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裡他為林妙妙果斷放棄少年班?那是因為他清楚少年班超可怕

2020-12-05 方大包裝

正值高考結束,《少年派》這部講述中學生活的電視劇也隨之大火,不過就此劇的最新劇情來說,也是讓人摸不到頭腦?那就是劇中出身於高知家庭的小男主居然會為了小女主放棄去上少年班的資格,那麼少年班是什麼班?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

說起少年班我們要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環境是教育資源稀缺,希望通過集中優勢教育資源到少數天才少年身上,達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效應。這就是建立少年班的初衷。這些少年班的孩子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知識荒原」指當時的社會背景:缺人才,缺教育資源。而」少年突擊隊「,意味著他們身上背負的重任。然而老百姓更願意直呼他們為「神童」

有意思的是少年班裡最突出的現象是低齡化的存在,對」少年班「,大家最多的體驗是兩條:

第一體驗:十年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比自己小的同學。

第二體驗:自己的智商真是好低。

這體現了少年班的兩大特點:智商高,年齡低,全是早慧少年。

少年班真如表面上我們所看到的那麼風光?那是我們大家還沒看到其中的「黑暗面」,曾經作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期明星的天才兒童寧鉑,19歲便成為最年輕的助教,而他也抨擊過,少年班所謂神通教育是多麼失敗,而在他38歲那年又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出家,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上年班的孩子在走向更高領域成就的道路上被退學、黯然離校,可見這些「神童」沒有經受住外界給予他們的光環與壓力,最終泯然於眾,沉寂於人群中。

少年班的孰是孰非,它的目的,應該不拘泥於選拔神童,培養神童,而只是給有潛力的小孩提供一個機會,一個環境。全社會對它更是保持理性態度,因材施教才最好。

相關焦點

  • 少年派:林妙妙考試作弊全部抄,從倒數第一變第三,老師懵了!
    《少年派》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都有看過了,這是正在熱播的一部新劇,主要講述的就是孩子在高中三年的成長故事,通過這三年時間中的經歷,來講述孩子們是如何一步步長大的,劇中的4位孩子都在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中承受了不一樣的痛苦,不過最終都能迎著風雨收穫成功。
  • 張嘉譯《少年派》比孫紅雷《帶著爸爸去留學》勝在哪裡
    《少年派》也不例外,該劇緊扣時下的「考學」熱點,以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為主線,呈現當下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多元狀態,探討為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子女乃至與自己相處。趙今麥在《少年派》裡。圖片來自網絡《帶著爸爸去留學》裡的導演姚曉峰對這一題材同樣有親身經歷和個人感悟,因為他本人也曾是一位「陪讀爸爸」。
  • 《少年派》全劇最露骨的臺詞 竟是從那個端莊謙和的裴音口中說出來的
    《少年派》全劇最露骨的臺詞 竟是從那個端莊謙和的裴音口中說出來的時間:2019-06-19 01:07   來源:今日頭條 諸葛聊娛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少年派》全劇最露骨的臺詞 竟是從那個端莊謙和的裴音口中說出來的 《少年派》中的錢三一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可以說是精英中學國寶級別的人物了
  • 張嘉譯劇情內外卡尺頭,少年派會挑人,國民老爸寸頭應對中年危機
    《少年派》是什麼派?雖然是描寫中國高中生生活的,但是《少年派》不僅僅講述少年,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原生家庭的,不可能脫離了原生家庭獨立成長為少年。所以《少年派》圍繞著四個少年人的家庭,講述了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發生的故事,有陽光也有風雨,一家人攜手並進的故事。
  • 《小歡喜》相比《少年派》,方圓不敵林大為,童文潔勝過王勝男
    《小歡喜》和《少年派》是相同的題材,都市家庭劇,一樣的聚焦,都是高考,相同的群體,高考準備前的孩子和家長,甚至家庭和孩子也基本相似。《少年派》主角林妙妙,父親林大為,母親王勝男,《小歡喜》主角方一凡,父親方圓,母親童文潔。
  • 《少年派2》開拍在即,原班人馬強勢回歸,備受期待的她卻被替換
    提起《少年派》這部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自開播以來就收穫了眾多的好評,當然這與它劇情有趣,演員演技在線有關。而在大結局後,不少網友都為錢三一和林妙妙感到遺憾,迫切的希望能出第二部。今天,小編就是來告訴大家好消息的!
  • 他是中科大少年班學霸,科研成果舉世矚目,拒絕國外高薪只為報國
    接下去我們要了解的這位科學家,他年齡不大,但本事不小:他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學霸,他14歲上中科大,18歲獲得中國科技大學頒發的郭沫若獎學金,22歲時,他成為科研界的翹楚——他的科研成為舉世矚目。更為難得的是,他果斷拒絕國外的高薪聘請,只為一心報國,他就是95後的學霸兼「研霸」——曹原。
  • 電視劇《少年派》中的教育思考:好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與孩子既是一輩子的牽絆,有時也是冤家,最近火爆的青春偶像劇《少年派》中,編劇六六開始聚焦少年的成長與煩惱,劇中穿插了很多值得玩味的教育思考,比如中年老母親與青春期孩子之間的矛盾、如何同孩子談人生,家長如何同孩子一起成長,等等問題。
  • 少年派:江天昊考試前說了一句口訣,學渣都懂,太真實!
    《少年派》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都有看過了,這是正在熱播的一部關於孩子成長教育的劇,主要講述的就是4組家庭為了孩子們都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一起陪著孩子努力奮鬥的故事,在這期間,孩子與父母的衝突不斷,在學校的煩惱不斷,不過大家都迎著風雨努力奮鬥,最終收穫成長。
  • 少年派:請記得我對你的好,春風十裡不如你
    《少年派》已經在昨晚落下帷幕,現在我已經到達清華大學,準備開始我的大學生活了。我知道,許多觀眾認為直到電視劇的結尾,我都沒有向妙妙表白,為此感到極為遺憾。其實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大家可曾記得,蔣昱文暗戀我媽二十餘年,才向我媽表白。
  • 中科大少年班:像天才的普通人
    我告訴他們,我們是想做一個關於少年班的報導,希望展現少年班平常生活和學習的模樣。聽完,張載熙說:「那我們能否站在自行車前拍?我們平常就是這麼去上課的。」他隨手拉過旁邊的一輛自行車,倚在車旁,他有些緊張,看起來像只等待攝影記者擺布的小木偶一樣。他不喜歡拍照,平常家人聚會拍照、同學合影,他都會悄悄站在角落裡,「當然,也不會躲到看不見的地方」。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在後面的劇情裡,場景的變換和音樂的配合,不斷地將觀眾的情緒帶入主角的內心世界中,感受著主人公pi的心態發展。本片剛開始以口述的方式,講述了pi在少年時遇到一次船難,家人在那場船難中都喪生了,只剩下他和一隻孟加拉虎隨波逐流的故事。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中科大少年班,起初叫「預科班」,後來改名叫「少年班」,最初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導下,在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於1978年創立。如今,少年班更是將目標定位為培養未來10-20年後中國乃至世界上學術界、產業界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所以說,在天才雲集的少年班是不容小覷的!看看這份群英薈萃的「精英譜」,你就知道了:▲這是2018年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整理了曾獲得國內外榮譽稱號或權威學術職位的校友不完全名單。
  • 駱利群教授為少年班學生授課
    4月16日晚八點半,少年班學院成功舉行了本學期第二次線上「少年班論壇」。本次「少年班論壇」邀請到世界著名神經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駱利群教授主講。駱教授同時也是81級少年班校友,他帶來的題為「My Exploration in Neuroscience」的報告,以自己的科研和生活故事為線索,給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前沿科學探秘和人生智慧分享。
  • 《少年派》一部家庭劇裡,隱藏著職場人不得不知的三大生存法則
    最近一部由張嘉譯、閆妮主演的電視劇《少年派》拯救了人們的劇荒,在高考結束後這部反映高中生活的家庭劇一次又一次的衝上了熱搜,可見人們對於這部劇的喜歡。因為喜歡張嘉譯和閆妮,我一集不落的追完了劇,沒想到卻在這部家庭劇裡,領悟到了關於職場人的生存法則。
  • 揭秘少年班:中國科大超常規教育四十年
    進入少年班學院大廳,科學界「牛人」的名字掛滿牆面:1981級駱利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1985級杜江峰,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1987級莊小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1996級尹希,31歲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打破華人記錄……少年班有著成功和輝煌,但在外界看來,少年班帶有神秘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大學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現在只剩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仍在辦少年班。我國最早的少年班是中科大的少年班,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這些學生是老師到各地發掘而來的天才少年,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 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實驗室團隊一半來自少年班 習近平點讚
    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自旋磁共振實驗室,他考察自主研發的低場核磁共振設備、電子順磁共振設備,了解原創性單分子磁共振設備和超分辨磁共振譜儀在醫療、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實踐應用。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杜江峰告訴總書記,年輕的科研團隊中,有一半來自科大少年班。習近平稱讚道:「後生可畏啊!
  • 「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早期少年班的師生。圖片來自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網站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國科大少年班悄悄度過了自己的四十周年。提到少年班,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神童」,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
  • 當年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31屆少年班成員。那麼進入少年班的那些青少年最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少年班創建伊始,中國科大就致力於探索培養這些特殊大學生的方式,最初幾屆少年班學生的優異表現,堅定了中國科大繼續辦好少年班的決心。來看看實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