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地形勢三山夾兩盆,從北到南,三座山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是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崑崙山之間是塔裡木盆地。
雖然,崑崙山和天山在漢代才進入中國正式歷史,而阿爾泰山則更晚,但是這三座山對中原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我們還是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先講阿爾泰山。
事實上,阿爾泰山是進入漢語歷史比較晚,在2700年前就已經進入了西方人的記載了。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轉述的阿里斯貼阿斯的遊記體長詩中,記載了阿里斯貼阿斯從伊犁河谷到西伯利亞的遊覽經歷。其中,在經過阿爾泰山的時候,他見到了看守黃金的格裡芬人。
而阿爾泰山對中原最大的影響,就是黃金。中原對黃金的利用比較晚,秦漢的時候,史書上記載的作為貨幣使用的黃金、赤金,指的是黃銅、紅銅。人類最早使用的是自然金。中原和周邊基本沒有自然金,阿爾泰山格裡芬人看守的黃金就是自然金,被稱為狗頭金。有了絲綢之路,阿爾泰山的黃金被販賣到中原,從此黃金熱在中原興起。
除此之外,阿爾泰山下興起的民族,尤其是突厥,對中原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唐朝時期,幾萬戶突厥人被朝廷安排在長安,成為這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中的重要力量。
中間是天山。天山對中原文化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西天山的民族團結歷史,主要指的是漢朝時候中原政權和烏孫之間的關係。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入嫁烏孫,是中原政權在西域最早的和親。西漢政府和烏孫王國之間的血肉關係,是民族關係的典型代表。
第二是東天山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互相交融,成為民族融合的典範區域。在歷史上,東天山一帶的政權既有漢族人建立的,也有少數民族建立的,民族之間融合度非常高。
第三是中部天山的佛教影響。佛教原本並非產生於中國,但是達摩祖師是在天山面壁十年悟佛,再加上其他一些佛教活動,天山成為了佛教名山,甚至算得上佛教聖山。而佛教傳到中原之後,迅速成為中國的主要宗教,超過道教。
崑崙山影響就更大了。崑崙是萬山之祖,中華文化受到崑崙文化的深刻影響。在上古著作《山海經》中,就多次出現關於「崑崙之丘」的記載,雖然沒有人能說清楚這和現在的崑崙山到底有沒有關係,但是中原追尋崑崙山的足跡的確綿延了很長時間。這種追索,是對「聖山」「神山」的追索。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崑崙山的消息,據說在裏海西方;東漢班勇帶來的崑崙山的消息,據說在地中海以西。人們孜孜不倦的追蹤,是對文化的溯源。
而這文化,集中體現在西王母身上。雖然筆者並不認為《山海經》記載的西王母是神靈,但是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這麼認為了。道教出現後,更是移花接木,讓西王母發展成為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的形象深入百姓家,崑崙山的影響也就深入百姓家。
其實崑崙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還不僅僅是王母娘娘。根據神話、典籍記載以及其他來源,崑崙山被活脫脫塑造出了一個崑崙神系,成為中國的三大神系之一。這個神系由崑崙諸神組成,除了西王母之外,還包括青鳥、九天玄女等百姓耳熟能詳的神仙。
當然,崑崙特產和田玉也深深影響到了中原,以至於和田玉雖然出產自和田,但是和田玉文化其實是在中原形成的。而和田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深影響到了古代思想、哲學、文學的方方面面。
綜合起來,崑崙山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集中在道教,天山則體現了佛教因素,而阿爾泰山,則體現在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拜金教」方面。當然,雖然古今絕大多數人都是「拜金教」的信徒,但這還沒有形成一種宗教,只能算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