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是以人類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澱的精神文化為對象的科學。社會科學則是一種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如果說人文科學主要研究人的觀念、精神、情感和價值,即人的主觀精神世界及其所積澱下來的精神文化的話,那麼社會科學更多地則是研究客觀的人類社會而外在於具體的個人及其主觀世界。前者常用意義分析和
解釋學的方法研究微觀領域的精神文化現象,其涵覆的科學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來的美學、宗教學、倫理學、文化學、藝術學等;後者則側重於運用實證的方法來研究宏觀的社會現象,其涵屬的科學主要有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等。概言之,人文科學是以人類的精神世界及其積澱的精神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主要運用意義分析和解釋的方法來研證人的觀念、精神、情感和價值等;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更多的是引進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以及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定社會的東西」,它除了要研究自然世界以外,還要研究社會世界。然而,由於「人」與「社會」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也即瑞士學者讓・皮亞傑所說的,儘管在理論上可以將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區別開來,而在實際中,「不可能對它們作出任何本質上的分別」,所謂的社會現象,主要「取決於人的一切特徵」,而人文科學在這方面或那方面又都是社會性的,因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是將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討論的。
人文社會科學的特性是什麼?首先,人文社會科學面對的是有意義關係的事物,它既要研究共同性和普遍性,又要研究個殊性,它不但無法排除而且要研究偶然性、研究意義和價值,同時,它的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也並非像自然科學那樣是人與物之間不能溝通只能說明的單向度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可以溝通理解的雙向互動關係。雖然它們從一開始就與自然科學、理論科學和獨立科學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情意結,甚至有著在「科學」層面上的某種同一性或親緣關係,但是,這一切都並不否認其應時而生、發展壯大以及其對科學概念演變至今的豐富涵蓋所作的特殊貢獻。在研究方法上,人文社會科學借鑑和參照了自然科學的一些實證做法,但它又有著完全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道路。在科學的發展史上,它與自然科學一道,共同支撐起完整的科學「大廈」,從而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繁榮和昌明發揮著自身獨特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人文社會科學具有雙重屬性和雙重功能。雙重屬性係指科學性和價值性,雙重功能係指科學認識功能和意識形態功能。一方面,它必須從客觀事實出發,秉執科學的原理和法則,按照科學的邏輯和程序,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進行科學的認識和實踐,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以保持科學的理論品格,實現科學的認識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以人類自身的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承擔意識形態功能。所謂人文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功能,是指其在堅持科學性的前提之下,自覺地維護一定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利益。如果說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界,研究事物界必然的因果關係,研究普遍性和共性,排除偶然性、意義和價值的話,那麼人文社會科學則研究人界、人及其創造和表達,它不僅要尋求普遍的、共同的規律,而且也研究偶然性和特殊性,並具有價值性。概言之,人文社會科學既是事實科學又是價值科學,是客觀和主觀、真理和價值、事實和規範相匯通相統一的科學。
再次,人文科學具有滯後性或後起性。19世紀,實證主義的科學哲學家孔德,按照研究方法將科學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經歷描劃為神學、形上學和實證三個階段,並藉以指出,數學稱得上是所有科學的皇后,最為嚴密完整,物理學已達到實證水平,生物學已進入形上學階段,而社會學則還處於神學階段。當今世界雖然早已不是孔德所處的時代,人文社會科學更是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但無論研究手段方法還是研究成果水平,都還滯後於自然科學。愛因斯坦在分析物理學與實在的關係時,也曾對科學理論的層次性作過一段精闢的闡述。他指出,科學理論可以分為三級體系,第一級體系是由科學用到的全部原始概念,即那些同感覺經驗直接聯繫的概念以及聯繫這些概念的命題所組成的經驗知識體系,這種體系的組合還帶有較大的隨便性,屬於低等級低水平的體系。第二級體系是由第一級體系中的原始概念和原始關係按照一定的邏輯規則推導出來的數目較少的概念和關係的一般理論知識體系,這一級體系的建構具有較高的邏輯統一性。第三級體系是由第二級體系中的少數基本概念和關係按照嚴密的邏輯規則推導出來的科學公理體系,它在更深的層次上更加集約和概括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全部,因而離現象世界也更遠。任何一門科學,從初建到成熟,大致都要經歷這三個階段,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躍升,沿著歸納的路線,屬於粗放型的經驗科學形成過程;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躍升,沿著演繹的路線,屬於成熟型的理論科學的形成過程。相對而言,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絕大多數還大致處於前者水平,而自然科學中的絕大部分研究則已達及後者的高度。
綜上所述,人文社會科學是以人、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它具有典型的人文特質和社會品性:既具有客觀性又具有主觀性,既具有事實性又具有價值性,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功利性(或者說既具有認識世界的功能又具有意識形態的功能),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個殊性,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規範性,既具有基礎性又具有應用性,既具有實證性又具有實地性,等等。可以說,綜合性是其作為科學之最根本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