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2020-08-27 天下為工

我們都沉迷於網絡嗎?也許吧。


根據We Are Social&Hootsuite:2019全球數字報告顯示,人們平均每天用來上網在6小時42分鐘左右,這包括了花費在行動裝置上的時間。



這些時間如果用年來計算的話,那無疑是天文數字。相當於每個網際網路用戶,每年上網的時間超過了100天,幾乎佔全年時間的27%。


2019年的數據顯示,這年人們上網時間與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前一年顯示的時間是6小時49分鐘。


根據這一報導,當年雖然人們上網時間減少了,但並不是因為人們正確劃分出了現實世界與網絡之間的界限,而是因為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當把這些數字根據國家進行細分時,結果發現,最活躍的網際網路用戶都來自於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國家。


報告指出,菲律賓的網際網路用戶每天上網的時間能達到10小時,而巴西的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為9小時。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人們每天上網時間明顯少於其他國家的人:日本人每天的上網時間不到4小時,而法國人不到5小時。


雖然這些發現可以證明,網際網路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尤其迅速。


但畢竟是虛擬產物,過多使用也可能會導致上癮行為,而這恐怕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嚴重。


2018年對於中國青少年的調查顯示,有26.5%的青少年有網絡成癮症。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每天有近7個小時花在網上,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為這種網絡成癮只會越來越嚴重。


以下為報告的具體內容,包括全球網際網路普及率、用戶數量、全球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以及電子商務的現狀等。


今天世界上有51.1億獨特的移動用戶,在過去的一年裡增加了1億(2%)。



2019年網際網路用戶達43.9億,較2018年1月增加3.66億(9%)。


2019年有34.8億社交媒體用戶,自去年這個時候以來,全球社交媒體用戶總數增長了2.88億(9%)。


2019年1月,有32.6億人在行動裝置上使用社交媒體,新增用戶增長2.97億,同比增長超過10%。


2018年的網民增長量令人印象深刻。最引人注目的是,自2018年發表報告以來,新用戶的增長數量超過了3.66億。



而根據我們最新搜集的網際網路數據顯示,用戶以每秒11個的速度增長,每天的新增數量能達到100萬。


尤其讓人鼓舞的是,其中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過去的12個月中,印度的網際網路用戶增長率近1億人,年增長率超過了20%。



與此同時,非洲國家也在這場網際網路大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西撒哈拉的同比增幅最大,幾乎是2018年一月人數的5倍。


隨著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數的增加,人們的在線活動也更加豐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幾乎佔了上網時間的一半。



據統計,目前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固定聯網速度超過了100MPBS,其他10個國家的平均速度為50MBPS。


其中,新加坡的聯網速度幾乎是世界最快,能達到191MPBS。冰島的網際網路連接速度也在全球的排名中處於前列。



那麼,全球44億的網民每天上網6個小時都在幹什麼呢?


據調查發現,谷歌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網站,Youtube和Facebook的訪問量也不錯。而在過去一年中,電子商務網站的排名在穩步上升,其中,國內的網站成績尤為顯著,值得一提的,淘寶和天貓的流量排名都要高於亞馬遜。



而過去一年來,中國的社交媒體用戶數量增長的最多,總數接近1億。據數據統計,目前有超過10億人在使用社交媒體。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根據這一報導,當年雖然人們上網時間減少了,但並不是因為人們正確劃分出了現實世界與網絡之間的界限,而是因為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當把這些數字根據國家進行細分時,結果發現,最活躍的網際網路用戶都來自於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國家。
  • 研究發現:我們竟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我們都沉迷於網絡嗎?也許吧。根據We Are Social&Hootsuite:2019全球數字報告顯示,人們平均每天用來上網在6小時42分鐘左右,這包括了花費在行動裝置上的時間。當把這些數字根據國家進行細分時,結果發現,最活躍的網際網路用戶都來自於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國家。
  • 馬斯克:人類可能生活在計算機代碼裡,都是虛擬世界裡的一部分
    馬斯克堅定地認為:「我們活在虛擬世界裡」。他認為人類文明很可能與遊戲一樣,都是虛擬世界裡的一部分,人類很可能生活在計算機代碼裡面,就像《西部世界》一樣,都是計算機設定好的。02低緯度理解不了高緯度馬斯克表示,從統計學角度看,人類可能生活在多重虛擬空間裡,那是一個巨大且超級先進的計算機遊戲裡
  • 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反穿越怎麼樣?
    可以找到很多證據來證明這一點:時間變慢。相對論指出了時間變慢效應。為什麼會怎樣?從現實中找原因很複雜,但從計算機技術來看,就很簡單:受計算機硬體限制,計算有個上限,當程序運行接近這個上限時,運行時間自然變慢。量子單位。現實世界中存在著最小單位量子,而理論上物質是可以無限細分的,為什麼會這樣科學家還沒找到答案。
  •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節目中解釋了什麼是模擬假說(Simulation Theory),即我們也許生活在誰的電腦裡,只是虛擬世界中的虛擬生物罷了。
  • 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科學家的舉例讓人無可反駁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人類擁有自己的情感、意識,並且身邊的親人朋友、一草一木每天都在演繹著不同的一天,談何虛擬一說?但有人不這麼想,而且還做了深入的研究。
  •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但科學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真正生活在虛擬實境中的可能性高達50%!到最近則有《頭號玩家》,大家一定想過,如果有一個虛擬世界,我們能進入,可以為所欲為,那麼會如何?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數學專家侯曼·奧瓦迪考慮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如果計算機具有無限的計算能力,那麼我們根本就無法發現自身處在虛擬世界中,因為可以計算機來模擬所有東西!但是如果計算資源有限,那麼它就會有一個最小的單元,比如像素塊來填充,或者設置一個無法超遠的上限,或者弄一個範圍的邊界!
  • 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
  • 我們是否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科學研究發現機會大約在50%
    科學研究認為。衡量我們是否居住在別人的電腦裡,可能會歸結到先進的人工智慧研究或宇宙學前沿的測量。,一名研究人員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的現實是一種模擬,他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處於基本現實的機率是十億分之一。」
  • 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人類生存在虛擬世界的概率高達50%
    人們都認為,我們生存的世界就是真實的,而夢中的世界就是虛擬的。可是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時代,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很多東西都有了科學的認知。尤其是近年來,隨著VR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初步感受到了虛擬實境技術。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黑客帝國》這部電影,這描述的就是現實人類跟虛擬世界中的智能程序的戰鬥。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馬斯克的想法一向具有著魔幻色彩,而關於虛擬世界,馬斯克不止一次提及,他不僅認為人類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遊戲之中,而且還認為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大。作為一名擁有物理學學位的企業家,馬斯克自然不能只憑藉自己一時天馬行空的臆想就做出這樣的假設,他之所以這樣認為是有原因的。
  • 我們也許活在虛擬世界中,是胡思亂想嗎?讓我們試著進行一下計算
    在科學尚未誕生的歲月裡,人類所面臨的困惑是很少的,因為一切的未知都可以解釋為「神」的創造。對於這樣的文明而言,想要建立虛擬空間絕非難事,十幾億年的時間足夠他們找到一種可靠的模擬方法了,而一個文明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就必然會這樣去做。「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是虛擬的」?這是一個無法找到切實證據的問題,就如同我們無法得知宇宙間是否存在外星文明一樣。雖然無法找到證據,但我們卻可以進行計算。
  • 未來,虛擬實境技術構建我們的虛擬世界。
    現在有種技術叫:虛擬實境技術,又稱作VR技術。它利用計算機生成模擬環境,人在這種模擬環境中,可以獲得接近真實的沉浸感。  這種技術的關鍵還是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是處理信息的,它相當於人的大腦。
  • 電影《頭號玩家》VR技術的展現 現實生活的浮躁 虛擬世界的放縱
    故事很有趣,是講一個真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虛擬實境),VR技術,至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短的話或者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總之,個人覺得這項技術離我們不是太遙遠了。電影講的是虛擬的未來的世界,相對於現實世界的生活生活貧瘠,虛擬世界顯得更令人期待,在那裡只要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顯示出虛擬世界的強大。影片由一個社交遊戲公司開始,一個從綠洲開始的生活,整部電影夾雜了大型單機遊戲的特點,加上一些電影的綜合。突出他所要的主題:虛擬世界,無所不能。和我們所玩的遊戲是一樣的,以戰養戰,搜刮裝備,完成自己的想像。
  • 研究:全球1/3食物被浪費 嚴重危害環境
    全球1/3食物被浪費。(圖片來源:BBC)中國日報網4月8日電(信蓮)據英國廣播公司4月7日報導,科學研究發現,當前供人類食用的食物,多達1/3被浪費。學者呼籲節約食物,拒絕浪費,減輕農業生產壓力,降低由此導致的環境汙染,同時促進食品安全。
  • 宗教與「我們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假設」:上帝是人工智慧嗎?
    包括模擬在內的所有電腦程式都有時鐘速度的概念——時鐘速度是特定步驟所能採取的最小時間增量。儘管我們可能認為它是即時的,但生成任何模擬世界都需要一些時間。在模擬世界中,時間增量是由一些「生成」或「步驟」設置的,這是CPU底層時鐘速度的數倍。例如,如果內部時鐘速度為1毫秒,則不可能測量小於1毫秒的時間。
  • 一部美國科幻電影《虛擬革命》,2047年的人們將在虛擬世界中生活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美國科幻電影《虛擬革命》,2047年,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遊戲中的虛擬世界已經真實到難以分清現實和虛幻了,有75%的人卻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他們來說待在現在世界中也沒有任何意義,人們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網上,以至於生活狀態非常糟糕,要不變的肥胖、要不營養不良皮包骨頭
  • 我們活在虛擬世界麼?靈魂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下輩子還能相見嗎?
    我們一直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更無法觸摸自己的靈魂。每個人卻都對死亡懷有深深的敬畏,輪迴轉世的真相是什麼?我們下輩子是否還能相見?問題一:我們是否真實存在?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虛擬世界?人類有可能活在虛擬的世界中?
  • 5個證據說明我們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但卻無法逃脫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模擬的虛構世界裡電影《原始碼》中的男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類,他現實中只剩一半身體卻在虛擬世界中安靜生活在遙遠的未來,可能會有一個只有計算機存在的世界,所有的人類,不論貧窮的、富有的、高貴的、低賤的都生活在了一個小小的晶片裡,它們的存在只是一個個的信號波動,他們在虛擬的世界裡隨意創造、毀滅,成為無所不能的神。地球上人類的痕跡逐漸消失,只餘一張晶片。
  • 人類生活在虛擬世界?科學家提到這點,讓大家不得不懷疑!
    人類生活在虛擬世界?科學家提到這點,讓大家不得不懷疑!科技的發展打開了宇宙的大門,從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後,我們才知道宇宙是浩瀚無邊的,它是一直不斷擴張,隨著深入的研究發現了一些關於宇宙的神秘事件,至今為止,我們都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只能根據計算得出已知數據,或許在人類沒有發現的地方,還有更多的神秘事物等待著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生活不禁懷疑,為何這麼多年沒能找到其他文明?是不是整個宇宙都是一個虛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