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十二時辰(上)

2021-01-09 LauRanger

一宇宙年有兩億五千萬地球年,兩億五千萬地球年有二十五萬千年,一千年有十個世紀,一世紀有一百年,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八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

朝暮更迭,時進有序,我不在時間的上層,也遇不到誰可憑越那一直向前的光陰,唯獨這記錄在刻度間的泛泛世事可證明我曾走過這裡,在時間上與你同行。這酒泉的蒼莽大地啊,是我來來去去也不肯移開心緒的空間,而在這空間裡不斷更迭的時間,就記錄著之於我想要帶你一睹的那些酒泉的樣子和那些酒泉的時間。

卯時

星漢將將落下,幾乎是全黑的天空漸漸轉向幽藍,怪的是那時候的天出奇的淨,就好像哪位畫家有意將天幕上的一切都擦除乾淨,只為片刻後能有足夠的空間去塗抹那恢弘的金光。好似總有不甘寂寞的雲想要給畫家增添一絲煩擾,卻不曾想到它的出現恰成了畫家最為得力的筆觸,輕輕一帶,就夢幻的鋪滿了整個天空。天幕靜候,地席怎甘示弱,早已生長千年的山巒只待一瞬霞光來展示自己斒斕的錦衣。

6500萬年前,一場災禍行將結束恐龍在地球上長達1.6億年的統治,而與此同時,在中國古陸塊的河湖盆地中,一種不同尋常的巖層正在發育生成。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裡,隕石撞擊,冰火更替,板塊運動,群山隆起,這些原本沉睡在水底,通體泛紅的砂、礫巖層也紛紛破土而出,接受風雨的磨礪。

宛若一條巨型的雲龍俯臥在祁連山脈中,玉門魔山的丹霞壁立千仞,色彩夢幻,雪山冰川的融水徑流於此。少去了人為的打擾,這裡的景致好似還浸在夢中,因為她實在太過夢幻。雨後的新日之際,便是觀此地最美之時。一輪朝陽拔地而起,顯露於層層雲海之間,一時間萬物更新,金色成了最好的顯影劑,讓這深藏於祁連山脈上的魔山丹霞呈現出令人溢於言表的色彩。

那色彩放佛來自天際,但確確實實的生在這酒泉大地上,許是因為與山石一起,這色彩不如百花般嬌豔輕盈,而是沉甸甸的令人震撼。不同於細膩的小趣景致,可與掌間近賞,這一脈的山巒,有著用盡腳步去丈量也未可觀其全的大氣,有著橫越億萬年時光也曾腐朽的精氣。與之能夠攀附的,怕也只是我們窮盡湧思而描繪出來的辭藻罷。

沉睡於山谷中的119棵裸露出地面的矽化木,是來自1.4億年以前的古代植物。"玉門鳥"化石、玉門蝴蝶化石,還有海蚌、烏龜、魚類、昆蟲、雙殼類、腹足類、介形蟲、葉肢介和藻類化石等40多種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訴說著這裡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兩座分別形成於1.1億年和8000萬年前的火山遺蹟和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的西紅柳峽證明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以及地殼板塊的漂移所形成的複雜的地理結構。這是一幅由聳立入雲的雪山、連綿起伏的丹霞蜿蜒曲折的河谷、長存億萬年的化石所組成的壯美的、立體的畫卷。無論從空中俯瞰,亦或是親近山腳,都會留下令人稱奇的讚嘆。

辰初

正當一輪新日將滿目的金光灑向了玉門的時候,敦煌的人們正從一夜的好夢中醒來,街頭巷尾的店家也早已準備好了一套正宗的羊肉合汁,等待著諸多食客在這辰初之時細細品味。來到敦煌,一碗當地特有的羊肉合汁來做早點再好不過了。羊肉是西北人一年四季所常用的肉食之一,特別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食用羊肉不僅可以增加營養,還可以增加熱量、抵擋風寒。羊肉的吃法多種多樣,各個地方,各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吃法。而在酒泉敦煌,特色的便是「羊肉合汁」。

一碗上好的羊肉合汁,不僅僅是一碗食材豐富的粉湯而已,它也同樣是吃羊肉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在一碗湯中,融合了羊肉多種不同的吃法。在它眾多的配料中,尤以雞蛋羊肉袈裟製作工藝較為講究。先將雞蛋攤成薄厚適中的薄餅,再將剁好的羊肉泥包裹起來,用刀橫面拍打,最後切成菱形小塊後進行油炸。這樣,羊肉合汁的一道配料就製作完成了。加以羊肉丸子、熟羊肉片、羊肉袈裟、粉條、油豆腐、黑木耳於碗中,反覆舀入羊肉湯預熱後再澆上滾開的羊肉湯,配以香菜、蔥花做以點綴,一碗正宗的羊肉合汁就算完成了。加上若干涼菜,一個烤餅,冬日裡,可謂是驅寒暖胃,令人元氣滿滿。

辰正

正當敦煌街頭小館內的食客正擦著嘴邊殘餘的湯汁時,初升的太陽早已經躍出了地平線,正揮灑著萬頃的光芒,把那阿爾金山上的皚皚白雪映的也更加明亮了。靜臥於高巒山峰腳下的蘇幹湖正在這熠熠生輝的閃耀下變幻著奇異的斑斕色彩。

此處望去,左手是湖,右手是山,平湖掩映在海子草原中,若隱若現,雪山在平地裡,拔勢而起。若向山望去,阿爾金山好似並不如傳說中雄偉,也並不如那參天的高樓,可以切斷空中的流雲。但那一連串白白的山峰,證實著它那早已越過雪線,毅然挺拔的身姿是何等的雄偉壯觀。我不需刻意抬頭朝覲,即可瞧見那山脊上厚厚的白雪,甚至可以瞥見一些冰川的痕跡,這並不能說明我是高大的,山是渺小的,而是因為它既有堅挺的身姿,又有著謙遜的品格,令世人單單相望,便可一睹它雄偉的模樣。

靜悄悄的蘇幹湖,也有著大小之分。一襲嫩草仿佛是她們身披著的蹁躚美衣,不同的角度和著不同的光影就成了不同的花色。朝陽碧青,暮處昏黃。水面下不同的藻類,錯落的地勢都形成了千變萬化的色彩搭配,更有這千絲萬縷的紋理,恰如大地的脈絡,在這一汪汪小湖間,縱橫交錯。

相較於千年前的古人,嘆文採學識不如,只能評述出眼前景致美狀的萬分之一。但我卻優於古人,憑藉著當今科技縱覽這全宇的奧妙。空中俯瞰,更可查這湖水莫測的色彩,猶如不經意間被打翻的色盤卻神來之筆繪出了驚人的美卷,令人浮想聯翩。

關於蘇幹湖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富饒而美麗的海子草原上來了一個專吃牧民牛羊的魔鬼,魔鬼下令,每家牧民每天要進貢一隻羊、一頭牛和一匹馬供自己吃,如有哪家不從,魔鬼就會將他的牛羊、馬匹全部吃光。魔鬼的暴行激起了一個名叫阿爾金的勇敢青年的憤怒,這個青年決心殺死魔鬼為草原除害。在眾多親友的資助下,阿爾金跋涉萬水千山,求來了龍泉寶劍準備與魔鬼一決生死。

阿爾金與魔鬼決鬥前夜,名叫蘇幹的兩姐妹分別向阿爾金表露了愛慕之情,兩人都表示要等阿爾金勝利而歸來後與他完婚。阿爾金與魔鬼的戰鬥持續了七天七夜,大戰中阿爾金將魔鬼的四肢砍下,變成了現在阿爾金山下的幾個白土山,最後阿爾金將龍泉劍剌入了魔鬼的心臟,魔鬼被殺死了,但當阿爾金將龍泉劍從魔鬼的心臟拔出時,魔鬼又活過來,為了徹底鏟草原上的害人精,阿爾金再次把寶劍剌入魔鬼的心臟,並化做一座大山將魔鬼壓在身下,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阿爾金山。

魔鬼被殺死後,蘇乾姐妹倆苦苦等待阿爾金山歸來,日日思念也沒有盼來情郎,姐姐知道阿爾金回不來了,所以常常流淚,淚水長流,化做了大蘇幹湖,由於大蘇幹湖是淚水化成的,所以湖水是鹹水;而妹妹一心想著阿爾金會回來和自己完婚,心中充滿了甜蜜的希望,後來妹妹就化成了小蘇幹湖,湖水是甜的。

當我們今日遊覽此地的時候,仍可見微風指時,碧浪翻滾,大小蘇幹湖似婀娜少女的一雙明眸,鑲嵌在海子草原嫵媚的臉龐之上。阿爾金山穩坐一旁,氣宇軒昂,正如傳說中那樣守護著這裡的海子草原。

巳初

日晷行轉,留落在巳初時刻,西北的黃土地上蒸騰著本就稀少的水汽。幾近沙漠與戈壁的敦煌,實在裡是荒涼的。但在鳴沙山東麓的山崖之上,一個叫做莫高窟的地方,卻熱鬧非凡。人們急匆匆從世界各地趕來,匯聚於此,皆只因想一睹這莫高窟中令人神往的佛教藝術文化。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因此也稱為千佛洞。其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堪稱世界之經典。

敦煌石窟存有500多個洞窟中保存有繪畫、彩塑492個,按石窟建築和功用分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壇窟)、覆鬥頂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禪窟、僧房窟、廩窟、影窟和瘞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餘米、寬30米見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從早期石窟所保留下來的中心塔柱式這一外來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在接受外來藝術的同時,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為中國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現存古建築的傑作。在多個洞窟外存有較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質結構窟簷,是不可多得的木結構古建築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敦煌石窟開鑿在礫巖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餘多為木架結構。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僅2釐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統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繪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中國最早的高僧寫實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雄偉瑰麗。在大量的壁畫藝術中還可發現,古代藝術家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是中華民族發達文明的象徵。各朝代壁畫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貴的形象史料。

只是如今的莫高窟已然讓我們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每一次參觀,對它來說都是一種破壞,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加速這些精美壁畫的氧化過程,而若真的封閉保護起來,卻也同樣會使得大家更為遺憾。這種矛盾與尷尬,我想未來會通過更先進的管理方式以及技術手段徹底解決吧。。。

巳正

從大漠荒地再回到鬧市區,城市旅行一直以來都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因為方便、因為快捷、因為集中,而多半這樣的城市旅行都僅限於那些城市建設中囊括了諸多景勝的地方。像酒泉這樣地域遼闊的城市,在高樓大廈間行走,其實是很難找見某些真正值得停留的地方。直到我發現這座以石頭為主體的博物館,才真正發現城市旅行的新大陸。

奇石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周邊鄰國以及東南亞諸國的賞石文化也都一脈相承自我國古老的奇石文化。中國自古便認為石頭有靈性,《蓮社高賢傳》中就有佛祖講《涅槃經》而使得頑石點頭的故事,《紅樓夢》也有頑石幻化人形,經歷人世滄桑的故事,宋代杜綰《雲林石譜》序言開篇第一句就寫道:石者,天地至精之氣也,可見中國一直將石頭奉為物之極致。覓石、藏石、觀石,是一種高品位的文化雅好,中國歷代許多的文人雅士,乃致達官貴人都曾與石頭結下過不解之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堅如磐石」、「石破天驚」這些成語,都是古人欣賞石頭品性的表達。「園無石不秀,齋無石不雅」更是道出了人們對奇石的鐘愛和嚮往。

石器時代是石文化的奠基階段,是賞石文化的實踐階段。石器是人類對自然石形態改變的結果,石器時代是石文化的重要實踐過程,也是人類自覺地、能動的與自然抗爭的過程。石器的製造經過了由簡而繁、由單一到多樣,進而到定型化、藝術化的過程。舊石器時代,石器外形簡單粗糙,多為利用天然石塊或河灘軟石稍加打制就用於生產。後來隨生產的發展和所需的不同,種類繁多的石器相繼出現。石器在材料選擇上由自然石塊到普通石材,由軟質石料到硬質石料,由單一石種到多石種,由普通石種到優質石種,直到玉石、寶石。並由重外形到重質地、重色彩,各種優質石種相繼被發現、被應用。不難看出,石器的多功能、多樣化與定型化,石料選擇由就地取材到多方尋覓石材,是經過長期選擇和實踐的結果。同時,「石器的多樣化與定型化,是歷經億萬次實踐而形成的最佳外觀形式,這種最佳的外觀形式萌生美的雛形」。因此可以確定,石器時代是石文化的奠基階段,是賞石文化的實踐階段。

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製品)為現貨對象的活動方面,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據《太平御覽·闕子》載:「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其實,遠在此前的商、周時代(公元前廿世紀),作為賞石文化的先導和前奏——賞玉活動就已十分普及。據史料載:周武王伐紂時曾「得舊寶石萬四千,佩玉億有萬八」。而《山海經》和《軒轅黃帝傳》則進一步指出:黃帝乃我國之「首用玉者」。由於玉產量太少而十分珍貴,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國賞石文化最初實為賞玉文化的衍生與發展。

天寶者,天賜珍寶,各種形體、質地的石頭鬼斧神工,造化天成。這裡有著傳說中的雞血石、孔雀石、水晶、碧玉、卡通石等等不勝枚數。偌大的展館內,共分25個展廳,共收藏國內外各類奇石美玉168種、11000多件,總價值超過3.5個億。擁有鎮館之寶孔雀石《通天神柱》、雅丹石《十八羅漢》、瑪瑙《天下糧倉》、藏瓷《崑崙神話》、紫翡翠《九龍觀音》、發晶《自在觀音》等數百件孤品、絕品。館內雅丹石藏品數量全國第一,約有500多噸;卡通石藏品數量全國第一,約有600多噸。

這裡的靜謐與一牆之外的城市顯得格格不入。眼前無數的、造型各異的石頭好像沒有生命,但卻總是讓人能夠聽到他們的聲音,那聲音是深沉的、神秘的,吸引著我們駐足觀賞,從那些被億萬年時光所雕刻出的紋理,從那些千百代歲月所磨礪的痕跡,從那些至此還未停歇的風雨所蝕刻的光影中秀出一絲絲的安靜,讓一向浮躁的心找到了一個新的歸宿。

午初

烈陽漸中,陰時相近。午時手厥陰心經旺,這個時候是心系統功能旺盛的時候,而心主火,心火旺則會導致胃熱,胃熱又易消谷善飢,因為人們會選擇在此時進午食。在遊牧民族哈薩克族聚居地的阿克塞,這裡的午餐並不像其他地方那樣,而是一水的羊肉,可謂道道都是「硬」菜,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當地最馳名的「哈爾騰哈薩克羊」了。

哈薩克羊形成歷史較早,據清朝楊岫撰寫的《豳風廣義》中記載,「羊,五方所產不同,而種類甚多,哈密一種大尾羊,尾重一二十斤」,這裡所說的大尾羊,即當今的哈薩克羊。長期繁衍在嚴酷生態環境下的哈薩克羊,經過自然選擇及農牧民的精心選育,形成適應性廣、體質結實、四肢較高、善於爬山遊牧、抓膘能力強的優良地方品種。部分哈薩克族人在阿克塞廣闊的草原上安定下來以後,開始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將他們一直牧養的哈薩克羊與一些地方品種進行繁育改良,逐漸形成了適應哈爾騰草原高原環境的高原細毛羊,也就是現在的哈爾騰哈薩克羊。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居住在這裡的3000多哈薩克族同胞,俗稱「甘肅哈薩克」,保留著古樸的民族文化和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哈爾騰哈薩克羊也生活在阿克塞遼闊的草原上,這裡水草肥沃,沒有現代工業的汙染,使得哈爾騰哈薩克羊成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礦物質、口感好、無羶味的獨特的「綠色」羊肉。如今的哈爾騰哈薩克羊更是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的殊榮。

遊牧民族和農耕文化互相交融滲透,孕育了獨特的民族民間草原文化。其主要的少數民族是哈薩克族,他們對食物有著獨特的烹飪方法,所以在中國廣闊的美食地圖裡面,它們特佔一方。同樣他們對羊肉也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做法,那就是羊肉的風乾,風乾後的羊肉不僅可以長存而且還焦香美味,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然而這獨具特色的風乾羊肉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因為各種優越的先決條件鋪成的。哈薩克族是一個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風乾羊肉的手藝由父輩向子輩、孫輩通過口頭傳授。除此外,阿克塞風乾羊肉的原料也很講究,以純天然、味美、質嫩、鮮活享譽酒泉,素有「綠色環保食品」的美譽。因為地理的原因和原料的優越性,羊肉風乾食用是哈薩克族在長期的遊牧生產生活中獨創的烹飪技術,羊肉風乾食用別有一翻滋味,一直是哈薩克族喜愛的食品之一。

午正

一絲絲濃烈的香氣似乎也隨著被熾熱的陽光所蒸騰起的水霧帶向了金塔那蜿蜒的黑河環流之間。白霱的身影此時極正,直落於地面。大地雲影,是地空相對的立體畫作。本只有碧水黃沙的弱水,誰能知今也如此嬌豔。若非親眼所見,豈能相信這眼前的一幅景象果真是在這顆藍色星球上?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它發源與祁連山的八寶山,依次會聚了山丹河、梨園河、擺浪河、討賴河之水,穿鶯落峽、平原堡、臨澤、高臺,跨鎮夷峽進入金塔境內過營盤注如居延海,總長800多公裡,是張掖、臨澤、金塔等縣市和額濟納旗的生命河。弱水是他的總稱在《尚書.禹貢》中有這樣的記錄「道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的記錄這裡曾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黑河之顛,這裡居高臨下可以看到在金塔綿延150公裡的黑河宛如一條具蟒奔騰於平沙曠疇之間,之所以稱為黑河環流是因為在這裡黑河呈環抱之勢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也是金塔歷來的八景之一。從這裡向東望去連綿不絕的沙石山仿佛一個巨大的沙盤,山谷、道路、橋梁若隱若顯仿佛預示著一場戰爭的開始。向西遠眺是和「天水一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沙天一線」,從這裡看去黃沙仿佛如同大海一般波濤洶湧時而氣勢沖天,時而恬靜平和。在這裡您大可體會到「大漠孤煙之,長河落日圓」的壯美。蜀人李士璋曾以「西渡流沙任所之,黑河應不到三危,誰言水道經梁域,曾過山丹拜禹碑,討賴各川勞考證,通天別派更之離,題餘八景增惆悵,始信重來為補詩。」為此景觀做了詳實的說明。向西看,在西山上可以看到一座烽燧,它修建在方圓五裡之中的最高點上,是漢代為抗擊匈奴而設的一種軍事通訊設施。

登臨烽燧,風夾雜著砂礫不停的席捲而來,除了呼嘯而過我幾乎聽不見別的聲響,想要直立站著,也稍顯奢侈。但眼前的光影卻著實是令人著迷的。任憑狂風的怒號,也只願俯眼低垂黑河環流的波瀾壯闊。

未初

日漸西垂,在一座丘陵的山頭,我曾目睹昏黃之暮,清冷的月亮凝懸天宇,丘陵起伏如線,鎖陽城坐落在戈壁的胸懷,冰戈鐵馬,號角連營。幾百年幾千年後沉靜如水,在歲月沉浮的大地上一片安詳,歷史跳躍不息。縱觀時空,以第三維俯瞰,這本是荒蕪的大地卻也顯出幾分毓秀來,風沙侵蝕的痕跡成了它行雲流水般的線條,幾處沙蒿和乾涸的河床點綴其中成了不可多得的色彩。如今這青黃的畫卷上又增添了一抹硃砂色,那是立於自然之中的大地藝術,是瓜州戈壁上的極致藝術。

戈壁並不稀奇,雕塑亦然。但若能看到二者合二為一則就顯得稀奇,更令人稀奇的是這強烈的對比產生出的巨大衝擊力。走近大地之子,本應是稚嫩幼小身軀形象的嬰兒卻以如此比例呈現,已然令人嘆為觀止。嬰兒本身應是稚嫩、本真、嬌弱的生命存在,當嬰兒雕塑形象以紅砂巖這種粗礫石材,使作品既有震撼的生命力表達及對生命自身的尊重,同時兼具強烈的視覺效果。

歷史長河中的西域,雖也同今日是一片廣袤的大漠戈壁,但與今天之相比卻遠沒有這般的荒蕪。彼時的甘肅,毫不誇張的說,就是此刻摩登的上海,今時開放的深圳。昨日的沙漠正是今天的海洋,駝隊仿若就是遠洋的艦隊,東西方的往來交流,就在那一聲聲漸行漸遠的駝鈴聲中,就在那一行行往返的駝隊的行囊之中。那是一個世界了解中國世界的窗口,一個中國認識世界中國的通道。曾經的光華都已掩埋在塵土之下。而這新生於荒漠上的大地之子讓那塵封於沙海礫山之下的歲月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就這樣,流淌在八千年歷史長河中的血脈重新翻騰,久去已遠的過往在全新的架構和解讀中復活了。

倘若有這樣一件作品,它的存在並不為了「討好」觀者,也不為尋得「知己」,那麼它到底為何而作?愚見而談,其本身已經是以獨特的存在場所與形式對「雕塑」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提出了最能探究本質的追問。究竟本質是所謂「立體主義」還是「觀者主義」?亦或是「存在」的本身?無論答案幾何,雕塑本身的物理存在,其遠大於其他藝術形式的意義在《大地之子》作品裡已有所體現。

瓜州風勁,吹不亂他伏地而聆的聲響,那聲響滿帶歷史的餘溫,因為大漠深處塵封著先祖的輝煌。瓜州沙勁,填不滿他悠然的長夢,那夢中儘是當世的昌盛,因為如梭的遊人正表述著當今的繁榮。

未正

傾斜而來的日光令鐵骨錚錚的祁連雪山也變得溫柔了起來,七月流火,何不來到肅北看雪。這裡沒有冬季的嚴寒,卻有著夏季少有的涼爽與旖旎。若說夏日甘肅的美有十分,那麼酒泉則佔去了八分,若說這酒泉佔去的八分,肅北則也有六分可談。

甘肅境內直延伸到青海長達2000多公裡的祁連山脈,是青藏高原的北部邊緣。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為「天」,祁連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於河西走廊以南也稱南山。山脈西接阿爾金山山脈,東至蘭州興隆山,南界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祁連山脈走向西北至東南,由數條近似平行的山脈組成。

大雪山共有冰川203條,面積159.4平方公裡。大雪山的老虎溝地區共有冰川44條,面積54.3平方公裡。老虎溝內的12號冰川,又名「透明夢柯」冰川,於1959年被中國科學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專家們發現。「透明夢柯」是蒙古語,意為高大寬廣的大雪山。該冰川長10.1公裡,面積21.9平方公裡,是祁連山區最大的山谷冰川,屬於極大陸型的雙支山谷冰川,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

雪山、戈壁和草原,養育了獨特的肅北蒙古族同胞。他們因為常年生活在雪山之下,形成了與內蒙古的蒙古族同胞有所差別的習俗,所以被稱為雪山蒙古族。肅北之名,始於1938年在肅州(今酒泉)之北的馬鬃山地區成立的馬鬃山設置局。蒙古族人在這裡的故居,分為南北兩地。北部是馬鬃山地區,東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哈密市,南連瓜州、敦煌、玉門三市,北與蒙古國相鄰,是甘肅省唯一的外貿口岸,北山塊斷帶,由一系列雁行狀山脈組成。見證著絲綢之路上滄桑變遷,繁榮發展。逐水草而居,肅北蒙古人緊緊追隨著雪山,追隨著養育了這片土地的母親河黨河。細細柔柔的黨河在這片草原上時而細流,時而寬闊,時而匯聚成海子,時而奔流洶湧,將大地劈成兩半,穿越地平線。有了草原、溼地、河流,大雪山還孕育了祁連山區最大的山谷冰川——透明夢柯冰川,即使是在炙熱的夏季,山谷內的冰川也是經年不消,漫山的冰層像乾淨的鏡子,像透亮的琉璃。。

遼闊的草原容納下所有的愛恨情仇,高大雄壯的大雪山將遊牧人內心的豪情託升到頂峰,然後隨著展翅的雄鷹躍入天際。勤勞勇敢的蒙古族人在這裡會生活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雪山蒙古人走出雪山,走出肅北,把蒙古人的精神發揚在祖國大地,去接受新鮮的事物,又回到家鄉,回到草原,回到魂牽夢繞的大雪山。

申初

彼時稍暖的陽光譜寫在肅北雪山草原上的樂章剛剛唱罷,此刻阿克塞庫姆塔格沙漠上卻驟然聚起蔽光層積雲。若說相比藍天白雲,在沙漠中,這樣的天氣一定更令人嚮往。一輛馬力十足的沙漠越野車足以滿足每個大男孩的衝沙夢。起伏的沙丘具有一定的挑戰但並不危險。如果擔心車技不佳,怯於試探,那也大可不必掃興而歸,架起相機,擺好姿勢,來一組沙漠時尚寫真也是極好的選擇。

阿克塞國家沙漠公園位於庫木塔格沙漠與阿克塞縣城交界處,庫姆塔格沙漠具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格狀沙丘、月形沙丘、蜂窩狀沙丘、金字塔形沙丘、星狀沙丘和線狀沙丘等沙丘類型外,還分布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羽毛狀沙丘」,公園內不僅有高山峽谷、雪域奇峰,丹霞地貌,更有千年不倒的胡楊以及浩瀚無邊的沙漠和哈薩克民族風情,境內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有308種沙漠植被和400多種野生動物。

雲層遮蔽的陽光,很快的天氣就變得清涼起來,一個個沙浪隨著風的運動向前湧動著,像—只無形的巨手,將沙漠揭去了—層,又揭去一層。假如你足夠幸運,身邊恰有一位哈薩克族姑娘,恰好她因風起而動,在片片黃沙中起舞,你心中的深藏許久的曲調,是不是能一下就跟著哼唱出來?

申正

風起時遮天蔽日,穿過古城,也許它能夠帶走那些城牆上的砂礫,但卻帶不走那迴蕩古今的歷史。相傳,唐代名將薛仁貴奉命西徵,一路順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後,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圍困在城中。唐軍雖然多次衝擊,仍然衝不出重圍,只能固守苦峪城。一天天過去了,城中糧草快要斷絕,老將程咬金殺開一條血路去長安搬救兵,薛仁貴召將士節衣縮食,並親自帶人挖草根樹皮充飢,以待援兵。有一天,薛仁貴發現城周圍田地裡生長的一種植物和紅蘿蔔一樣,名叫鎖陽,可以食用,便命令將士挖出來充飢,這裡遍地都有鎖陽,將士們挖吃鎖陽一直堅持到程咬金救兵到來。以後為紀念鎖陽解救全軍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為鎖陽城。

瓜州鎖陽城遺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是歷代各民族輪番上演歷史悲喜劇的大舞臺。距今雖有1380餘年的歷史,但該城址及其周邊地區是集古文化遺存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匯集了古城址、古寺院、石窟寺、古墓群、古河道、古渠道、古墾區等多種文化遺存,其文化面貌的多樣性和複雜豐富的內涵為國內罕見。

鎖陽城具有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軍事防禦系統和古代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它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隋唐時期的軍事、農業、城市形制以及當地的生態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鎖陽城周邊分布的古墓葬東西綿延數十公裡,現已查明的漢、唐、魏、晉時期古墓葬約四千餘座,是河西地區規模最大、最為集中、最為豐富的古墓區之一,且還沒有進行過正規的勘探發掘。僅從1992年被盜掘後的鎖陽城唐墓出土的三彩馬、駝、俑、鎮墓獸及墓室畫像磚、地磚等判斷,其製作工藝精美絕倫,屬河西地區少見。

在鎖陽城城東約1公裡處有一片土塔林,被當地人稱為塔兒寺。據史料記載,塔兒寺是唐、五代及宋元時瓜州地方官員及百姓進行祭祀的宗教活動場所。可見漢唐時代,這裡是很熱鬧的。塔兒寺現存大小塔十一座,寺門南向,東西兩側分置鼓樓及鐘樓各一座、僧房數間,院牆正方形,面積10000平方米。寺院中心有大型廟宇建築臺基,其北面有一座高14。5米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頂為覆缽式結構。塔形莊嚴雄渾,十分壯觀。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高僧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路過瓜州,在此講經說法半月有餘。

鎖陽城,以其滄海桑田的沙漠化演變過程成為中國西部最典型的活標本。祁連雪峰、雅丹地貌、沙丘紅柳、大漠落日與多種古文化遺蹟有機結合,形成了自然的美、淳樸的美、殘缺的美、悲壯的美;——它是人類古文化同大自然完美結合的一個奇蹟。」

酉時

破敗的鎖陽城也許無法直觀前時這酒泉之地的繁榮,但流傳下來的美食,足以證明這裡曾經是有多麼的輝煌,歷史是一幅畫,縱橫交錯的時間就是它的畫筆,將一幕幕往昔勾勒於歲月的畫卷之上。歷史是一首歌,不老的傳說就是它的旋律,將一個個音符譜寫於光陰的曲譜之上。歷史是一篇詩文,人類文明的軌跡就是它的韻腳,將一章章經典寫於方絮之上。歷史是一道菜,流傳至今的故事就是它的精選食材,將一種種情節匯於盨盉之內。

驢肉黃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號稱中華一絕。莫高窟156窟(宋)壁畫上就有製作黃面的生動場景,可見其歷史悠久。「驢肉黃面」顧名思義,其實是兩道菜,一盤驢肉作菜,配手工拉制的黃面作主食。敦煌民間流傳久遠的吃法便是如此。黃面細如龍鬚,長如金線,柔韌耐拉,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選用上等小麥粉配以沙漠鹼性植物,經拉麵師揉、撬、甩條等多種手工工序精心製作而成,煮熟後的麵條略顯黃色,故稱其為黃面。以其面長勻稱、筋道透亮,為麵食中之精品。食之開胃健體。

榆錢又名榆實、榆子、榆仁、榆莢仁,為榆科植物榆樹的翅果。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因其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由於它是「餘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以有「餘錢」的說法。榆錢雖不起眼,卻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僅好吃,而且也可防病保健;在饑荒之年,是一種救人性命的充飢食糧。如今糧食連年豐收,榆錢已經從「救命糧」成為了精美的特色美食。

大漠風沙雞是最近流行於西北地區的一道名菜,因為菜品上場之後,表面覆蓋一層麵包糠而看上去像是風沙吹過一般,遠觀平凡無奇,實則味道香濃。皮酥肉嫩的風沙雞口味香辣鹹麻,回味無窮,往往令食客欲罷不能。

手抓羊肉是我國西北蒙古、藏、回、哈薩克、維吾爾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在敦煌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非常流行。在漫長的歲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數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帳篷間被牧民們食用,城市裡極少見,現如今手抓羊肉已經成為西北一帶有名的佳餚,餐桌上必備的菜品。敦煌手抓羊肉採用敦煌當地戈壁放養的「綿羊」中的羯羊烹製。瘦肉多,肉質嫩,易消化,無羶味。

雪山駝掌,又名絲路駝掌,是甘肅省酒泉地區的著名傳統特色小吃之一。駱駝有沙漠之舟美稱,駝掌古與熊掌並稱菜中珍品,駝掌成菜源遠流長,敦煌創新菜餚雪山駝掌,原料為敦煌所有,菜名典雅有致,配以「雪山」造型,點綴西北景觀,簡潔而有韻味,高下相濟,觀之怡目,食則適口,既是一道地方名菜,又是一件工藝作品,深受食客喜愛。有駝掌、黃瓜、雞蛋、紅野山椒、精鹽、味精、色拉油、青紅椒粒、紅滷、溼澱粉、明油等。此菜色澤分明,造型美觀,吃起來肉酥可口,味道鮮美,口味鹹鮮微辣。

敦煌文書P.3231卷平康鄉官齋藉中即有「鎚子頭」的記載。鎚子又叫鎚餅。其中,糖鎚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糖油糕」油糕,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歷史了。泡兒油糕是敦煌賓館根據民間傳統方法創出的一種風味食品,因其色澤黃亮,表面膨鬆如輕紗,結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兒油糕是從唐代「見風俏」演變而來,最初流行在宮廷、宮邸的宴席上,由於製作廚師寥寥無幾,街市也不常見到。據說泡兒油糕表面鼓起的泡兒在食用前一定不能破掉,表面的泡兒才是這道美食的精髓所在。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鳥道一千裡,猿啼十二時。」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麼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裡,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沒有張繼的詩情,還是早點入睡吧。
  • 寺院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 辰 子、醜、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一天·十二時辰
  • 十二時辰養生法的依據
    中醫上提得較多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其實很早就運用在針灸上了。在針灸上,這個方法被稱作「子午流注」,是針灸按時取穴的一種操作方法。 用通俗的意思來解釋,就是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條經脈,每條經脈又聯繫著相應的臟腑。
  • 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雖然現在用24時制了,但是傳統的十二時辰,仍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養生保健等方面密切相關,如在中國傳統醫學上,認為子時與肝臟對應入肝經,這個時候人們必須要睡眠,才能保護肝臟。午時與心臟對應入心經,所以午睡對保護心臟很有好處。所以準確劃分十二時辰十分重要,如果連子午時時都分不清,或者劃分錯了,怎麼能保護「心肝」?
  • 職場人十二時辰,你在哪個時辰裡最扎心?
    就在眾人就《長安十二時辰》最終BOSS是誰而眾說風雲之時,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時辰」才是這個故事最大的「幕後推手」。無論是月薪數萬的企業高管還是勤勤懇懇的業務人員,都難逃「職場十二時辰」的統治。這些職場趣聞,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精妙的「合作夥伴」,讓你的「十二時辰」變得不那麼繁雜枯燥。  巳時(9時-11時):辦公桌精靈上線,開工不急!
  • 《銅仁稅務十二時辰》第一期
    第一期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口碑炸裂的古裝劇在火樹銀花的上元佳節向我們徐徐展開。盛世下的暗藏危機,執著裡的抽絲剝繭,篤定中的轉危為安……在這十二時辰裡,給我們留下的是困境中的不言放棄,是危難中的忠肝義膽,在堅定文化自信的今天,這,就是愛國精神的傳承!
  • 「全國十二時辰」出爐 你是哪個時辰的呢?
    周末,「全國十二時辰」這個話題突然衝上熱搜榜!【連喝都喝不起】 小宇的阿宙QAQ:太真實了吧,看看我的十二時辰——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赫明陽2017: 看我們東北人多和諧,燒烤沒毛病 轅下一駒:福建十二時辰 躲避廣東人限於篇幅好多地方沒有收進來,有網友已經補充了:江蘇的十二時辰是做試卷,四川是吃火鍋,還有呢...?
  • 多彩貴州網 - 貴州十二時辰
    貴州十二時辰最近突然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引得身邊的迷妹迷弟們紛紛為之打call,劇中宏大華美的畫面,還原了長安這座歷史古都應有的熱鬧繁華,還有易烊千璽弟弟那盛世容顏圖片來源:優酷視頻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每個時辰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
  • 南寧十二時辰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近期,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此劇講述了一行人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以紀錄片的質感,從衣食住行、人間煙火到文化娛樂、科學技術,深刻地展現了大唐長安的一天。隨著這部劇的大火,「××十二時辰」也成為大家跟風的熱點,那麼,南寧的十二時辰又是什麼樣的呢?
  • 罪犯入監教育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約始於西周時期,是中國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 雖然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熱度已過,但小編還是忍不住以此引出話題......
  • 原來,這才是龍崗的十二時辰……
    日升月落,晝夜相接 一天內,十二時辰裡 龍崗在發生著什麼? 一起來感受龍崗十二時辰中的光影隧道 此視頻為疫情前拍攝
  • 十二時辰速記法!
    十二時辰子時:23點——凌晨1點前丑時:1點——凌晨3點前申時:15點——下午17點前酉時:17點——下午19點前戌時:19點——晚上21點前亥時:21點——晚上23點前23點前是上一日的亥時,過了23點就是次日的子時,請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古人將一日分為12個時辰
  • 抗疫「十二時辰」 | 她們是最美「娘子軍」
    抗疫「十二時辰」 | 她們是最美「娘子軍」 2020-02-13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二時辰之辰時詩詞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借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熱,讀著先賢望著時辰而來的興嘆,你或許也應該詩一把了!辰時:又叫食時、早食。
  • 古人為何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日晷」則是更先進一步的計時儀器,晷盤上刻有24等分的刻度線,太陽照在晷盤中心的晷針上,晷針的影子就能在晷盤上指示出時刻。古人也用燃香來計算時間,稱為「火鍾」。「火鍾」是用紗線纏繞在香上,再在線的末端系上一個銅球,球下放一個銅盤,當香火燒斷紗線時,銅球落在銅盤中就會發出響聲,這便是古代的鬧鐘了。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江南十二時辰,每一刻都美好!
    江南十二時辰,每一刻都美好! 日出日落看如詩如畫的江南煙雨迷濛雲起雲落看香霧繚繞的江南皓腕凝霜日月星辰小橋流水江南十二時辰
  • 泰頤春十二時辰,關愛時刻在線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引發了人們對古代計時法「十二時辰」的關注。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晝夜輪值,黑白往復,當十二時辰遇上泰頤春,又會講述怎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