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爆炸後遺症:氰化物為啥那麼恐怖?

2020-11-30 驅動之家

最近發生在天津的爆炸事故成為了舉國關注的焦點新聞,而在事故發生後的諸多報導中,發生事故的倉庫存有700噸氰化鈉無疑是讓許多人感到極度恐慌和震驚的新聞。

事實上,氰化物洩露或疑似洩露的事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而幾乎每一次這樣的消息見諸報端都會讓人極度不安。

那麼,什麼是氰化物?它為什麼如此令人恐懼呢?

所謂氰化物,通常指的是含有氰基的化合物。氰基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結構,只含有碳和氮兩種原子,但它自身不能穩定存在,必須通過其中的碳原子與鈉、鉀等金屬元素或者氫元素的原子結合,這就得到了氰化鉀、氰化鈉和氰化氫等我們聽上去比較熟悉的化合物。在這些化合物中,氰基實際上帶有負電荷,變成了氰離子。

氰基與也可以與有機物相連得到有機氰化物,許多有機氰化物俗稱為「腈」,但我們在談及氰化物時往往僅專指無機氰化物,因為在有機氰化物中,氰基並不能變成帶電的氰離子並游離出來,這一點導致了有機氰化物的化學性質與無機氰化物迥異。

在這篇文章中,除了特別說明,氰化物也是專指無機氰化物。

化物之所以讓人感到恐懼,主要是由於它們的高毒性,300毫克左右的氰化鉀或者氰化鈉就可以置人於死地。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不妨想一下,我們通常服用的藥片每片的重量也不過幾百毫克,也就是說這藥片大小的氰化物就可以輕易把人殺死。如果把此次天津爆炸現場儲存的700噸氰化鈉都做成這樣的藥片,可以毒死20多億人,這確實是相當恐怖。

其實,氰化物並不是毒性最強的物質。衡量毒物毒性的一個常用指標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夠殺死一半以上實驗動物的毒物劑量。這個劑量越低,對應的化學物質毒性就更高。

氰化鉀的口服半致死量在每千克體重5~10毫克這個範圍,毒性並不算低,但半致死量更低的毒物不勝枚舉。黃麴黴素的口服半致死量是每千克體重0.5毫克左右,肉毒桿菌毒素的口服半致死量估計只有每千克體重1納克,連讓菸民成癮的尼古丁的口服半致死量都只有每千克體重1毫克。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毒性高低排座次,氰化物不僅不能稱王,想躋身前列都很困難。那麼為什麼唯獨氰化物常常令人恐慌?

主要原因在於,氰化物不僅毒性很強,而且如果進入人體的劑量足夠,能夠在很短時間內置人於死地。例如空氣中的氰化氫濃度只要達到100~300ppm,就可以使人在一小時之內死亡;如果濃度增大到2,000ppm,人吸入後一分鐘就可能死亡。

應該說這才是氰化物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因為只要救治稍不及時就回天乏術了,而許多有毒物質雖然毒性不亞於氰化物,但毒性發作需要更長時間。

雖然對這些物質同樣不可掉以輕心,但畢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對中毒者進行救治。正因為如此,氰化鉀、氰化鈉等無機氰化物常常是自殺者和謀殺者的首選。

例如納粹德國在二戰時不僅利用氰化物在集中營進行大屠殺,還用於自己人的自殺。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隆美爾就因捲入推翻希特勒的行動而被勒令服用氰化物「體面地」死亡,希特勒長期的女友愛娃在柏林陷落前也是選擇服用氰化鉀自殺。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的英國著名科學家圖靈也是因吃下被氰化物浸泡的蘋果而離世。一些間諜或者特種部隊人員往往也隨身攜帶氰化物膠囊,以便在有可能落入敵人手中時迅速自殺。


齊克隆B是一種氰化氫製劑,最初作為殺蟲劑開發,但二戰時被納粹德國用在集中營進行大屠殺。這是二戰結束後盟軍發現的齊克隆B空罐

氰化物之所以讓人擔憂,還有一個原因是氰化鉀和氰化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產起來也不算太難;儘管管控嚴格,想弄到也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而且,它們在外觀上都是白色粉末,和食鹽、糖等常見物質比較相似,又非常容易溶於水,很適合投毒。因此,一旦由於生產、運輸或者使用環節出現漏洞,導致氰化物進入環境或者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當然,如果洩露到環境中或者被不法分子獲得的只是氰化鉀或者氰化鈉,問題還不算非常嚴重,因為它們都是固體,既不會揮發也難以通過皮膚滲透進身體。即便是水溶液,也必須經過口服或者注射才能產生毒性,相對而言防範並不太難。

但是令人頭疼的地方在於,氰化鉀和氰化鈉非常容易釋放出氰化氫。氰化氫的沸點只有26攝氏度,因此相當容易揮發進入空氣,這就大大增加了中毒的風險。

那麼,為什麼氰化氫容易被釋放出來?氰化氫是一種弱酸,也就是說它在水中會解離成氫離子和氰離子,但解離的程度很弱。

大家可能還記得初中化學課上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碳酸鈣投入鹽酸中,碳酸鈣很快溶解,同時放出大量氣泡。這是因為弱酸的鹽遇到強酸會發生反應,釋放出對應的弱酸,反之則不行。碳酸鈣是碳酸的鹽,而碳酸酸性弱於鹽酸,因此二者相遇會釋放出碳酸;由於後者不穩定,隨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氰化鉀和氰化鈉是氰化氫這種酸形成的鹽,而氰化氫的酸性比碳酸還要弱好幾個數量級。這就意味著,氰化鉀和氰化鈉遇到酸性物質,甚至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都非常容易釋放出氰化氫,這是極其危險的。即便沒有酸性物質存在,當氰化鉀或者氰化鈉溶於水或者受潮時,也會生成氰化氫。這是因為弱酸的鹽在水中很容易發生水解,變成對應的酸:

CN- + H2O = HCN + OH-

正因為如此,在使用氰化鉀和氰化鈉時務必格外小心,萬萬不可讓它們與酸接觸;特別是配製水溶液時一定要確保溶液處在鹼性條件下以抑制它們的水解,否則很容易釀成大禍。

儲存氰化鉀和氰化鈉的固體時,要保證容器密閉,與各種酸分開存放,而且存放地點要通風良好。這樣,萬一儲存過程中生成氰化氫,可以及時逃逸到空氣中,不會蓄積起來造成更大的危害。

為什麼氰化物有著如此強且作用迅速的毒性?因為氰離子非常容易和金屬發生一種被稱為配位鍵的相互作用。

我們都知道,兩個原子要想形成化學鍵,通常是雙方各出一個電子放到一起。很多時候,金屬的原子或者離子拿不出這樣的電子,但是氰離子說,不要緊,我自己有兩個電子,其中一個算在你名下,你只要給我找個地方就好。這樣一來,氰離子就和金屬就形成了特殊的化學鍵——配位鍵。

氰化物進入人體後,遇到細胞線粒體中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酶中含有鐵離子,於是二話不說衝上去就和對方抱在一起,形成了配位鍵,而且怎麼拉也不鬆手。這一「抱」不要緊,酶的正常活性被破壞了,而這種酶是有氧呼吸過程中一種關鍵的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正常的生命功能自然難以維持下去。

氰化物的這種獨特本領讓它輕而易舉地致人死地,卻也讓它在一個特殊的場合大顯身手,那就是金礦的開採和冶煉。我們都知道,金在自然界通常以單質形式存在,其化學性質穩定,難以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很難把它和礦石中的其他物質分離開。但如果用氰化鉀或者氰化鈉的溶液去處理含金的礦石,氰離子能夠與黃金形成配位鍵,從而將它轉變成能溶解在水中的鹽,從礦石中提取出來:

4Au + 8NaCN + O2 + 2H2O = 4Na[Au(CN)2] + 4NaOH

這之後,我們可以再把含有金的鹽還原成黃金單質。例如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向溶液中加入鋅粉,鋅粉就會把金置換出來,這樣我們就從礦石中提煉出了純金:

2Au(CN)2- + Zn = 2Au + Zn(CN)42-

由於氰化物的高毒性,人們一直想使用其他化學物質來替代它提取黃金,但很不幸的是,這些替代物的效果都遜於氰化物,因此黃金開採行業目前還不得不繼續使用氰化物。另外,氰化物能參與許多重要的反應,因此還經常作為原料用於生產其他重要的化工產品。因此,雖然氰化物令人生畏,我們的生活還真離不開它。

不過,雖然氰化物是非常危險的毒物,卻並非不可降伏的惡魔。人們已經找到許多可以有效治療氰化物中毒的化學試劑,例如亞硝酸異戊酯、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和羥鈷胺等等。對於氰化物中毒者,只要救治及時,並非沒有生還的可能。

對於進入環境特別是水體中的氰化物,可以用次氯酸鈉、過氧化氫、臭氧等強氧化劑將其轉化為低毒的氰酸鹽,還可以用二價鐵離子與其生成穩定且低毒的亞鐵氰化物。因此,只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氰化物為生活服務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說到這裡,我們再簡單說一下有機氰化物。雖然有少數例外,但一般來說,有機氰化物並沒有無機氰化物那麼強烈和作用迅速的毒性。這是因為有機氰化物中氰基以共價鍵的形式與其他原子相連,無法以氰離子的形式游離出來。氰基並不能像氰離子那樣與金屬形成配位鍵,自然談不上毒性。

許多含有氰基的有機物其實離我們的生活相當近,例如聚丙烯腈(腈綸)、丁腈橡膠和ABS樹脂都含有氰基,是非常重要且常見的高分子材料;氰基丙烯酸乙酯則是萬能膠的主要成分。

不過關於有機氰化物,有一點需要提醒:那就是一些植物的細胞中含有一類被稱為含氰糖苷或者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的有機氰化物。

所謂糖苷, 指的是糖與其他化學結構相連得到的化合物,如果這些化學結構中有氰基,這樣的糖苷就被稱為含氰糖苷。這些植物的細胞的另外的部位又含有能夠從含氰糖苷中分解出氰化氫的酶。當人或動物食用這些植物時,植物細胞受到破壞,二者有機會相遇,就會發生反應生成氰化氫,從而導致中毒。

氰基糖苷在許多水果的種子,例如桃和杏的果核中的含量都比較高,因此不要食用這些果核,以免中毒。另外,木薯中也含有大量的含氰糖苷,因此需要徹底煮熟才能食用。


木薯中含有大量的氰基糖苷,食用前必須做適當的處理,否則有可能引發中毒

另外,許多含氮的材料特別是某些塑料,燃燒時會釋放出氰化氫,哪怕這些材料中的氮原子並不以氰基形式存在,這是導致火災中人員傷亡的一個重要原因。菸草燃燒時也會釋放出少量的氰化氫,通常不會造成急性的中毒死亡,但對健康仍然有一定的危害。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還有許多化學物質,例如氰酸鹽、異氰酸酯和硫氰酸鹽,以及由於毒奶粉事件而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儘管名字中帶有「氰」字,但它們與氰化物結構不同,化學和毒理性質也相差甚遠,是完全不同的幾類化合物。雖然這些化合物中有的也具有比較強的毒性,但是總的來說沒有氰化物那麼危險。

由於名稱相近,經常有人把它們與氰化物混為一談。例如中文維基百科的「博帕爾事件」條目稱,發生在1984年的印度的這起駭人聽聞的工業災難是由於「氰化物」洩露,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博帕爾事件的罪魁禍首是異氰酸甲酯,雖然同樣劇毒,卻並不屬於氰化物。

又如最近有新聞稱「西安一快件流出不明液體 快遞員聞後氰化物中毒」,標題也很嚇人;但根據新聞正文,惹禍的是異氰基乙酸酯。這種化合物不是氰化物,毒性也遠沒有氰化物那麼高,遇水也不會釋放出氰化氫。因此,在遇到這些名稱相近的化學物質時一定要仔細分辨,不要輕易「談氰色變」。


天津爆炸事故留下的大坑

相關焦點

  • 天津大爆炸後遺症:氰化物為啥那麼恐怖?-天津,爆炸,氰化物,劇毒...
    最近發生在天津的爆炸事故成為了舉國關注的焦點新聞,而在事故發生後的諸多報導中,發生事故的倉庫存有700噸氰化鈉無疑是讓許多人感到極度恐慌和震驚的新聞。事實上,氰化物洩露或疑似洩露的事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而幾乎每一次這樣的消息見諸報端都會讓人極度不安。那麼,什麼是氰化物?它為什麼如此令人恐懼呢?
  • 天津爆炸事故中超標3-8倍的氰化物到底是什麼?
    天津爆炸事件已經過去了將近40小時,救援仍在進行中。截至目前,遇難人數升已至55人。今天,媒體報導天津爆炸事故區域被封堵兩個排放口內地下管道檢出COD(化學需氧量)、氰化物分別超標3到8倍,但它們目前都未進入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天津市環境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王連卿說,氰化物確實是水溶性的物質,但事故現場已經進行了封堵。目前來說,所有可溶性的化學物質都被存留在了現場。
  • 天津爆炸:氰化物會對空氣和水造成汙染嗎?
    記者李靖、王茜
  • 港姐整容30次 揭恐怖後遺症
    最近爆出40歲港姐陳莉敏整容30次險送命,揭整容可怕後遺症。港姐整容30次揭恐怖後遺症現年40歲的落選港姐陳莉敏從不否認整容的事實,並承認曾前後整容高達30次。港姐整容30次揭恐怖後遺症陳莉敏還大方把整形的心得在博客和視頻網站上分享,教年輕女性們扮靚。
  • 天津官方詳解氰化物清理方案及進展 嚴防汙水入海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氰化物處理情況,天津官方在今天上午的發布會上也進行了介紹,目前已經取得進展。  遇難人數升至114人 54人確認身份  根據今天上午舉行的第七次事故新聞發布會發布的內容,截至17日上午9時,共發現遇難者人數114人,已確認身份54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員16人,天津港消防人員23人,民警5人,其他人員10人。
  • 天津爆炸案2個月 媒體:唯有追問才能真相大白
    李克強在9月21日天津大爆炸事件進展匯報會議上堅定表態。  2個月前的今天凌晨,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事故發生,事故總遇難人數達173人,其中消防人員達104人。  爆炸之後天津官方的被動表態讓公眾不滿,但兩個月之後,事件的後續處理進展到了哪裡?問責處理、安撫、安居工程又有哪些新的動向?
  • 天津港生化危機163小時|爆炸|氰化物|氰化鈉|瑞海_網易新聞
    8月12日深夜天津港的大爆炸,顯示出化學品不當處置的驚人後果,它已經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 只允許近親通婚的沙特王室,為啥沒有後遺症?網友:鈔能力
    無論大家生活中有沒有學習過生物知識,就算只是憑藉日常生活當中積攢的常識,我們也能夠知道,如果人類長期近親結婚的話,那麼會導致很多基因方面的疾病,這些疾病要麼表現在大腦的發育上,要麼表現在肢體的畸形上,甚至於還會突變出一些非常棘手難以治癒的基因病。
  • 杏仁、牛奶、白酒都有它,「700噸氰化物」可怕但不必慌!
    與瞬間爆裂的災害相比,天津瑞海公司存儲的大量氰化物引起公眾持續關注。8月16日,河北誠信有限公司總經理智群申證實,存儲在瑞海公司的700噸氰化鈉已找到,正通過雙氧水強氧化劑處理。而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在8月17日上午的發布會上進一步介紹,90%危化品的種類數量已查清;現場存放的氰化物經核査大約700噸,集中在核心區0.1平方公裡。目前,針對氰化物的處置措施正在迅速推進。
  • 天津爆炸區域:劇毒化學品氰化鈉超標8倍
    天津大爆炸後,更可怕的事情也開始顯現出來。央視/中國新聞網給出的報導稱,環保部在天津事故區域封堵兩個排放口內地下管道檢出COD(化學需氧量)、氰化物分別超標3到8倍,但它們目前都未進入周邊環境造成汙染。此外,天津爆炸區空氣的部分監測指標超過標準。
  • 氰化物都很危險 離它遠點沒錯
    那麼氰化物到底有多毒呢?通常來說,它的致死劑量與人的體重、身體強壯程度甚至當時胃裡殘餘的食物的多少都有關係。相關資料顯示 ,從氰化物中毒病人的臨床資料看,每個人耐受力相差很大,小者0.5毫克/公斤體重即可致死,大者達3.5毫克/公斤體重。大體上來說,氰化鈉的平均致死量為150毫克,氰化鉀200毫克、氰化氫100毫克。這與另一種著名毒藥砒霜的致死劑量差不多。
  • 雲祭8.12天津濱海大爆炸事件5周年
    今天是8.12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重大安全事故5周年忌日!,雲墓園平臺為8.12天津濱海大爆炸中遇難的同胞,舉行了一場在線雲祭奠活動,微信搜索雲墓園公眾號,可從公眾號底部可進入雲墓園平臺,一起為遇難的烈士、同胞點亮蠟燭、獻花致哀悼念。
  • 天津爆炸為什麼那麼多消防員犧牲?原因揭秘
    天津爆炸為什麼那麼多消防員犧牲?  原因揭秘:其實答案比較簡單,因為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天津港就已經出現了火警。接到火警之後,30多名消防員就趕往現場去救火。  抵達現場的消防員,以為只是常規的起火事故,用水槍滅火。結果滅火過程發生了大爆炸。導致在現場的大批消防官兵受傷和犧牲!
  • 核輻射為啥那麼恐怖?全身DNA斷裂的後果,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就不由得讓人覺得非常的疑惑,很多人都知道核輻射非常可怕,但是核輻射究竟為啥那麼恐怖呢?難道真的會像是遊戲中表示的那樣變異成怪物嗎?其實雖然核輻射看起來無聲無息,但是它對於人體的破壞是不可逆的,尤其是致死量的核輻射,它甚至會將全身的DNA都摧毀斷裂。而DNA斷裂的後果,大家是不會想要親自體驗的,其表現的形式甚至可能會超出你的想像。
  • 2015年天津的那場大爆炸,如今要被拍成電影了
    4月25號,曾擔任熱播劇《人民的名義》總監製的李學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5年震驚全國的「天津大爆炸」事件將會被搬上銀幕,與此同時,他也在採訪中炮轟了如今盛行的流量數據造假行為。李學政透露,「天津大爆炸」電影項目在5天前剛剛拿到了許可證。目前的投資預算是2個億,已經有4個導演在競爭這個項目,不僅如此,電影還將會邀請多個一線演員出演該片。「要表現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團結一心的精神。」李學政如是說。
  • 《人民的名義》總監製:「天津大爆炸」將拍成電影
    據@中國電影報導消息,4月25日,《人民的名義》總監製李學政現身「金數據中國文娛大數據發布盛典」,抨擊數據造假現象,此外,他還透露「2015年8月15日天津大爆炸」事件即將被拍成電影,目前已拿到拍攝許可證。
  • 天津大學教授:降雨不會讓氰化鈉變毒氣
    原標題:天津大學教授:降雨不會讓氰化鈉變毒氣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濱海新區出現降雨,針對民眾關心的「降雨是否會使氰化鈉發生反應產生毒氣」、「這些『毒水』如何處理」等問題,記者採訪了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家組諮詢顧問成員、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劉慶嶺教授
  • 美國紐約大爆炸系謠言 視頻實為2015天津爆炸事件
    12月19日晚,一則「美國紐約皇后區發生商業街大爆炸事件,又一次911」的消息在網上熱傳。▲網傳美國紐約皇后區發生商業街大爆炸視頻▲「紐約皇后區發生商業街大爆炸」搜索結果今天看到自媒體瘋狂傳的一個爆炸視頻,這段視頻非常完整的記錄了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對於這段視頻的存在,我們進行了挖掘和求證。我們求證發現昨天該地區確實有一場火災。
  • 天津港爆炸現場氰化物處理方案確定
    對於公眾十分關心的氰化物,目前的消息是現場大部分氰化物保存良好,有少量洩露,但正在進行無害化處理。昨天,央視記者隨核生化應急救援隊深入爆炸核心區,發現這裡還在冒著各種顏色的煙,味道刺鼻,而核心區方圓200米的範圍內並沒有找到任何人員。
  • 「入口即死」的氰化物究竟是個什麼鬼?
    那麼,氰化物的毒性到底有多強烈呢?所謂「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但毒物的致死劑量往往存在個體差異,與人的體重、身體強壯程度甚至當時胃裡殘餘的食物的多少都有關係。2009年第4版的《法醫毒物分析》認為,氰化鉀的致死劑量在50-250毫克之間,這與砒霜(As2O3)的致死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