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MRAM技術瓶頸,臺灣地區團隊成果全球首創

2021-03-02 摩爾芯聞

來源:內容來自「中央社」,謝謝。

臺灣地區清華大學團隊以電子自旋流操控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中的磁性,突破瓶頸,成果全球首創,並預計4年後要做出下世代MRAM,盼為國內產業帶來關鍵影響。

 

臺灣地區「科技部」今天舉行「不失憶的存儲器—全球首例自旋流解密MRAM關鍵瓶頸」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由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賴志煌與物理系教授林秀豪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以電子自旋流操控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中的磁性,也創下全球首例。這項成果在今年2月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材料」。

 

賴志煌指出,全球大廠均投入研發MRAM,因為MRAM兼具處理與儲存信息的功能,且斷電時,信息不會遺失,電源開啟可實時運作,耗能低、讀寫速度快特性。他進一步指出,誰能掌握電子自旋、磁性存儲器關鍵技術,就能掌握未來存儲器及半導體產業動脈。

 

不過,賴志煌表示,MRAM過去遭遇技術瓶頸,因為在改變磁性時,必須先將元件加熱,然後以外加磁場來改變磁性,再降溫。他舉例,「你會先把手機拿去加熱後,等它降溫嗎?」,因為這項特性讓MRAM不具實用性。

 

而清華大學團隊突破MRAM研發的痛點,林秀豪表示,利用電子本身的自旋流,在MRAM三明治結構裡被釘鎖住的鐵磁層加上一層奈米級白金,兩者就像保齡球中會旋轉的飛碟球與粗糙跑道,在交互作用下成功改變磁性。這項突破讓MRAM可以自由改變磁性,不需要加熱,可以避免元件受到熱傷害。

 

清大團隊表示,根據「科技部」的射月計劃時程,預計在4年後要做出下世代MRAM,期盼成國內存儲器、半導體產業的一大助力,帶來關鍵影響。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摩爾精英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創新磁性翻轉機制突破MRAM技術瓶頸
    次世代非揮發性內存——磁阻隨機存取內存(MRAM)由於兼具快速讀取/寫入、高密度與低成本等優勢,一直是各大內存廠商競相投入的重點技術。7B9ednc這項被譽為「夢幻內存」的研發成果已刊登於最新一期(108年2月19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的「透過自旋軌道扭矩(SOT)操控交換偏壓」(Manipulating exchange bias by spin-orbit torque)一文中。
  • 薄膜製程技術突破瓶頸,Oxide TFT高居面板技術主流
    薄膜製程技術突破瓶頸,Oxide TFT高居面板技術主流 秩名 發表於 2013-03-04 09:41:16   Oxide TFT將成為下世代顯示面板的基板技術首選
  • 大面積單晶技術大突破,臺積電與交大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在科技部「尖端晶體材料開發及製作計劃」長期支持下,國立交通大學(交大)的研究團隊與臺灣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合作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共同進行單原子層氮化硼的合成技術上有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大面積晶片尺寸的單晶氮化硼之增長技術,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先進邏輯製程技術,傑出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於今年3月榮登於全球頂尖學術期刊
  • 世界首創,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我國或令「變形金剛」成為現實
    在科幻電影的世界裡,一些機器人可以隨意變幻成為車輛、艦船甚至飛機,而最近中國一支團隊實現了某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或令「變形金剛」成為現實!天津大學精儀學院黃顯教授的團隊,成功研發了「水致燒結」印刷術,也是全球首個實現這一技術的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成功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引起了各界的關注。這一「水致燒結」印刷術的突破,將有利於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柔性電子元器件的製造,為接下來的柔性電子材料打下基礎。
  • 超越摩爾定律 中國臺灣研究團隊獲重大突破
    中國臺灣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即便連臺積電,都致力於尋找超越摩爾定律的先進位程,而臺灣物理團隊搶先一步,成功研發出超越摩爾定律的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並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成果。臺灣地區「科技部」今天舉辦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在「科技部」、成功大學與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成大物理系教授吳忠霖與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博士陳家浩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更加輕薄、效率更高,可以超越摩爾定律,並進行後矽時代電子元件的開發,也因此,這項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 中鋁集團突破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
    但由於其存在一些技術瓶頸仍未解決,產業化推進速度緩慢。日前,記者在十五屆中國國際鋁工業展獲悉,中鋁集團旗下從事金屬空氣電池產品研發生產的企業——寧波烯鋁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烯鋁公司」)突破了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瓶頸,在展會上首次隆重發布了三款產品:鋁燃料通信備用電源、可攜式鋁燃料應急電源、水電熱一體鋁燃料應急保障設備,並即將實現規模化生產。
  • 突破柴油機熱效率瓶頸 濰柴如何做到令世界同行仰望?
    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柴油機在濰柴誕生了!  2020年9月16日,山東濟南,濰柴動力董事長兼CEO譚旭光自豪地宣布:濰柴推出全球首款達到50.26%熱效率的柴油機並實現商業化應用。濰柴再一次讓世界刮目相看!中國內燃機行業再一次讓世界同行仰望!  突破50%熱效率柴油機問世,是內燃機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 半導體材料新希望——單層二硫化鉬研究獲重大突破
    半導體材料瓶頸可望突破!
  • 中國科學家首創膽管癌治療技術臨床轉化成果獲《Nature》子刊刊發...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梁梟今日(7月7日)下午,盛齊安(870592,OC)對外公告,公司臨床研究合作單位天津市南開醫院的王西墨院長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團隊,於7月6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科學網—新方法突破等離子體製備石墨烯技術瓶頸
    本報訊(見習記者楊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夏維東研究團隊與合肥碳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提出新方法,突破了熱等離子體工藝高能耗
  • 半導體光電子晶片突破關鍵瓶頸
    半導體光電子晶片突破關鍵瓶頸 澎湃新聞 發表於 2020-04-07 17:22:59 你能否想像通過巧妙的安排,使得許多支足球隊同時在同一個球場上訓練陣型而互不幹擾
  • 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重大突破:臺研究出單層二硫化鉬P-N接面
    半導體材料瓶頸可望突破!
  •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晶片迎來曙光
    世界首創!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晶片迎來曙光。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的製造一直是我國的一個軟肋,但近日中科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們已經成功攻克了2納米級晶片的一個關鍵技術。據悉,技術的全稱為「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簡單來說,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實際上就是集成電路2納米及以下技術代的主要候選器件。值得一提的是,該項技術完全是由我國中科院院士自主研發,獲取了多項專利,不但為我國研發2納米晶片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還可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2納米晶片的國家。
  • 清華大學尤政院士團隊:智能微系統技術的研究成果與應用前景
    團隊在空間光學姿態敏感器技術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在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等方面提出 5項核心發明,在系統集成方面有4項重要創新,有針對性地突破了各項技術瓶頸,推動了光學姿態敏感器技術的發展。團隊發明了空間多目標一體化感知測量系統,為解決我國首顆繞月編隊超長基線測量提供了核心保障;發明了一種高分辨遙感相機與星敏感器的同時星空成像與一體化識別標定方法,在軌驗證了遙感成像系統亞秒級自標定和角秒級互標定,提高了成像精度和標定自主性。近年來,團隊在研究成果的技術轉化、專利轉讓和批量化應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 騰訊雲突破1000億的瓶頸是什麼?
    不足的是,該模式後期發展最大瓶頸是產品門檻。基於開源系統所設計的解決方案,被複製的成本低,容易同質化,並陷入價格戰中。目前,騰訊雲也在逐步加大產品研發投入,並意圖在核心產品方面取得自主研發的成果,諸如2018年騰訊雲正式發布了新一代自研雲原生資料庫CynosDB。2019年,騰訊雲再度發布了騰訊自研第四代數據中心T-block產品家族、第一款自研伺服器「星星海」等。
  • 全球首創多臟器腫瘤粒子介入機器人有望服務病人
    近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介入與血管外科主任滕皋軍教授帶領的「粒子超人——全球首創多臟器腫瘤粒子介入機器人」研發團隊榮獲金獎,並在三強爭奪戰中取得了全國第七的好成績,同時該項目作為教育部從所有高教主賽道參賽項目中遴選的3個優秀項目團隊之一,在11月19日的「智創未來創新創業成果展」活動中,現場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等領導作了專題項目匯報。
  • 發現丨臺灣團隊研發出革命性半導體材料
    來自臺灣的陳志泰博士為全球半導體材料帶來革命性突破,研究團隊以獨特的磊晶技術,製造氮化鎵成長於碳化矽基板這項材料,缺陷比傳統方式減少
  • 天津大學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天津大學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2019-10-21(天津大學提供) 鍾欣 攝   中新網天津10月21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焦德芳、全莉)記者21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細胞超低溫保存術,首次實現低成本無毒副作用超低溫保存人類軟骨細胞,有望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帶來福音。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完全掌握了20千瓦霍爾推力器的關鍵技術,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部分國家的技術還卡在離子推力器的關鍵技術上,這兩個技術雖然類似,但是在功率上卻天差地別,這也就是中國航天技術能夠取得這麼快速發展的原因。
  • 讓高空遙感更精細 我科學家突破遙感技術瓶頸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在高空遙感技術出現以來,圖像邊緣模糊失真的現象,一直影響著地表數據的精度,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是高空遙感技術中重要的課題之一。鄰近效應校正前後的地表溫度與地面實測地表溫度之差的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