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張年畫喜盈門:中國傳統年畫藝術

2020-12-02 每日甘肅網

稿源:新華網  2011-02-23 15:5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到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而貼年畫則是春節的古老習俗之一。

  年畫,過年期間張貼的一種民間繪畫藝術形式,因時節而名年畫。也有認為,年畫一年一換,張貼後供一年欣賞之用,故有「年畫」之稱。它主要用於新年或歲時節令裝點環境、渲染氣氛,以寄託人們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年畫不僅是年節和民俗活動一種五彩繽紛的點綴,也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審美傳播的載體,可以說是民眾美化生活、表達情感、懲惡揚善、寄託理想的一種特殊話語。年畫作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形式,起源於古時的門神畫。南朝梁懍所著《楚荊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可見,門神畫是年畫的雛形。

  隋唐前,年畫大都是直接畫於桃木板,掛在門上。北宋時,隨著木板雕刻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木板印刷的年畫,稱為「紙畫」。南宋李嵩畫《歲朝圖》,具體描繪出貼門神、賀新春的情景。現存最早的年畫就是南宋的版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習稱《四美圖》。畫面是王昭君、班姬、綠珠、趙飛燕這四位古代著名美女。南宋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卷六:「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紙馬鋪印鍾馗、財馬、回頭馬等饋與主顧。」並有「除夜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之謂。由此可知,宋代已有年畫市場。到明代,由於明太祖提倡過年貼春聯,年畫也隨之沿襲下來,漸漸趨全盛,明萬曆年間的彩色套印木刻《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年畫,甚於風行。至清代,年畫的題材越來越廣泛,出現了許多反映一般民眾理想、心願和生活情趣的年畫,如《豐收有餘》、《迎春接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以及戲曲、故事、傳說、風景、花卉為內容的年畫。同時,年畫的繪製方法更為多樣化,有一半套色,一半手繪,也有套版彩印,更有工筆重彩、瀝粉堆金的,色彩鮮明,畫面熱鬧。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如今,一大批現代題材的新年畫不斷湧現,那體現時代特點的年畫題材,像親人的祝福、似好友的問候,構成了改革開放年代人們新春祥和歡樂、平安幸福的特點。同時,年畫走向日常化、實用化、裝飾化、禮品化、收藏化,很受人們的歡迎。

  我國年畫分布極廣,明清兩代,年畫就已遍布全國各地。著名年畫產地有天津的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河北武強、廣東佛山等。這些地方的年畫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而且還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天津的楊柳青年畫色彩多用粉紫、橙綠,內容多以仕女、娃娃等為題材,素以構思巧妙、線條流暢、構圖飽滿、細巧典雅、諧和柔美聞名;蘇州桃花塢年畫常以紫紅色為主調,表現歡樂氣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細秀雅的江南民間藝術風格,構圖豐滿、色彩明快,富有裝飾性;山東濰坊年畫以紅綠黃紫等色為主,單純、鮮豔,效果強烈,題材以反映農村生活為主要內容,歷來以主題突出、色彩豔麗、裝飾別致著稱;四川綿竹年畫以彩繪見長,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線條流暢,疏密有致,具有強烈的節奏感。構圖對稱飽滿,主次分明,多樣統一。色彩豔麗,強烈明快,構成紅火熱烈的藝術效果;河北武強年畫具有強烈的北方鄉土特色和濃鬱的農家氣息,被稱為「民俗生活的大觀園」。版刻以陽刻為主,線條穩健流暢。運用黑白對比手法,不失其古樸、雅拙的風格。色彩用原色,單純而富有變化,強烈而又調和,形成了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廣東佛山年畫多用紅丹作底,色彩強烈,有「萬年紅」的美譽。畫面絢麗輝煌,構圖豐盈,造型誇張,線條樸拙渾厚,極具視角衝擊力;陝西鳳翔年畫多濃紫、大紅、翠綠、黃,或用迭色,色調熱烈,別有風韻;河南朱仙鎮年畫構圖飽滿,線條粗獷簡練,造型古樸誇張,色彩新鮮豔麗,久不褪色。此外,山西的臨汾年畫、福建漳州年畫、安徽宿縣年畫、廣西柳州年畫等各具特色,紛呈異彩,也深受人們青睞。

  年畫,與一些名人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周恩來總理對楊柳青年畫十分關心,曾親臨楊柳青視察年畫,並給當地一畫莊寄來急需的藤黃原料。魯迅對河南朱仙鎮年畫曾給予很高的評價:「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很好,雕刻的線條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細巧雕琢。這些木刻很樸實,不塗脂粉,人物也沒有媚態,顏色很濃重,有鄉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畫的獨有特色。」現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還珍藏著魯迅收藏的朱仙鎮年畫作品。1963年3月,四川綿竹年畫在中央美術館展覽,文壇巨匠郭沫若觀後讚嘆不已,欣然作詞《西江月》:「真是洋洋大觀,仿佛回到四川。門神皮影真好看,回憶幼時過年。無怪產生揚馬,後來又有了子瞻。工人手藝不平凡,千載百花爛漫。」著名紅學家、詩人周汝昌對天津楊柳青年畫讚不絕口:「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繡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新年來臨,人們又在忙於買年畫、貼年畫,一派熱鬧景象。但願那內容、形式俱佳的新年畫,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情趣,也帶來新年的深深祝福。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百貨 彩繪 彩印 

相關焦點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創新與探索」年畫作品邀請展開幕 「十二生肖」憨萌俏皮
    「創新與探索」年畫作品邀請展今天在濟南開幕。這次畫展,展出了著名畫家單應桂等人創作及收藏的77副經典作品,除門神等傳統形象外,也融入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生活元素。尤其是單應桂先生創作的十二生肖,調整了傳統的色彩、構圖,又保留了傳統年畫的情趣,形象憨萌俏皮,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 高科技讓金東古老木板年畫「活起來」
    這個問題一直是金華木板年畫基地、金華木版年畫博物館負責人黃菁菁近兩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木版年畫不能只往回看,還要往前看、往未來看,要讓木版年畫煥發時代朝氣,就要求變,賦予木版年畫新的時代主題,為其尋找新的傳播載體。」黃菁菁說,如今他們正往「輕資產」打造非遺文創產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 一年13萬份「廉畫」飛入尋常百姓家 樂山夾江年畫散發濃濃「廉味」
    王明希 苟思聰 四川在線 記者 陳松樂山市夾江縣,自古水陸交通便捷,是有名的書畫紙之鄉,豐富的紙張製作材料,以及悠久的雕版印刷傳統,帶給夾江年畫深厚的藝術土壤。記者11月25日從樂山市紀委監委獲悉,每年的廉政宣傳活動,是夾江縣紀委監委集中傳播廉潔年畫的一次「重頭戲」,13萬份廉潔主題的夾江年畫覆蓋到全縣各家各戶。
  • 傳承者 | 綿竹年畫畫師陳雲福:門上重繪鄉土中國的眾神圖
    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北派大師先後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北派大師李芳福的老家在綿竹以北的拱星鎮(拱星始建於明成化年間,《論語》中將德政比作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故名拱星)。
  • 木版年畫之私人記憶,每幅作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我從事年畫(版畫)創作十年多了,第一次參加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培訓項目,即中國畫院承辦的《水印版畫人才培養計劃》,在北京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封閉式培訓,隨後又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了匯報展覽,目前匯報巡展又在房山區長陽美術館繼續進行中。
  • 滿懷擦筆手工年畫情結28年初心不改
    胖福娃抱大魚的年畫叫做擦筆年畫,是一種手工年畫,這種純手工年畫目前在市場上基本找不到了,45歲的市民王維樂堅持擦筆年畫28載,這個春節,他特意畫了不少胖娃娃、鯉魚、牡丹花等被百姓寄寓了幸福美滿的寓意的年畫,幫人們找回記憶中的「年味兒」。
  •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製作工藝和步驟
    濰坊楊家埠年畫是我國三大年畫之一,其他兩個是蘇州的桃花塢木刻年畫、天津楊柳青木刻年畫。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楊家埠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家埠年畫屬於木版、水質顏料、套印年畫,其生產印製,大體上可分為繪稿、刻版、印刷等幾道工序。
  • 東昌木板年畫傳承人徐秀貞:傳承難做但從不嫌累
    退休十餘年來,她將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木板年畫的學習、研究和傳承上,為聊城市民間藝術守住了一段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上世紀『破四舊』時期,老百姓不再張貼年畫,他們把年畫撕下來,當作廢紙扔掉或當成柴火燒了,我覺得非常可惜,也是從那時起開始收集年畫,因為喜歡,所以樂此不疲。」徐秀貞告訴記者。從年輕時開始,徐秀貞就把木板年畫當做是業餘愛好,直到55歲那年退休,徐秀貞有了時間和精力,她把住宅房改成了工作室,又向老藝人拜師學藝,甚至把全部積蓄都投在了木板年畫上。
  • 鳳翔木板年畫傳承人:專注和堅持永遠不過時
    尚洪濤 攝 11月11日,在陝西傳統手工技藝大展鳳翔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邰利平的展位前,除了擺放著年畫和製作年畫的木板外,還擺著一本有關鳳翔木板年畫的書。這是著名學者馮驥才以與邰利平的對話為藍本,寫作的口述史,是目前研究木板年畫領域的權威之作。 「這是馮驥才老師專門給我寫的書。」邰利平的自豪溢於言表,是家傳的影響和多年的堅持,讓邰利平這三個字,在某種意義上就等於鳳翔木板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始於唐宋,盛於明清。
  • "徒步黃河"考察隊開封朱仙鎮探訪"年畫之源"
    曹慶年在進行製作年畫的"印紅"程序。 朱仙鎮,人們在繪有年畫的牆邊休閒。 一位小朋友拿著年畫站在家門口。     2月23日,青島市國學學會和本報共同發起的「徒步黃河,弘揚國學」文化考察隊來到河南省開封市朱仙鎮年畫一條街,對年畫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一探究竟。
  • 高手在民間丨王振軍:用心感受木板年畫之美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閆鵬 棗莊報導每年暑假期間,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來到滕州市荊河街道王樓村,傾聽滕州傳承人王振軍講述年畫裡的故事。滕州王樓木板年畫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興盛於乾隆年間,至清末民初時期又一度興盛,成為魯南地區最大的木板年畫基地,行銷蘇魯豫皖數省。「狀元及第這塊木板是民國時期的板。家裡有學生的話都願意買這個,用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刻苦用功,金榜題名。你看,他胸前的鶴是白色的,意思是在做官的時候一定要清清白白、乾乾淨淨。」
  • 陳學華:「年畫傳說之六」民間木刻版畫分類!
    民間木刻版畫分類一、神像神仙題材的年畫是民間年畫的重要部分。神仙題材除佛教、道教、儒教諸神以及民間俗神外,還有各行各業的祖師神,如魯班、藥王、黃道婆等。神仙類年畫帶有一定的信仰崇拜和祈福迎祥成分,民間對神仙類年畫有大量的需求,表現的都是對美好願望、美好理想的追求。
  • 【愛申活暖心春】原來我們家裡張貼的年畫中居然有這麼多動植物
    而年畫上有很多象徵著吉祥的花鳥圖案,給年畫帶來了更多美好的寓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年畫上的那些動植物。年畫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過年貼年畫的習俗。距文獻記載,年畫在漢代就有了最早的雛形。除了大名鼎鼎的「南桃北柳」、朱仙鎮、楊家埠、四川綿竹等地,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刻印年畫的作坊。
  • 這裡又稱「湖城」,是「木版年畫之鄉」,有舍利塔和古墓群
    蘇藝學民俗在各個地方都有其特有的風土人情,不僅是嫂子也不例外,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美術和繪畫,一般的畫都畫在圖畫紙上,嫂子藝術的大師們在香菸瓶上畫畫,不是鼻煙瓶在裡面小煙壺本身就太小了,壺嘴更窄,在這裡面可以畫出這麼完美的畫手藝真的很好這就是傳說中的創意,以前看過很多民俗,比如說剪紙的話手術我敢舉著剪刀畫這個故事光看老師們做的,我就冒冷汗,絕對不能親自做。
  • 滑縣木版年畫,你知道那些畫中的神像都代表什麼嗎?
    神像題材是滑縣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滑縣處於中原腹地,歷史文化悠久,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人們對神靈的崇拜也保留著最古老的虔誠,信仰文化十分豐富發達,神靈崇拜可以帶給人們生存的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也是人們現實道德的體現,對神靈的崇拜包含著一種約束,而這種對道德的要求與規範,也滲透在藝術之中。
  • 賞瑞獸、畫年畫,青島肯德基會員在「祥瑞兆中華」主題店共慶新春本...
    2020年開啟了「20」年代的新紀元,亦是來到了中國農曆年十二生肖之首的庚子年,連續幾年,肯德基融匯傳統與現代、貫穿東方與西方,用匠心演繹新國潮。在這個時代意義非凡的新春,肯德基攜手故宮博物院,以「祥瑞兆中華」為主題,請中華吉祥瑞獸「躍」上肯德基新春桶和各地「祥瑞兆中華」主題門店,敬獻別樣新春,帶領大家找尋「開始的力量」。
  • 二十八,貼年畫!有一處「福」字千萬不要倒著貼!
    二十八,貼畫畫,是一項重要的傳統春節習俗,是辭舊迎新的重要標誌。家家戶戶都要貼畫畫,既寄託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表示了對美好未來的祝願。貼畫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貼掛籤,貼窗花,貼年畫,貼對聯,貼門神,貼福字等等。掛籤是一種長方形的剪紙,製作工藝類似於窗花,下邊是鋸齒形的緋子邊,看起來更像一個小型的門帘。
  • 保虎派關克:不關心此事|林業廳 年畫 陝西省_網易新聞
    一天三次表態,最初稱年畫是PS的,在網友找到出版年畫的公司後又稱要看大圖,最後——  保虎派關克:不關心此事  畫虎  本報訊(記者譚人瑋)昨天,陝西省林業廳信息宣傳中心主任關克對本報記者表示,他也看到了這張年畫照片
  • 煥發青春吧,傳統藝術!網易LOFTER組織青年創作者進行非遺探索之旅
    如此歷史悠久的輝煌古都孕育了陝西皮影戲和木板年畫這樣獨有的傳統民間藝術。探訪期間,青年創作者們拜訪了陝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陝西華州區皮影戲傳承人汪海燕老師和西安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非物質文化遺產汪氏木板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汪瑞老師。皮影戲,又稱「影戲」或「影子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