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新疆,面積約16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我國總國土面積的1/6,同時也是我國面向中亞的門戶,1個新疆的面積約等於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湖南這13個省市地區面積的總和,他們加起來基本就是我國的整個中東部地區了。
新疆的東西寬度,從喀什到哈密地區的最東端大概有1800公裡左右,這個距離往西走,你就可以直接到海裡去遊泳了,而喀什和我國最東部的省為城市哈爾濱的距離超過了4100公裡。
雖然新疆非常大,但由於其內部適合人類居住的面積,相對於166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卻是非常小的.
新疆在地形上是三山夾兩盆,他們分別是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和崑崙山脈,這裡面天山山脈被譽為新疆的象徵,崑崙山脈則被稱為萬山之祖,中間的兩盆分別為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最大的沙漠就是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性沙漠。
三座山脈由於常年積雪,故而整個新疆由冰川和雪融孕育的河流達到了500多個,所以別看新疆內部有兩大沙漠,但但是水資源卻十分豐富,當然這樣的水資源卻不能改變新疆的氣候,畢竟這裡身居內陸,遠離海洋,所以乾燥少雨還是氣候上的主旋律。
新疆的氣候特點也是十分獨特的。光照時間長,而且周夜溫差大,有的朋友可能馬上就會想到哈密瓜和葡萄,畢竟這樣的環境是這兩種植物的最愛,今天的新疆因為一帶一路的加成,所以像西紅柿這樣的產品也可以通過中歐班列來到歐洲人民的餐桌上了,除了西紅柿之外,還有紅花、枸杞、石榴、胡蘿蔔、葡萄酒、香精等產品都是今天新疆的特色產業了。
除了農業方面的資源外,新疆的礦產資源更是豐富的讓人流口水。
全國現在已發現的126種礦種中,新疆一省就佔了一122種,其中儲量高居首位的有6種,第2位的有7種,第3位的有2種,第4位的有7種,第5位的是天然氣,這加起來有23種礦產位於我國的前5位,可以說一個新疆就就是我國的聚寶盆,當然了更重要的是新疆人民與其他省市地區的人一起攜手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這一點與是不是聚寶盆沒有任何的關係。
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這裡就已經正式成為了我國領土的一部分。當年漢武帝正式在打通河西走廊之後,才在這裡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一方面是可以讓大漢王朝走出去,二來也可以用肯戍邊的制度來抵禦北方匈奴的騷擾,屯墾戍邊就是軍人與老百姓一起種地,這樣既能解決糧食問題,還能解決邊境的維穩問題,由西漢政治家晁錯提出的理論,同樣適用於2000年後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上,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了,當然這更智慧的還在後面,漢唐兩朝對這裡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屯墾戍邊,但隨著後面的王朝都成都離開了西安,當時的中央政權便不再像漢唐兩朝那樣重視這裡了,直到清朝平定準噶爾之後,新疆才再次回到了我國的版圖。
不過好景不長,在與西方列強籤訂的眾多不平等條約中,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讓我國喪失了東北的出海口,但當時的沙俄並沒有就此作罷。在英國人的幫襯下,當時的清朝近乎完全喪失了對新疆的控制,但問題是當時的大清國力非常空虛,與西方列強和日本在科技水平上拉開了明顯的差距,因此到底是先解決來自日本方面的海防問題,還是先解決來自沙俄和英國不斷滲透所形成的新疆問題,而且更困難的是除了外患還有內憂。
此時的清朝內部剛剛解決了太平天國運動、捻軍和陝甘回亂,可以說此時的清朝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而且那會兒的西部可沒有公路和鐵路,武器上也沒有飛機大炮,這光是補給問題就夠頭疼的了,那就在新疆的生死存亡之際,此時已經70歲的左宗棠帶著必死的決心抬棺出徵,是要收回新疆。
甚至今天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都能看到楊柳成蔭,這正是當年左宗棠帶領部隊所栽種的,故而取名。
每當我們中華文明在面臨亡國滅種之時,總會有人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最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