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發現與現代綠藻親緣關係密切的微體化石

2020-06-22 中國礦業報

◎笛殼/文

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獲悉,該所劉鵬舉研究員課題組尚曉冬博士在湖北長陽地區合子坳剖面寒武紀早期的巖家河組底部燧石條帶中,發現了數以千計保存完好的疑源類Yurtusia uniformis化石標本,其中許多化石膜殼的內部含有數量不等的子細胞,這是首次在寒武紀疑源類微體化石中發現存在子細胞。該發現為研究此類生物的親緣關係與生命周期提供了重要線索。

據介紹,埃迪卡拉紀與寒武紀過渡時期(前寒武紀–寒武紀)地球生物圈面貌發生了重大轉變。與埃迪卡拉紀大型具刺疑源類相比,寒武紀初期的疑源類個體更加微小,直徑僅為幾微米至幾十微米,具有刺狀突起等精美裝飾,一般呈單細胞的形式,親緣關係並不清楚,罕見保存有子細胞等內部結構。

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發現與現代綠藻親緣關係密切的微體化石

A~D:處於不同發育和生殖階段的現代綠藻 E:基於綠藻生活史重建的Yurtusia uniformis生命周期

研究人員對717枚保存完好的化石標本進行了多指標測量與統計分析,發現了處於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直徑為2~25微米的生物個體,其中,極其微小(僅2~3微米)的個體明顯處於幼年階段。同時,膜殼內部的子細胞可發生若干次連續分裂。

研究人員依據綜合數據,重建了此類生物體個體發育與無性生殖模式,表明Yurtusia uniformis為微體藻類積極生長的營養細胞,而非滯育休眠包囊。基於新發現的個體發育過程、生殖結構及形態特徵,研究人員將其與許多相似的現生及化石類型(包括原核生物、真菌、偽真菌和多種多樣的原生生物)進行對比了研究,認為Yurtusia uniformis是一種微體綠藻,且與現代的共球藻綱(綠藻門),甚至小球藻目中的某些種類具有密切的生物學親緣關係。

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發現與現代綠藻親緣關係密切的微體化石

處於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Yurtusia uniformis個體

此外,基於現代綠藻的生活史,研究人員建立了Yurtusia uniformis的生命周期,其中包含營養生長與無性生殖階段。這為正確認識寒武紀早期其他類型具刺疑源類的生物學屬性和進一步了解寒武紀早期生物圈特徵提供了可靠證據。

該項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聯合資助。研究成果發表於古生物學專業國際知名SCI期刊《Palaeontology》上。

相關焦點

  • 化石見證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寒武紀時代曾湧現了一大批現代動物門類的祖先,生物已廣泛分布於海洋淺海區各個區域和不同的水層中,生物間已然建立起了較為複雜的多級食物鏈,完整的生物譜系框架已搭建完成,由此產生的巨大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那麼,科學家是採用什麼手段和方法,如何通過一塊塊化石,抹去覆蓋在化石上的歷史塵埃,還原出寒武紀時代精彩紛呈的海洋動物世界的呢?
  • 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藻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過,你仔細觀察過它們嗎?你知道藻類最初是如何進化的嗎?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
  • 北大教授發現寒武紀蠕蟲胚胎化石
    北大教授發現寒武紀蠕蟲胚胎化石 2006-06-22 eNet&Ciweek
  • 北大教授發現寒武紀蠕蟲胚胎發育全過程化石
    國際古生物界權威評論說,描述寒武紀生物完全生命周期將不再是空想距今大約5億年的寒武紀,生命個體發育發展的完全生命周期在當今的古生物研究者那裡一直是缺失的。而今,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專家從寒武紀的胚胎化石中發現了無脊椎動物蠕蟲從受精卵到卵裂(孵化)整個胚胎發育全過程的化石。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46億歲「高齡」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 中國科學家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添新解
    距今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地球上最複雜的生命動物「爆發式」出現,這一現象被越來越多的化石發現所證實。但為什麼會出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爆發的過程又是怎樣的?這一直是當今演化生物學和地球科學共同關注的重大基礎前沿科學問題。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那時的地球毫無生機,空氣中幾乎沒有氧氣。荒蕪了 20 多億年後,在距今約 25 億年前,地球氧氣含量暴增。 " 緊接著,地球經歷了第一次全球性的冰川時代,絕大部分生物滅絕。" 該研究首席作者、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尹磊明說,冰川事件之後,意外發現了真核生物的遺蹟。
  • 雲南發現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
    他們報導了最早的空棘魚頭顱化石,這一發現將「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記錄前推了約1700萬年,為研究空棘魚類的早期快速分化以及隨後的演化停滯現象提供了更為準確的參照時間,進一步支持了肉鰭魚類起源於中國南方古地理區域的假說。作為現生肉鰭魚類的兩支代表,空棘魚類和肺魚類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著關鍵的角色。
  • 生命從無到有的前寒武紀
    1930年,G.H.查德威克將地史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寒武紀以前稱為隱生宙,寒武紀迄今稱為顯生宙——作為地質年代的最高級單位,其相應地層分別稱為隱生宇和顯生宇。由於在隱生宇即前寒武系上部不斷發現軟軀體動物化石,使其部分地層的劃分具備了古生物的依據,而且所謂「隱生」,已逐漸不符合實際情況。
  • 最新發現: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曲靖魚化石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研究提供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他們在雲南曲靖地區的志留系關底組中發現了大量魚化石,相關研究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古魚類學證據。 「成果主要基於研究團隊近年來完成的兩條連續的關底組剖面(上鐵路-東坡剖面、劉家衝剖面)的實測資料,並在前人古生物學研究與地層學劃分對比工作的基礎上,依據巖性變化及古生物化石特徵,對曲靖地區含豐富志留紀魚化石的關底組重新進行了釐定與劃分,並在結合關底組中魚類微體化石新發現的基礎上對其地質時代開展了深入討論。」 趙文金告訴《中國科學報》。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阿里亞真核生物,讓地球多姿多彩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你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生命?這些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時光倒流到約46億年前。
  • 中國發現5.2億年前、18條觸手「水怪」,疑為現代櫛水母親戚
    據每日郵報近日報導,中國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侯先光教授團隊發現一塊一塊來自澄江生物群、有5.18億年歷史的奇怪物種。研究發現這生物或為現代櫛水母遠親,證實櫛水母動物和刺胞動物共同起源於底棲固著祖先的事實。
  • 寒武紀地層新發現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
    近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前。研究表明該動物營管居固著生活,屬於現生多毛綱的長手沙蟲科,是目前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為了解環節動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也揭示了寒武紀環節動物的生態和形態多樣性。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阿里亞真核生物,讓地球多姿多彩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你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生命?這些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時光倒流到約46億年前。
  • 寒武紀大爆發及其成因探討
    小殼化石並不是一個分類單元的名稱,而是指在寒武紀初大量繁盛的、個體微小、具有硬殼的多門類海洋無脊椎動物化石,包括軟舌螺、似牙形石、軟體動物以及大量分類地位不明確的化石。布爾吉斯型生物群屬於軟軀體生物化石群,即在特異保存條件下,保存了生物生前未礦化的軟體部分的化石群。現在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布爾吉斯型生物群共有9處,全部限於早寒武紀和中寒武紀。
  • 雲南澄江化石群最珍貴的早寒武紀地球生命大爆發的化石遺蹟
    南澄江化石群距今5.3億年,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古生物發現之一」。「寒武紀早期,種類繁多的多細胞動物突然在海洋裡大量出現。澄江化石記錄了這段特殊時期生物群的全貌,成為迄今地球上發現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種類最豐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例證。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它!
    寒武紀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因為在早期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沒有找到其明顯的祖先化石的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次大爆發?地球氣候變化?大陸版塊碰撞?還是如宗教所言所說,有神秘的力量主宰著地球生命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