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義重疾險蓄勢 新產品現兩大變化

2020-11-29 中國酷跑網

「目前,我們正在忙著開發基於新規範的重疾險,還在和渠道方、再保方等抓緊溝通,爭取早點推出新產品。」某人身險公司精算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他所稱的新規範,即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2020版重疾規範」)。

在「2007版重疾規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和完善。自發布之日起到2021年1月31日為過渡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20版疾病定義規範發布後,不少保險公司一手抓理賠服務,一手抓新產品開發。目前,已經有多家險企承諾理賠時「定義從優」,從有利於保險消費者的角度進行理賠,還有險企表示正在制定相應方案,近期將發布。

而在新產品方面,目前正式亮相的產品還不多,但分析人士認為,價格整體可能會有所下降,保障將進行分層,更加科學。

符合任一標準即可獲理賠

隨著「2020版重疾規範」的發布,老保單客戶的理賠標準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焦點。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經有友邦保險、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太保壽險、恆大人壽、工銀安盛等7家保險公司發布了理賠時「定義從優」的公告,同時,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公司也已經制定了理賠定義從優方案,正在報審中,近期也將正式發布。

何為理賠定義從優?中國人壽指出,該公司結合「2020版重疾規範」,並充分考慮當前通行的醫療技術發展和醫學診斷標準發展趨勢,推出「優選」理賠方案,持有中國人壽長期重大疾病保險產品有效保單的客戶,若於「2020版重疾規範」發布(2020年11月5日)後,首次確診保險產品條款中列明的重大疾病,該公司將基於該疾病的兩種醫療診斷標準選擇有利於客戶的一種。即客戶所患重大疾病,符合原保險產品條款中對應疾病的醫學診斷標準,或符合「2020版重疾規範」中相同疾病的醫學診斷標準兩者中其一,並滿足保險合同中約定的其他給付條件的情形下,即可獲賠相應保險金。

險企還進行了舉例說明。恆大人壽以心肌梗死為例,如果根據病例資料,被保險人存在肌鈣蛋白升高及缺血性胸痛症狀,但心電圖未見損傷性ST段改變,其所患疾病未達到原保險合同「2007版重疾規範」中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等賠付標準,按照原合同無法賠付,但參照「2020版重疾規範」中「較輕急性心肌梗死」的定義,險企將按照輕症標準予以賠付。

業內人士認為,在新舊重疾險過渡期,保險公司承諾「從優理賠」,既有利於消費者,又能帶動產品銷售並提升品牌形象。同時,即使險企沒有明確理賠從優方案,消費者也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爭取。

重疾新產品將現兩大變化

「明年2月1日起,基於『2007版重疾規範』開發的重疾險就必須停售,只能賣新定義下的重疾險產品。所以現在各大保險公司都在抓緊開發新產品,我們公司也正在抓緊和渠道方、再保方等進行溝通,設計新產品,具體情況要晚些才能公布。」某人身險公司精算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新舊重疾險的過渡期恰逢保險公司推動開門紅工作的時期,所以無論是精算部門、產品部門還是營銷培訓等部門的人員都非常忙碌。「儘管開門紅期間一般主推年金保險和萬能險產品,但重疾險也很重要,產品開發時間也比較緊張。」一位險企負責人稱,新舊重疾險過渡時期,已經陸續有舊產品下架,但若有理賠「定義從優」服務承諾的加持,目前還將促進舊重疾險的銷售。

基於「2020版重疾規範」的重疾險產品形態將出現怎樣的變化?中再壽險產品精算部產品開發處處長王明彥認為,兩大新特點值得關注。第一,從產品結構看,重大疾病在20歲-50歲的發生率會有較大幅度降低,這會導致定期重疾險的價格突破原有瓶頸。預計在網際網路渠道定期重疾險會更加流行,主打極簡、高槓桿的賣點;而在代理人渠道,重疾險結構會發生小調整,在終身重疾基礎上加入更多的額外責任,進一步提升保障效率和責任豐富度。

從產品風險特徵上看,甲狀腺癌進行分級賠付,輕症責任風險提高。因此,如果有輕症保費豁免責任的存在,甲狀腺癌的風險暴露可能並不比老定義時代小。預計行業圍繞輕症責任的設計和創新會更加審慎。

重疾險是健康險領域非常重要的保險產品形態,是保險公司最重要的保障型業務之一。重疾發生率表項目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8年,重疾險已為消費者提供超過3000款產品,累計承保近2億人次,累計賠付約180萬人次,賠付金額超過1000億元。目前,重疾險在健康險業務的總保費中佔比近60%。

「目前,新定義重疾險第一款——粵港澳大灣區重疾險已經面世,隨著險企陸續推出更多新產品,重疾險銷售將再迎來加速度。」前述險企精算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重疾險疾病定義更新!你的保單將有大變化
    重疾險疾病定義更新!倒計時1個月,舊版重疾險產品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當前正是新舊交替的重要時間點。大家最關心的是:新舊重疾在定義上的差別在哪?新規範有哪些特點?大家之前購買的重疾險理賠時會受影響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 新定義、新重疾發生率雙雙落地!新產品會降價嗎?
    這兩個文件一經發布,都會成為接下來保險公司開發新產品最核心的依據,對我們消費者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了,關係到以後買到的保障是什麼樣,關係到價格是漲還是降,所以下面我們就挨個來說~1、重疾新定義2020版變化看點2、重疾發生率更新,重點關注這3點3、新產品價格是漲還是降?
  • 重疾險換代,新產品最快本月上市!拆解四大類變化,一文解決「選擇...
    11月5日,重疾險市場迎來一個大消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以下簡稱「兩協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新規範」,對應則稱「舊規範」),新規範給產品相應設置了3個月的過渡期,即舊規範下的重疾險產品將在2021年2月1日前予以停售。
  • 行業|重疾險將迎大調整,等「新」還是買「舊」?對投保人有哪些影響?
    這是重疾險條款時隔13年迎來的大調整 屆時舊規範下的重疾險產品將停售 新規對投保人有哪些影響? 重疾險下月上新,多家險企推擇優方案 據了解,新規範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
  • 首款新定義重疾上線,到底有何驚喜?
    由橫琴人壽承保,分為 A 、B 兩款,名字也很有地域特色:粵港澳大灣區重疾險。作為新重疾定義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它的保障怎麼樣?價格有更便宜嗎?今天,深藍保實驗室就來測評史上首款新定義重疾險,一起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
  • 重疾險新規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 甲狀腺癌分級賠付 利好消費者
    」、全新推出新產品而忙活了。消費者如果覺得需要甲狀腺癌全額賠付,可以選擇舊產品。如果希望採用更符合當前情況定義的保險,可以等著新產品上市。「不同的選擇意味著支付不同產品責任的保費,但核心訴求是自己有沒有要購買保險的需求,越早買,就越早有保障」。  病種數量增加至28+3  何劍鋼總結稱,相比2007版舊版重疾定義,新規主要有7個方面變化,區別較大。
  • ...要謹防三種銷售誤導|重疾險|新規範|原位癌|甲狀腺癌|惡性腫瘤
    ▼ 泰康人壽2019理賠年報數據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新規範》中無論是「嚴重惡性腫瘤」還是「輕度惡性腫瘤」,定義中都把原位癌排除在外了。所以,有些人就會說:「現在的重疾險,原位癌一般按輕症賠付,以後就一分錢不賠了。」其實,我們要知道:《老規範》中,重大疾病定義中也沒有包含原位癌,甚至都沒有輕症的要求。
  • 重疾險新定義:保障增加 賠付更合理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聶國春) 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以下簡稱兩協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新規範)。新規範自2021年2月1日起實施。
  •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疾28種 輕疾3種
    (原標題:獨家|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度疾病28種 輕疾3種 險企設計產品時輕疾累計保額不應高於重疾險30%(內附全文)) 近日,多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10月23日由銀保監會相關副主席主持的《重疾險新定義》評審會終審方案已通過,目前正在走銀保監會內部流程
  • 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修訂徵求意見 重疾險產品定價...
    據了解,現行重疾表是中國精算師協會在2013年依據2007年版重疾定義規範所編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學診療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我國的疾病譜及重疾發生率已發生較大變化,現有重疾表已經不能滿足保險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
  •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度疾病28種 輕疾3種
    原標題:獨家|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度疾病28種,輕疾3種,險企設計產品時輕疾累計保額不應高於重疾險30%(內附全文)近日,多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10月23日由銀保監會相關副主席主持的《重疾險新定義》評審會終審方案已通過,目前正在走銀保監會內部流程,預計重疾險新定義將很快發布。
  • 現在是上重疾險的最好時機麼
    重疾新規,指的是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聯合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也就是說各家保險公司,都要按照這個,定義和描述自家的重大疾病險。二、它為什麼會出現?先說下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規範。原因很簡單,對於五花八門的重大疾病,我們都是外行,即使是個全科醫生,也很難做到都了解。
  • 新版的重疾險疾病定義和新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都有望出臺
    6月底,一波針對重疾險定義修改的銷售熱潮悄然出現,「新版重疾險四降一限兩不保」、「甲狀腺癌今後不賠全額」、「7月1日之前再沒買就虧了」,類似言論已經出現在網絡和線下銷售活動中。真實情況如何?新重疾定義對投保人有利還是對保險公司有利?賠付標準會否更嚴苛?重疾險定義修改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券商中國記者對此作出調查。
  • 重疾險漲價了?可以用防癌險代替嗎
    最近保險圈發生的大事,有兩件跟重疾險有關。一是3月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對2007年8月實施的重疾定義進行修訂。我們都知道,重疾定義和重疾發生率表事關理賠概率,而理賠概率向來都是各家保險公司設計產品時定價的重要依據,所以對於我們廣大消費者而言,未來保險產品價格是升還是降,看這兩個意見稿就知道了。於是圍繞這兩件事,大家討論得最多也最關心的就是重疾險會漲價還是降價。
  • 無憂人生、如意甘霖、達爾文3號……錯過這波優質重疾,損失大了
    去年11月5號重疾新規發布,還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說:新重疾險還早得很呢。這才過了幾個月,重疾市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梳理了一下事情進展:覺得有必要再給大家分析一下:舊定義重疾險這趟末班車,到底值不值得上?一、沒趕上舊定義重疾末班車,你會錯過什麼?
  • 獨家|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度疾病28種,輕疾3種,險企...
    文 | 財聯社 記者丁豔近日,多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10月23日由銀保監會相關副主席主持的《重疾險新定義》評審會終審方案已通過,目前正在走銀保監會內部流程,預計重疾險新定義將很快發布。輕疾累計保額不應高於重疾險30%在使用原則一欄,《終審稿》信息顯示,首先保險公司將產品定名為重大疾病保險,且保險期間主要為成年人(十八周歲及以上)階段的,該產品保障的疾病範圍應當包括本規範內的惡性腫瘤——重度、較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嚴重慢性腎衰竭。
  • 蝸牛保險發布國內首份重疾險用戶「畫像」:完全健康人群僅有1.1%
    來源:證券時報網重疾定義修改牽一髮而動全身,重疾險也因此倍受關注。重疾險核心用戶到底是誰?他們有什麼典型行為特徵?1月6日,蝸牛保險發布國內首份《重疾險用戶畫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數據模型,發現最典型重疾險用戶是:南方城市的80後寶媽。
  •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度疾病28種 輕疾保額不應高於重疾30%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近日,多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10月23日由銀保監會相關副主席主持的《重疾險新定義》評審會終審方案已通過,目前正在走銀保監會內部流程,預計重疾險新定義將很快發布。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必須依據國際國內診斷標準,符合(1)檢測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肌鈣蛋白(cTn)升高和/或降低的動態變化,至少一次達到或超過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2)同時存在下列之一的證據,包括:缺血性胸痛症狀、新發生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新生成的病理性Q波、影像學證據顯示有新出現的心肌活性喪失或新出現局部室壁運動異常、冠脈造影證實存在冠狀動脈血栓。
  • 重疾險新規:將惡性腫瘤等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級
    以下簡稱新規範)。通過開展廣泛調研和徵求意見、數據搜集整理分析、國際比較研究和加強醫學專業支持,經過不斷完善形成了新規範,並於今年10月通過了保險行業及醫學專家的評審。本次修訂工作以「科學規範、符合實際、適度前瞻」為總體原則,具體體現在「五個堅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助力產品供給側改革,科學合理地規範疾病定義,切實保護和提升消費者保障權益;堅持以數據分析和量化評估為依據,納入新規範的疾病符合醫學和經濟學意義上的「重大」標準;堅持重大疾病風險的可保特徵,包括不確定性、可測定性以及偶然性等;堅持以最新醫療實踐為標準,同時充分考慮保險理賠服務的可操作性
  • 新國際單位制啟用常數定義
    據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5月20日起,全世界將採用新的國際單位制,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等7個基本單位全部從實物原器改為常數定義。這是國際單位制(SI)自1960年創立以來最重大的變革,標誌著其定義不再與實物關聯,而是根據定義復現單位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