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加達龍:長著「殺馬特」髮型的網紅恐龍

2020-11-22 騰訊網

  文丨江泓

  巴加達龍:長著「殺馬特」髮型的網紅恐龍

  2019年初,一種外形獨特的恐龍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之中,並且迅速掀起一股熱潮,瞬間成為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網紅恐龍」。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隻剛剛命名的恐龍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能夠成為恐龍中的「網紅」。

  「殺馬特」的髮型

  儘管化石不多,但足夠讓這隻恐龍成為群星中最為閃亮的那一顆。博物館將這些化石重新塑造了等比例的一副頭頸骨骼以及復原模型。正是這一套模型,第一次讓大家目睹了這個奇特傢伙的尊榮。

  圖註:奇特的蜥腳類恐龍,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神奇蜥腳類的頭頸化石裝架,圖片來自網絡

  要說它最獨特地方,就是頸部延長、呈棘刺狀向前大幅度彎曲的神經棘。官方的復原插畫與模型上還給這些棘刺加上了一層類似一些羚羊犄角的角質外殼。看起來既威武又顯得無與倫比的神奇。這樣的結構在蜥腳類恐龍中非常罕見,要說最類似的恐龍就是一種嬌小的梁龍超科成員——阿馬加龍(Amargasaurus)。

  圖註:官方的復原插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阿馬加龍的骨骼,Scotthartman繪製

  說了這麼多,也應該報上它的大名了。這隻骨骼驚奇的恐龍被命名為前傾棘巴加達龍(Bajadasaurus pronuspinax)。屬名中的」Bajada」在西班牙語中的含義為「下坡」,取自化石的發現地巴加達科羅拉(Bajada Colorada)。種名取自拉丁語「pronus」(意為「向前彎曲」)和「spinax」(意為「棘」),意指其向前傾斜彎曲的神經棘。

  圖註:化石的發現地巴加達 科羅拉。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巴加達龍與它的命名者,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巴布雷·伽羅(Pablo Gallin)。圖片來自網絡

  巴加達龍的化石來自有著「巨龍國度」之稱的巴塔哥尼亞。早在2010年,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理事會就挖掘出了巴加達龍的化石。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該地區的化石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無法使用傳統的方法來逐步挖掘,只能用石膏將包含化石的巖石裹起來,送往實驗室後再慢慢清理。巴加達龍目前僅發現了一具標本,標本包括了不完整的頭骨和第五節頸椎。

  圖註:巴加達龍的發現地點以及發現的化石部分,圖片來自論文

  小而奇

  巴加達龍和阿馬加龍都屬於梁龍超科下的叉龍科(Dicraeosauridae),這是一類體型較小的梁龍類,已知的種類體長都不會超過15米。在蜥腳類恐龍中也只能算是中等偏小的。以阿馬加龍的身體比例為參考,大致可以推測出巴加達龍的體長在9米左右,在巨龍林立的蜥腳類中真可以用迷你來形容了。

  圖註:巴加達龍(小)與阿馬加龍(大)的體型對比,圖片由RAX製作

  圖註:巴加達龍的復原圖,以及與人類的體型對比。cisiopurple繪製

  除了嬌小的體型,他們的脖子也很短,這在以長頸著稱的蜥腳類恐龍中是非常不尋常的。身材矮小,這讓它們主要採食地面或者低矮處的植物,與那些長頸、採食高處植物的蜥腳類恐龍形成了不同的生態位置。

  圖註:巴加達龍的頭頸骨骼重建,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巴加達龍的頭骨已知部分,圖片來自論文

  巴加達龍擁有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叉龍科頭骨化石。除了頭骨中段的化石,其餘的部分基本都保留了下來。頭骨結構很輕巧,眼眶很大,與眼睛位於兩側的大多數蜥腳類恐龍不同,巴加達龍的眼眶甚至有一部分延生到了頭頂,這讓它們在低頭進食的時候也可以洞察到前方的事物,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立體的視覺,能夠更好的預測威脅。

  圖註:巴加達龍的頭骨特寫,圖片來自網絡

  怪異「髮型」的功能

  梁龍超科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頸部分叉的神經棘,巴加達龍的頸椎神經棘依然形成了兩道分叉。同科的叉龍與短頸潘龍頸部神經棘也向前傾斜彎曲,但是長度遠遠達不到巴加達龍的尺寸,唯有阿馬加龍可以與之媲美,只不過阿馬加龍頸部神經棘傾斜方向剛好與巴加達龍相反。

  圖註:叉龍的骨骼,圖片來自網絡

  阿馬加龍以及它頸部神經棘功能的推測有散熱,防禦,展示交流等不同的觀點。阿馬加龍在兩根神經棘之間形成了一個密閉的氣囊空間,這屬於呼吸循環系統的一部分。根據化石印痕的保留看,阿馬加龍的神經棘上覆蓋著一層角質。

  圖註:阿馬加龍的頸部剖面圖,圖片來自網絡

  對阿馬加龍的研究,很好的幫助我們來理解巴加達龍的結構。巴加達龍頸部的神經棘非常的纖細,當受到外力作用(如打鬥和進攻),都可能導致神經棘斷裂,甚至可能會損害到頸椎。因此,巴加達龍需要一些手段來保護自己脆弱的神經棘。

  圖註:巴加達龍的頸椎,圖片來自論文

  可以推測,巴加達龍的神經棘外面也包裹了一層角質外殼。我們在重建阿馬加龍時,並沒有很大幅度的延長這種角質外殼的長度,但是前年發現的北方盾龍(Borealopelta)木乃伊化石中顯示,其棘刺的角質外殼比其基幹骨芯長出了25%,而現代的一些牛科動物犄角長度則可以達到其角骨骼的150%甚至更長。所以巴加達龍的角質外殼也可能比內部骨骼長出非常多,這樣不僅有效的保護了脆弱的神經棘,也加強了神經棘的強度,哪怕在外殼受到了損壞的時候也不至於傷到內部的骨骼。

  圖註:牛科動物的角內部結構,圖片來自網絡

  頸部化石只保留了第五節頸椎,但是參考阿馬加龍神經棘的增長趨勢,巴加達龍頸部後面的神經棘長度可能會遞增。學者們認為,這種結構可以保護自己的脖子,也可以對掠食者給予還擊。事實上植食動物犄角類的結構上更多時候是作為族內鬥爭或者展示的工具,防禦捕食者只是其附屬功能。

  巴加達龍生活在距今1.32-1.4億年前,比它的近親阿馬加龍早了近1500萬年,從側面證明了這種防禦手段非常的古老,但卻依然具有實用性並被後代沿用下來。

  儘管巴加達龍的化石有限,想全面了解它們還是需要更多的證據,不過僅憑藉這一點化石都足以讓其在圈內名聲大噪,可想成為網紅是憑藉自身不凡的實力而非子虛烏有的誇誇其談。2019開年就給了我們如此驚豔的恐龍,期待在這一年中會有更多讓我們感到眼前一亮的神奇物種陸續登場!

  參考資料:

  1.Yong, Ed (2019-02-05). "This Dinosaur Had a Mohawk of Horns". The Atlantic. Retrieved 2019-02-09.

  2.Gallina, P.A.; Apesteguía, S.; Canale, J.I.; Haluza, A. (2019). "A new long-spined dinosaur from Patagonia sheds light on sauropod defense system". Scientific Reports. 9 (1):1392. Bibcode:2019NatSR...9.1392G. doi:10.1038/s41598-018-37943-3. PMC 6362061. PMID 30718633.

  3.Hallett, M.; Wedel, M. (2016). The Sauropod Dinosaurs:Life in the Age of Giant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 45. ISBN 978-1421420288.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發布於 2019-03-22

相關焦點

  • 重訪殺馬特:除了頭髮,他們曾經一無所有
    被震撼的李一凡決定,把話語權還給殺馬特,讓他們在鏡頭前自己訴說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如今在網上備受關注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認識殺馬特剛開始尋找殺馬特的時候,李一凡認為,他們可能是出身農村的邊緣大學生或大專生,從早先網絡社區中的「非主流」群體分化而來,聚集在貼吧、QQ群和網遊玩家中。
  • 殺馬特就是土low辣眼睛?誇張的髮型,是邊緣青年期待的孔雀翅膀
    人們對殺馬特的評價多是社會「異類」,不被主流文化所接納,但在殺馬特銷聲匿跡多年後,導演李一凡帶著「人文關懷」視角,以紀錄創作的方式將這群邊緣人物帶回了大家的視野。如今,城市街頭上已經很難看到五彩斑斕發色的「殺馬特」們,但紀錄片中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審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點。多年過去,是時候摘下有色眼鏡來重新認識殺馬特群體了。
  • 殺馬特消亡史
    :五顏六色的怪異髮型,誇張的濃妝和眼線,前衛個性的穿著打扮。最關鍵的是引以為傲的髮型,必須要有。仿佛脫離地心引力的刺蝟頭,是殺馬特入會標準。儘管被奉為殺馬特教父,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在線下見過其他家族成員。他們在網上靠髮型交朋友、談戀愛,成為兄弟姐妹,互相安慰、介紹工作、排解孤獨。
  • 放棄殺馬特髮型的8位球員,喬丹科比齊上榜
    都是一群又高又壯的黑人,還都留著光頭的髮型,這樣一群人在場上飛奔,根本認不出誰是誰,所以只能記住那些髮型比較奇怪的球員。後來隨著對NBA的深入了解,才慢慢認識了喬丹、科比這些巨星。相信各位球迷朋友們第一次看NBA也都有這種感覺吧?光頭或者平頭是NBA球員的主流髮型,但是也有不少非主流髮型,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 巴啦啦小魔仙:五位造型很醜真人卻很美的角色,圖一就是殺馬特!
    小月,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是反派了,原來是小藍的閨蜜,因為修煉黑魔法後,就變成了做事心狠手辣的黑魔仙,變成了殺馬特,收了嚴莉莉為徒弟,同時做了很多壞事。小月真人還是挺美的,就是造型太殺馬特了因為這樣殺馬特的髮型在當時很少見,正是因為這個殺馬特的髮型,小月才變得這麼醜。凌美琪是人類世界的小魔仙。其設定為一個活潑善良擁有繪畫天賦的正面角色。常和石小龍比成績高低,和小龍是喜冤的好夥伴。
  • 殺馬特天團來啦,這頭髮型堪稱是鳥族中的葬冷少了
    好久都沒寫鳥類了,今天咱們來科普一種長相非常獵奇,很有殺馬特風格的鳥類——冠鶴。嚴格來說冠鶴是一個屬,該屬以下有兩種冠鶴分別是黑冠鶴和灰冠鶴,也就是黑殺馬特和灰殺馬特。作為殺馬特貴族榮譽出品,冠鶴的形象可不是鬧著玩的,首先它們的個頭足夠大,成年以後最多能達到九十釐米的體長。而且無論是黑冠鶴還是灰冠鶴,都擁有足夠獵奇的羽毛配色,同時還不約而同地梳了一個等離子燙的黃毛髮型。一副殺馬特家族我最屌,我是西街葬冷少的土味貴族風撲面而來。
  • 豆瓣8.7,曾被狠狠嘲笑的殺馬特,真實生活令人意想不到
    什麼是殺馬特?要了解殺馬特,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殺馬特。說實話,阿信也沒想到,有一天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誇張的髮型就是殺馬特。這些由一部分農村人組成的非主流在鄙視鏈底端,但這群被鄙視的鄉村非主流中以玩誇張頭髮為特徵的殺馬特分支卻突然爆紅。殺馬特來源於一個叫《勁舞團》的遊戲。《勁舞團》裡有千千萬萬個非主流網絡家族,殺馬特只是其中非常小的家族。
  • 阿朵古風演繹蟑螂須劉海太颯爽,韓國女團風靡的觸鬚髮型到底是啥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姐姐們都喜歡的仿佛「蟑螂須」一樣的髮型。另一個姐姐朱婧汐也是颯爽英姿,齊劉海在兩邊也延續出了兩條「蟑螂須劉海」,美出了一種賽博朋克的末世感。乍看有些像ITZY成員有娜在音樂預告中的類似髮型。
  • 這些類鳥的髮型,帥到沒朋友!
    在鳥界中除了靠嗓子出名的以外,還有靠髮型而博得人們眼球。今天就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鳥類中帥到沒朋友的髮型!1、菊花頭十姐妹十姐妹這種非常普遍又允許個人飼養的鳥,由於價格低廉,基本幾十元就能擁有。這髮型沒得說,像菊花還像蘑菇,有些人也稱蘑菇頭。不過這樣的髮型,它們確定能看清東西嗎?3、玄鳳鸚鵡是雞尾鸚鵡的一種,又叫高冠鸚鵡。聽其名就知道可能會有羽冠。它們的羽冠長短不齊,越靠前的越長,安靜的時候髮型會向後蓋住頭頂。當情緒變化較大,比如興奮、激動、憤怒時,羽冠就會立起。
  • 網紅劉海怎麼剪剪多長 網紅劉海怎麼剪圖解
    網紅劉海怎麼剪圖解2019年流行網紅劉海很多,但無外乎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薄,薄劉海成為當下流行劉海造型的主流,當然也不能僅僅局限於空氣劉海一種,好看的薄劉海很多,怎麼剪最好呢?剪多長?想要自己動手剪劉海的小姐姐們可以參考下下面的教程。自己剪劉海有哪些技巧?
  • 消失的殺馬特,流水線外的平行世界
    十多年後,一位導演用一部紀錄片,以幾乎為殺馬特「平反」的姿態,把這個被遺忘的群體又重新帶回到大眾面前。這部叫作《殺馬特我愛你》的紀錄片,講述了 70 餘段殺馬特個人史。片中最大的殺馬特現在 30 多歲,已經不立頭髮,但他懷念家族的溫暖,一心希望殺馬特復興。
  • 恐龍達人邢立達:成了「網紅」的古生物專家
    「人形錦鯉」「一己之力」「直播吃4000年猛獁象肉」,他又是身背多重標籤的網紅。專家也好,網紅也罷,在眾多的恐龍愛好者心中,邢立達就是一個妥妥的恐龍達人。邢立達,廣東潮州人,80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副教授。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陸學校排名裡,中國地質大學排名升至12位。
  • 麝雉:一個頭頂殺馬特、翅膀上長爪子的臭鳥!
    ,而且這雙長在翅膀上的爪子在麝雉完全長大也就是成年之後,爪子就會消失。翅膀上長爪子已經是震驚一眾吃瓜群眾,如果是為了攀緣所生,那應該伴隨麝雉的一生啊?期待這個科學難題能夠儘快破解。麝雉幼雛與成年麝雉上網百度搜索一下麝雉這種鳥,可見其外形奇特,幼年麝雉翅膀上長爪子,成年的麝雉披者「鎖骨發」,並且凹者一副殺馬特的造型
  • 科考隊南美雨林中發現「恐龍遺種」,幼時無羽毛,翅膀還長著爪子
    鳥類是從恐龍進化過來的,如今基本已經成為生物學上的共識,具體地說,鳥類是從恐龍中的獸腳類恐龍進化過來的,雖然鳥類和霸王龍的體型差異巨大,但是兩者卻有共同的祖先。
  • 殺馬特就是跟這種動物學的?外表獨特有個性,還有黃毛和「美瞳」
    正常的企鵝跟國寶熊貓一樣,只有黑白兩種顏色,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東張西望的傻勁兒瞬間能把逗比的本性暴露得徹徹底底,但是你知道嗎,企鵝除了黑白造型以外,它們也有其他的造型,並且還被人稱為殺馬特。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殺馬特企鵝是一種名為馬可羅尼的企鵝,其實這個名字就暗含著它們的與眾不同,「馬可羅尼」翻譯成英文指的是一群崇尚義大利文化、生活奢侈、打扮時髦的花花公子。人們之所以用這個詞彙來給這類企鵝命名,就是因為這類企鵝的身上有著跟花花公子同樣的造型,最明顯的就是頭頂上的那兩撮金黃色的毛髮。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他是發表SCI論文百餘篇的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同時又是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的創始人,數十本恐龍類科普書籍的作者。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發生化學反應,讓邢立達成了「網紅」科學家。人們發現,原來科學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來科學家可以是可愛而非古板的。不斷增長的「粉絲」們藉由這雙好玩的眼睛,看到了遠古時代的秘密。
  • 光遇紅狐狸面具搭配髮型推薦
    18183首頁 天空王國 光遇紅狐狸面具搭配髮型推薦 光遇紅狐狸面具搭配髮型推薦 來源:網絡 作者:阿姆斯特朗雷
  • 網紅邢立達:學渣少年「不務正業」追恐龍成了科學家
    ▍比預期更大的恐龍腳印確認挖出了一個比預期更大的恐龍腳印的瞬間,邢立達的表情終於興奮起來。他是祿豐縣恐龍谷那一整片山的老朋友了。在世界恐龍谷工作的老前輩從小在這裡長大,眼光毒辣,轉山時總能發現未被記錄的恐龍足跡,這些消息,把遠在北京的邢立達吸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