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開發太陽能電池散熱技術,可使模塊溫度下降18度以上

2020-12-03 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氫社會的真實】(三)日本提倡的氫產業金字塔

【氫社會的真實】(二)日本領跑家用燃料電池

零化石燃料環繞地球一周,太陽能飛機「Solar Impulse」的挑戰

三菱化學: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在「零能耗建築」上大顯身手

產綜研開發新型柴油尾氣氧化催化劑,鉑族金屬用量減半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於當地時間2014年7月22日宣布,開發出了太陽能電池用散熱技術。只需將開發的薄膜貼到現有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表面,便可將日照導致的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約18K。這樣便可抑制晶體矽類太陽能電池在夏季發電性能下降問題。

新開發的散熱技術的示意圖。(圖片由期坦期大學的L. Zhu提供)

此次開發的技術是在太陽能電池表面粘貼約100μm厚、表面形成有稜錐體圖案的石英(SiO2)薄膜。稜錐體的高度為20μm,以4μm的間距緊密排列。

不採取措施的夏季轉換效率比額定值低4個百分點

據介紹,如果在氣溫300K(約27℃)的條件下有能量密度為800W/m2的日照,未採取措施的太陽能電池的表面溫度就會上升至342.3K(約69℃)。而室外型太陽能電池發電性能的額定值大部分都是在25℃的溫度下測定的。而且,晶體矽類太陽能電池對溫度上升的耐受性較差,溫度每上升約1K,輸出功率就會下降0.45%。表面溫度達到69℃時,溫度較額定值的條件上升了約42K,會導致輸出功率下降約19%。如果是轉換效率額定值為20%的太陽能電池,在這一條件下實際能發揮出的轉換效率僅為16%左右。

另外,將此次開發的薄膜貼到太陽能電池表面後,可將800W/m2日照下的溫度上升幅度抑制在17.6K。這時,太陽能電池的表面溫度只有約52℃,輸出功率僅下降約11%。上述轉換效率為20%的太陽能電池實際以約18%的轉換效率工作。

該薄膜可抑制溫度上升的原因大致有3點:(1)材料採用石英;(2)實施了稜錐狀表面加工;(3)厚度減薄,只有100μm。這樣一來,薄膜吸收的紅外線的熱量以及太陽能電池傳遞出的熱量以波長4μm以上的紅外線輻射的形式向外散發的效果會更強。

(1)採用石英是因為石英對可視光的透射率高,而對波長在4μm以上的紅外線的透射率低。(2)的表面形狀對于波長4μm以上的紅外線也具有可提高其與空氣的阻抗匹配的作用。這樣,從稜錐體的尖端到底部,實際折射率會慢慢發生變化,有助於降低反射,提高輻射性能。另外,(3)厚度薄則有助於確保太陽能電池的熱量容易向薄膜表面傳遞,還可確保可視光的透射率。

上述三種技術已分別被已有技術單獨使用。比如,普通玻璃中7~8成材料為石英,因此,現有太陽能電池也有望實現對于波長4μm以上的紅外線的吸收效果。不過,除此之外還同時採取另兩項技術的例子卻很少。如果表面形狀平坦且玻璃較厚,就會不斷吸收紅外線而很少輻射,並容易阻礙太陽能電池向外部傳到熱量。

另外,稜錐狀表面加工在有些普通防反射膜上也被採用。不過,材料採用石英的情況很少。此次史丹福大學通過同時採取這三項措施,實現了高散熱性能。

不過,上述結果均是由模擬獲得的。史丹福大學表示,今後還將實際製作薄膜,在實際環境下進行性能評估。(作者:野澤 哲生,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開發新型鋰電池:可防止過熱起火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午間消息,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能在過熱時自動關閉,並在冷卻後重新啟動。史丹福大學開發新型鋰電池:可防止過熱起火這一新技術可以防止電池的起火。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 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 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導語: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團隊表示,他們發現了快速製造鈣鈦礦電池的、可商業化的工藝,並已經獲得了專利;在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創造了新的穩定光電轉化效能紀錄,通過了權威認證,並獲得了權威榜單的認可。
  • Arduino動手做(18)太陽能電池模塊
    實驗十八:0.25W太陽能滴膠板傳感器模塊(45X45毫米)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利用光生伏特效應把光能轉換成電能的器件
  • 科研團隊取得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來源:Medium)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 科研團隊取得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可以快速、穩定生產鈣鈦礦電池的新方法,並將所製造的鈣鈦礦電池組裝成太陽能模塊,為設備、建築物甚至電網供電。
  • 史丹福大學發明製造鈣鈦礦電池製造超快方法
    在11月25日發表在《焦耳》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展示了一種超快的方法來生產穩定的鈣鈦礦電池,通過快速噴塗等離子體處理生產的鈣鈦礦光伏電池,史丹福大學教授Reinhold Dauskardt的新製造方法讓鈣鈦礦模電池生產速度比傳統方法快了四倍。
  • 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打開APP 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發表於 2019-09-01 10:03:34 儘管如此,德國研究機構仍然在開發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和新電池概念以及優化模塊生產方面佔據全球領先地位。例如,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憑藉由化合物半導體製成的四重太陽能電池,效率創下了46%的世界紀錄。
  • 藉由「流汗」散熱,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
    而換一個角度看,因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沙漠廣布,其夏季最高溫可達50℃以上,這對長期置於戶外的機電設備耐受性無疑是極大的考驗。眾所周知,制約太陽能發電效率的不只有陰雨天與夜晚,還有悶熱、高溫天氣。因此,在沙漠環境中環保地解決太陽能電池板散熱問題是當務之急,以免冷卻所需的電力比太陽能發電量還要高。據了解,太陽能電池結構基本上由P型與N型半導體結合而成,這種結構稱為PN接面。
  • 科學家開發出「反向太陽能電池」:黑暗中也能持續發電 使用壽命更長
    科學家開發出「反向太陽能電池」:黑暗中也能持續發電 使用壽命更長  Evelyn Zhang • 2019-12-18 14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反摻雜」技術 效率可達17.8%的微型儲能模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美國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反摻雜」工藝,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好的設備。他們用這種方法製造了一個效率為17.8%的微型模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以支持大規模生產。北卡羅來納大學(UNC)的科學家說,其中一個問題是鈣鈦礦經歷的退火(加熱和緩慢冷卻)過程。許多製造過程耗時過長,成為大規模生產的一大瓶頸。
  • 高效、快速、大規模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
    史丹福大學博士後Nick Rolston在11月25日出版的《Joul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生產穩定鈣鈦礦電池的超快方法,並將它們組裝成太陽能模塊,可以為設備、建築物甚至電網供電。"這項工作為鈣鈦礦製造提供了一個新的裡程碑,"研究高級作者Reinhold Dauskardt說,他是史丹福大學工程學院的Ruth G. and William K. Bowes教授。"它解決了多年來阻礙大規模製造的最大障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由廉價、豐富的碘、碳和鉛等化學物質合成的薄膜。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反摻雜」技術效率可達17.8%的微型儲能模塊
    美國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反摻雜」工藝,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好的設備。他們用這種方法製造了一個效率為17.8%的微型模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以支持大規模生產。
  • 室溫條件下以低成本儲存風能和太陽能,新型電池可做到
    7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焦耳》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材料組合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可充電電池,這種電池能夠儲存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新技術可以在正常的環境溫度下,快速、有效地向電網輸送能量。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反摻雜」技術   效率可達17.8%的微型儲能模塊
    導讀:美國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反摻雜」工藝,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好的設備。他們用這種方法製造了一個效率為17.8%的微型模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分析
    在光伏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小面積電池的研發效率世界紀錄達到21.7%,組件效率達到16.5%。基於目前小電池的研究進展,未來小組件的效率可達到21%,全面積組件有望達到18%的效率。低成本CIGS光伏模組可以使度電成本低於€0.05/kWh,並為降低CO2排放量做出重要貢獻。
  • 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電驅動的極化雷射
    它們是從高速Internet服務到Blu-ray播放器的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經過50年的使用,以物理為動力的雷射器一直保持相對不變。現在,由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和應用物理學教授Yoshihisa Yamamoto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電驅動極化子雷射器,該雷射器可以顯著提高雷射器的效率。
  • 深圳先進院研製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水平。該項目是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攜手自主研發成功的高效低成本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工藝及產品。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實驗室主任肖旭東團隊研製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效率已達到18.7%,邁入國際領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