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苗,未來一至兩周將有大消息公布。」12月4日,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做《新冠肺炎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發言時表示,「年內將有6億支滅活疫苗獲批上市」。
據悉,截至12月2日,全球在研新冠疫苗共有214個,其中51個已進入臨床研究,14個來自中國;14個進入三期臨床,6個來自中國6個。而中國進入三期臨床的6支疫苗,四支為滅活疫苗,它們分別來自中國生物北京所、中國生物武漢所、科興中維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此外,來自智飛生物的重組蛋白疫苗也於日前進入三期臨床研究。
國產疫苗上市在即,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如何呢?「這本身就是我們國家多年來,在疫苗領域研發能力、技術和經驗積累的結果,體現了我國在疫苗研發方面具有比較好的技術優勢和制度優勢。「王軍志說,對於滅活疫苗,在我國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也比較好。而且,滅活疫苗的主要特點與天然病毒結構最接近,所以應用以後人體的免疫應答反應比較強,安全性也是可控的。另外,滅活疫苗比較穩定,可在2-8攝氏度下運輸,冷鏈運輸很方便。
「滅活疫苗的整個研發、生產、質量控制及安全性、有效性評價標準比較成熟。我們有豐富的經驗,採用先進的純化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使抗原的純度達到95%以上,這和重組蛋白疫苗的標準一致。「王軍志說,滅活疫苗製備出來後,經過了多期臨床試驗以後,已初步得到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結果。
在王軍志看來,對於新冠疫苗,不論採取什麼樣的技術路線,最重要的是結合病原體的本身特性,採用適合的工藝,研製出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疫苗,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判斷的唯一標準。
王軍志介紹,滅活疫苗必須在P3實驗室生產,如果需要大規模生產,其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保障和檢測技術必須要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這方面我們國家做得非常成功,所以這一次我們國家滅活疫苗能走在全世界的前面。」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也表示,中國的疫苗是扎紮實實往前走的。「我們不會比已經公布了一些三期結果的國外疫苗落後,目前Moderna和輝瑞的公布的結果中都有有效率和保護效率超過90%的數據,但這個數據只是其中一個指標,是否是『好疫苗』,我們還要考慮其他的因素。」鍾南山說。
疫苗專家陶黎納告訴記者,滅活疫苗本身是技術比較成熟完備的疫苗,因此大家可以放心接種。不過,此前國家醫保局也有表示,新冠疫苗不會納入醫保,因此在國內疫情控制的如此好的情況下,大家主動接種疫的積極性可能不太高。對此,陶黎納也表示:「正是因為國內疫情控制的好,我建議也不用著急接種疫苗,我們的目的不是為接種而接種,而是讓大家都能健康,倒是可以先讓疫情嚴重的地方進行接種。」(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