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新元素有了中文名:釒爾」釒莫」「石田」「氣奧 」

2020-11-28 網易科技

(原標題:4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中科院9日聯合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釒爾」「釒莫」「石田」「氣奧 」(註:以上引號內均為一個字,其中前三個為左右拼,第四個為上下拼。下文遇此情況均為此解釋)。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的英文名稱和元素符號。這4個新元素的合成與確認,填滿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形成了一張完整規範的元素周期表。

此後,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廣泛徵求了有關專家的意見,並同臺灣相關機構專家協商研究,最終確定了4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113號元素nihonium(Nh)中文名「釒爾」,臺灣名「鉨」,漢語拼音nǐ; 115號元素moscovium(Mc)中文名「釒莫」,臺灣名「鏌」,漢語拼音mò;117號元素tennessine(Ts)中文名「石田」,臺灣名「石田」,漢語拼音tián;118號元素oganesson(Og)中文名「氣奧」,臺灣名「氣奧」,漢語拼音ào。據了解,新造字已得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納入國家規範用字。

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都不是自然存在的,分別是在2004年、2003年、2010年、2006年由日本、俄羅斯、美國、俄羅斯科學家在科學實驗中合成發現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煥喬說,在國際上,如果一個實驗室合成發現了一個新元素,並不能馬上被承認,而要等到另一個實驗室也能合成這個元素之後才能被承認。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侯維鋮_NT4124

相關焦點

  • 釒爾/釒莫/石田/氣奧 新化學元素中文名你會讀嗎?
    「釒爾」「釒莫」「石田」「氣奧 」(註:以上引號內均為一個字,其中前三個為左右拼,第四個為上下拼。下文遇此情況均為此解釋)。成為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釒爾」(音nǐ)「釒莫」(音mò)「石田」(音tián)「氣奧 」(音ào)
  • 元素周期表又有4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科學家還為此造了2個字!
    「氫氦鋰鈹硼碳氮……」大家熟悉的元素周期表又有4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5月9日,經過公眾提議、兩岸協商、專家研討和學界徵詢等程序,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京聯合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4個新合成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為「釒爾」(nǐ)、「鏌」(mò)、「石田」(tián)、「氣+奧」(ào)
  • 你認識「(釒爾)」「(鏌)」「(石田)」「(氣奧)」嗎?
    你認識「(釒爾)」「(鏌)」「(石田)」「(氣奧)」嗎?
  • 化學元素周期表150歲啦 原來製造新元素這麼難!
    今年是元素周期表150歲生日,百年間,它不斷更新添丁,如今第7行已經填滿,最新增加的4個新元素更是讓人見證著它的神奇。那麼新發現的四個元素對化學周期表有什麼意義?關於新元素的命名又有什麼講究?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杜立波副研究員。
  • 新元素「取名」記
    沒錯,就是中學課堂必背的元素周期表,如今這個周期表迎來4位新成員:113號Nh、115號Mc、117號Ts、118號Og。5月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正式向社會發布這4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鉨」(nǐ)、「鏌」(mò)、 「石田」(tián)、 「氣奧」(ào)。
  • 四個化學新元素有了中文名字 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填滿
    四個化學新元素中文命名發布。 新華社發 金立旺 大巢製圖   你認識「(釒爾)」「(鏌)」「(石田)」「(氣奧)」嗎?它們是為了4個化學新元素113號Nh、115號Mc、117號Ts、118號Og新定的中文名字,其中後兩個是新造字,被依次定音為「nǐ」「mò」「tián」「ào」。
  • 四個新化學元素有了中文名 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終於填滿
    即確定113號、115號元素,屬1-16族,以「-ium」結尾,中文名的漢字用「釒」字旁;117號元素,為17族的元素,以「-ine」結尾,中文名的漢字用「石」字旁;118號元素,為第18族的元素,以「-on」結尾,中文名的漢字用「氣」字頭。為新元素定名一波三折為4個新元素定名,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 新元素中文名怎麼來的?
    ào  5月9日,中科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聯合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4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此外,元素的中文命名歷經百年,已形成了其自身獨特的命名原則:金屬元素名稱用「金」為形旁,在常溫下為固、液、氣態的非金屬元素的單質分別以「石」「三點水」和「氣字頭」為偏旁,儘量採用左右結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此次4個新元素的中文定名工作也經歷了諸多環節,包括向社會廣泛徵集新元素中文名、召開新元素中文名研討會、徵集學界意見、召開新元素中文定名會等。
  • 元素周期表四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
    據了解,此次公布的4個新元素名稱主要源於地名和科學家姓氏。     而根據2016年IUPAC公布的新版《元素命名指南》,新元素名可源於神話人物或天體、礦物或相似的物質、地名或地理區域名、元素的性質以及科學家,用拉丁文命名的新元素,在其他主要語種中,應當有其恰當的譯名。
  • 4個新元素Nh、Mc、Ts、Og有了...
    不認識「釒爾」「鏌」「石+田」「上氣下奧」?它們是為了4個新元素Nh、Mc、Ts、Og新定的中文名字,其中後兩個是新造字。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4 個新元素。新元素中文名的確立,有利於化學界、物理學界等各專業領域的科研學術交流,方便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承,有利於全球華語世界的溝通,方便中國文化和科學知識在世界範圍內傳播。  93號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  與其說是「新發現」,不如說是「新創造」。這4個新元素都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通過粉碎更輕的原子核人工合成的。
  • 【光明日報】元素周期表四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
    據了解,此次公布的4個新元素名稱主要源於地名和科學家姓氏。  而根據2016年IUPAC公布的新版《元素命名指南》,新元素名可源於神話人物或天體、礦物或相似的物質、地名或地理區域名、元素的性質以及科學家,用拉丁文命名的新元素,在其他主要語種中,應當有其恰當的譯名。  「從95號元素開始的24個元素的命名,要麼基於地名或地理區域名,要麼基於科學家的姓氏。」
  • 新元素的中文名是怎麼來的?
    相信大家對於中學化學課上必背的元素周期表並不陌生,每一個化學元素都有對應的中文名稱,但是有些元素名卻十分難寫,甚至很多人都不認識。那麼大家知道這些化學元素的中文名到底是怎麼取的嗎? 此規則易懂且使用方便,而且解決了對新發現元素搶先命名的惡性競爭問題,使得新元素的命名有了依據。原則上,只有IUPAC(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擁有對新元素命名的權利。當然,新的元素獲得了正式名稱以後,它的臨時名稱和符號就不再繼續使用了。
  • 認識「(釒爾)」「(鏌)」「(石田)」「(氣奧)」嗎?2019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咱可別out了!
    「穩定島」示意圖與元素周期表遠景圖據報導,2015年12月30日,IUPAC與IUPAP組建的聯合工作組確認人工合成了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4個新元素。2016年11月30日,IUPAC正式公布113號元素名為nihonium,符號為Nh,源於日本國(簡稱日本)的國名Nihon;115號元素名為moscovium,符號為Mc,源於莫斯科市的市名Moscow;117號元素名為tennessine,符號為Ts,源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州名Tennessee;118號元素名為oganesson,元素符號為Og,源於俄羅斯核物理學家尤裡·奧加涅相(Yuri Oganessian
  • 元素周期表第7行四種新元素有了中文名字
    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5月9日在北京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了這四種新元素的中文定名。 「上述4個新元素的合成與確認,填滿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形成了一張完整規範的元素周期表,世人矚目。」
  • 粉碎原子和粉碎地球哪個更難,現在的人類已經有能力做到嗎?
    地球直徑有12756千米,質量有60萬億億噸,要粉碎它至少要有和它差不多大小的質量撞擊,或者極高速度的撞擊,你到哪裡去找60萬億億噸的大錘?用什麼能量去催動一顆小行星至少以一半光速撞擊地球?除非一顆超新星在地球附近爆炸,比如太陽如果發生超新星大爆炸,就會把地球碎為齏粉。
  • 4種新元素名稱提案揭曉
    管理元素命名的國際組織8日公布4種新元素的名稱提案,其中3種以發現者所在國家或地區命名,分別為日本、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和美國田納西州;1種以一名俄羅斯科學家命名。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提議把其合成的第113號元素命名為nihonium,符號為Nh。
  • 四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快來看看這幾個字你認識嗎?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今天正式對外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四個新元素的中文名稱。
  • 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專輯:石田/氣奧
    除了測試,有沒有更省錢、環保的方法預測納米毒性呢?計算機模擬就是這樣的方法。利用計算機模仿納米材料跟人類、環境的相互作用,分析哪些作用會產生毒性,自動學習其中規律,就可以預測納米毒性。可見,納米毒性的計算機模擬用經濟、綠色的方法解決大問題,是科學領域中有內涵又有擔當的小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