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積電:開發出大面積晶圓尺寸的單晶氮化硼成長技術
)與新竹交通大學合作組成的研究團隊17日在臺北宣布,在共同進行單原子層氮化硼的合成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大面積晶圓尺寸的單晶氮化硼成長技術。該成果將於今年3月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團隊負責人之一、新竹交通大學教授張文豪介紹,為了提升半導體矽晶片的效能,積體電路中的電晶尺寸不斷微縮,目前即將達到傳統半導體材料的物理極限。因此全球科學家不斷探索新的材料,以解決這一瓶頸。
-
臺積電開始為1nm做準備
要等到至少2022年,而等到臺積電和三星拿到設備,之前要在2023年。與此同時,臺積電在材料上的研究,也讓1nm成為可能。臺積電和交大聯手,開發出全球最薄、厚度只有0.7納米的超薄二維半導體材料絕緣體,可望藉此進一步開發出2納米甚至1納米的電晶體通道,論文本月成功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期刊(nature)。
-
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中科院就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臺積電一直走在先進技術的前沿,目前已經成功突破5nm晶片工藝,並且成功量產。臺積電在2020年半導體大會上,就宣布要衝刺1nm工藝。1nm工藝可能是頂尖中的頂尖,可能以目前的EUV光刻機都無法做到。到時候整個產業鏈都需要有相應的提升,最關鍵的光刻機設備能否達到製造1nm晶片的條件還是未知的。
-
單晶氮化硼技術獲重大突破!1nm晶片或成為現實!
,但是1nm技術一直是個難題,甚至說1nm是極限,但是這回臺積電的研發表面,很有可能能夠突破1nm,使1nm晶片計劃正式開始。圖片來自網絡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張文豪教授研究團隊在科技部長支持下,與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了目前最薄、厚度僅0.7納米、大面積晶圓尺寸的二維半導體材料絕緣層,這表明1nm技術指日可待。
-
新突破:現在能讓石墨烯,變成單層單晶!
科學家們研究了一個真正的單層,即大面積石墨烯薄膜覆蓋在大面積銅箔上。改進了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法,消除了石墨烯生長在銅箔上的所有碳雜質。這種均勻「完美」的單層單晶石墨烯有望被用作超高解析度透射電鏡成像和光學設備的超薄支撐材料。
-
應用於雷射器陣列的大面積高光學增益的CsPbBr3單晶薄膜
單晶鈣鈦礦相比於多晶鈣鈦礦具有更少的缺陷濃度,更長的載流子遷移率,可以進一步提高器件性能。目前,大面積且具有高光學增益的單晶鈣鈦礦薄膜的製備仍然存在挑戰。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個在c面藍寶石襯底上製備大面積CsPbBr3單晶薄膜的簡便方法。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1-01-11 10:25:51 如何讓金剛石「聽話」,
-
臺積電:全面衝刺1nm工藝,中科院:兩大技術領域已實現突破
臺積電這邊剛對外宣布將會全面衝刺1nm工藝,中科院後腳就在兩大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看來現在中國的技術發展之路已經越走越順暢了啊。01臺積電擁有的技術很全面臺積電在技術領域的名氣並不低,他們所擁有的技術也都非常全面,這不,就在臺積電突破了
-
臺積電2nm工藝突破,摩爾定律又續命5年!1nm臺積電還有奇蹟?
今年可以說是臺積電最為高光的時刻了,在之前如果沒有特別關注於晶片這一塊的,估計都不知道臺積電到底是個啥,但是隨著臺積電今年技術不斷的突破,也是證明了其全球晶片代工頂尖巨頭的地位,尤其在今年的5nm技術量產了之後,成功的將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但是最近臺積電可沒閒著。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中芯國際的光刻機到底怎麼樣?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龍頭,說起它的發展,也很不容易。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先生放棄掉所有臺積電的股份,帶領自己的好兄弟,跑到上海張江創辦中芯國際。
-
鑄造單晶技術真突破還是假突破?真突破能鹹魚翻生嗎?
一、鑄造單晶的研發歷程鑄造單晶不是一個新鮮技術,早在二十年前GTsolar公司為了開發鑄造單晶技術專門研發了GT爐,這爐子就是GT鑄錠爐的前身。GT公司在研發中發現,通過定向生長的方法很難長出性能和CZ單晶一樣的單晶,但是長出來的多晶也可以做電池,雖然效率略低,但是成本也更低,整體而言多晶的性價比是優於單晶的。
-
臺灣一名大四學生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原標題:臺灣一名大四學生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中研院「林志民(中)、臺大化學系學生趙彣(左)、張俊宏(右)等人合作的研究論文登上《科學》期刊。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近期將刊登一篇論文,其第一作者為臺灣大學化學系大四學生趙彣,這也是臺灣首次有90後大學生的論文登上《科學》。 臺灣一年難超過十篇論文可登《科學》,學者表示,別說碩博士生,連「中研院」的研究員也不見得能達到,非常不容易。
-
重大突破!遼寧"硬核"女教師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
近期,瀋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呂逍課題組與格裡菲斯大學教授姚向東合作以&34;為題在國際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論文。《Advanced Materials》期刊是材料與化學領域的頂尖期刊,在國際材料科學界享有盛名。
-
大面積可控單晶石墨烯多層堆垛製備技術新突破
因此,對於大面積製備而言,能夠控制石墨烯的層數以及晶體堆垛順序是非常重要的。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Young Hee Lee教授和釜山國立大學Se-Young Jeong教授在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以「Layer-controlled Single-crystalline graphene film with stacking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背後也牽涉了很多的大公司,比如生產光刻機設備的荷蘭ASML公司,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其中ASML和臺積電都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高端光刻機製造公司,也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臺積電也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蘋果、英偉達、高通等都是臺積電的客戶。
-
上海專家學者獲基因編輯治療新突破 刊發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的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接連發表。
-
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細胞研究》期刊封面6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2020年6月29日,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該成果以「A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flexible single-crystal perovskite devices」為題發表在頂級期刊Nature上。徐教授團隊希望結合現有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包括光刻技術等,開發一種普適的技術方法來克服這個難題。徐教授表示:「手機、電腦和衛星等現代電子設備都是基於單晶薄膜材料,例如矽,氮化鎵和砷化鎵等。相比多晶體,單晶體的缺陷更少,因此電子傳輸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