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生殖細胞或許喜歡「吃甜食」並將這種特性傳遞給大腦!

2020-12-06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與細胞相比,我們的工作似乎很輕鬆:當細胞努力工作分解一些分子,並構建其它分子時,我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餵它們,但我們到底應該給它們餵什麼呢?

考慮到內部不斷發生的競爭,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問題,諸如脂肪細胞等細胞類型渴望脂質,而其它類型的細胞則更喜歡蛋白質或糖類。當我們的大腦在面對吃牛排還是冰淇淋的選擇困難時,其是如何將所有競爭性需求進行考慮並做出決定的呢?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題為「Cellular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controls sugar appetite in Drosophil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葡萄牙Champalimaud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性細胞營養需求的改變或會使得雌性果蠅更加渴望糖分。

到目前為止,這種現象主要是在病理性狀況下進行描述的,即癌症。研究者在卵子形成的正常生理學過程中發現了這種現象,其或為後期闡明機體生育力和營養之間的關係提供一定的基礎。

一群細胞到底是如何影響整個生物體的行為呢?答案或許來自於腫瘤學研究。當一個細胞發生癌變時,就會開啟優先消耗糖分細胞,並將其轉化成為細胞繁殖所需要的基本構件,在此過程中,細胞還會改變飲食偏好和功能,稱之為代謝重現,是腫瘤生長的關鍵。

而這種現象似乎也在非病理性過程中被記錄在案,然而研究者並不清楚是否細胞的代謝轉化會劫持生物體進食的決定,這或許就是研究人員後期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圖片來源:Zita Santos & Carlos Ribeiro

研究者Ribeiro表示,我們重點關注了果蠅的生殖系統,尤其是其卵細胞的產生過程。一個卵細胞的產生從單一的性細胞開始,性細胞會分裂、繁殖及生長,這個原始細胞的後代隨後就會轉變成不同的細胞類型,並共同構成完整的卵細胞。

研究人員對卵細胞的裝配過程進行分析時,他們發現,與癌細胞一樣的是,這些卵細胞正在進行代謝重編程過程,不僅如此,其還會通過增加糖類消耗,來激活癌細胞用來促進細胞增殖的相同細胞機制。換句話說,它們開始喜歡吃甜食了。

這或許就解釋了此前的研究報導:雌性機體的性細胞或許會吸收動物攝入的糖分,而且這也很符合卵細胞所發揮的作用。

這些令人鼓舞的結果就促使研究人員開始檢測是否卵巢中性細胞的代謝重編程會影響動物對食物的選擇,當研究者對比正常雌性果蠅和無法產生卵子的雌性果蠅的飲食偏好時,他們發現了明顯的差異--不育的果蠅對糖類的食慾明顯降低了。

此外,當研究者操控細胞來代謝糖分時,卵細胞的產生和動物對糖類的攝取都會受到影響,這就表明,產生行為變化的或許並不是細胞本身,而是其所擁有的代謝程序。

卵巢中所發生的細胞改變是如何到達大腦並改變果蠅行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fit基因的表達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圍繞果蠅大腦的脂肪組織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小分子,果蠅體內fit表達地越多,就越不愛吃甜食。

正常雌性果蠅和不育雌性果蠅之間有明顯差異,不育果蠅機體中fit的水平會明顯升高。這就表明,性細胞對大腦的影響或許是由fit所介導的,然而研究人員仍然並不清楚卵巢和大腦的脂肪組織之間的交流溝通是如何發生的,目前正在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研究結果勾勒出了一種新的機制,即卵巢中一小部分細胞會控制動物的飲食行為,這些結果與生育研究領域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或許就是雞與蛋的概念,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底是代謝重編程在先還是機體對食物的偏好變化在先?

細胞的代謝重編程會促進雌性攝入更多的糖分,從而產生卵細胞。研究者想知道在機體衰老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麼,而且新陳代謝的改變是否能夠解釋機體生育力的下降,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否能通過操控飲食來改變其隨著衰老而發生變化的生育能力呢?

與女性相似,雌性果蠅也會經歷年齡相關的不育症。研究者推測,卵巢代謝程序的變化或許會推動機體生育能力的下降,而這種現象可以通過使用有針對性的飲食幹預策略來減少,甚至還有望進行逆轉。

最後研究者Ribeiro總結道,後期我們會將單細胞RNA測序和代謝組學相結合在果蠅研究中揭示這一假設,同時我們還將會分析卵巢功能衰退的細胞結果,並監測這些動物的餵食行為,這或許就能幫助研究者設計出新的膳食策略來逆轉已經確定的改變,並增加老年女性果蠅的生育力。

研究者相信,這或許是一種強大的途徑,其能幫助識別隱藏在年齡相關生育力功能下降背後的潛在可逆轉過程。此外,由於這也是一種與癌細胞所共享的機制,本文研究結果或許對於闡明癌症的發生及進展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參考資料:

【1】Carvalho-Santos, Z., Cardoso-Figueiredo, R., Elias, A.P. et al. Cellular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controls sugar appetite in Drosophila. Nat Metab 2, 958–973 (2020). doi:10.1038/s42255-020-0266-x

【2】Sex cells have a sweet tooth,and they pass it on to the brain

by Champalimaud Centre for the Unknow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們喜歡吃甜食?長期吃甜食,需警惕甜食帶來的6大危害!
    幾乎每個人都經不住天時代的誘惑,尤其是女性,但大量吃甜食易導致身體肥胖,增加疲憊感,加快衰老速度,而且也會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為什麼人們那麼鍾愛於甜食呢。 為什麼人們喜歡吃甜食?
  • 腦科學日報:首例人類仿生眼將進入臨床;你的推理能力從何而來?
    這也是世界上首批將「仿生眼」完全植入大腦進行的長期實驗之一。研究結果發表在不久前的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神經工程期刊》中。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Arthur Lowery教授表示,該系統通過向接收,整合和處理視覺信息的大腦區域皮層提供電刺激,以此來恢復失明患者的視覺感知。
  • 吃甜食讓大腦分泌多巴胺,感覺到快樂?營養師:不如試試改吃辣
    而在這個時候,不少人就會選擇吃些甜食,認為這樣就能讓心情好起來。民間也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沒有什麼煩惱是糖解決不了,如果一塊不行,那就吃兩塊。  之所以說吃甜食能讓人快樂,是因為有研究發現,吃了糖、蛋糕和冰淇淋等甜食之後,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會給大腦發出信號,讓人感覺到開心愉悅。
  • 腦科學日報:首例人類仿生眼將進入臨床;你的推理能力從何而來?
    3,南京大學繆峰團隊在「垂直結構」新型類腦視覺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來源:知社學術圈視覺認知的形成,需要眼睛將物體攜帶的光信息轉化為視覺神經衝動,並傳遞給大腦視覺皮層進行視覺信息處理。6,新發現!生殖細胞或許喜歡「吃甜食」並將這種特性傳遞給機體大腦!
  • 科學家發現大腦新秘密:思考會消耗更多熱量
    在童年時期,大腦甚至更「貪婪」。一般五六歲兒童大腦消耗的能量最多可以佔到全身的60%。儘管大腦重量僅佔全部體重的2%,但大腦「貪吃」葡萄糖的習慣使其成為了全身耗能最大的器官。飢餓的大腦除了人類之外,其它動物也具有這一特徵。研究發現,小樹鼬、小狨猴等超小型哺乳動物也會像人類一樣,將全身的大部分能量分配給大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關注大腦健康!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2】新發現!生殖細胞或許喜歡「吃甜食」並將這種特性傳遞給機體大腦!doi:10.1038/s42255-020-0266-x與細胞相比,我們的工作似乎很輕鬆,當細胞努力工作分解一些分子並構建其它分子時,我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即餵它們,但我們到底應該給它們餵什麼呢?
  • Nature:發現讓生殖細胞返老還童的潛在新機制
    2017年11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Calico生命科學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的Adam Bohnert和Cynthia Kenyon在實驗室中利用線蟲開展研究,針對人類生殖細胞如何恢復活力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新解釋。他們的發現可能對人類生殖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 當過度攝入糖分時 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我們都愛甜食,但飲食中過多的糖分會導致體重增加,引起肥胖、蛀牙甚至糖尿病。很多人知道自己不應該吃糖果、冰淇淋、餅乾和蛋糕,也不應該喝可樂和含糖蘇打水,但有時候,這些東西就是如此難以抗拒,就好像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有這種嗜好。艾米·瑞切特(Amy Reichelt)是一位營養學和神經學專家,她的研究重點是如今的「致胖性」飲食如何改變大腦。
  • 大腦「最愛」的食物,核桃僅排第四,若你喜歡吃,大腦越來越靈光
    大腦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如果大腦被傷害了,那麼很可能就會影響身體正常運轉。而在平時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可能會導致大腦受傷。大腦「最怕」4類食物,餐桌上經常見,勸你再饞也別往嘴裡塞人造黃油奶油是很多女生喜歡吃的,口感軟軟的,吃起來非常香甜,而且有一種幸福感,但是如果攝入奶油過多就會增加人的油膩感。
  • NCB:能量合成關鍵酶促進生殖細胞分化新發現
    2015年4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科研進展,他們利用果蠅生殖幹細胞對細胞分化所需基因進行分析發現線粒體ATP合成酶對生殖幹細胞分化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並且這一作用並不依賴於ATP合成酶在氧化磷酸化過程中的功能。
  • Cell Research:生殖細胞克隆新技術
    Ali H Brivanlou教授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主要介紹了最新開發出的一種能夠人工誘導人源生殖幹細胞的技術。 我們都知道生殖細胞是一類十分特殊的細胞類型。在胚胎發育的早期,生殖細胞便已經開始發育:原始生殖細胞(PSC: Primodial Germ Cell,即精子或卵子的前體)在原腸胚時期開始發育。 在此之前,由於人源生殖細胞的限制,我們對於生殖細胞的分化方面的研究是建立在小鼠模型的基礎上的。
  • Dev Cell:科學家闡明人類胚胎原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
    ,同時他們在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產生類似細胞的策略,這種酷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產生對於未來生殖領域的研究,以及分析人類潛在的繼代基因調控的遺傳機制非常重要。新生命的誕生從胚胎開始,生命產生下一代的能力早在胚胎中就已經建立了,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原始的生殖細胞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原生殖細胞能夠產生精子或卵細胞,在人類機體發育第二周時原生殖細胞就已經存在於胚胎中了。文章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夠產生「酷似」原生殖細胞的細胞,這樣研究者就能夠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下詳細研究並且對比小鼠和人類細胞中的差異了。
  • 樹突的電學特性或能解釋人類大腦獨特的計算能力
    樹突接受來自其他眾多神經元傳遞信息,並將這些輸入信號傳遞得到細胞本體。如果刺激足夠強烈,神經元會產生一個動作電位。這些神經元形成大型網絡,通過彼此交流產生思想和行為。    單個神經元的結構類似具有許多枝杈的樹,輸入來自遠處細胞本體的信息。已有研究表明,到達細胞本體的電信號強度部分取決於信號延樹突傳遞的距離。
  • 吃個不停的大腦秘密
    是否有這種體會——吃上一口就停不下來,吃完後總是後悔之前的行為,可下次還是如此反覆......最近,美國霍華德休斯頓醫學研究所發表在《細胞》期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動物大腦中存在一群特殊的神經元,在遇到食物後會引誘「吃貨們」吃個不停。
  • 揭示轉座子調節人類大腦神經元分化和神經傳遞活性的分子機理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轉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或在影響人類大腦發育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 《科學》發現三種新細胞 讓大腦構建起生物鐘
    今日,《科學》雜誌刊登了來自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一項新研究:Satchidananda Panda教授課題組在人體內找到了三種全新的細胞,並指出它們能探測光線強度,讓大腦構建起生物鐘的節律。
  • 酒精,你對大腦做了什麼?
    我不太喜歡酒的味道,啤酒、紅葡萄酒、威士忌等等我都不太喜歡,只有少數的白葡萄酒還能入口,但我對山西汾酒印象深刻,想想那股香味,舌的兩邊都澀澀地分泌出唾液。酒精是從糖分轉變而來,有研究 ( al., 2014) 發現,嗜甜食的人更容易酒精上癮——可能是有些酒精甜甜的緣故。但,這並不是說喜歡吃甜的就更容易出現酒精問題。
  • 這種螞蟻專喝蜜水,肚子吃得又圓又鼓,被本地人當作甜食
    但這裡我們要說到螞蟻的另外一個品質——貪吃,我想很多人都會對此發出質疑的聲音,畢竟螞蟻吃也只是為了生存,跟貪吃似乎是八竿子打不著。螞蟻有很多種類,這裡所說的貪吃的螞蟻指的是蜜罐蟻。這種螞蟻專喝蜜水,肚子吃得又圓又鼓,被本地人當作甜食。蜜罐蟻以植物分泌出來的形形色色的花蜜為食,不過不是直接食用,要經過蜂蜜加工後才食用的。
  • 腦科學日報:調控大腦尺寸的基因;孕婦為什麼吃的多?
    利用人類組織篩選新技術發現大腦尺寸調控基因 來源:小柯生命 Knoblich研究團隊利用人類組織篩選新技術鑑定出一個ER分泌調控因子參與大腦尺寸決定。相關論文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異質組織中細胞解析度的CRISPR-LIneage追蹤(CRISPR-LICHT),可在人腦類器官組織中進行並行功能喪失(LOF)研究。
  • 給孩子補腦吃什麼?核桃牛奶靠邊站,孩子吃它變聰明,記憶力強
    不知道是孩子的問題,還是老師教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其實孩子的成績好壞,首先和大腦發育和以及記憶力的好壞有關。為什麼說成績好壞和大腦發育,記憶力相關呢?神童畢竟還是少數,其實每個孩子生下來記憶力都是相差不多的,重要的是後天的營養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