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聖地牙哥當地時間 9 月 23 日,在國際頂級介入治療學術會議 TCT 2018 上,陳韻岱教授和高潤霖院士代表中國專家分別匯報了 RESTORE ISR(支架內再狹窄)和 RESTORE SVD(小血管疾病)研究結果,展現了冠脈藥物塗層球囊(DCB)臨床研究的中國力量。
這兩項研究是同時開展的、前瞻性、多中心 RCT,在 23 家全國知名心血管中心積極努力下,歷時 3 年完成,共納入了超過 500 例患者。該研究證實了 RESTORE DCB 在治療 ISR 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確證了 RESTORE DCB 對於 SVD 治療效果不劣於新一代佐他莫司 DES。在 RESTORE 研究中國協作組專家的共同努力及推動下,兩項研究均成功入選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雜誌,並且即將在 TCT 大會期間同期發表,進一步推動 DCB 在冠脈介入治療領域的應用。
RESTORE ISR 研究:新一代 DCB 帶來介入治療新選擇
陳韻岱教授匯報了 RESTORE ISR 研究結果。DCB 治療支架內再狹窄(ISR)已得到了歐洲血運重建指南的Ⅰ類推薦,但指南同時也指出並不是每款 DCB 都有相同的臨床效果。
陳韻岱教授於 TCT 現場
本研究共有 12 個國內知名心血管中心參加,納入 240 例患者,隨機分為 RESTORE DCB 組和 SeQuent Please DCB 組,主要研究終點為 9 個月造影的節段內管腔丟失(LLL),安全性終點包括 12 個月臨床隨訪 TLF(複合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 MI,缺血驅動的靶病變血運重建)、血栓形成等;次要終點包括介入治療成功率(器械成功、病變成功、手術成功)、最小管腔直徑、管腔狹窄率等。
主要終點:9 個月造影結果顯示,RESTORE DCB 組節段內晚期管腔丟失不劣於 SeQuent Please DCB 組(圖 1)。
圖 1. RESTOR ISR 研究主要研究終點
影像學指標:9 個月造影結果顯示,包括晚期管腔丟失,最小管腔直徑,直徑狹窄程度(%)等指標,兩組均無統計學差異(圖 2)。
圖 2. RESTOR ISR 研究影像學指標
安全性終點:1 年臨床隨訪結果顯示,RESTORE DCB 治療組與 SeQuent Please DCB 治療組在包括 TLF、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TLR 及血栓形成等指標均無差異(圖 3)。
圖 3. RESTOR ISR 研究安全性終點
陳韻岱教授談到,RESTORE ISR 研究與以往對比裸球囊(POBA)的試驗設計不同,是首個 DCB 頭對頭對比的、前瞻性、多中心 RCT 研究。從研究立項、設計到實施均嚴格遵循 ICH-GCP 標準,採用核心實驗室對影像數據進行判讀,獨立的 CEC 對不良事件進行判定,總體來說是一項高標準、嚴要求的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其結果證實了 RESTORE DCB 在 ISR 的治療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劣於 SeQuent Please。在研究過程中,術者對於 RESTORE DCB 在輸送過程中良好的通過性印象深刻。基於該球囊塗層均質有彈性,藥物洗脫率低等技術特點,有望在以後的臨床實踐中優化介入操作,從而進一步推動「Nothing Left」理念的推廣和應用。
RESTORE SVD 研究:冠脈原發小血管病變新的合理選擇
高潤霖院士做了 RESTORE SVD 研究結果的主旨發言:冠脈小血管由於血管直徑小,支架植入後再狹窄及血栓發生率顯著高於大血管,但其對於心肌血供的意義重大,所以是目前臨床介入治療的痛點之一。隨著製造工藝的進步,DCB 有望成為 SVD 治療的新方案。
高潤霖院士於 TCT 現場
本研究共有 11 個知名心血管臨床研究中心參與,納入小血管病變患者 260 例(參考血管直徑 2.00~2.75 mm)。主要終點為 9 個月造影的節段內狹窄直徑百分比(%),安全性終點包括 12 個月臨床隨訪的 TLF(複合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 MI,缺血驅動的靶病變血運重建)、血栓形成等;次要終點包括介入治療成功率(器械成功、病變成功、手術成功)、最小管腔直徑、晚期管腔丟失等。
主要終點:9 個月造影結果顯示,RESTORE DCB 治療組節段內直徑狹窄程度(%)不劣於 Resolute DES 治療組(圖 4)。
圖 4. RESTOR SVD 研究主要研究終點
安全性終點:1 年臨床隨訪結果顯示,RESTORE DCB 治療組與佐他莫司 DES 治療組在包括 TLF、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運重建及血栓形成等指標均無差異(圖 5)。
圖 5. RESTOR SVD 研究安全性終點
極小血管組:造影及臨床隨訪結果顯示,DCB 在極小血管病變治療中同樣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潤霖院士強調,本研究為 DCB 用於冠脈原發小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提供了新的高質量臨床證據。RESTORE SVD 是首個嚴格遵循 ICH-GCP 標準設計實施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採用獨立的核心實驗室與臨床事件委員會(CEC),比較 DCB 與新一代-limu DES 治療 SVD 的有效性與安全性。1 年隨訪結果顯示出 RESTORE DCB 不劣於新一代佐他莫司 DES,而且安全性高。該研究獲得國際專家及同行高度認可,其研究結果全文同步發表於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在試驗設計之初,為了獲取更全面的臨床數據,計劃進行 5 年臨床隨訪,後續隨訪數據將對 RESTORE DCB 的遠期安全性及有效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相信隨著 RESTORE DCB 更多、更大樣本臨床研究的陸續開展,其在冠脈介入治療的應用將越來越受到關注,「介入無植入」理念也會惠及更多的患者。
專家觀點
RESTORE CHINA 系列研究結果的全球首次發布,引發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成為此次 TCT 的學術熱點之一。6 位參與 RESTORE CHINA 系列研究的專家對此進行了簡要點評:
高潤霖院士:RESTORE CHINA 系列研究以其高標準和嚴規範,獲得國際臨床的廣泛認可,是中國冠脈介入研究接軌國際一流水準的重要裡程碑之一。其將進一步推動「介入無植入」理念的發展,有望成為我國冠脈介入研究的新起點。
陳韻岱教授:RESTORE ISR CHINA 研究是目前規模最大的 DCB 頭對頭研究,研究結果證實採用新一代技術工藝的 RESTORE DCB,在治療 ISR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均不劣於 SeQuent Please,其將豐富未來臨床治療選擇。希望該研究未來能融入腔內影像診斷,進一步探尋病理機制、推動介入發展、造福更多患者。
喬樹賓教授:冠脈小血管病變由於血管直徑較小的限制,現有治療方式和效果都不盡人意,是冠脈介入治療中的難點。與最新 DES 的比較的 RESTORE SVD CHINA 研究,為 DCB 在 SVD 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臨床證據,並有望豐富 SVD 臨床治療選擇。
唐熠達教授:RESTORE SVD CHINA 研究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同時具備臨床及影像終點的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了採用新一代技術工藝的 RESTORE DCB,在治療 SVD 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極小血管組的理想結果也為真實世界提供了臨床依據。我們將繼續隨訪,獲取更多數據來評價新一代 RESTORE DCB 的遠期效果。
蘇晞教授:在與最新型 DES 的頭對頭比較中,RESTORE SVD CHINA 研究結果證實了新一代 RESTORE DCB 在 SVD 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STORE DCB 所採用的新型專利塗層(SafePAX®)大幅降低 DCB 藥物洗脫率、顯著提高 DCB 操作性和通過性,其有望豐富臨床對藥物球囊的認知和應用,將進一步推動「介入無植入」理念的推廣。
徐波教授:RESTORE CHINA 系列研究,是全球首次同時開展兩個適應證的 DCB 研究(ISR+SVD),其在試驗設計和質量控制上,均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最為重要的是,根據對照組特點,分別選取了晚期管腔丟失(ISR 適應證,DCB 與 DCB 對比)和直徑狹窄程度(%)(SVD 適應證,DCB 與 DES 對比)兩個正確的主要研究終點。RESTORE CHINA 系列研究同期被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發表,是全球學術界對該臨床研究的高度認可。
RESTORE CHINA 研究是國際領先的、國內規模最大的前瞻性 RCT 研究,同時設計開展了 SVD 及 ISR 兩個研究方向。該研究結果初步證實了 RESTORE DCB 獨有的 SafePAX 賦形劑專利技術、0.1μm 極小粒徑控制及專利塗布工藝等革新性技術,有望優化 DCB 的臨床操作,規範及推廣其臨床應用。此次中國專家牽頭完成的 RESTORE CHINA 系列兩項研究結果在 TCT 2018 全球首次公布,研究全文同步發表於心血管介入領域權威雜誌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再一次在國際介入治療領域的舞臺上展示了「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