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結束,《少年派》這部講述中學生活的電視劇也隨之大火,不過就此劇的最新劇情來說,也是讓人摸不到頭腦?那就是劇中出身於高知家庭的小男主居然會為了小女主放棄去上少年班的資格,那麼少年班是什麼班?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
說起少年班我們要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環境是教育資源稀缺,希望通過集中優勢教育資源到少數天才少年身上,達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效應。這就是建立少年班的初衷。這些少年班的孩子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知識荒原」指當時的社會背景:缺人才,缺教育資源。而」少年突擊隊「,意味著他們身上背負的重任。然而老百姓更願意直呼他們為「神童」。
有意思的是少年班裡最突出的現象是低齡化的存在,對」少年班「,大家最多的體驗是兩條:
第一體驗:十年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比自己小的同學。
第二體驗:自己的智商真是好低。
這體現了少年班的兩大特點:智商高,年齡低,全是早慧少年。
少年班真如表面上我們所看到的那麼風光?那是我們大家還沒看到其中的「黑暗面」,曾經作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期明星的天才兒童寧鉑,19歲便成為最年輕的助教,而他也抨擊過,少年班所謂神通教育是多麼失敗,而在他38歲那年又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出家,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上年班的孩子在走向更高領域成就的道路上被退學、黯然離校,可見這些「神童」沒有經受住外界給予他們的光環與壓力,最終泯然於眾,沉寂於人群中。
少年班的孰是孰非,它的目的,應該不拘泥於選拔神童,培養神童,而只是給有潛力的小孩提供一個機會,一個環境。全社會對它更是保持理性態度,因材施教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