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許多疑點尚未明了

2020-12-02 健康界

2018年11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在中國健康誕生。報導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能天然抵抗愛滋病,並且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這對基因編輯嬰兒幕後的「操刀手」,是來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

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賀建奎的行為被科學家們強烈譴責。「基因編輯」也引發了「人造人」是否允許、未來是否將淪為「超人」統治一般人的社會等等對人類倫理以及生命安全問題的探討和爭議。

然而事件過去近兩個月,除了此前媒體報導的「衛生部門已介入調查」之外,沒有任何進展的披露。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業內人士、中科院院士邵峰,試圖對該事件及背後要素進行科普意義的探究。

此前,邵峰曾就「基因編輯」事件發聲,認為該技術「沒有什麼科學創新,只有對倫理和道德無底線的突破,亟待需要在法律、倫理上有一個清晰的界線」,並希望相關部門應對此立法。

「基因編輯事件背後調查因素複雜」

北青報:基因編輯事件,目前後續進展如何?為何公眾感覺不了了之了?

邵峰:據我了解,目前仍處在調查處理中。最終處理結果,衛生行政部門一定會按程序發布。

北青報: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難處理?

邵峰:因為這個過程調查起來沒有那麼容易。首先賀建奎是南科大的一名副教授,所以學校這個層面是怎麼讓他進行這個基因編輯實驗的?他畢竟是有學校編制的,這個經費是哪兒來的?學校各層面的審查委員會知不知道這件事?再者,他還得跟醫院合作,因為他自己本身是做不了人工授精的。他可以做基因編輯,但不能給人取精子卵子,所以一定要有醫生跟他一起做。所以哪家醫院或哪幾家醫院參與了?那麼醫院也有倫理委員會,怎麼審查通過的?這些疑點都尚未明了,都需要在紮實的調查後給公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北青報:即使調查出結果了,現在沒有涉及這方面倫理的法律依據,能有什麼樣的處理結果?

邵峰:不管怎麼說,最後走什麼法律依據,都得先調查,得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先調查清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學校、醫院參與人員、學生,還有地方監管人員,包括志願者,都得調查。只能先把這個事情給弄清楚,再決定怎麼辦。對於基因編輯這類行為,衛計委也是有規定的,比如說如果觸犯了這方面的規定,大學應該開除這個人等。但現在很多情況還沒調查清楚就開除,這肯定也不合適。

北青報:除了開除,會有更嚴重的處理結果嗎?

邵峰:那就得看這個過程裡面,有沒有其他環節,可以去找對應的法律依據,因為就這件事本身沒有司法依據,但比如做基因編輯用於受精卵,最終有沒有造成人身傷害,比如對那兩個女孩來說,她的基因是否已被人為破壞,涉事人員是不是構成故意傷害罪?這是有法律規定可以對應處理的,但現在還沒有進行鑑定,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這麼說?這需要司法解釋,需要法律方面的專家進行分析。

「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永遠不讓倆孩子知情」

北青報:現在問題是,作為基因編輯人,兩個孩子已經出生了,以後怎麼辦?

邵峰:這個非常非常難辦。現在業界也討論,就覺得是不是要出一筆錢讓這兩個孩子的父母去到誰都不知道的地方重新生活,然後部門進行跟蹤,就跟裝GPS定位一樣。其實這裡面最大的挑戰是,這兩個女孩將來能不能結婚?要結婚的話,生孩子就會遺傳下來。

北青報:您覺得她們允許結婚麼?

邵峰:這個沒有答案。

北青報:您認為怎麼處理最合適?

邵峰:要我處理這個事情,就是永遠不告訴她們是被基因編輯的,允許她們就跟正常人一樣生活。我覺得這是最合適最好的選擇。

「這個個例還不足以影響人類基因大池」

北青報:您作為業內權威專家,對這件事的最大擔心是什麼?

邵峰:我們主要擔心兩個安全層面的問題,一個是這兩個孩子將來有可能不健康,但咱們正常人也會出現身體健康問題,所以如果出現不健康就只能自己去面對。還有一個安全層面的問題,就是我們所謂對於人類種群的影響,但是這個個例對大面只是「點」位影響,一小滴水還不足以改變整個池子。

北青報:為什麼說不足以改變整個人類基因池子?

邵峰:因為這個個例還不足以帶來對這麼大種群的影響,就這個「小點」,對種群還造不成大規模的影響。下一代可能就只生一個孩子,兩個孩子而已,那只是基因互相的代際之間的影響,只能往下傳,因為它不是傳染病,所以這一個點位不會造成整個種群的基因影響。你往整個基因池裡放,立馬就稀釋掉了。

北青報:所以最大的危害到底在哪兒?

邵峰:是基因編輯這個大門一旦開了,人類很快就完了。我們知道人身體裡的基因有2萬多個,所有一切都由這些基因決定,就是所謂DNA的概念,現的生物技術,可以隨意地去改它(基因),你想改成啥就改成啥。應該說這是在過去二三十年當中,生物科學最革命性的技術。任何一個物種都能被改,比如你想讓一個狗發綠光,你也可以讓它多長條胳膊都可以,你可以任意來做這件事。這個技術非常強大。但非常可怕的是,稍微訓練過的人,有個實驗室就能做。這個技術的門檻極低,一個掌握這門技術的人拿個幾萬塊買點設備就能做。

北青報:但國外已有基因編輯的醫療運用,這又是什麼情況?

邵峰:人類有兩種細胞,一類是體細胞,一類是生殖細胞。簡單來說,除了精子卵子之外都是體細胞。國外有人在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疾病,針對的都是體細胞。比如有些人因為某個基因的突變失明,用這個技術來編輯眼睛裡的細胞,有些失明可能就能恢復視力。再比如現在做得最多的是肌肉萎縮,在幹細胞裡把壞的基因恢復,這樣肌肉就不會萎縮,國外在推這個東西。但國外嚴禁在精子卵子裡使用這個技術的,也就是說不能在生殖細胞裡做。因為在體細胞裡做編輯,如果不成功,像肌肉萎縮最多可能就是導致一條胳膊廢了。但如果在精子卵子裡做,影響就是一代一代傳下去。賀建奎這件事為什麼這麼恐怖,因為就是在生殖細胞裡做了基因編輯。

北青報:您剛說到基因編輯技術其實很好操作,可能一個研究生就能做這件事。現在是否還有人在做這件事?

邵峰:在北京是不太容易讓人去做這件事的,像北大清華這些學府,倫理委員會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行為。就像我們研究所,我們要知道你做這件事,立馬就是開除。學府、醫院其實是有倫理委員會的,這次事件目前說是發生在民營醫院內,要是在正規公立醫院,倫理委員會肯定過不了。現在只能說是沒有刑法相關的規定,但行業的行為法規是有的。就像我們實驗室做超級細菌,如果搞個超級病毒,容易得很,這種殺傷力巨大。但是科研界醫學界都是有法規規定的,不是說你想做任何一個病毒你就能做。每個研究單位都有個倫理委員會,這個倫理委員會不會讓你做這些事情。

「倫理委員會是把雙刃劍」

北青報:在這類實驗中,倫理委員會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邵峰:這是一個問題,也是我們的科研文化體制還不夠健全的地方。在西方國家倫理委員會的權力很大,非常嚴格。嚴格到什麼程度,就是比如說你拿小白鼠做實驗,要做之前你要清清楚楚地把小白鼠用多少只、什麼時候拿它幹什麼、做什麼樣的解剖、做什麼樣的實驗,你要寫得一清二楚,交給倫理委員會,倫理委員會批了才能做,否則學校就可以開除你,這個嚴格到即使這一次的程序批了,下一次做實驗的時候把小白鼠換成小黑鼠,就要重新走一遍倫理流程,改任何一點都要重新審批。

北青報:我們國家是什麼樣的?

邵峰:我們現在是這樣的,我們各個學校也有倫理委員會,醫院也有。要做一個實驗,我們也要做倫理審批流程,我們的實驗不涉及人,都是用動物做實驗,所以倫理這些東西其實沒有西方那麼嚴。

北青報:那如果把這個審查加嚴呢?以最高的規格來要求,是否就能避免基因編輯?

邵峰:這個東西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些不必要的嚴格規範,對研究又有影響。我們現在打造科創中心,科研水平的提升很重要。像我知道新加坡做小鼠實驗的規定是,任何實驗,最終都不能導致小鼠死,要讓小鼠死必須是人為的促死,但不能是實驗直接導致它死亡。但我們國家沒有這個規範,小鼠在實驗室死了就死了,因為有時候就是要看,這個藥我打了五隻,它會死多少只,要做這個統計。但新加坡不可以,只能在小鼠要死沒死的時候,人為地去促使它死。這就是他們的倫理規範。

北青報:這其中的差別在哪?是倫理的界定問題?

邵峰:這就是他們的倫理界定,但這樣的規定也造成了科研人員一定的困擾。但就是有這種倫理規定,它是有戒律的。所以為什麼國外實驗室很少有人做猩猩、猴子這些靈長類的實驗,因為靈長類和人最接近,所以涉及的倫理規範更高,就是限制你做。

「基因編輯在沒有建立規則時不能做」

北青報:在沒有規範形成的背景下,如果是對體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這件事危害大麼?

邵峰:這個不像新藥的研發。比如我們要研發一個感冒藥出來,這一套程序是很成熟的,你得一步一步審查。現在對體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雖然有些西方國家是可以的,但是國內基因治療過程還沒有形成這一套規範,它是細胞治療,這樣的科技手段並不像藥物,比如藥監局批了藥就是安全的,咱醫生就可以用藥了。但基因治療有沒有效果不好說。作為新生事物,要建立一整套流程,也需要專業的人來配合做這個事,說白了因為都是新事物,很多人也不了解怎麼才合適。換句話說,現在都還沒有足夠多的專業的人可以來給這件事立規矩。

北青報:您的建議是什麼?

邵峰:沒有倫理的立法是肯定不行的。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這件事,希望會推動中國生命安全的立法。關於生命醫學的倫理立法,我們也寫了相關的報告。因為這個門一旦打開了,非常可怕。

人物介紹

邵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邵峰帶領的團隊,在病原菌入侵和人體防禦機制的研究方面,領跑全球,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尖期刊上頻頻亮相。2016年,邵峰曾就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遭質疑事件,向河北科技大學校長致公開信,建議河北科技大學按照國際慣例啟動調查。

原標題: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許多疑點尚未明了

相關焦點

  • 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
    央視新聞11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 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昨天,科技部、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學院多個部門進行回應。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
  • 廣東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調查組稱賀建奎私自組織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昨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發布消息稱,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聚焦「基因編輯嬰兒」案件
    被告人為何要製造「基因編輯嬰兒」?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此事引起中國醫學與科研界的普遍震驚與強烈譴責。廣東省立即成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展開調查。2019年7月31日,南山區人民檢察院向南山區法院提起公訴。
  •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新京報昨日報導)持續發酵,深圳和美醫院稱從未參與該項目試驗環節,審查書籤名疑偽造。參與試驗志願者知情同意書則顯示,項目經費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將對嬰兒進行至少18年的健康隨訪。昨晚,新京報記者發現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辦公室門外介紹內容摘除,並貼上印有「請勿入內,後果自負」及學校蓋章的提示條。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雙雄在港同臺發聲
    來源: DeepTech深科技26 日上午,媒體曝出的賀建奎世界首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這也讓原定於 11 月 27 日- 29 日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變得更加矚目。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11月26日,有報導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該報導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何爭議如此巨大?專家解析疑問
    張瑤 攝「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賀建奎 資料圖 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消息一出,當事多方出面回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形成輿論關注熱點。
  • 兩部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
    中新網1月21日電 1月21日,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1月21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調查組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學術界密集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堅決反對 強烈譴責!
    近日,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一消息引發各界廣泛質疑。27日,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先後回應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堅決反對。  三部門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
    近期,有關媒體報導了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有關調查進展情況。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部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的回應近期,有關媒體報導了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有關調查進展情況。該事件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國家衛生健康委重申,科學研究和應用活動應當本著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
  • 科技部將嚴肅處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至今無人能聯繫到賀建奎
    (據科技日報)中科院、科技部回應:堅決反對、明令禁止昨晚,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就「基因編輯嬰兒」發表聲明。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規明確禁止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此外昨天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也表示,科技部將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在進一步核實後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公布,兩部門深夜表態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 據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21日晚間,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分別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科技部表示,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人員及機構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國家衛健委回應稱,將根據廣東省及有關部門需要,配合做好後續處置工作。
  • 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回歸Crispr
    導語:近日,兩個月前全球轟動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初步結果已對外公布。透過這一事件的軒然大波,我們看到人們對Crispr的期望和恐慌。而冰山之下是Crispr的強大。讓我們通過本文,回歸Crispr本身。1.Crispr是什麼?
  • 世界首個基因編輯嬰兒刷屏:合法嗎?必要嗎?3大疑點引爭議,監管已介入調查
    「基因人滿地跑的世界,你害怕嗎?」11月26日,據人民網消息,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據上述新聞稿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驅動中國昨夜今晨: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始末
    2018年11月27日 驅動中國昨夜今晨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之後,深圳或出臺涉人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規範
    聲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實屬違反倫理道德和有關規定,已嚴重擾亂科研秩序,對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損害。此外,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27日在北京表示,獲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科技部高度關注,將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在進一步核實後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給社會一個交代。
  • 基因編輯嬰兒案後續:中國判處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的研究人員有罪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一名中國科學家因聲稱自己製造了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而引發了一場道德辯論,本周一,他因為自己的研究被判處三年監禁。 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賀建奎因無證行醫被深圳一家法院判處罰款人民幣300萬元(合43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