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粵消宣)護眼模式是否真的「護眼」?防藍光貼膜真的「防藍光」嗎?11月8日上午,記者從廣東省、市消委會「2019年手機、平板電腦屏幕對眼睛影響及防藍光貼膜效果比較試驗」結果信息通報會上獲悉,手機,平板自帶的護眼模式確實有降低屏幕藍光的作用,推薦開啟;而貼膜防護藍光的作用有限。建議消費者儘量選擇有低藍光模式的電子產品,開啟低藍光護眼模式。
科學研究表明,電子產品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影響用戶眼部健康,特別是造成兒童和青少年近視問題。為保護眼睛,很多消費者選擇了具有護眼模式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或者為電子產品選配防藍光貼膜。然而,護眼模式是否真的「護眼」?防藍光貼膜真的可以防藍光嗎?消費者應如何保護眼睛免受藍光影響?為指導消費者科學消費,今年4—9月,廣東省消委會聯合韶關市消委會、中山市消委會委託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萊茵技術監督服務(廣東)有限公司,選擇「藍光輻射」作為核心測試項,開展了手機、平板電腦屏幕對眼睛影響及防藍光貼膜效果比較試驗。
據介紹,本次測試樣品共計51批次,涉及品牌34個,其中手機樣品25批次,涉及13個品牌;平板電腦樣品11批次,涉及10個品牌;防藍光屏幕貼膜15批次,涉及11個品牌,10款為手機貼膜,其餘5款為平板貼膜。手機購樣價格從799元到6050元不等,平板電腦購樣價格從679元到2788元不等,防藍光屏幕貼膜購樣價格從17.8元到358元不等。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系統都設置有低藍光模式的開關,不同產品該開關的名稱各不相同,本次比較試驗使用樣品的名稱有「護眼模式」「全局護眼」「夜間護眼」「夜覽模式」「超級護眼模式」「藍光過濾」幾種。經綜合比較試驗發現:護眼模式的開啟對樣品屏幕的有害藍光輻射能起到抑制作用。而防藍光貼膜測試結果表明,大部分標稱具有「防藍光」功能的貼膜能起到一定的抑制屏幕有害藍光輻射的作用,但並未真正具有「防藍光」所傳達出的隔絕大部分有害藍光輻射的作用。同時,比較試驗還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樣品未設置護眼模式(低藍光模式)開關、屏幕生產商信息未標註、護眼模式開啟後屏幕色溫降低過於明顯、宣稱有防藍光功能的貼膜並沒有防藍光效果等。
省消委會結合此次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建議企業不斷完善產品功能、增強責任意識,杜絕虛假和誇大的廣告宣傳;建議相關單位加強研究,完善目前國內外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屏幕對人眼健康危害評價標準。也特別提醒消費者,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儘量選擇有護眼模式的產品;要注意打開低藍光模式;要正確看待防藍光貼膜功效;要養成並保持健康用眼習慣。此外,家長要特別注意對青少年選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進行正確引導。
答疑
1、手機、平板電腦的護眼模式真的護眼嗎?
試驗結果顯示,護眼模式(低藍光模式)開啟後可以起到降低手機和平板電腦屏幕藍光輻射比、提升屏幕藍光峰值比、降低屏幕亮度和降低屏幕色溫(使屏幕變黃)的作用,使藍光波段總能量和藍光波段峰值能量均得到抑制,從而降低屏幕有害藍光輻射對眼部健康的損害。
結論:護眼模式確有降低屏幕有害藍光的作用,推薦開啟!
2、貼膜能有效防藍光嗎?與護眼模式相比哪個效果更優?
試驗結果顯示,大部分品牌的手機防藍光貼膜有降低手機屏幕藍光輻射比的作用,但總體來說效果並不是太明顯,部分手機貼膜則基本沒有抑制藍光輻射的效果。同時,同一樣品由低藍光模式開啟引起的屏幕藍光輻射比的降低值與由貼膜引起的屏幕藍光輻射比的降低值對比後,發現由低藍光模式開啟引起的屏幕藍光輻射比的降低百分比約為40%,而由貼膜引起的屏幕藍光輻射比的降低百分比僅約為15%-20%。
結論:防藍光貼膜對有害藍光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作用較為有限,不如護眼模式效果顯著。
3、屏幕亮度越低對眼睛越好嗎?
比較試驗顯示,電子產品的護眼模式(低藍光模式)開啟後可以起到降低屏幕亮度作用。但是,雖然同款電子產品的屏幕亮度越低則藍光輻射也越小,但屏幕亮度不一定就是越低越好,屏幕亮度過低時可能會導致頻閃頻率過低,同樣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另外,使用者所處的環境光照明度也需與屏幕亮度匹配,長期在環境光照度明顯高於或低於屏幕亮度的條件下使用電子產品,都會很「傷眼」。環境光照度明顯低於屏幕照明度時觀看屏幕還容易導致眩光。
結論:屏幕亮度的高低以眼睛感覺舒適為宜,同時環境光照明度也要與屏幕亮度相匹配。
4、屏幕色溫偏藍好還是偏黃好?
比較試驗發現,護眼模式(低藍光模式)開啟後可以起到降低屏幕色溫(使屏幕變黃)的作用。低色溫光源的特徵是能量分布中紅光輻射相對較多,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後,能量分布中藍光輻射的比例增加,稱為「冷光」。很多消費者可能會認為屏幕色溫越低,藍光輻射也越小,對眼睛越好,但實際上屏幕色溫並不是越低越好,屏幕色溫與用戶眼睛色覺習慣差異過大時會對視網膜產生刺激,色覺搭配失調或異常都會引起眼睛的不適,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容易導致視疲勞和近視。
結論:屏幕色溫的高低應以眼睛感到舒適為宜。
消費提示:減少使用電子產品 閱讀紙質書代替電子書
為正確引導消費,幫助消費者科學選用電子產品,減少對眼睛的危害,同時,更從保護青少年消費者的視力和眼部健康出發,根據比較試驗結果,結合專家意見,省消委會消費指導部副主任趙炎發布了電子產品選購使用消費提示。
如儘量選擇有低藍光模式(護眼模式)的電子產品。本次比較實驗證明,手機、平板產品低藍光模式開啟後,藍光波段總能量和藍光波段峰值能量得到抑制,屏幕亮度和色溫有效降低,對眼睛的傷害明顯減少。雖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電子產品設置了低藍光模式,但還有部分產品未設置護眼功能,特別是低價的產品,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電子產品時,不要過於追求低價或新潮,要從有利於眼睛保護出發,選擇有低藍光模式具有護眼功能的產品。
注意開啟低藍光護眼模式。通過本次比較試驗發現,低藍光模式開啟後確實有降低有害藍光的作用,因此建議消費者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要注意開啟低藍光模式,儘量將亮度、色溫調至眼部感覺舒適的度數。
正確看待防藍光貼膜功效。一些商家將電子產品貼膜的防藍光功效過分誇大,但比較試驗證明,防藍光貼膜對降低屏幕有害藍光的作用有限,比不上手機自帶的低藍光模式功能。消費者如果一定要選擇防藍光貼膜,則要選擇正規廠家產品,認清其是否具備第三方認證的防藍光資質。
養成並保持健康的用眼習慣。使用電子產品,應養成並保持健康的使用習慣,特別要注意:屏幕色溫要與自己的用眼習慣一致,即以眼睛不感到疲勞為準;屏幕亮度要調至使眼睛感覺舒適的狀態,不要過亮或過暗;環境光照度要與屏幕亮度相匹配,應避免在光線過亮或過暗的環境下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如不在陽光下或暗室裡使用手機,晚上使用電子產品時可以打開檯燈,作為自然光線不足的補充;使用時應使眼睛與電子產品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和角度,不應躺著看屏幕;眼科專家建議,健康用眼應堅持「3個20」原則。使用電子產品每20分鐘就要把視線移到距離屏幕20英尺 (約6米)以外的地方並保持20秒以上。單次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最好保持在20-30分鐘,中間應間以一定量的遠眺、眼保健操和戶外運動,一方面可以避免持續用眼帶來的傷害,同時可使眼睛狀態得以恢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可能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如以閱讀紙質書代替電子書。
家長要正確引導青少年選用手機、平板電腦。如在選購手機和平板電腦時,家長應當引導孩子考慮屏幕顯示的舒適度,最好能夠帶孩子到實體店進行實際的體驗之後再做選購。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結合上述消費指引,家長要引導孩子適度打開低藍光模式、幫助孩子調節合適的色溫和亮度,要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用眼習慣並避免過度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