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的地壇醫院:經過20天的努力,醫生們日夜盼望的奇蹟還是沒有發生,又一位病人離去了。 |
不少消息說SARS疫苗的國內研製已成功在望,但在SARS可能再度來臨之際,讓人們失望的是,我們還得再等一段時間。而疫苗「遲到」的原因,既有科學因素,也有非科學因素
本刊記者/陳海(發自廣州) 陳靜
「40萬元絕對搞不出疫苗來的。」
9月15日,廣州腫瘤醫院619號實驗室,窗外大雨瓢潑。黃文林坐在自己狹小的辦公室裡,衝記者搖頭。黃文林指的是他的SARS疫苗的研究,從4月20日開始,他和他領導的實驗組針對SARS已開始兩種疫苗的研究開發——DNA疫苗和腺病毒五型攜帶的SARS部分S基因疫苗。
他的研發經費只有40萬元,「而在美國應該是1~2個億美金」。黃說,本來廣州市科委很重視,準備拿350萬元投入他們的研究,「後來這錢廣東省要統一調配,現在已無法到位。」
「但是我努力要做,不能沒錢就不做了,因為這是個有意義的課題。」黃文林說,「SARS能否再來,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何時何地,有多大範圍,它的流行規律,都是未知數,我們如果能夠把疫苗搞出來,對人類對社會發展都是大的貢獻。」
黃文林有一串的頭銜: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美國傳染病學會和微生物學會及病毒學會會員、分子病毒學專家,廣東省防非典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委員、基因疫苗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
提高診斷準確率年底有望
好在SARS疫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展,讓黃略感欣慰。
黃文林和他的實驗組同時進行兩種疫苗的研究,腺病毒五型攜帶的SARS部分S基因疫苗最大的特點就是安全。作為專長於病毒研究的科學家,黃對這一疫苗的成功開發很有信心。
黃文林說,只要是上呼吸道感染過的人體內都會有腺病毒,這是一種對人體無害的病毒,在研製疫苗時,先將腺病毒中有害的基因拿掉,再將冠狀病毒中的部分S基因放入腺病毒中,經過改造後的腺病毒注入人體後,便能通過人體自身表達蛋白產生SARS抗體。
早在5月底,實驗組已將SARS部分S基因裝入了腺病毒中,經過擴大、純化和鑑定以後進行了動物毒性、有效性實驗。目前正在進行實驗室的放大,要取出(病毒感染)不同時期動物(免疫大鼠)的血、淋巴細胞以及動物的脾臟,通過免疫學的觀察。成功後便可在猴子身上進行動物保護實驗,免疫指標逐漸豐富才可以進入臨床。這一過程要比傳統的滅活研製複雜很多。
專家介紹,疫苗的成功研製要分五個階段,實驗室階段、中試階段、臨床階段、臨床應用階段、工業化階段。而現在所有的SARS疫苗研製都還處在實驗室和中試階段。
黃將要做的VEROE6實驗,細胞先要用抗血清處理,然後用不同的細胞進行攻擊,看它中和病毒的能力有多大。
「而DNA疫苗基本上已做到中試階段,有大量的樣品後,就可以上動物(試驗)。」黃說。
黃文林教授說現在迫切需要加快特異性SARS抗體的研究進度。這將有助於提高對早期SARS病例診斷的準確率。預計今年年底,特異性抗SARS的抗體可以問世。
據了解,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也正在進行腺病毒攜帶的SARS病毒的研究,而國內的研究不遜於美國。
200多家實驗室搞疫苗是利益作祟
研製中的SARS疫苗總共可分為6大類,即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DNA疫苗、抗體文庫、馬血清和腺病毒五型攜帶的SARS部分S基因。
來自各國的病毒專家最近在日本聚集,舉行了一次以「非典流行的教訓」為主題的座談會。來自會上的信息讓人鬱悶:專家們表示,目前從非典感染源研究到藥物開發都沒有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迄今為止,治療非典多使用抗病毒藥物。很多專家認為應繼續推進抗病毒藥物的研究。
大多數專家認為對非典疫苗開發應十分謹慎,因為注射疫苗之後體內會產生抗體,在沒確定疫苗安全性的情況下,有可能會使症狀加重。有人提出不使用毒性削弱了的非典病毒,而是利用病毒基因信息製作疫苗,但有關專家認為,要達到實用階段,至少還需2至3年時間。
在參與SARS疫苗研製的各國科學家中,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系的管佚近來頗為引人注目。在9月初接受媒體採訪時,管佚稱他們非典疫苗的研製「現階段基本上停止」,引起震動。
在黃文林看來,疫苗研究是一個整體,與造汽車一樣,結構紛繁。令黃不解的是,國內真正有科研實力做好SARS疫苗研究的機構不過10來家,可國內有200多家實驗室都在搞疫苗,「懂的在搞,不懂的也在搞」,這是利益在作祟。疫苗有五、六大類,但國內目前卻沒有權威的機構或者委員會對其進行評估。
事實上在今春的SARS疫情之後,國內各研究機構之間缺乏合作和資源共享的局面有所改變,在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面前,中國科學界也表現出少有的團結。「但如果把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我想局面會更好。」黃文林說。
廣東正在加緊研製的馬血清和滅活疫苗滴鼻劑兩種被動疫苗,雖從未在人體上進行試驗,但如有緊急疫情,按鍾南山院士的說法——「會考慮試驗性地使用它」。
疫苗還需相當長的等待
是不是只有疫苗才是人們戰勝SARS的希望?
黃文林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作為特異的、作用於人體的、防治性的生物製品,疫苗已成為人們預防傳染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具有確實的效果。不管是傳統的疫苗或是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它們都能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而消滅病毒,使人們在以後暴露於特定病原時的患病和死亡率降低。」
SARS疫情過去幾個月了,但投入大批人力經費研究的SARS疫苗仍遲遲無法問世。有專家分析認為,現在SARS疫苗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動物實驗尚無法突破。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全球SARS疫苗的研究思路,不外乎滅活疫苗、減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幾種,現在看來,滅活疫苗應該是一種最快的方法。但由於SARS並不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在用SARS疫苗做動物實驗時,SARS病毒在動物身上引起的症狀往往並不像人體那麼明顯。這樣一來,如何通過動物實驗評價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就變成所有SARS疫苗問世路上的一道高門檻。
目前中國科學院華大基因研究和武大聯合研製的SARS疫苗,正處於動物試驗階段。武漢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陳則告訴記者,前一階段的細胞水平實驗效果良好,疫苗注射後所引發的抗體有中和病毒的作用。目前的動物試驗已具備相當規模,還可以更大一些。主要使用猴子、老鼠等模型,但它們都不是進行試驗的最佳模型,目前動物實驗的主要困難就是沒有合適的動物模型。他認為,必須反覆實驗以證明在動物身上是安全的,然後才可以進行人體上的實驗。而動物實驗估計還要幾個月的時間,可能更長。
陳則說,疫苗研製不能急功近利,疫苗用於人體實驗後,還要經歷兩次流行期,才能保證疫苗可以安全可靠的大規模使用。
華大基因是當前中國研製疫苗的主力軍之一,其他在同步研製疫苗的機構還有許多家。已有專家如鍾南山等不斷地呼籲,SARS疫苗的研究需要中外科學家共同努力來完成。比如說,廣東SARS基因疫苗研製雖已進入中試階段,但遇到的最大難題始終是資金不足。「如何將有限的資金用到可以產生效果的項目上,需要有一套科學的評估方法。
事實上,歷經5年、投以重資卻以失敗告終的愛滋病疫苗開發,已經成為醫學工作者乃至期待疫苗的易感者們的心頭隱痛。專家們不得不承認,疫苗以及完整對抗病毒的治療方案的出臺,仍需相當長的等待。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