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越不成熟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

2020-12-03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圖片來自網絡

前幾天(2019年6月21日), 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部(Web of Science Group)發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報告針對其收錄的全球學術期刊發表了全面豐富、獨立於期刊出版機構的數據、指標和分析,集中匯總了科研界建立的重要引證關聯。

自1976年經美國的科學信息研究所(ISI)推出以來,雖然ISI資產經過多次重組,但無論ISI的股東是誰,發布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基本上沒有間斷過。JCR編輯了其收錄的每種期刊的所有引證條目,包括社論和政策相關評價等非論文類材料,從而全面涵蓋了能夠反映期刊影響力的各項要素,同時更好地詮釋一篇論文在期刊中的影響力。

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學術界影響很大,幾年前曾參加過一個報告會,會上某學報主編講「大家都說期刊的影響因子不重要,我認為影響因子就像「錢」一樣,大家都說錢不重要,心裡都想著多掙錢,沒有影響因子是萬萬不能的」。一直覺得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學術界影響太大,甚至是誤導學術界,在數百人的大會上,把影響因子比作錢還是第一次聽說。

學術交流的形式很多,期刊發表論文僅僅是學術交流的一種形式。而且,學術交流形式隨著時代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不斷發展變化。學術共同體內對學者水平的評價也在變化,從比學歷、學位,到比留學的國家,學校名氣等;20年前大家比論文數量,發展到今天,對論文的評價,通常考量期刊的影響因子,目前較為熱門的還有學術載體、機構和學者的H指數。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這些評價都是對參與科研工作的人的評價,而不是對學術內容本質的評價。

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IF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算法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統計刊物源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期刊的影響因子不宜跨學科比較。影響因子的高低取決於所屬學科,相對來講,學科越不成熟,越需要相互印證,因為沒有可靠的理論做支撐,所以就靠引用別人來支撐自己的研究結果,引用自然就增多,導致期刊影響因子就高。比如,生物化學、癌症研究等。此外,影響因子還受研究人員多少、社會關注度、開放存取(OA)學科發展、個別期刊規定引用自己期刊等影響。即便是同一學科,高影響因子刊物上發的論文,不一定比期刊影響因子低的刊物上論文水平高。就好比奧運會與全運會相比,雖然賽事檔次高,但奧運會的參賽資格不一定比得上全國冠軍的水平。不同學科,就更不能證明期刊影響因子高就是論文水平高了。(榮譽主編李志民)

相關焦點

  • 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影響因子採用2年為論文及引文統計期,其依據是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在發表後1-2年就達到高峰。實際上,由於不同學科的研究特點和引證行為存在很大差異,論文被引用所經歷的時間段可能是很不相同的。對於數學、地球科學、植物科學等傳統成熟學科或觀察描述性科學,論文可能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方可獲得影響,但對於材料科學、生物學、化學等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則有可能很快地開展進一步的實驗研究,因而很快引起較大影響並被大量引證。
  •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大約2月前,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再次把SCI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自然也難逃被眾人討伐。那麼,什麼是影響因子呢?
  • 四種方法幫你輕鬆查找SCI期刊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不僅是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也是測度期刊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和學術刊物地位的主要因素,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通常,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學術影響和作用也越大,學術水平也越高,期刊的重要性也越高。每年期刊的影響因子數值是動態變化的,與期刊發表論文總數和被引用量相關,個人、出版社和期刊無法掌控其變化。
  • MDPI Biology&Life學科分類期刊影響因子速覽
    點擊播放 GIF 0.0MBiology & Life生物及生命科學學科類影響因子合集>2020年6月29日,科睿唯安發布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MDPI出版的250本期刊中,共有71本期刊被SCIE收錄,4本期刊被SSCI收錄,其中3本為SCIE和SSCI 雙收錄。同時,小編也第一時間根據Web of Science的數據,統計了MDPI 分學科領域的期刊影響因子信息,今日為大家推送生物及生命科學(Biology & Life)學科類,快來一睹為快,Pick屬於你的期刊!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這一業務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以及定期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其中的期刊影響因子是一本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參考。   新華社記者就此事諮詢了湯森路透,該公司一位發言人說,這一交易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在此之前該公司還會繼續擁有並運營這項業務,「我們將在不影響這項業務開展和質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 劉雲: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多,且這些論文的觀點或結論被其他研究者已發表的論文引用的次數越多,影響因子就越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 在國際上,《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刊都以高影響因子而著稱,目前影響因子都在30以上,這在學術期刊中是極為罕見的,三大刊也因此被視為國際上最頂尖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在國際科學界影響力無與倫比。
  • 2020年材料、冶金學科SCI期刊影響因子搶先看
    論文分區和影響因子是科研人員關注的話題。預計2020年6月,科睿唯安將發布JCR最新影響因子。目前,大多數SCI期刊的引用情況已經趨於總體穩定,很多作者已經開始期待今年關注的期刊的影響因子情況。你想知道自己關注的SCI期刊影響因子表現如何?是上升還是下降?
  • 《建築學報》獲得2017年度《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建築學科...
    在該計量體系內,「TU土木建築工程」期刊的複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581,綜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323,而建築學科28種期刊的複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392,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211。 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學科24種期刊複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1.053,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517。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首先,我們總體看一下今年各大名刊的新形勢。
  • Wiley期刊的影響因子有所提高
    .於7月11日宣布其被收錄在Thomson ISI® 2011年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的期刊比例實現了連續增長。 由Wiley代表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出版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表現突出,再次成為整個期刊引用報告中排名最高的期刊——自2005年以來,該刊一直牢牢佔據著這一「皇冠上的明珠」的位置。
  • 2021期刊影響因子怎麼算?
    最近,一份2021年SCI影響影子預測名單悄悄在科研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
  • 王鼎盛院士:走出期刊與影響因子的崇拜誤區
    科學成果不是商品 賣得越快利潤越高  科學成果不是商品,賣得越快利潤越高;也不是流行音樂,要每周每月搞排行榜;更不是賀歲電影,全靠一兩周的票房。
  • 期刊影響因子及中科院分區查詢
    影響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簡稱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
  • 影響因子與如何查詢???
    期刊的影響因子(IF)IS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在早期基於「誰被引用得多,誰的質量就高」這種想法,創立了一個概念叫「影響因子」。具體來說,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 什麼是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在學術方方面面所產生的影響叫著學術影響,對某個領域你學術專業的理論影響和實踐影響等。學術影響通常體現在影響因子上。影響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就是某期刊最近所兩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在這個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個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也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所以好多人發表的期刊會刊到綜合影響因子0.0幾,0、1幾,0.2幾,複合影響因子又是幾點幾,你所發表的期刊有沒有影響因子在知網官網也了查旬。
  • 我校《西北植物學報》影響因子列CSCD核心庫植物學科期刊第2名
    我校《西北植物學報》影響因子列CSCD核心庫植物學科期刊第2名 來源: 雜誌社(科研處) 作者: 南紅梅 發布日期: 2012-11-27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2020年神經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排名
    北京時間6月29日18:00,2020年(2019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正式版終於出爐。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附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
    後臺回覆:2020IF,可直接獲取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期待著期待著,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終於在今天公布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