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蛙
作者:毛澤東(現代)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賞析】
這首詩是1910年秋,16歲的毛澤東在湘鄉東山高等學堂入學考試時所作,考題「言志」。當時多數學生寫尊孔讀經、學而優則仕之類,而毛澤東則寓救國救民之志於詠蛙之中,校長李元甫閱後大加讚賞,說:「我們學校取了一名建國才。」
據查,詠蛙詩至唐朝以來,有幾個版本,毛澤東化古託物言志,氣慨非凡,字裡行間透射著胸懷天下形象。與主席人生結合的天衣無縫,故而家喻戶曉,得以傳頌。
【詠蛙的其他版本】
1
詠蛙
作者:李世民(唐)
獨坐井邊如虎形,柳煙樹下養心精。
春來唯君先開口,卻無魚鱉敢作聲。
註: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
2
詠蛙
作者:薛瑄(明)
蛤蟆本是地中生,獨臥地上似虎形。
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註:薛瑄(1389-1464年),明代著名詩人,世稱「薛河東」。
3
詠蛙
作者:張璁(明)
獨蹲池邊似虎形,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吾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作聲。
註:張璁(1475-1539年),明朝中期重臣。
4
詠蛙
作者:嚴嵩(明)
獨坐池邊似虎形,綠楊樹下彈鳴琴。
春來我不先開口,誰個蟲兒敢出聲。
註:嚴嵩(1480-1566),明代重臣。
5
詠蛙
作者:鄭正鵠(清)
小小青蛙似虎形,河邊大樹好遮蔭。
明春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註:鄭正鵠,清末英山人士,天水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