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石斛為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因表皮呈鐵綠色而得名。鐵皮石斛的保健價值為人們所共識,自古素有「藥中黃金」的美譽。
鐵皮石斛多生長於海拔100-3000米之間的山地半陰溼巖石、樹皮上,喜溫暖溼潤氣候和半陰溼的環境,不耐寒。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湖南、福建、雲南、廣西、四川等地。
石斛屬植物分類及特徵
石斛屬植物按形態、產地等可分為鐵皮、金釵、霍山、黃草、環草、馬鞭等數十個品種,其中以鐵皮石斛最為珍貴。
鐵皮石斛莖直立,呈圓柱形,長約9-35釐米,不分枝;葉呈長圓狀披針形,邊緣和中肋常帶淡紫色;總狀花序常從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具2-3朵花,花期一般在3-6月。
鐵皮石斛的性狀與功效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 鐵皮石斛具有「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益智除驚、輕身延年」等多重功效,繼而被歷代醫藥學家所推崇。
近代科學研究表明,鐵皮石斛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活性成分。在我國,鐵皮石斛化學成分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目前已經發現的活性物質有多糖、芪類、胺基酸、礦質元素、生物鹼、揮髮油等127 種化合物,其中以多糖和芪類研究最多。
鐵皮石斛的鮮莖可直接食用,或燉湯,或泡茶,或浸酒,通常加工成幹品。2010 年版《中國藥典》規定鐵皮石斛藥用部位為莖,葉屬非藥用部位;但也有一些企業將葉與莖混合投料,生產保健食品。
最近幾年人們也發現鐵皮石斛葉對高血壓等症狀有較好的輔助療效,並作為保健茶飲用,說明鐵皮石斛葉有很好的開發價值。
鐵皮石斛具有多種保健作用,目前鐵皮石斛製成的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高昂。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查詢結果顯示,截至 2016 年與鐵皮石斛相關的保健產品達到 72 種。
由於野生鐵皮石斛生長環境特殊,自身繁殖又極為困難,再加上其經濟價值極高,長期遭到無限制地採挖和不合理地開發利用,導致野生鐵皮石斛資源越來越少,現已成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為了保護野生鐵皮石斛,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相關機構著手研發鐵皮石斛的人工繁殖,尤其在鐵皮石斛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技術、人工栽培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這為鐵皮石斛的規模化栽培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鐵皮石斛的人工栽培
鐵皮石斛是附生植物,在自然條件下常生長於石灰巖或高大喬木陰溼的樹幹上,因而在人工繁育栽培條件下也可以模擬自然環境條件進行栽植,根據所選擇的附主不同,可將鐵皮石斛的人工栽培分為樹栽、石栽和腐殖土栽培3種形式。
樹栽時可選擇樹皮厚、樹冠濃密、葉草質或蠟質、水分含量高,樹皮有縱溝的闊葉樹種作為栽培附主;石栽則選擇質地粗糙,松泡易吸潮,表面附著腐殖土或苔蘚的石塊作為栽植附主;腐殖土栽培時,選擇在較陰溼的樹林下,用磚或石砌成高15cm的高廂,將腐殖土、細砂和碎石拌勻填入廂內,平整後即可栽植,廂面上搭100~120cm高的遮陰棚。
〚科普地球生物 聯繫大眾生活〛歡迎關注生物愛生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