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苗開始緊急接種,美國就開始暴露出各種神奇的操作。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奧羅拉醫療中心的一名藥劑師,在2020年12月24日夜間故意從冰箱取出疫苗,隔天再將它們放回去,然後在次日晚間再次重複了這些動作。
他到底要幹啥?
也沒啥,破壞新冠疫苗而已。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57人注射了失效疫苗,共有500餘劑疫苗因失效而被丟棄。目前該藥劑師已被警方逮捕。
圖源:NBC
好端端的這個藥劑師為什麼要破壞新冠疫苗?到底是在怕什麼?
根據媒體報導,這位藥劑師擔心輝瑞、莫德納的新冠mRNA疫苗會傷害並改變人類DNA,把人變成「轉基因人」,所以就幹出了破壞新冠疫苗的這波操作。
他的操作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他的擔心是不是完全沒道理?
新冠mRNA疫苗會改變人類基因?群眾專家齊上陣
群眾質疑:別被忽悠了!
早在2020年11月,輝瑞和莫德納疫苗還沒有宣布中期數據的時候,就有網友擔心mRNA疫苗會改變人體基因序列。
新冠疫苗是mRNA疫苗,會改變你的基因,當心點,別被騙!
為啥這一擔心會出現在mRNA疫苗身上?而非滅活疫苗或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呢?
很簡單,mRNA,可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遺傳物質」。
mRNA,確實與DNA關係匪淺
mRNA(信使RNA)就像是模板一樣,攜帶著細胞,用來合成不同的蛋白質。在細胞內,從DNA內的遺傳信息到蛋白質主要包括兩個步驟。首先,DNA編碼的信息轉錄到mRNA上,然後mRNA從細胞核移動至細胞質,再由核糖體將其翻譯成蛋白質,從而發揮對細胞和組織的功能。
DNA的轉錄及翻譯 圖源:圖蟲創意
簡單來說,mRNA疫苗是攜帶著病毒的一部分遺傳信息,然後進入人體。不少人會擔心病毒的遺傳信息會滯留在體內,甚至與人體自身的基因片段融合,從而改變人類基因序列。
而滅活或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不牽涉到病毒的遺傳物質進入人體,自然也不會有這一風險。
頂級科學雜誌:RNA可能跟人類DNA融合?
重組基因這麼聳人聽聞的話題,不僅民眾,科學家也是相當的關心。2020年12月14日,預刊在頂級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更是給「mRNA疫苗可以改變人類基因」這一論調加了一把火。
該研究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懷德海特德研究所生物學和遺傳學家Rudolf Jaenisch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進行的,他們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研究的大量結果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的基因片段與人的DNA部分融合的現象。
那這不是坐實了mRNA疫苗可以改變人類基因?接種了新冠mRNA疫苗的人都成了「轉基因人」?
當然不是。
想改變人類基因?可別給mRNA疫苗加戲了
為啥mRNA疫苗不會改變人類基因呢?主要原因有兩點。
mRNA非常不穩定,來不及改變基因就被滅了
受限於化學結構,mRNA的穩定性很差,裸露的 RNA 很容易受到人體內 RNA 切割酶的攻擊,半衰期非常短,剛進入人體就被消滅掉了。因此研究人員需要提高疫苗遞送系統的技術,才能確保mRNA被成功輸送到細胞中。
即使是經過改造的mRNA,其半衰期也就是略有延長而已,一般會在接種後的幾天內就從體內降解掉。所以對人體產生持續保護作用的是免疫系統,而非是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mRNA不會也不可能永久地停留在體內。
無法進入細胞核,接觸不到人類基因組
接種mRNA疫苗後,封裝在脂質納米顆粒中的編碼新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mRNA疫苗進入細胞內,並在核糖體中合成蛋白質。然後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所識別,從而產生特異性抗體,發揮免疫作用。這一流程是在細胞質中完成,根本不會進入細胞核。
而攜帶人體基因組的是染色體,位於細胞核內,細胞核由核膜包裹,病毒的mRNA根本進不去,也就不會接觸到染色體,所以不會對人體的基因組產生影響。
mRNA疫苗的作用機制 圖源:美國化學會
反轉:Science上刊載的研究,證據級別不足
看到這,有的朋友估計想問了。剛才說mRNA無法進入細胞核,根本就不會碰到人體的基因組。但是上文又說Science刊載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RNA可能會逆轉錄並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就目前的情況而言,Science上的研究不足以成為證據。
這是為啥?原因有兩點。
首先,目前該研究結論只在預刊上進行了刊載,預刊還需經同行評審後才能決定是否可以發表,結果是否真實和準確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其次,該研究屬於細胞級別的體外實驗。研究者用新冠病毒侵染某種細胞,配合逆轉錄酶的表達,將病毒中的RNA逆轉錄成DNA,然後進入細胞的核糖體中,從而可以插入人基因組。
這一試驗有很大問題。新冠病毒雖然屬於RNA病毒,但並不屬於逆轉錄病毒,不攜帶逆轉錄酶,在人體中也就不會逆轉錄成DNA進入細胞核。
所以這一結論在額外表達了逆轉錄酶的體外細胞實驗中或許成立,但是人體內的環境更為複雜,而且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從體外實驗到人體的真實情況,中間還有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等極長的一段路要走。
那美國的這個藥劑師的擔心究竟是不是多餘的?
還真不一定。畢竟mRNA疫苗沒法進入細胞核接觸到人體基因組,但不代表其他疫苗也不可以。
比如說,DNA疫苗。
DNA疫苗,改變基因也不是完全沒可能……
與mRNA疫苗相同,DNA疫苗也屬於核酸疫苗,兩者的作用機理類似,只不過DNA疫苗是直接將抗原蛋白對應的DNA序列直接導入進被接種者細胞,先通過宿主細胞的轉錄系統轉錄成對應的mRNA,加以翻譯後產生對應的抗原蛋白,從而誘導宿主對該抗原蛋白產生免疫應答,使接種者獲得相應的免疫保護。
DNA到mRNA到蛋白質的過程 圖源:moderna官網
而DNA轉錄成mRNA的場所,就是在細胞核。換句話說,DNA疫苗要想發揮作用,就一定要進入細胞核,也就有了接觸到人類基因組的可能。
而且,DNA分子是螺旋雙分子結構,其穩定性要遠高於mRNA,在體內的滯留時間也會更長,無形中也增大了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
RNA與DNA的化學結構 圖源:圖蟲創意
但是,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僅能得出DNA會進入到宿主細胞的細胞核中這一結論。可是進去之後又怎麼樣呢?會與人體自身的基因組發生反應嗎?會整合進人體的基因組嗎?會損傷人體本身的DNA嗎?目前不得而知。
而且這是DNA疫苗存在的問題,目前尚未有任何DNA疫苗獲批可以用於人體,我們沒必要做無謂的擔憂。退一步說,即使未來有一天DNA疫苗真的獲批上市,也一定是經過科學家們的精密研究與嚴格把關,經過大量動物、臨床試驗後才誕生的。
對於輝瑞、莫德納的mRNA疫苗來說,僅憑一段封裝在特殊載體中的、可編碼特定蛋白質的mRNA就像重新整合人類的基因組?那可真是太高估mRNA,也太低估人體自身的複雜性了。
總而言之,「mRNA會損傷人體DNA、製造轉基因人」這一說法是在危言聳聽,美國藥劑師因為這一擔心就毀壞了500多劑新冠疫苗,多少有些杞人憂天。
參考資料: [1].Liguo Zhang, Alexsia Richards, Andrew Khalil et al. SARS-CoV-2 RNA reverse-transcribed and 1 integrated into the human genome. bio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12.12.422516. [2].C Joel McManus, Michael O Duff, Jodi Eipper-Mains et al. Global analysis of trans-splicing in Drosophil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 Jul 20;107(29):12975-9. [3].N Pardi,MJ Hogan,FW Porter,et.mRNA vaccines — a new era in vaccinology.Nature Reviews.2018 Jane 12;17:261-279 [4].Ugur Sahin,et.An RNA vaccine drives immunity in checkpoint-inhibitor-treated melanoma.Nature.2020 July 29;585:107-112. [5].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FDA Briefing Document,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2020 December 10.https://www.fda.gov/media/144245/download [6].Jahanafrooz, Z, et. Comparison of DNA and mRNA vaccines against cancer. Drug Discovery Today.2019 Dec 3;25(3):552-560. [7].Rezaei, T, et. Recent advances on HIV DNA vaccines development: Stepwise improvements to clinical t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19 Oct 22; 316:116-13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