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蛾小事

2021-02-12 法布爾的扇子

  蠶寶寶我們最熟悉的昆蟲之一,很多朋友童年都養過。但是我發現大家對蠶蛾的了解就少了很多,這篇小短文來湊數。

  某一天,楊蛙蛙突然在科學學具袋裡發現了一小包蠶卵,並且已經孵化了四隻!於是我又開始了第N次的養蠶過程。這期間蠶寶寶的個體差異明顯。有一隻吃得非常好,個頭大,結繭早。但是它出生時腦子裡沒有帶結繭的圖紙,在這個階段遭受了嚴重的挫折。它不斷重複搭設腳手架的過程,直到耗盡體內所有的絲,並且在化蛹之後就停止發育了。

  其他三隻順利結繭。一般情況下,不管按照什麼順序結繭,自然界的蛾子總是雄性先羽化,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雌性的繭,守株待兔。

  兩隻雄性蠶蛾間隔一天先後出來。當只有一隻蠶蛾的時候,判斷性別並不容易。因為在見到雌蛾之前會認為雄蛾的肚子也是胖胖的。並且它們倆的觸角尺寸也差別不大。略微有點區別的,雄性的觸角傾向於前伸,雌性則多收攏。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羽狀觸角」,它是判斷蝴蝶和蛾子的重要標準之一。鱗翅目總共四種觸角類型,其中羽狀和絲狀屬於蛾,棒狀和鉤狀屬於蝶。羽狀觸角有更纖細的二級分枝,用於捕獲空氣中微不足道的外激素分子。

  又過了兩天,雌蛾羽化,它有一個真正碩大的腹部。在靜止了幾個小時後,它排出體內的廢物,做好交尾的準備。它頻繁地伸出位於腹部末端的黃色腺體,開始向空氣中釋放外激素。偶爾它會振翅向後扇風,讓它們擴散地快一些。

  蠶蛾類的外激素是效率極高的化合物,有些種類僅需要幾個分子就可以讓雄性觸角上的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於是它會逆風飛行,根據外激素形成的雲霧區的濃度變化來確定自己的尋找方向,直到接近到可以用視覺發現雌性。

  我給兩隻雄蛾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把它們放在距離雌蛾半米的同一起跑線上。兄弟兩個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向著外激素飄來的方向「撲」過去。

  經過五千多年的馴化,家蠶已經完全喪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而對照三十多年前我的飼養經驗,我覺得21世紀家蠶的智商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

  雄蛾振動它們形同擺設的翅膀,抖動觸角笨拙前進。剛出發,它忽然想到一條妙計:如果自己的尾部朝前的話,在衝刺的時候不就能搶得半個身位的先機了嘛!於是它轉身開始倒著走,旋即發現這樣很難確定方向,便再次回身,再次轉身……兩隻雄蛾像醉漢一樣一邊旋轉一邊靠近雌蛾,其中一隻偏離了30度以上,越來越遠了。成功的那一隻則完全是靠運氣。不過一旦它碰到雌蛾的身體,便很快正確連接了。

  另一隻最終回到正確方向的雄蛾發起了瘋狂的追求,但是它不能像某些強壯的雄性馬陸那樣把正在交尾的一對配偶強行分開,這隻雄蛾沒有任何機會啦。它能做的最洩憤的事情,就是用爪子抓破了情敵臉上的幾束鱗片。

  交尾經歷了12個小時。然後雌蛾把雄蛾趕走,開始產卵。此時的雄蛾依依不捨,還在振動翅膀糾纏不休,我於是將其隔離了。

  蠶蛾產卵瓣上的感覺毛可以探測環境。它碰到一個堅固的表面,便在上面產卵。如果分辨出這個表面屬於一枚已經產下的卵,它就移動一點距離。它每隔兩三秒產一粒,產卵過程只需要半秒鐘。有時它會休息一陣子,再一口氣產下幾十顆。隨著庫存的減少,它的腹部逐漸塌陷,像一隻空口袋。

  一開始,雌蛾通過簡單的旋轉身體快速產卵,並拼出一個圓環。這個環太滿的時候它會換一個圓心繼續,有時候會拼出來太極的圖案。但這些只存在於中間過程。當它把肚子裡超過三百粒的卵全都放出來,圖案就沒有什麼規律了。並且腹部兩側回縮,變成雄蛾那樣緊緻的小肚子,兩種性別更難區分啦。

  此時的雌蛾像鐘面上的錶針,用身體擺出了6時15分46秒。

相關焦點

  • 烏桕大蠶蛾
    烏桕大蠶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子,它不僅擁有20釐米的巨大翅展,而且翅膀上的怪異,是名副其實的「妖蛾子」。今年家裡的烏桕大蠶蛾羽化了幾隻,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它們。這是烏桕大蠶蛾的前翅,看看像什麼?有人覺得上面的花紋像是一條黑色眼睛、大嘴角、腹部有波紋的小蛇,所以給了它「蛇頭蛾」的別名。
  • 美麗又驚悚的陝西大蠶蛾
    大蠶蛾,從字面上理解,起碼個頭較大,它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的統稱,該科昆蟲體型較大,例如烏桕大蠶蛾,翅展可以達到25釐米左右,比成人手掌還大。秦巴地區沒有烏桕大蠶蛾分布,但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等均十分常見,它們體型普遍較大,色彩豔麗,比起蝴蝶都毫不遜色。大蠶蛾喜歡在夜間活動,並不容易觀察到,所好的是其成蟲多具有趨光性,夏季燈下容易發現,我們這才得以欣賞到它們的美麗和驚悚。
  • 引起銀杏大蠶蛾的發生原因是什麼?
    引起銀杏大蠶蛾的發生原因是什麼?周清江等銀杏大番蛾屬鱗翅目大番蛾科,是亞洲東部特有種,分布於我國各地,近年來有逐步蔓延的趨勢。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等國也有分布。銀杏大蠶蛾幼蟲對核桃、山核桃、楓楊、榆樹、銀杏等植物的危害較重,共危害20科30屬38種闊葉植物。
  • 美麗又驚悚的大蠶蛾 你認識幾個?
    蠶蛾對大家來說可能都比較熟悉,因為小時候在課餘時間常會養幾條蠶當寵物,這些蠶結繭羽化後出現的小白蛾就是蠶蛾。大蠶蛾,從字面上理解,起碼個頭較大,它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的統稱,該科昆蟲體型較大,例如烏桕(jiù)大蠶蛾,翅展可以達到25釐米左右,比成人手掌還大。秦嶺、巴山地區沒有烏桕大蠶蛾分布,但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等均十分常見,它們體型普遍較大,色彩豔麗,比起蝴蝶都毫不遜色。
  • 參蛾溫腎口服液的君藥——雄蠶蛾
    名稱Silk moth蠶蛾、晚蠶蛾、魏蠶蛾、天蛾雄蠶蛾的來源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雄蟲的全體。
  • 長尾大蠶蛾:我怎麼這麼好看
    長尾大蠶蛾是中國特有的美麗昆蟲,也叫中國月亮蛾,學名叫Actias dubernardi (Oberthur),屬於大蠶蛾科(Saturniidae),尾大蠶蛾屬(Actias)。棲息在我國湖北、湖南、福建以及西南地區的深山森林裡,喜歡溼冷的氣候。
  • 花花世界的花花綠綠么蛾子——尾大蠶蛾屬Actias系列
    /尾天蠶蛾屬。中國算是尾大蠶蛾的分布重災區,目前已知十餘種,除西北部外其餘地區均有分布,尤其以西南和華南最為豐富,而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綠尾大蠶蛾,這也是我見過的第一種尾大蠶蛾。然鵝昆蟲最喜歡幹的事情之一就是演化出許許多多需要找茬才能看出的相近種類,所以就很多人看到過的「綠尾大蠶蛾」而言,實際上包含的是很多別樣的東西。
  • UNNC物種周記 | 寧波尾天蠶蛾
    綠尾天蠶蛾主要分布在西藏,雲南,廣西三省,而除中國西南部地區外,其他地方見到的長這樣的蛾子都會是寧波尾天蠶蛾。也有寧波尾天蠶蛾顏色淡於綠尾天蠶蛾的說法,但單憑外觀分辨無疑類似於「看氣質」╮(╯▽╰)╭,因此除開專業的解剖手段,依據產地依舊是最好的辨別方法(僅限中國國內)。
  • 大教授揭謎底綠「仙子」是蠶蛾
    「這種飛蛾屬昆蟲綱、鱗翅目、大強蛾科,是長尾大蠶蛾。這種蛾在福建、貴州及西南地區一帶都有出現。」這是福建農林大學的昆蟲學柳教授打進本報熱線告訴記者的。  這次新聞猜猜猜接到100多位讀者打進的熱線,80%的讀者都猜對了,不少讀者還能詳細分析出是天蠶蛾科中的長尾蛾或甘薯天蛾、綠尾蠶蛾或黃尾蠶蛾等等,一位洪先生更直觀地告訴大家鑑別辦法:「飛蛾是異角樣本,蝴蝶是錘角樣本;停下來翅膀張開的是飛蛾,合起來的是蝴蝶。」而王先生也有一種鑑別辦法:「如果觸角呈羽毛狀,即是飛蛾;如果觸角呈棍棒狀,即是蝴蝶。」看來蛾科的學問還是蠻大的。
  • 高顏值大蠶蛾現身同安汀溪 像剪刀也像風箏
    [小科普]兩種蠶蛾一年可繁殖兩代。長尾大蠶蛾一代成蟲大約在4-5月產卵,幼蟲出現在4-8月;二代成蟲產卵大約在7-8月,幼蟲出現在7-10月。冬季,這兩種蠶蛾以蛹的形式越冬,春後,蛹就變成成蟲了。圖為長尾大蠶蛾。(陳先生供圖)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林桂楨)「風箏」飛到了屋裡?
  • 上海自然博物館百餘只綠尾大蠶蛾陸續羽化
    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蝴蝶房內出現了大片綠尾大蠶蛾繭綠裙飛舞的壯觀景象。上周,約160多顆綠尾大蠶蛾繭從雲南送至上海自然博物館,由於它們的「蟲齡」相近,在近期適宜的溫度下開始陸續羽化。上海自然博物館蝴蝶房的新寵——綠尾大蠶蛾,屬於大蠶蛾家族的一員。大蠶蛾科昆蟲(學名:Saturniidae)是蛾類當中體型最大的一類,此類蛾子色彩繽紛,有人曾譽為「鳳凰蛾」。綠尾大蠶蛾身披綠色鱗片,後綴美麗飄帶,所以常常被誤認為是蝴蝶,但其實出現在蝴蝶房的它只是能算是「走親戚」,因為蝴蝶和蛾子都屬於鱗翅目昆蟲大家族。
  • 高顏值大蠶蛾現身廈門同安汀溪 像剪刀也像風箏
    綠尾大蠶蛾。   [小科普]兩種蠶蛾一年可繁殖兩代。長尾大蠶蛾一代成蟲大約在4-5月產卵,幼蟲出現在4-8月;二代成蟲產卵大約在7-8月,幼蟲出現在7-10月。冬季,這兩種蠶蛾以蛹的形式越冬,春後,蛹就變成成蟲了。圖為長尾大蠶蛾。   「風箏」飛到了屋裡?
  • 雌雄大蠶蛾棲息樹尖 黃綠相間極其罕見
    經對雲南自然界深入觀察探究,這是雲南地區的長尾大蠶蛾,尾部極長,身部色彩斑斕,極為豔麗美觀。長尾大蠶蛾在雲南地區時有發現,兩隻同時出現的情況,極為罕見,少有發現。「樹上的蛾子成雙對」。兩隻大蠶蛾共同棲息樹梢,仿佛在歡度七夕節。男子在雲南昆明見到這兩隻蛾子,一公一母,顏色絢爛,多彩斑斕,不知道這是什麼物種,想知道它們的名稱屬性。
  • 我國首次發現珍稀蛾類——「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剛剛發現時,趙力還不敢肯定這到底是不是未知的種類,他欣喜若狂地將此次經歷在朋友圈記錄下來——「這隻黃色的透目大蠶蛾屬種類,是一個罕見玩意。目前我還來不及查閱資料確認,它到底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蛾類——福透目大蠶蛾四川亞種,還是其它種 。」 在查閱相關資料後,趙力才確認它是我國過去還從未有過正式記載的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 綠尾大蠶蛾在自然博物館「破繭成蛾」
    這兩天,淡綠色的綠尾大蠶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破繭成蛾」,棲息在花間枝頭和玻璃牆上,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館方從雲南引進了160多隻富有觀賞價值的綠尾大蠶蛾,在給市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希望向市民科普蛾與蝶的區別。
  • 綠尾大蠶蛾
    寧波綠尾大蠶蛾Actias ningpoana大蠶蛾科vs綠尾大蠶蛾:以前是兩個亞種,綠尾指名(Actias selene selene)。綠尾大蠶蛾的眼斑是紫色,寧波綠尾大蠶蛾的眼斑是黃色。
  • 看綠尾大蠶蛾華麗「蛻變」
    3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蝴蝶房內,綠尾大蠶蛾在適宜的溫度下耗時約2小時,完成「慢動作」的蛻變、展翅。綠尾大蠶蛾,屬於大蠶蛾家族的一員,身披綠色鱗片,後綴美麗飄帶,所以常常被誤認為是蝴蝶。
  • 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現身浙江麗水
    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之一、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日前現身浙江麗水住龍鎮。這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調查團隊在住龍鎮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發現的。凌晨的潘床生態溝,調查隊和住龍鎮委書記李宣以及鎮政府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夜間野外調研。
  •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我頭一次見到那麼大的『蝴蝶』!」隨後,記者就該情況諮詢了臨沂大學生命科學院曹善東教授,經曹善東鑑定,這隻顏色亮麗的昆蟲並非「蝴蝶」,實是綠尾大蠶蛾。曹善東教授說,綠尾大蠶蛾的成蟲體長可達32至38毫米,展翅後能有十幾釐米長,是個「大個子」,因為顏色鮮豔,很多人會誤以為它是蝴蝶。蛾與蝴蝶有何不同?
  • 農林害蟲識別與防治圖訣:銀杏大蠶蛾(白果蠶、白毛蟲)
    銀杏大蠶蛾識別與防治圖訣幼蟲識別口訣銀杏大蠶蛾,幼蟲來做惡;背上生長毛,毛密青白色;另外有毛瘤,上生毛黑褐。形態特徵又叫白果蠶、白毛蟲、慄大蠶蛾等,屬於鱗翅目大蠶蛾科中的食葉害蟲。初孵幼蟲被黑絨毛,3齡時散生白長毛;末齡幼蟲體黃綠色或青藍色,各體節上具青白色長毛及突起的毛瘤,其上雜有數根黑褐色硬刺毛。成蟲體灰褐色或紫褐色;前翅內橫線紫褐色,外橫線暗褐色,兩線近後緣外匯合,中間呈三角形淺色區,中室端部具月牙形透明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