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寄生電容的電路設計方案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如何消除寄生電容的電路設計方案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2-14 15:14:47

作者: 廖湧,程曦

在被測點阻抗較高時,即使該點僅有較小的電容,其帶寬也會受限。在基於磁簧繼電器的多路選擇器中,由於各磁簧繼電器的寄生電容會在輸出端並聯,加大了輸出端的電容,使得電路的帶寬變窄。本文介紹了可消除這種寄生電容的電路設計方案。

多路選擇器是一種能從多路輸入信號中選出一路並將其輸送至輸出端的一種器件。在測試自動化領域,它可以取代人工插拔線路,且能使一臺單輸入儀器自動測量多個信號,從而降低測試成本,節約測試時間。實現選擇器的一種常用方法是使用磁簧繼電器。磁簧繼電器具有體積小、較半導體繼電器導通電阻小且較電磁繼電器反應速度快等優點。這些特點使得磁簧繼電器受到各種選擇器模塊的青睞。

 

  圖1:磁簧繼電器閉合(上)與開路(下)及其寄生元件。

磁簧繼電器的結構及等效電路如圖1所示。其非理想性主要源於其導通電阻(Ron)、兩根幹簧管間的開路電容(Cgap)以及幹簧管到線圈間的電容(Coil1,2) 。不過這些非理想性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忽略的。下面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圖2:基於磁簧繼電器的50路多路選擇器。

圖2所示為基於繼電器的多對一選擇器的典型應用電路。 Vcc為線圈偏置電壓,Ctrl n ( n = 1, 2, … , 50) 連於驅動電路(圖中略去)。Cvcc和Cctrl 是位於繼電器管腳之間和管腳與線圈之間的等效電容。與100Ω串聯的電壓源代表被測器件的輸出端,3pf 電容並聯10MΩ電阻則為等效示波器的典型輸入阻抗。圖中的電路有50路輸入端,第50路輸入端通過繼電器連接於示波器,其它49路則處於開路狀態。

對於以上電路,輸入電壓的頻率需要多大,才會使得示波器量得的信號明顯有別於實際電壓輸入信號呢?為了計算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簡化一下上面的電路網絡。我們注意到,點A的對地電容是該網絡各節點中最大的:其上有50個1.4pf Cvcc並聯接地。所以,在該網絡的-3dB頻率,點A的對地阻抗應該接近於100Ω的電壓源輸出電阻。由於繼電器開路電容Cgap遠遠小於點A對地電容,相同頻率下,可近似於開路。這樣,與之串聯的100Ω電阻也都可以忽略了。同理,Cctrl50也可視為開路。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如下簡化電路 :

 

  圖3:-3dB頻率下圖2中電路的簡化等效電路。

該簡化網絡的-3dB頻率為:

 

 

可見,對於數兆赫以下的中低頻應用場合,基於磁簧繼電器的多路選擇器可近似為理想導線。

高阻測試點應用

然而,當被測儀器的輸出阻抗較大時,情況就不同了。我們還是來舉一個例子。如圖4所示 (等效電路見圖5),該網絡與圖3幾乎一樣,唯一的區別是被測器件的輸出由電壓源變成了電流源。為了不讓任何一個電流源開路,這裡使用了單刀雙擲型繼電器。Rload將電流轉為電壓,以供示波器測量。假使繼電器寄生元件參數不變,由於Rload有20KΩ的電阻,該網絡-3dB頻率將降到僅60kHz左右。在實際應用中,由於PCB和線路的電容,其-3dB頻率會更低。這樣一來,即使對低頻電路,這樣的多路選擇器也變得不再適合了。

 

  圖4:50路選擇器接電流源。  

  圖5:50路選擇器接電流源的等效電路。

儘管上述分析使用了電流源,但在被測器件是輸出電阻較大的電壓源時也會發生以上情況。

下面,我們將介紹一種可基本消除點A電容的電路。使用該電路後,上述多路選擇器的頻率可被拓寬數十倍,因而可應用於高阻抗測試點。減少電容不單可以增加帶寬,在被測端接反饋網絡的情況下 (比如運放輸出端),也可以改善穩定性。此外,小電容也有利於測試輸出端的階躍響應。總之,在選擇器的輸出端減小電容,有明顯的好處。

電容消除電路

我們接下來會介紹若干種方法來減小A點的電容。我們使用電流源電路來說明這些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也可用於電壓源電路。

為了思考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找出這些寄生電容的成因。經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點A的寄生電容主要有兩個來源。圖6和圖7繪出了容性電流的通路。顯然,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阻斷這兩條容性電流通路。我們接下來就分別研究這兩條通路。

 

  圖6:容性電流通路1。  

  圖7:容性電流通路2。

消除Cgap

首先我們來看圖6。這一通路流經50個並聯的繼電器開路電容Cgap,回到交流地Vbias。50個Cgap並聯,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電容。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關閉不用的電流源,這樣不就不需用單刀雙擲繼電器,而用單刀單擲的就可以了?這樣,Cgap的問題不就不存在了嗎?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即便電流源關閉,它還是會有並聯寄生電容。該電容可以在高頻將其接地。

其次,即便電流源的輸出電容很小,Cgap還是會連到Cctrl,而Cctrl則會連到驅動電路,驅動電路上還有線圈續流復位二極體。這些電路的電容會通過Cctrl接地,而這些電容一般與Cctrl相當,或更大。所以點A由於Cgap並聯而有的電容值還是會很大。

因此,我們將保留單刀雙擲的設計。之後我們將看到,這樣的設計將便於實現電容消除電路。 回到消除Cgap的討論。電容的電流是由電容兩端電壓變化引起的。

既然點A的電壓必須變化,那我們能不能使得電容的另一端不接地(交流地),而接到與A一齊變化的電位上呢?順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得到了如圖8的電路。

 

  圖8:一種消除Cgap的方法。

圖8中,點A的信號經過運放隔離後,加上一個直流偏置,被回送到Vbias2。右邊的運放輸出為:

 

 

Voffset 是直流電壓偏置,其值可正可負,作用是給不使用的電流源一個合適的直流電壓偏置值。

圖8的方法需要兩個運放(除非Voffset為0)。如果Voffset為0,另一運放可直接連到Vbias2。實際上可以省去一個運放,圖9給出了使用一個運放和一個浮動電源的電路。

 

  圖9:用浮動電源消除Cgap。

好在許多常見的實驗室電源都是浮動的:其輸出端由變壓器隔離。比如Keysight E3631A和E3646A,其負極和地之間的電容在我們所討論的應用中可以忽略。

圖9雖然省了一個運放,但還是需要有源元件。圖10給出了只需一個電阻就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的方案,該方案僅在特殊情況下成立,但此特殊情況卻並不罕見:

 

  圖10:使用電阻消除Cgap的電路。

如果選擇器上的每一個被測器件都相同,並且可以在不被測時同時開啟,那麼我們就能使每個被測器件輸出同樣的波形。Rload2的值為:

 

 

I是單個被測器件的輸出電流,In = I (n = 1,2,…50)。

可見,這將使得Cgap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從而切斷容性電流的通路,Cgap也就不再影響點A了。

消除Cvcc

研究完消除Cgap的電路,我們再來研究如何消除Cvcc。這一通路主要由許多Cvcc構成,最終流回了Vcc——繼電器線圈的直流偏置電壓。有了之前消除Cgap的經驗,我們不難得到一個類似的電路。圖11用一個浮動電源來達到消除Cvcc的效果。

 

  圖11:Vcc 被直流和交流電壓同時驅動。

這樣一來,似乎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應該解決了。很遺憾,實驗結果表明,上圖的電路並不能消除所有的Cvcc。何以如此呢?我們需要再仔細觀察一下繼電器線圈的模型。

繼電器線圈雖然被畫成了電感,但實際上卻有較大的直流電阻,大約在100Ω量級。我們已經指出,繼電器驅動電路有較大的電容。簡單起見,我們考慮一種極限情況:驅動電路的電容很大,以至可以認為線圈的一端直接接在交流地上,那麼繼電器管腳和線圈之間的電容就會沿著幹簧管分布,如圖12所示。也就是說,只是在Vcc上加上信號並不能抵消所有的管腳和線圈之間的電容。

 

  圖12:沿幹簧管分布的電容。

圖13的電路解決了這一問題(為了簡單起見,圖中略去了續流二極體)。Vss為點A交流部分的信號加上0直流偏置,這樣繼電器線圈的兩端就都被和點A相同的交流信號驅動,Cvcc對點A就不再影響。

 

  圖13:Vcc和繼電器源極都被交流和直流電源驅動。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圖13中驅動電路的源極不再是地。這樣一來,柵極驅動電壓還能可靠地打開驅動電路嗎?的確,圖13中的電路只能在柵極電壓減去源極電壓最大值後依然大於驅動電路開啟電壓的情況下工作。否則,我們就需要增大柵極電壓,直到足夠為止。

其他注意事項

至此,我們用理想電路模型討論了消除磁簧繼電器寄生電容的電路技巧。然而,實際的電路並不是理想情況。所以,為了使以上電路達到較好的效果,還有許多工程實踐的細節需要考慮。

繼電器選取

雖然電路可以消除寄生電容,但是我們還是應該選取寄生電容較小的繼電器,因為繼電器的電容會成為運放的負載。對於非理想運放,電容負載小,相應的相移和幅值損耗也小。這樣,電路消除電容的效果也會更佳。

另外,在圖10 中,等效來說,每路電流源仍需驅動一個繼電器的Cgap,所以小的寄生電容總是好的。

繼電器的屏蔽層

圖14:有屏蔽層的繼電器示意圖。

繼電器屏蔽層是線圈和管腳之間的一層金屬,主要用於屏蔽噪音 (這裡指的不是磁屏蔽層) 。大多數情況下,屏蔽層會接地或交流地。該層會減小管腳之間和管腳到線圈的電容,但是會增加額外的管腳到屏蔽層之間的電容。如果繼電器有屏蔽層,可以用對線圈Vcc一樣的方法處理。

電路板布線

標準PCB FR4 材料有4.1-4.4的介電常數。如果相鄰兩層有30mm X 30mm、相距10mil(0.254mm)的銅皮,那麼它們之間的電容為:

 

 

Eo = 8.854x10-12,K = 4.3,A為面積,D為距離。

對於有50個磁簧繼電器的PCB,連接繼電器各管腳的銅線不可避免會佔一定面積。所以在這些線下,不要鋪銅,以減少電容。

由此產生的一個副作用是電路的抗噪音能力變差了。所以如果必要,可以在電路外部加裝噪音屏蔽盒。

連接運放輸出端至各繼電器時,扇出(fan-out)和菊花鏈布線法各有千秋。扇出法意味著線路總長度更長,即銅線形成的電容更大。好處是各個繼電器的銅線電容大小類似,消除電容電路對各個繼電器的效果也就更接近。

反之,菊花鏈能使總線最短,使得運放負載電容變小,代價是各個繼電器消除電容的效果參差不齊。 因此我們建議使用混合布線,如圖15所示:

 

  圖15:混合布線示意圖。

實驗

我們使用圖16的電路製作了一個多路選擇器來測試博通的一款多路電流源產品,該產品電流源DC成分為0。實驗中使用一臺三端Keysight E3631A電源提供運放的電源和Voffset,以驅動繼電器。

在文中所述的電容消除技術被使用之前,選擇器實測點A電容約300pf, 改進布線後減至約200pf。Rload2加入後,電容降至約150pf。使用AC+DC驅動Vcc後,電容繼續降至約30pf。在繼電器驅動源極也被驅動後,點A電容僅餘不到10pf。剩餘的10pf很可能來自接口和連接線。-3dB頻率增加30餘倍。

 

  圖16:消除寄生電容的實驗電路。

總結

在被測點阻抗較高時,即使該點僅有較小的電容,其帶寬也會受限。在基於磁簧繼電器的多路選擇器中,由於各磁簧繼電器的寄生電容會在輸出端並聯,加大了輸出端的電容,使得電路的帶寬變窄。本文介紹了可消除這種寄生電容的電路設計方案,使用該方案,如果設計合理,選擇器的輸出端電容可以降為小於單個磁簧繼電器的寄生電容。該方案的中心思想是使用與被測信號有同樣交流成分的信號,驅動寄生電容的另一端。這可以通過運放、浮動電壓源、甚至電阻來實現。除了拓寬帶寬,該設計也可通過降低電容使得被測電路穩定性受到更小的影響並更好地測量階躍響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消除電容傳感器寄生電容幹擾的幾種方法
    ,使得儀器工作很不穩定,影響測量精度,甚至使傳感器無法工作,必須設法消除寄生電容對傳感器的影響。也可利用集成工藝,把傳感器和調理電路集成於同一晶片,構成集成電容傳感器。2.3 採用「驅動電纜」技術---在壓電傳感器和放大器之間採用雙層屏蔽電纜,並接入增益為1的驅動放大器,這種接法使得內屏蔽與芯線等電位,消除了芯線對內屏蔽的容性漏電,克服了寄生電容的影響,而內外層之間的電容變成了驅動放大器的負載,因此,驅動放大器是一個輸入阻抗很高,具有容性負載,放大倍數為1的同相放大器。
  • 外部寄生電容幹擾消除法
    在進行測控系統設計時,常常需要對系統中的電容值進行測量。而測量的結果常常會產生波動,造成不準確的測量結果。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都是由於寄生電容的幹擾導致的。寄生電容的產生也可能有多種來源。
  • 什麼是寄生電容?寄生電容有什麼危害?
    寄生的含義就是本來沒有在那個地方設計電容,但由於布線之間總是有互容,互容就好像是寄生在布線之間的一樣,所以叫寄生電容,又稱雜散電容。寄生電容本身不是電容,根據電容的原理我們可以知道,電容是由兩個極板和絕緣介質構成的,那麼寄生電容是無法避免的。比如一個電路有很多電線,電線與電線之間形成的電容叫做寄生電容。
  • MOSFET寄生電容對LLC串聯諧振電路ZVS的影響
    圖a)是典型的LLC串聯諧振電路。圖b)是感性負載下MOSFET的工作波形。由於感性負載下,電流相位上會超前電壓,因此保證了MOSFET運行的ZVS。要保證MOSFET運行在感性區,諧振電感上的諧振電流必須足夠大,以確保MOSFET源漏間等效的寄生電容上存儲的電荷可以在死區時間內被完全釋放乾淨。
  • 電容傳感器寄生電容產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但由於電容式傳感器的初始電容量很小,一般在皮法級,而連接傳感器與電子線路的引電纜電容、電子線路的雜散電容以及傳感器內極板與周圍導體構成的電容等所形成的寄生電容卻較大,不僅降低了傳感器的靈敏度,而且這些電容是隨機變化的,使得儀器工作很不穩定,從而影響測量精度,甚至使傳感器無法正常工作,所以必須設法消除寄生電容對電容傳感器的影響。以下對消除電容傳感器寄生電容的幾種方法進行分析。
  • PCB布局設計電路中的耦合電容解析
    PCB布局設計電路中的耦合電容解析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1-01-12 13:53:51 無論是為新IC設計電路,還是為具有分立組件的PCB布局設計電路,設計中的導體組之間都將存在耦合電容。
  • 如何妙用二極體減少寄生電容
    令人意外的是,利用二極體的反偏壓結電容,能夠有效地減少信號線上的接入寄生電容,這裡將近一步討論這個運用。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404.htm  上次我們分享了關於「如何妙用二極體的導通壓降」的知識,之後有用戶要求了解更多有關電子類器件的知識,這裡就來講講「如何妙用二極體減少寄生電容」。
  • 如何快速的清除IGBT寄生米勒電容問題呢?
    打開APP 如何快速的清除IGBT寄生米勒電容問題呢? 李倩 發表於 2018-05-22 09:19:49 米勒效應所產生的電容和峰值問題在日常工作中,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在IGBT模塊操作中,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米勒電容問題,很容造成IGBT損壞。那麼,寄生米勒電容有哪些危害?
  • 過孔的寄生電容和電感
    一、過孔的寄生電容和電感過孔本身存在著寄生的雜散電容,如果已知過孔在鋪地層上的阻焊區直徑為D2,過孔焊盤的直徑為D1,PCB板的厚度為T,板基材介電常數為
  • 精密的單電源光檢測電路設計方案
    實現一個穩定的光檢測電路從理解電路的變量、分析整個傳輸函數和設計一個可靠的電路方案開始。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為光電二極體響應選擇合適的電阻。第二是分析穩定性。然後應評估系統的穩定性並分析輸出噪聲,根據每種應用的要求將之調節到適當的水平。
  • 高頻感應加熱電源驅動電路設計方案
    打開APP 高頻感應加熱電源驅動電路設計方案 發表於 2019-05-10 15:03:49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會為大家分享一種基於IR2llO晶片的高頻感應加熱電源驅動電路設計方案,希望能夠通過本次的方案分享,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研發設計工作。 在本次所分享的高頻感應加熱電源驅動電路設計方案中,我們使用晶片IR2llO用於該種驅動半橋串聯諧振逆變器的電路設計,如下圖圖1所示。
  • 案例分析:高頻電路設計中耦合電容的重要性
    今日光電因你而變,歡迎留言、分享...我們一起用科技光耀世界、溫暖人間……正確理解AC耦合電容在高頻電路設計中,經常會用到AC耦合電容,要麼在晶片之間加兩顆直連,要麼在晶片與連接器之間加兩顆。看似簡單,但一切都因為信號的高速而不同。信號的高速傳輸使這顆電容變得不「理想」,這顆電容沒有設計好,就可能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
  • 用於功率開關的電阻-電容(RC)緩衝電路設計
    若要提升功率轉換器開關電路的性能,可在功率開關上部署緩衝器,抑制電壓尖峰,並減幅開關斷開時電路電感產生的振鈴。正確設計緩衝器可提升可靠性和效率,並降低EMI。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緩衝器中,電阻電容(RC)緩衝器是最受歡迎的緩衝器電路。本文介紹功率開關為何需要使用緩衝器。此外還提供一些實用小技巧,助您實現最優緩衝器設計。
  • MOSFET寄生電容參數如何影響開關速度
    打開APP MOSFET寄生電容參數如何影響開關速度 電子元件技術 發表於 2021-01-08 14:19:59 我們應該都清楚
  • 耦合電容在高速電路設計中的重要性,你了解了嗎?
    高速使這顆電容變得不「理想」,這顆電容沒有設計好,可能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因此,對高速電路而言,這顆AC耦合電容沒有優化好將是「致命」的。最開始要先明白AC耦合電容的作用。一般來講,我們用AC耦合電容來提供直流偏壓,就是濾出信號的直流分量,使信號關於0軸對稱。既然是這個作用,那麼這顆電容是不是可以放在通道的任何位置呢?
  • MOSFET的寄生電容是如何影響其開關速度的?
    CDS,所以考慮寄生電容時,MOSFET 的等效電路就成了圖 2 的樣子了。圖 2 考慮寄生電容時的MOSFET模型下面看一下這些寄生參數是如何影響開關速度的。然而,即使是低速情況下,RG 也不宜取得太大,因為過大的RG會延長電容充電的時間,也就是MOSFET從關斷到充分導通的過渡時間。這段時間內,MOSFET處於飽和狀態(放大區),管子將同時承受較大的電壓和電流,從而引起較大的功耗。但是 RG 如果取得太小或者直接短路的話,在驅動電壓到來的一瞬間,由於寄生電容上的電壓為零,前級需要流過一個很大的電流,造成對前級驅動電路的衝擊。
  •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上海韜放電子 發表於 2020-12-31 12:01:41 許多設計人員習慣於根據電路模型來思考系統行為。
  • 技術經驗︱高速電路設計中耦合電容的重要性
    拿最常見的AC耦合電容來講,要麼在晶片之間加兩顆直連,要麼在晶片與連接器之間加兩顆。看似簡單,但一切都因為高速而不同。高速使這顆電容變得不「理想」,這顆電容沒有設計好,可能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因此,對高速電路而言,這顆AC耦合電容沒有優化好將是「致命」的。 下面筆者依據之前的項目經驗,盤點分析一下我在這顆電容的使用上遇到的一些問題。
  • 電容容量是不是越大就越好?三點式基於電容的振蕩電路設計如何進行
    三點式基於電容的振蕩電路設計如何進行 發表於 2017-05-31 14:11:10   電容容量是否越大越好?
  • 分析:電路中的旁路電容的原理及其應用技巧
    想像一下,您已經設計了一個不錯的運算放大器電路,並開始對其進行原型設計,但失望地發現該電路無法按預期工作或根本無法工作。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來自電源或內部IC電路的噪聲,甚至來自相鄰IC的噪聲可能已耦合到電路中。來自電源的噪聲(規則的尖峰脈衝)是不希望的,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消除。旁路電容器是防止電源上有害噪聲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