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更新啦!化工學科表現如何?

2020-12-05 滄海ChemEng

一年一度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2019更新版今日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刊發。相較於往年,今年更新日期稍慢了幾天,也讓眾多科研學者翹首以盼了好久。

IF是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衡量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雖然目前「唯IF論」的思想正漸漸淡化,但其對期刊質量的評價仍是一項非常客觀的指標。

本次科睿唯安發布的期刊共包含12855本,IF第一的依舊是「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達到了292.278。三大國際頂刊IF較之去年變化不大(NATURE: 42.778,SCIENCE:41.845,CELL:38.637)。

此外,本次更新版中20分以上期刊總計87本,10分以上期刊總計311本。

2019期刊影響因子前50

回到我們化工領域,之前公眾號介紹過一篇關於化工學科的期刊介紹(傳送門直達~點擊跳轉連結)。

今年化工領域的傳統三大刊的影響因子保持近年的穩定狀態。

AICHE JOURNAL:3.519

CES:3.871

IECR:3.573

主要化工期刊中,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依舊是表現出迅猛的上升勢頭,今年IF直接破10,達到了10.652。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與DESALINATION等期刊IF增幅超過1.0。國產化工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今年順勢破2,IF升至2.627。

主要化工期刊IF更新

此外,其他化工領域刊物,如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FUEL,ENERGY& FUELS,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的影響因子變化幅度不大。

最後祝各位化工研究學者在科研領域更進一步,實驗順順利利,數據漂漂亮亮,文章一投就中~~~

相關焦點

  • 【重磅】2017影響因子更新啦!
    2017年6月13日,2017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在Web of Science上可查詢。備受中國學者關注的期刊影響因子都有哪些變化呢?梅斯小編帶大家先睹為快!三大刊(NATURE、SCIENCE、CELL)座次及學術地位NATURE、SCIENCE、CELL三大刊2016年度影響因子如下表:三大期刊排位依舊沒有變化,它們分別與去年相比,影響因子都穩定上升
  • 2020年材料、冶金學科SCI期刊影響因子搶先看
    論文分區和影響因子是科研人員關注的話題。預計2020年6月,科睿唯安將發布JCR最新影響因子。目前,大多數SCI期刊的引用情況已經趨於總體穩定,很多作者已經開始期待今年關注的期刊的影響因子情況。你想知道自己關注的SCI期刊影響因子表現如何?是上升還是下降?
  • 學科越不成熟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
    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學術界影響很大,幾年前曾參加過一個報告會,會上某學報主編講「大家都說期刊的影響因子不重要,我認為影響因子就像「錢」一樣,大家都說錢不重要,心裡都想著多掙錢,沒有影響因子是萬萬不能的」。一直覺得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學術界影響太大,甚至是誤導學術界,在數百人的大會上,把影響因子比作錢還是第一次聽說。
  • 影響因子與如何查詢???
    期刊的影響因子(IF)IS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在早期基於「誰被引用得多,誰的質量就高」這種想法,創立了一個概念叫「影響因子」。具體來說,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 最新SCI影響因子公布 交大期刊表現亮眼
    6月20日,ISI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公布了最新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273本中國期刊被檢索,其中影響因子超過5分的共22本。上海交通大學本次共9種期刊被SCI檢索,其中2種影響因子超過5分,學科分布橫跨醫學、數學、材料學、生物學和工程學。
  • 科學網—影響因子「綁架」科學評價?
    信息公司湯森路透表示,自己在影響因子計算上將變得更加透明。近日,該公司發布了超過1.09萬本科技期刊的年度排名以及被該名單拒絕的39本期刊名稱。 同時,這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公司正在改進其商業分析產品——Incites資料庫,以增加基於單篇文章的評價指標,並允許用戶自行計算。不過,批評者認為當前需要更多的改變。
  • MDPI Biology&Life學科分類期刊影響因子速覽
    點擊播放 GIF 0.0MBiology & Life生物及生命科學學科類影響因子合集同時,小編也第一時間根據Web of Science的數據,統計了MDPI 分學科領域的期刊影響因子信息,今日為大家推送生物及生命科學(Biology & Life)學科類,快來一睹為快,Pick屬於你的期刊!
  • 化工類高校表現如何?
    那麼在此次排名當中,化工類院校表現如何呢?化工設計Club以教育部第四輪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評估參評公布院校為基準,對這些高校在總榜中的綜合實力得分情況進行篩選。其中北京工商大學因為不屬於綜合性大學因此在總榜無排名,得分是在財經類排名中獲取的。四川輕化工大學為原四川理工學院;鄭州輕工業大學為原鄭州輕工業學院。
  • 最新影響因子公布 中國期刊表現亮眼
    最新的影響因子已經公布,根據大家關注的重點,接下來我們具體圍觀一下目前高通量測序的投稿較多的期刊,以及國內期刊的影響因子情況。
  • 2018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全部SCI影響因子)
    276種期刊首次獲得期刊影響因子;為了保證JCR的公正性,20種期刊被警告並且不公布其影響因子,其中14種出於自引原因,6種出於引用堆疊(Citation Stacking),如一組期刊之間通過增加不必要的相互引用提升被引表現。
  • 劉雲: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原標題: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編者按 一段時間以來,高校教師為論文所累開始為人詬病,不可否認,以論文發表數量尤其是所發表論文的期刊影響因子來評定教師的職業表現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
  • 2020年SCI 影響因子發布,速看你投的雜誌今年表現如何
    本文作者:SOOF 每到年中,科研人十分關注的一項指數就是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期刊影響因子的變化宛如股市價格的漲跌,自己投過稿發過文的雜誌,影響因子是高是低,可能直接影響到明年能拿多少基金,評不評得上職稱。
  • 《建築學報》獲得2017年度《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建築學科...
    在該計量體系內,「TU土木建築工程」期刊的複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581,綜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323,而建築學科28種期刊的複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392,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211。 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學科24種期刊複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1.053,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517。
  • 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期刊的有用性和影響力,但由於其受計算方式、學科特點、論文引次、期刊類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較為顯著,因而在使用影響因子作為期刊評價或研究評價的工具時,還是需要倍加小心的。1. 不同學科的引證行為存在顯著差異,從而導致論文被引頻次達到峰值的時段有很大不同。
  • 【重磅】2018年SCI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化學和材料學科
    以下是高影響因子國際期刊的數據總排名前25名
  • 每日答疑:最新影響因子如何查詢?
    好啦,下面進入今天的答疑環節。Q:老師,您好!昨天出了最新影響因子,請問下除了excel外,有沒有可以直接查詢最新影響因子的軟體呢?A:推個好用的影響因子查詢網站和小程序給大家(1)ijournal網址:
  • 考研面試,老師問我知道哪些化工知名期刊?
    當然是讀文獻和寫論文啦!那萬萬是不行的,除了需要知道大牛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外,還至少需要知道我們化工學科的傳統三大頂刊(Flagship Journal):分別是《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雜誌》(AICHE Journal,簡稱AICHE J),《化工科學》(
  • 2020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速看你投的雜誌今年表現如何(附全名單)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 地球科學領域429本期刊的最新即時影響因子
    本次推送我們特別參考了某著名高校地學學院的推薦期刊目錄,對其中的一級和二級學科較為公認的一流期刊今年的影響因子完成度進行了專門的統計,結果如下。地學期刊,特別是老牌的刊物,影響因子一直都非常「穩」,但並不妨礙全球的學者把最好的工作投向這些期刊。
  • sci影響因子
    其中,期刊影響因子是一個重要的量化指標,但由於影響因子自身計算方法的局限性,僅憑影響因子一個量化指標做出的評估鑑定往往具有不可靠性和片面性,因此對於影響因子的應用,要在正確理解影響因子及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合理地、科學地加以使用,同時可以結合其它量化指標,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體系。如果您對期刊發表還有其它疑問,或者想要提升您的文章質量,歡迎免費諮詢(nm6360),1對1為您提供期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