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的那個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這個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極就是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就是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就是順應的意思,猷就是道,也就是法則。所謂的這個建極綏猷引申的意義就是天子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去治理國家。這個也就說出了這個當時歷代皇族的治國的理想。除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上掛了一塊匾,叫做允執厥中,這個仍然是乾隆的御筆。這個出自於《尚書》,尚書裡面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典故的來歷是舜,堯舜禹的舜告訴禹人心是最難測的,道心是最難明了的。
只有你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並行著中正之道,才能夠治理好國家!這個允呢,就是誠信的意思,這讓我想起了原來我買過的一餅普洱茶,上面就是這四個大字,允執厥中,那意思就是我們童叟無欺,賣這個東西都是好玩意,我不騙你不忽悠。再往後說,就是前朝三大殿的最後一殿保和殿,寶和殿上面掛著一塊匾,叫做黃建有極!什麼是黃建有極呢?就是由天子來制定建立中證得天下的最高準則。前面不是告訴你了嗎,你要用一個什麼樣的心去治理這個國家,你要穩定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接下來這個匾告訴你,我皇權最大,皇帝說的是最大的!再往後看,這個在故宮裡邊後朝的進宮三大殿之一有一個叫乾清宮的,上面掛著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是順治皇帝的御筆。
但是回頭來說,我們在很多的這個電視電影裡面都看到,好多的這個衙門口,頂上都懸掛著四個字,正大光明。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能掛在後宮裡的字為什麼還會出現在行政機關裡呢?那這塊就得分析一下它的意義了。在中國傳統觀念裡面,乾就是天,乾清宮是皇帝本人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所以作為乾作為天,他的表現當然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象徵著皇權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那麼至於說它為什麼它會擺在這個普通的衙門裡邊,我們就得說一說這個歷史的沿革。這句話它不是順治皇帝原創的,他也是抄的,這話出自宋代的朱熹,他有一本叫答呂伯恭,書裡面是這麼說的:「大抵聖賢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達」。
我們把這個話連頭連尾一聽大概就明白了,這代表著一種十分正面的形象,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講是正能量的,所以會出現在衙門那裡邊審案子的地方,這也不算是用錯地方。因為大人們也把這個美好的這個話語當做是自己的座右銘,說我是正大光明的。不過回頭再來說時間差也是存在異議的,出現在宋代皇上乾清宮,寫這個正大光明是在明代。明代的皇上管不了宋代的官,所以宋代愛咋寫順治帝他是管不著的。接著往下說,交泰殿有一塊掛著無為這兩個字的匾,這個字是康熙親筆,無為非常簡單,道家思想的體現。道家思想的體現,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雲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這個康熙提這個無為就是,想要告誡後代帝王要順應天道,要體恤民情,要與民休息,你不能夠搞得太狠,你不能夠玩得太過分!這個養心殿,中正仁和。養心殿很特殊,清朝雍正皇帝之後,他的這個寢宮就從乾清宮搬到了養心殿,而這塊養心殿當中的中正仁和的匾是雍正的手筆。它講的是什麼呢?做帝王要擁有正直,要仁愛,要和諧。仁愛和諧放在別的皇帝身上,這可能好說。放在雍正身上,就真會讓人覺得有一點怪怪的。當然了,這是帝王對於自身行為準則的一個最高的要求,它是一個希望,那這也讓我想到了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很有名氣的人物,他的這個字也是中和正。然後故宮到了西暖閣,這同樣和雍正皇帝有關,雍正是一個很勤奮的帝王,恪盡職守,勤政愛民,西暖閣掛了一塊叫做勤政親賢的匾。
這也是雍正的御筆。那這塊真能看得出來雍正先生一輩子對自己都要求非常的嚴格。再往後說,就是西暖閣旁邊的一個幾平米的小屋,這個小屋有名的叫做三稀堂,大家可能對這個非常的熟悉,這個名字是乾隆給起的,乾隆為什麼叫三稀堂呢?因為他在這收藏了他最為鍾愛的書法藏品,絕品很稀有,是這麼個意思。另外這個三希堂取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這個也是有鼓勵自己不斷的進取,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進入到更高一層境界的這麼一個美好的願望。惡補了一大堆這個皇帝親筆寫的這些匾,希望朋友們下一次再出去旅遊的時候,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