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知各位有沒有幻想過這麼一件事?為何我們人類得從「0」開始學起?雖說21世紀的我們已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但是並由改變這麼一個事實:我們還是得從牙牙學語開始。設想下,如果我們未來的孩子能想繼承其他財富一樣的繼承我們的知識會是什麼樣子?
Daniel Powter - Free Loop
03:48來自生活原來如此美妙
現代硬碟的崛起
現代硬碟是生活中的一種便利,近年來,它讓我們享受到了數字存儲器和媒體的指數級存儲。
2008我們買一張2GB的儲存卡可能花費我們好幾張的毛爺爺,這對遊戲迷的我們來說十分不友好啊

0202年的小夥伴們再想買2GB的儲存卡的話,某寶商家可能都會給你一個白眼。確實,市場上現在很難再找到2GB儲存卡的身影了。只剩下32/64/128/256GB甚至更大的儲存卡了。那麼問題來了。儲存卡的下一個替代品是什麼呢?
DNA記憶存儲
回到前言的那個設想,這是我還是學生時期的一個幻想。如今,瑞士和以色列的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利用DNA來存儲和列印出3D兔子模型。
據科學家估計,DNA所保存的信息比我們最好的晶片效率高出1000萬倍。科學家們說,DNA是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考驗的,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這些信息被準確地傳遞到數億年來的第10億個數據單元。而且出錯率極低!

在死於上萬年前的西伯利亞凍土的長毛象骨頭中提取出來的DNA,它們的基因組至今仍保存完好,並為科學家提供了完整的可讀性。一克的DNA當中足以容納10億兆字節的信息。
來自以色列埃利希實驗室和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描述了他們的工作。
DNA的另一個好處是其靈活的存儲形式。因為其他所有形式的信息存儲都是人為的,都有固定的幾何形狀。像CD或硬碟,它們不能改變形狀。然而,DNA是已知的唯一可以作為液體存儲的數據存儲形式。這意味著生產任何東西所需的信息可以直接注入到任何對象中。汽車、醫用植入物、電子元件和建築材料都可以包括它們自己的藍圖,而不需要在任何地方寫下或儲存書面藍圖或計劃。簡單地說,它們提供了向某人展示如何複製其有用價值的能力。
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師DrewEndy對IEEE Spectrum說:「想像這樣一種社會規範,每個物體都必須編碼製造物體的指令。」「鑑於DNA數據存儲的信息密度令人難以置信,在冰箱等一些常見的物品中,這些信息還可以包括一本完整完整的指南,用於重建所有文明。」
這一未來似乎與我們現在的生產體系相去甚遠,與之相比,這似乎是非常原始的。人們可能還會想,如果每一個對象都很容易就有代碼來複製更多自己的代碼,那麼在版權法和專利保護方面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然而,想到這樣的保障措施,現在仍然是一個令人興奮但非常實驗性的概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的革命性就會降低。
大家對於這一新興技術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