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刷社交媒體近2小時,時間都去哪兒了

2020-12-04 米蘭沒有鐵匠

近日有報告顯示,網絡社交媒體在中國的滲透率已高達97%,中國消費者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花費近4個小時,其中在網絡社交媒體上花費2.3個小時以上。

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無非有兩種。一可以滿足人們社會聯繫的要求;二可以滿足人們對於媒體的娛樂消遣功能。在壓力徒增的社會生活中,碎片化的時間意味著我們少了很多機會去專心做除工作,生活以外的事情,靜下心來讀書成了一種奢望;此外,手機的普及,網絡的便利,時間的碎片化,造就了社交媒體的盛行,當聊天工具和各種短視頻的井噴,進一步壓榨了我們的時間,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人的社交。因此,低下頭來刷手機,網絡交友,刷視頻,成為了生活壓力下的一種排遣。

當代人對社會媒體的依賴程度取決於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畢竟人們使用社交媒體大多是為了娛樂放鬆,因此很容易沉迷,具體表現為無節制的在社交媒體上瀏覽,並沒有特定目的,花費大量時間影響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如果控制好程度,利大於弊;如果被社交媒體控制和裹挾,弊大於利。

使用社交媒體不要沉迷還是有不少的利的。因為現在的時間都是比較碎片化,讓一個人老老實實花幾個小時看書挺難的,也很難看下去,但是社交媒體的扁平化,時效性讓我們可以花更少的時間了解更多的全球時事,而這些短平快的時訊也能讓我們快速學學習更多的知識,這是社交媒體帶來的好處.

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導致人更容易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能沉下來心學習和工作,甚至不浮躁的生活都是一種奢侈。當消遣時間的門檻越低,人們越容易沉迷其中;消遣的花樣越多,沉迷的時間越長。大數據時代下的網際網路,意味著我們局限於特定的機器推薦,能夠展示到手機界面的,永遠是基於自身的興趣愛好,而算法處心積慮推薦合你口味的內容,內容創作者拼命地製造「短平快」的社交媒體內容。當內容創作者們一直夢寐以求的點擊量和用戶粘性,終於量產產生質變,普通用戶就更加無從抵抗了。當我某一天刷著抖音,看著微博,聊著微信,抬頭時已是三五個小時後。我意識到,如果我願意,我可以永遠刷下去,就像一臺人肉做的,帶眼球的上劃機器人。

科技發展是浪潮,我們需要使用科技,而不是科技使用我們。我們可以透過社交媒體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但在使用這些社交媒體時,保持自製,設定好時間限制,並保持強烈的自我意識更加顯得彌足珍貴。放下手機,真實的周圍往往比網際網路世界要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詞曲作者詳解《時間都去哪兒了》背後故事
    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感人至深。其實,這首由陳曦作詞、董冬冬作曲的歌曲2009年就創作完成了。這對「80後」夫妻沒想到的是,5年後這首歌不僅被網友評為「春晚最感動人心的節目」,更贏得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關注。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說:「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
  • 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
    由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撰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調查以歷史可比、國際可比的方式進行,以獲得對全國、全國城鎮、全國農村有代表性的中國居民時間配置數據。《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基於2017年中國時間利用調查(CTUS)數據,對中國大陸地區除新疆、西藏外的29個省份收集到的12,471個家庭(30,591名不小於3歲的家庭成員)的時間利用信息,進行系統分析。
  • 快訊|數據公司: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在社交媒體花費時間日均超2小時
    數據顯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平均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2小時22分鐘,但各國的趨勢有很大不同。菲律賓人花在社交網絡上的時間最多,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平均為3小時50分鐘,將近4個小時。其次為奈及利亞、印度、美國。中國以1小時57分鐘位列第五。
  • 《新聞聯播》結尾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是春節期間媒體、群眾最關心的熱門歌曲和話題,歌裡傳遞的真摯親情所帶來的正能量社會影響力,讓央視《新聞聯播》近期已經兩次專門設計重要環節再推薦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一首流行歌曲能夠在央視《新聞聯播》裡被如此大力推薦,王錚亮自己也表示大大鼓勵了內地原創歌曲的音樂人。
  • 第019期:時間都去哪兒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周末了不妨放下工作,翻翻自己的老照片吧!時間都去哪兒了?小時候的我和長大的我,同樣的笑容記下了時間的軌跡。網友冰雁供圖。 時間都去哪兒了?70年代的二七紀念塔下,媽媽與小姨騎著自行車。2014年,媽媽與小姨再次來到塔下。網友何良供圖。 時間都去哪兒了?
  • 民歌節王錚亮催淚獻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  搜狐娛樂訊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幾句簡單樸實的歌詞將四季的變換、生命的流逝娓娓道來,「時間都去哪兒了?  習近平主席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也曾提及這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馬年央視春晚上,實力歌手王錚亮自彈自唱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溫柔的旋律緩緩流淌進觀眾的心田,平實卻動人的歌詞配上王錚亮真摯的演繹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對親情的濃濃的呼喚瞬間鑽入心肺。
  •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文/Bear導讀: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2021年不知不覺就來了,在我還在回味2020的時候。再一看日期,好像又快過春節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去年的年我就在老家急急忙忙地呆了兩天,第三天就趕回工作的城市,很怕出不來沒法上班。
  • 王錚亮《流淌的歌聲》再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7月2日,廣東衛視《流淌的的歌聲》2第二期如約播出,中國內地創作人王錚亮登上舞臺。在《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發行十周年之際,王錚亮再次唱響這首走進千家萬戶的經典歌曲,讓所有觀眾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和感動。
  • 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根據這一報導,當年雖然人們上網時間減少了,但並不是因為人們正確劃分出了現實世界與網絡之間的界限,而是因為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當把這些數字根據國家進行細分時,結果發現,最活躍的網際網路用戶都來自於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國家。
  • 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我們都沉迷於網絡嗎?也許吧。根據We Are Social&Hootsuite:2019全球數字報告顯示,人們平均每天用來上網在6小時42分鐘左右,這包括了花費在行動裝置上的時間。根據這一報導,當年雖然人們上網時間減少了,但並不是因為人們正確劃分出了現實世界與網絡之間的界限,而是因為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 英國媒體集體發問:已經時隔兩月,馬雲到底哪兒去了
    中國市場監管機構宣布對中國最大的科技企業阿里巴巴(Alibaba)展開反壟斷調查後,英國媒體1月4日普遍關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下落,齊聲發問「馬雲哪兒去了?」2020年11月3日,中國四大監管機構約談馬雲之後,上海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暫緩螞蟻集團上市的決定。
  • 社交媒體是怎樣改變人類互動的?
    戶外公共空間裡,所有人都在看手機——社交媒體也許並沒有使人走得更近,而使人更為疏遠。研究發現,通過Facebook建立起弱連接之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連接會逐漸變強,用戶也就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本。 此外,如果我們使用社交媒體平臺主動去尋找新的信息,那麼我們也可能會逐漸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本——總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怎樣使用社交媒體提供的功能。 然而,不要樂觀地認為社交媒體可以讓我們免於孤獨。
  • 社交媒體,是怎樣改變人類互動的?
    戶外公共空間裡,所有人都在看手機——社交媒體也許並沒有使人走得更近,而使人更為疏遠。 這種和並不熟識的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被稱為「弱連接」。 研究發現,通過Facebook建立起弱連接之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連接會逐漸變強,用戶也就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本。
  • 王錚亮代表作《時間都去哪兒了》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王錚亮代表作《時間都去哪兒了》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編者按    繼「中國夢」主題首批20首新創作歌曲在全國推廣後,最近,「中國夢」主題歌曲推廣組委會從眾多作品中又遴選出
  • 研究發現:我們竟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我們都沉迷於網絡嗎?也許吧。根據We Are Social&Hootsuite:2019全球數字報告顯示,人們平均每天用來上網在6小時42分鐘左右,這包括了花費在行動裝置上的時間。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每天有近7個小時花在網上,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為這種網絡成癮只會越來越嚴重。以下為報告的具體內容,包括全球網際網路普及率、用戶數量、全球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以及電子商務的現狀等。
  • 她是《時間都去哪兒了》詞作者,一位來自山東滕州的80後姑娘
    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曾經感動了無數的人,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歌的詞作者——陳曦。陳曦1982年出生於山東滕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80後」,自幼學習鋼琴手風琴,擅長文學攝影,愛好書法繪畫。曾在政法大學學習法律,於200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
  • 關於誰是全球最受追捧的社交媒體,微信居然只排第五
    2016 年 4 月全球最受歡迎社交媒體排行榜(按活躍用戶數降序排名)對於每個希望經營自我虛擬形象社交的人而言投入到社交媒體營銷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將精力投入最有效的社交媒體中?另一個衡量人們是否足夠「投入」某一社交產品的因素,就是用戶在該社交媒體上的參與度。根據 comScore(全球媒體數據測量和分析公司)提供的調查顯示,在用戶參與度上,Facebook 仍穩佔第一。這張圖表中,橫軸表示這些社交媒體在 18 至 34 歲人群中的到達率,縱軸則顯示的是人均每月在這些社交媒體上的花費的時間,以分鐘為單位。
  • 元宵版"時間都去哪兒了":大萌子主唱 王錚亮伴奏
    元宵版"時間都去哪兒了":大萌子主唱 王錚亮伴奏   春晚上那首觸動人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讓成都歌手王錚亮成為紅人。
  • 先有社交才有網際網路:顛覆中的社交電商
    轉眼間,2018年已經全面 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中國網民手機上網比例達96.3% ,人均周上網時長26.5小時。26.5小時是什麼概念?中國人均睡眠時間是6.5小時,每周的上網時間是睡眠時間的57%;按八小時工作制算,每周的上網時間是工作時間的66%。社交電商發端在2005,而崛起是在13年後的今天。可以說當今時代移動網際網路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它的影響力滲透到各行各業,而在這其中商業顯然是受網際網路浪潮影響最大的一塊。
  • 方精雲委員:剩下的糧食去哪兒了?
    原標題:方精雲委員:剩下的糧食去哪兒了?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8日訊(記者 佘穎)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教授方精雲院士,本來是為了了解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這位研究碳排放的專家告訴我,這是個很複雜的計算,需要大量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