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視角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空間視角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

2019年07月24日 07: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字號

內容摘要:在人文社會科學「空間轉向」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空間維度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並將空間思維運用到研究中。有學者表示,空間視角的引入有望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領域。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空間和時間是描述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兩個基本維度。長期以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時間維度較多受到重視,而空間維度或多或少地被忽視。在人文社會科學「空間轉向」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空間維度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並將空間思維運用到研究中。有學者表示,空間視角的引入有望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領域。

  打開空間研究新視角

  空間與社會是交互作用的,日常生活嵌入空間,空間也被日常生活形塑。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葉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人們對自然空間的關注遠勝於對社會空間的關注,而現代性的來臨更凸顯了社會空間的重要作用。對社會空間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科學界的熱點。20世紀下半葉,列斐伏爾、福柯等思想家對空間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引發不同學科開始研究空間問題,並且把空間問題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由此推動了人文社科界的「空間轉向」,同時也使得空間研究成為熱潮。

  社會空間成為當前地理學和社會學關注的重要領域,並延伸出社會地理學這一子學科。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社會學系教授李君甫告訴記者,社會地理學在空間研究方面的繁榮,凸顯了學界對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反思。當前,我國學術界在空間研究領域也產生了一些成果。我國國土空間遼闊,人口規模巨大,自然地理複雜多樣。深化空間社會脈絡研究,對於認識我國城鄉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遷具有深刻現實意義。中國社會學的空間轉向對於社會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不僅能進一步拓展社會學研究領域,還能激發新的社會學想像力,催生新的社會學成果。

  敘事學是當今文學研究的熱門領域,而空間敘事學則是該領域的新理論方向。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龍迪勇是國內較早提出構建空間敘事學的學者。在他看來,近年來,空間成為敘事學研究的重要維度。如果忽略故事發生的場地空間,以及文本在結構上的空間特性,敘事學研究就會有所欠缺。同時,作為融合了地理學與文學的新興交叉學科,文學地理學成為文學研究領域的熱點,這也與空間理論的興起有關。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員朱凌飛介紹說,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普遍經歷了受人矚目的「空間轉向」,這成為當下知識生產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事件之一。以人類學研究為例,人類學家逐漸意識到空間不應只是一種輔助物或者背景,空間是可以將經濟、政治、文化子體系重新加以辯證整合的一個新視角。

  拓寬學術研究空間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陸揚認為,空間的展開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衍生過程。法國學者貝爾唐·韋斯特法爾的「地理批評」以地理為中心,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研究那樣,以自我為中心、以作者為中心。它體現出地理和哲學在時空上的結合,意味著文學應該是流動的、互相交流的。

  在城鄉社會發生巨大變遷的背景下,空間—社會脈絡成為理解城鄉變化和社會轉型的重要思路。在葉超看來,中國已進入社會轉型期。從社會空間視角出發,社會學和地理學方法的交叉融合有望推進社會轉型問題相關研究。通過社會學的分析以及地理學的多尺度視角,把社會正義和空間正義結合起來,才能既凸顯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關懷,又突出科學研究的學術導向。

  多學科交叉融合

  對於複雜和廣泛的社會空間問題,研究者要樹立問題意識,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葉超表示,社會空間是社會和空間錯綜交織、相互作用的動態多面體或連續過程,需要多學科相結合進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整合方法,摒棄學科界限,以問題為中心開展研究;還要充分發揮各學科特色,從具體的社會空間問題出發,根據所面對的群體以及課題的研究對象,真正實現跨學科方法的交叉融合。例如,在大尺度上,可以運用大數據和量化分析方法;在小尺度上,則選擇問卷訪談和田野考察等方法。從方法論角度看,要實現多學科方法有機結合,而不是使用零散的方法。

  李君甫表示,要繼續發展和壯大中國社會地理學學科,還需要社會地理學者順應中國的城鄉發展需要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學習吸收歐美社會地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立足國家發展重大需求,立足中國社會現實與社會矛盾,基於中國城鄉、區域發展的實踐經驗,完善中國社會地理學研究範式和理論體系。

  朱凌飛表示,目前人類學家大多仍然在「鄉村」做研究,但人類學研究視角不應局限於鄉村。運用跨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建築學、地理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和觀點,完全可以將人類學研究拓展到城鎮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空間環境中。

    記者 張杰

 

相關焦點

  • 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
    演講人:馬費成 演講地點:武漢大學櫻頂老圖書館 演講時間:2018年6月  在這個快速變革和發展的新時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內涵與外延處在不斷深化和拓展之中,電子蹤跡、社交媒體、數字文本以及空間位置信息等大規模數據已經廣泛滲透應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之中,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新場景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 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
    有人主張將已往的「哲學社會科學」改稱「人文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用以指稱不同於自然科學的另一大半(有關人、文化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科學領域,這是目前一股國際性的學術潮流。其用意在於強調哲學和各門社會學科的本性是面向人、社會、文化的,從而倡導立足於人、關心和服務於人的發展的價值導向。採用這一提法的好處是,強化這些學科的本意,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導向。
  •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分野
    內容提要根據我國現行的學術體制和學科分類,我們習慣於把所有的學科分為人文社會科學(文科)與自然科學(理工科)兩大類,這種分類其實是有問題的: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是很不相同的東西,將它們籠而統之地稱為人文社會科學、甚至將人文學科完全併入社會科學是很不恰當的。
  • 論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
    前者常用意義分析和解釋學的方法研究微觀領域的精神文化現象,其涵覆的科學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來的美學、宗教學、倫理學、文化學、藝術學等;後者則側重於運用實證的方法來研究宏觀的社會現象,其涵屬的科學主要有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等。
  • 人文社會科學 如何走出論文評價體系?
    智庫出品  隨著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日益繁榮和發展,已經積累並每年新增大量的科學報告,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獻資源。人文社會科學報告制度建設不僅能有效開發利用現有的報告資源,提升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效益,同時報告審查和質量評價體系又能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質量控制。
  • 詞彙類型學拓展詞彙研究視角
    詞彙類型學是詞彙學的跨語言和類型學分支,其研究目標是揭示不同語言詞彙系統在語義層面的共性與個性。目前語音、形態和句法領域的類型學研究已取得較多進展,詞彙領域的類型學研究卻發展緩慢。  研究視角具有綜合性  詞彙類型學主要涉及特定概念域的定名學(onomasiology)、符意學(semasiology)和詞彙—語法互動三個方面的跨語言研究。
  • 浙江大學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揭曉
    1月8日,浙江大學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教育學院2016級本科生戚博特「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Research from 1999 to 2019」、生命科學學院2019屆本科生朱鑫海「『黃堡窯劇變』與山西呂梁山中-南段地區五代北宋窯業技術源流的探索——從裝燒工藝流變的視角」、心理與行為科學系2017級直博生周焱琳「農村留守家庭祖父母與孫子女關係質量與幸福感的二元關係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性與科學性問題
    從本質上說,所有學術研究都是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兩者是統一的。我們所謂的個性,只不過是本領域內的共性相對其他領域和範圍的共性而言具有自己的特點而已,而所有學術研究都有個性這本身就是共性的一種表現。既然有共性,那就一定有共同的規則。這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以下三點是本文要討論的:其一,分化與組合相統一是學科發展的基本規則之一。研究者可據以選定適合發揮才能的領域交叉地帶,施展抱負、開拓創新。
  • 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的「三大體系」,指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裡所說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就是在我國特定語境下所說的「哲學社會科學」。  有關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課題,也是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論述的重要主題之一。
  • 教育部社科司關於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評審...
    教育部社科司關於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 2020-01-23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數據應用於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與悖論
    (二)從特殊意義上講,社會科學的各個研究領域需要大數據運用帶來的新的視野和新的研究方法,並在跨學科、跨領域研究中有所拓展在具備前述研究基礎的條件下,社會科學各研究迅速地對大數據應用做出了響應。從當前社會科學研究的大數據應用狀況來看,其影響不僅波及社會學科學科及研究領域,更是由此提升了跨學科研究的質量及促進了新興研究領域生長。
  • 關於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根據工作安排,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定於今年12月開始。  申請者應認真查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有關管理辦法及以往有關立項資料,切實提高申報質量,避免重複申報。
  • 中央民族大學新獲批2個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近日,國家民委辦公廳公布了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單,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興邊富民戰略研究院、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與社會發展研究基地兩個基地成功入選。中國興邊富民戰略研究院立足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研究院立足新時代中國興邊富民戰略與邊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旨在成為服務國家興邊富民戰略的「理論研究高地、決策諮詢重鎮、高端論壇載體、社會服務平臺、邊疆數據中心」高端智庫。
  • 國務學院在ESI社會科學領域新增2篇高水平論文
    近日,根據學校圖書館ESI引用論文動態數據顯示,2020年1至5月,國務學院在ESI社會科學領域新增2篇高水平論文,劉幫成教授和梁昕博士的學術論文入選ESI(前1%)引用論文,分別為劉幫成教授2013年合作發表在《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ory》中的論文
  •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地區:大陸   地址:上海華山路1954號  郵編:200030  電話:021-62813389  網址:http://shss.sjtu.edu.cn/  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由創建於
  • 天津這所高校再獲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天津著名學者、天津大學教授馮驥才先生及其學術團隊的成果《傳承人口述史方法論研究》獲得著作論文類一等獎,這是我校自2012年後第二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
  • ...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舉辦 與會專家研討生物多樣性與...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拾冠之)10月24—25日,「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舉辦,會議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華智全球治理研究院與南京工業大學社會科學處、學術期刊編輯部共同主辦。
  • 2020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3月20日,教育部社科司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立項的通知》。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經教育部社科司組織專家嚴格評審和面向社會公示,現將立項結果予以公布。
  • [光明日報]章開沅、吳易風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章開沅在中國近代史學界深耕多年,取得累累碩果,他所著的《辛亥革命史》是該領域第一部綜論性大型專著。值得一提的是,他發現了《貝德士文獻》,這是南京大屠殺又一鐵證。吳易風被稱為「三通經濟學家」,他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三個重要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學界矚目的豐碩成果。他主持編寫的《西方經濟學》是新中國影響最大的西方經濟學教材。
  • 立足中國企業實踐,創建管理前沿理論——第八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目前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高級別的政府獎項,被視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獎項。在最近公布的第八屆優秀成果獎中,我院獲5項獎勵: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青年成果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