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為什麼時間使用60進位?

2021-01-12 海報新聞

在生活中,我們計算時間主要採用的是60進位,1小時有60分鐘,1分鐘有60秒。而且60進位在不少領域中都有應用,除了我們熟悉的時間之外,還有角度,以及我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法等等。那這種計算方式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什麼時間要用60進位呢?

我們把秒和分按照60來進位,這其實與古巴比倫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把60作為一個進位這種計數方式最早源自於古巴比倫。1854年,考古學家在古巴比倫發現了一些泥板,這些泥板大約是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600年間古巴比倫人的生活遺留物,這些泥板上便記載了60進位。古巴比倫人認為一年有360天,每天太陽都會走步,也就是度,再加上古巴比倫人將六等分圓周相結合在一起,從而得出60進位的計算方法。也有一種說法是古巴比倫人認為60中包括了2、3、4、5、6、10、12等因數,運算起來方便快捷,所以才習慣於用60進位的算術方法計算事物。

古巴比倫人的創造給予了我們寶貴的財富,他們使用的60進位數學體系,是僅使用以60為基數的兩個楔形符號的位值體系。在這一體系中,「T」形的楔形文字表示1,「小於」形的楔形文字表示10。其後,這一數字體系被進一步推廣到60進位分數的表示上,雖然它沒有代表0的符號,但它對計算非常有效,而且它也奠定了時間的計量標準。不得不說,這樣的60進位對於人們的生活來說是一個偉大壯舉,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源自於古巴比倫人的創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為在任何一個時期都被認為是神聖的圖形——圓形,當它被其半徑6等分時,各中心角均為60度。

除了角度和時間,60進位還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究竟為什麼要選用60進位,而不用常見的10進位呢?其實相較於10進位而言,60進位計算起來更加方便。用數學的角度來分析的話,主要是因為60融通性比較好,通俗一點來講,就是60可以被更多的自然數整除。因為60有1、2、3、4、5、6、10、12、15、20、30、60這麼多的約數,而10的約數較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某一數被分成2、3、4、5等分的情況,目前在廣泛使用的1/4單位就是典型的例子。4不能整除10,但能整除60,所以60進位更容易避開小數的複雜計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般運用60進位來計算時間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時間使用60進位?
    在生活中,我們計算時間主要採用的是60進位,1小時有60分鐘,1分鐘有60秒。而且60進位在不少領域中都有應用,除了我們熟悉的時間之外,還有角度,以及我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法等等。那這種計算方式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什麼時間要用60進位呢?
  • 為什麼時間是60進位呢?「60進位」用英語又怎麼說?
    大多數的計數系統都採用10進位,但為什麼在描述時間上要用60進位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著各式各樣的不同說法。有人認為在古羅馬帝國,最吉利的數字是6和0,因此在古羅馬時期,帝國人民就採用60進位,而後這種計時方法因通商而傳播開來,並沿用至今。
  • 為什麼時間是12進位,十進位不是很方便嗎?毫秒又為什麼是十進位
    就現在來說,十進位是公認的基礎計數原則,畢竟人類只有十根手指頭,十進位用的順手,而且整數進位讓人好計算一些,不需要依靠其他工具,對於數學不好的西方來說尤為重要。那麼,我們使用最多的是時間計數為什麼是十二進位呢?這事說來就話長了。
  • 算時間分秒為啥要用60進位,古羅馬的強盛影響了全世界?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從小我們就都學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足以說明時間的珍貴。也確實,即使科技發展到今天如此之高的水平,人類能夠上天入海,也不能對時間做任何事情。
  • 時間為什麼用 12 進位?
    雙手加起來十指,十進位可以讓人類不藉助其他工具就能計數,非常方便。但是時間好像不一樣,東西方都把一年分為12個月,一天分為24小時或者12時辰,然後每小時再分為60分鐘每分鐘分為60秒,大多數時間計數確實是有12這個公因子的。有一個計量單位系統也有類似的非10進位劃分——角度。一圓周=360°,1°=60′,1′=60″事實上這和時間的劃分也確實是直接相關的。
  • 人類計算數字常用「十進位」,為何計算時間卻是「六十進位」?
    人類計算數字常用「十進位」,為何計算時間卻是「六十進位」?正如標題中的問題那樣,我們人類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使用的都是「十進位」,也就是逢十進一。後來人類發明了計算機,為了便於計算機「理解」,便讓計算機使用了只有「0」和「1」的「二進位」。
  • 為什麼一分鐘60秒,一個小時60分鐘?
    「為什麼一分鐘60秒,為什麼一個小時60分鐘?」,筆者偶爾看到有網友提出這個問題,一下子還真難回答,這還是一個關於60進位的問題。筆者通過查找資料,終於知道了一分鐘60秒,一個小時60分鐘和60進位的來歷了:六十進位首先,六十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是2、3、4、5、6的最小公倍數。
  • 74ls90設計60進位計數器
    按構成計數器中的各觸發器是否使用一個時鐘脈衝源來分,有同步計數器和異步計數器。根據計數制的不同,分為二進位計數器、十進位計數器和任意進位計數器。根據計數器的增減趨勢,又分為加法、減法和可逆計數器。還有可預製數和可變程序功能計數器等等。目前,無論是TTL還是CMOS集成電路,都有品種較齊全的中規模集成計數器。使用者只要藉助於器件手冊提供的功能和工作波形圖以及引出端的排列,就能正確運用這些器件。
  • 計算機使用二進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是十進位,那麼我們為什麼會使用十進位?什麼是十進位?在計算機中我們還使用十進位嗎?
  • 十二進位,二十進位,六十進位 | 數學與生活
    確實,這種二十進位不是面向孩子的算術,所以近來在小學裡停止使用vingt,把quatre vingts代之以octante,把quatre vingt dix代之以nonante,推薦使用這些合理的數詞。但是據說現在在農村有些地方還是像從前那樣使用octante和nonante。
  • 基於74LS161的60進位計數器設計方案介紹
    60進位計數器的工作框圖和狀態轉換圖 根據設計基理可知,計數器初值00,按遞增方式計數,增到59時,再自動返回到00。因此,需要使用兩片74LS161晶片級聯的形式來構成六十進位計數器,一片控制個位,為十進位;另一片控制十位,為六進位。
  • 為什麼算數的時候,國際通用十進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採用十進位,也就是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這已經成為國際慣例。那麼,為什麼我們算數的時候,要使用十進位呢?我們年輕的時候,常常把稻草掛在脖子上數數。另外,我們會用手指來計算。因此,亞里斯多德說,十進位制在人類中廣泛使用,但大多數人天生就有10個手指。
  • 為什麼時分秒的單位換算是六十進位,而不是十進位?跟角度有關聯
    十進位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最廣泛使用的計數方法。現行的公制單位裡,長度、重量等採用的都是十進位(或者是10的整倍數)。那為什麼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採用的是六十進位而不是十進位?時、分、秒是六十進位的,而角度的度量單位度、分、秒也使六十進位的,這之間沒有聯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 二進位中沒有2,為什麼十進位中有10?
    科學有段子—— 輕鬆詼諧聊科普,點擊標題下藍字「科學有段子」關注。
  • 為何人類都用十進位計數?關於二進位,八進位……你又了解多少?
    十進位——最常用的計數進位人類產生數的觀念最初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距今大約有上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時間。當時穴居的原始人在採集食物和捕獲獵物的集體行動中,為了統計和分配資源,就不得不計數了,而最原始最簡單的計數方法就是利用我們人類的十根手指。
  • 使用Swing製作進位轉化器
    進位轉化1.各進位之間的轉化在計算機科學中,常用的進位有二進位、八進位、十進位和十六進位。在開發過程中使用比較多的是二進位和十進位的。如果涉及一些字節編碼操作,十六進位也會用得到,甚至可能會用到三十二進位。1.1 十進位向其它進位轉化以正常的十進位數為標準,如果將一個十進位數轉化成二進位數。可以使用除法取餘的方式進行,在下圖中我們用二進位和八進位進行舉例:
  • 有趣的問題,C語言中的十六進位數字為什麼以前綴0x開頭呢?
    C語言允許程式設計師逐位操作變量,此時,最直觀的數字表示方式自然是二進位。不過這樣常常會讓數字看起來「過長」,例如十進位的 255 使用二進位表示為 11111111,因此,在C語言程序開發中,為了程式設計師閱讀代碼的方便,需要逐位操作變量時,常常使用十六進位。
  • 應急科普丨電動車為什麼著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應急科普丨電動車為什麼著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地址:汾陽市永和西大街9號E-mail:fysxwb@163.com電話:0358-7333277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應急科普丨電動車為什麼著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74LS161集成計數器電路(2、3、4、6、8、10、60進位計數器)
    74LS161功能介紹 74LS161是4位二進位同步計數器,該計數器能同步並行預置數據,具有清零置數,計數和保持功能,具有進位輸出端,可以串接計數器使用。 由於161的置數是同步式的,所以不存在異步置零法中因置零信號持續時間過短而可靠性不高的問題。
  • 為什麼1分鐘等於60秒?那1秒等於多少毫秒呢?
    大部分單位都是10進位或者100、1000,進位,比如長度、體積、重量單位。但時間、角度和地理坐標卻非10進位。不得不說,時間的換算是所有單位換算中最複雜的。1年等於365天,1年等於12個月,1個月等於30天,這些都是根據地球、月亮公轉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不過各個國家、各個朝代有的使用太陽曆,有的太陰曆,還有的陰陽曆所導致略有不同。但一天之內的時間細分卻絕對是人為的。古代中國1天等於12個時辰(其他國家也是),這跟地支相對應。地支為什麼是12個,而不是11個、13個,也不是古代人拍腦袋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