時間,科學家也開始拿睡眠時間極短的果蠅「開刀「了。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將果蠅放在明亮、溫暖房間裡的一排排試管中,每當它們睏倦時,試管就會劇烈震動,不給它們絲毫打瞌睡的機會。

在不遠處的另一些試管中,還有些基因工程改造過的果蠅,它們的神經系統會一直保持清醒,無需外界刺激。然而,數天後,試管空了,它們全死了。事實證明,基因改造果蠅的存活時間只有休息良好的對照組的一半。

科學家們還驚訝地發現,如果向果蠅餵食一種能中和這些分子的抗氧化劑,那麼它們就無需睡眠了,它們的壽命將和正常的果蠅一樣。看完這些故事,相信你已經知道長時間睡眠不足會不會導致死亡的答案了。

我們能否找到一種完全不睡覺的動物嗎?科學家羅登伯格稱:「一切皆有可能。」不過,對於睡眠極少的果蠅研究中可以得出結論,即使是這些超短睡眠者,最少量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人類中那個幾乎不睡覺的人,或許只有程序猿了,他或許真的是和睡眠沾邊的人類中唯一大神般的存在了!你覺得呢?

往期回顧:

科學家相信人類有冬眠潛能,這群農民或正經歷,進化論要被推翻?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不如評論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有不用睡覺的動物嗎?再少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無論是蝙蝠、大象,還是青蛙、蜜蜂,幾乎所有動物都要睡覺。事實上,科學家還沒有發現能完全不睡覺(或休息)的動物。不過,睡眠真的是生存所必需的嗎?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開始,科學家和思想家就對我們為什麼睡覺的原因做出了解釋,但確切的答案依然懸而未決。19世紀90年代,俄羅斯最早的女性醫生之一瑪麗·德瑪納西(Marie de Manacéïne)就對睡眠之謎困惑不已。她曾經寫道:「我們都熱愛生活,我們都希望儘可能長壽,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會犧牲三分之一,有時甚至一半的人生用於睡眠。」
  • 睡眠是生存必需嗎?美媒:尚未發現完全不睡覺的動物
    她曾寫道:「我們都熱愛生命,我們都希望活得儘可能長,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犧牲了三分之一、有時甚至一半的生命在睡覺上。」為了探索睡眠究竟是什麼,她在動物身上進行了首次睡眠剝奪實驗。報導稱,這名醫生採用了一種現在看來相當殘忍的方法:讓幼犬一直醒著。她發現,它們在被剝奪睡眠幾天後就死了。
  • 你見過完全不睡覺的動物嗎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2日報導,大多數人會承認,睡眠是絕對必需的。  報導稱,人們常常只經歷一個不眠之夜就會感覺身體不對勁。長期睡眠不佳與一系列負面健康影響有關,從心臟病和中風到體重增加和糖尿病。這些聯繫以及所有動物似乎都睡覺這一事實表明,睡眠一定對動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什麼?睡眠能讓大腦修復損傷、處理信息嗎?它對體內能量調節是必需的嗎?
  • 果蠅不睡覺也能活,為什麼人不可以?
    在研究睡眠的科學領域,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如果不睡覺,動物和人都會死亡。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假設可能存在問題。最近,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一項關於果蠅的新研究就進一步顯示,睡眠對於生命的重要性並非如此前假設的那樣高。
  • 為什麼不睡覺就會死?
    明亮、溫暖的房間裡陳列著一排試管,裡面有數百隻果蠅數夜未眠:每當它們睏倦不已的時候,試管就會劇烈震動,不給它們絲毫機會來打給瞌睡。另外還有一組利用基因工程處理過的果蠅,它們的神經系統會一直保持清醒,所以無需外界環境的刺激。數天後,它們全死了,試管空了。不需要果蠅為科學做出犧牲,我們也知道,不睡覺會死!但是,科學家一直不知道其中內在的原因。
  • 人為什麼需要睡覺?有哪些生物是從不睡覺的?
    第一,人不睡覺真的不行回答人為什麼需要睡覺,先看看人不睡覺行不行。科學家曾經做過各類實驗來研究,當人的睡眠被剝奪,時間不用太長,84個小時足矣。結果發現,那些84個小時不睡覺的受試者,出現諸多表現。他們幾乎無法做事,同時思維變得很慢,整個人比較聽話。
  • 果蠅不睡覺居然不會死,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睡覺呢?
    果蠅不睡覺居然不會死,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睡覺呢?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三花是只貓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對於人類來說,睡眠就是人生的必須品,大多數人一生的睡眠時間超過生命的1/3。毋庸置疑,睡眠對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你根本無法想像失去睡眠,整個人還能怎麼活下去。因此,人們之前也一直認為動物是離不開睡眠的,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在這個神奇的地球上,哪怕是睡眠再少的動物,一天下來也得睡上一小會兒。皮糙肉厚的大象,一天得睡3~4個小時,會反芻的長頸鹿也要睡上2個小時。
  • 睡眠可以增加大腦的可塑性,科學家從果蠅的研究中驗證了這個事實
    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再次強調了睡眠對大腦的意義——進行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睡眠是一種進化工具,增加大腦的可塑性,幫助動物去適應具有挑戰性的新環境。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剝奪了果蠅的飛行能力後,他們發現這些果蠅是通過睡眠來適應無飛狀態的。
  • 人體極限: 為什麼不睡覺會導致死亡?
    在哈佛醫學院一間明亮溫暖的房間裡,數百隻果蠅正在一整排的試管裡「熬夜」。它們已經有好幾天沒有睡過覺了,因為這些試管一直在不停地震動,讓它們無法休息,只能儘量貼在試管的蓋子上緩一緩。在不遠處的另一些試管中,也住著許多從不睡覺的果蠅。研究者對它們大腦中某些神經元的基因進行了微調,使它們在活著的時候一直保持清醒。當然,這些果蠅的壽命都不長。
  • 果蠅大腦暗藏人類睡眠「玄機」
    劉暢研究員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它並沒有其他科學功能,而是發揮其原有作用:煮粥,煮出來的食物用來培育做實驗用的果蠅。「果蠅的基因組與人類有85%相似度,其研究成果可以借鑑給高等動物及人類。」果蠅啥時候睡覺?果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速之客」,蔬菜水果沒及時吃完,不久就能看到這些黑色的小身影。而對劉暢來說,它們是重要的試驗對象。「果蠅生活周期短,25℃的環境10天就可以繁衍一代,可以縮短研究時間。此外,它們腦內只有10萬個神經元,且遺傳工具豐富,可以清晰地理解大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劉暢介紹道,「我們實驗室就培育著幾萬隻果蠅。」
  • 水母揭生物睡眠的奧秘 無腦無脊椎生物也需睡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24日報導,最近,一項針對沉睡海底的原始水母的研究告一段落,科學家在揭開生物睡眠奧秘的道路上取得新的進展。該研究表明,睡眠非常重要, 即使是沒有大腦的生物也需要它。仙女水母屬(Cassiopea)是生活在海底的無腦、無脊椎生物。
  • 果蠅一夜醒10次,啥情況?深圳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
    劉暢研究員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它並沒有其他科學功能,而是發揮其原有作用:煮粥,煮出來的食物用來培育做實驗用的果蠅。「果蠅的基因組與人類有85%相似度,其研究成果可以借鑑給高等動物及人類。」&nbsp&nbsp&nbsp&nbsp觀察果蠅睡覺和活動狀態&nbsp&nbsp&nbsp&nbsp果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速之客,蔬菜水果沒及時吃完,不久就能看到這些黑色的小身影。而對劉暢來說,它們是重要的試驗對象。
  • 昆蟲會睡覺嗎
    如果它們要睡覺的話,這是一個反咬它們一口的好時機。嘿,吃安眠藥都睡不著的夥伴們,大家好。我們一直搞不清楚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但幾乎所有動物都這麼做。人類、貓、狗、鳥、甚至魚都要睡覺,所以兔子洞到底有多深?昆蟲睡覺要閉上複眼嗎?這些問題不好回答。蟲子沒有眼皮,所以沒辦法閉上眼睛。而且,我們也沒什麼儀器,如微型腦電波掃描儀,來探測到昆蟲的睡眠。所以 科學家們必須去定義,昆蟲是怎樣睡覺的。
  • 拯救人類睡眠的密碼藏在果蠅的身體裡
    而果蠅的睡眠特點和體內的一些最關鍵基因,和人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基於果蠅的這項研究,將對改善人類睡眠有新的啟發。  得過五次諾獎的果蠅家族  郭方的研究是從果蠅開始的。他們的研究對象,也是果蠅。  Rosbash教授獲獎後,郭方和課題組的同仁為老闆準備了一個蛋糕,奶油頂上趴著一隻果蠅,人類寫著賀詞:這是果蠅的大日子!  這樣的大日子,果蠅見怪不怪了,它們是地球上拿過諾獎最多的家族:至今為止,世界上已經有五個諾貝爾生物醫學獎,頒發給了以果蠅為對象的研究。  對普通人來講,果蠅也很常見。
  • 睡眠長短由基因控制 少睡覺、多睡覺都能實現
    數綿羊睡覺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    很多人都有睡眠方面的困擾,有時人們為了一個特殊的工作任務想少睡一會兒覺,多些時間用於工作,也有不少人為失眠而煩惱。美國科學家近期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通過對果蠅的研究發現了控制睡眠時間長短的基因。這有望解決人們對睡眠時間長短的不同需求。
  • 空腹睡覺,記憶力差?科學家揭示食物決定睡眠鞏固記憶的機制
    睡眠最常見的功能就是鞏固記憶。從進化的觀念點上 ,這種增強的記憶在覺醒期促進覓食行為,這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在正常情況下,果蠅的睡眠-覺醒周期是穩定的,但是在長期飢餓的狀態下,寧願不睡覺也要去尋找食物。事實上,人也是如此。在飢餓的時候,睡眠中大腦什麼都不想幹,連本職工作(鞏固記憶)都做不好,就想著吃的;相反,在正常狀態下睡眠繼續堅守崗位,鞏固記憶。
  • 昆蟲睡眠狀態十分特殊,或將揭曉人類睡眠謎團
    這種可愛昆蟲睡覺的跡象可能看起來很平常,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科學家夏洛特·赫爾弗裡赫·福斯特(Charlotte Helfrich-Forster)在2017年出版的《昆蟲學年度評論》期刊上指出,研究昆蟲睡眠可能最終有助於解決關於人類睡眠的一些重大謎團。因為昆蟲的大腦比哺乳動物的大腦更簡單,因此研究昆蟲睡眠將為分析神經基礎和功能作用提供重要線索。
  • 饒毅團隊發現睡眠新分子:腸上皮產生特殊胺基酸調控果蠅睡眠
    但是睡眠的機理一直不清楚,以至很多失眠患者即使服用藥物,仍然達不到令人滿意的睡眠質量。 這項研究結果有望帶來睡眠調節的全新認識。一般認為腦內神經細胞調控睡眠。但戴熙慧敏和周恩興等發現,雖然合成 D 型絲氨酸的酶在神經細胞和腸道上皮細胞都存在,當合成酶的基因缺失後,會導致果蠅睡眠減少,但只要把合成酶放迴腸道表皮細胞,就可以讓果蠅恢復正常睡眠。 該項研究的第三發現,是興奮性受體 NMDA 的出人意料的作用。
  • 美媒:尚未發現完全不睡覺的動物
    據新華社電 美媒稱,有些倒掛著睡,有些只睡短短幾小時,有些在泥裡酣睡……無論哪種方式,蝙蝠、大象、青蛙、蜜蜂和人類等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睡覺。實際上,科學家尚未發現一種真正不睡覺的動物。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2日報導,大多數人會承認,睡眠是絕對必需的。
  • 睡眠不足,記憶力還有救嗎?Nature:餓著
    你的身體只會告訴你:想睡覺。事實上,這與意志力無關,而是你「進化」的結果——吃飽要睡覺,是為了更好地鞏固記憶。來自Nature的最新研究表明,即使不吃東西,在飢餓狀態下也能形成記憶;但如果吃飽了,就必須睡覺才能鞏固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