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雙雄在港同臺發聲

2020-12-04 百家號

來源: DeepTech深科技

26 日上午,媒體曝出的賀建奎世界首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這也讓原定於 11 月 27 日- 29 日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變得更加矚目。

在這次大會上,賀建奎將在明日就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研究作出報告,而張鋒、Jennifer Doudna、David Liu 等大家熟知的基因編輯領域全球頂尖科學家也參加了這次大會。這一次會議無疑是目前整個事件的「風暴眼」:外界爭議不斷,會議仍然如期舉行,看似平靜的氛圍之下,討論的議題卻事關全人類命運。

(來源:DT君)

其中,張鋒和 Jennifer Doudna 最為引人矚目。CRISPR 技術被媒體評為21世紀最有影響的十大技術之一,也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之一。2012 年,Jennifer Doudna 和她的團隊在 Science 雜誌上報導了利用 CRISPR 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技術,2013 年,張鋒和他的團隊同樣在 Science 雜誌發表研究成果,介紹了 CRISPR 技術在哺乳動物機體中的應用。兩人在 CRISPR 領域擁有公認的權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兩人各自領導的團隊目前正在進行 CRISPR 專利申請的訴訟,這次也是兩位 CRISPR 頂尖科學家極其罕見的一次同臺發聲。

圖丨 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現場(來源:DT君)

而近幾年呈爆發式增長的 CRISPR 研究和應用都充分證明,這項技術會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非常大的變革,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醫療健康,其都可能引發革命性的變化。而這一次,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到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上。

在國際峰會召開前一天,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 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姐妹尚處於胚胎未植入母親子宮時,研究團隊對其 CCR5 基因進行編輯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DT 君在現場觀察到的情況是,今天第一天的活動仍然如會前官方所公布的議程進行,頂尖科學家們共同聚焦人類基因組編輯科學和技術的應用、倫理以及管理問題,而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卻儼然成為整個大會繞不開的話題。

圖丨Jennifer Doudna(來源:DT君)

對於賀建奎團隊的這個研究,Jennifer Doudna 在現場對 DT 君表示:「我覺得很失望。因為這樣的研究成果,正常來說應該先發表在科學學術期刊上,讓同行們先進行討論,而不是先對公眾宣傳,這麼做的後果就是,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變得撲朔迷離。如果事實真和現在媒體報導的一樣,我認為這個團隊做法非常不合適。國際科學學會去年才把專家門召集起來討論這件事,以及這項技術可以真正使用的時間,然後發了文件。很關鍵的就是,現在,那個文件裡所有的規則都被無視了。從臨床的角度看,人類基因編輯還沒什麼必要,而且這件事也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讓給大眾去討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怎麼使用才合適。這些準備工作都沒做,這項研究成果就這麼發布了」。

那麼,這兩個被全世界所心繫的嬰兒,又有什麼將會發生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對此,Jennifer Doudna 的回答是,「我希望這些孩子會很正常,如果那些突變是完全按照在北歐人群中發現的突變,那麼可能還好。CCR5 的去除會使孩子更容易感染其他的病毒,如果這是如果這是事實,這可能會造成其他健康問題」。

圖丨張鋒(來源:DT君)

在下午接受DT君採訪的時候,張鋒則表示,發生在中國的事情這對全球科研領域來說都是一種警告,人們應該尋求更廣泛的國際間合作,採取一種更兼容並包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讓科學家們各自為戰。

他也透露,自己並沒有想到第一例基因編輯嬰兒是在 CCR5 上做文章,如果換做是其他遺傳疾病,比如針對亨廷頓氏病,人們有足夠的理由去編輯相關基因,因為確實有治療方面的需要。

他進一步表示,基因編輯嬰兒這件事發生在中國讓其感到吃驚:「我記得參加第一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時,當時大家對編輯人類胚胎有很強的共識,認為這件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最後,張鋒表達了他對體細胞基因編輯領域的期待,他認為這種技術具有治癒許多惡性的無法治療的疾病的潛力。

兩位CRISPR 領軍者的公開聲明

而在在今天的會議之前,兩個人也分別發布了公開聲明,明確表達了對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的反對意見。

張鋒在聲明中表示,HIV 對全球造成的威脅確實存在,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用修改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手段去掉 CCR5 基因的風險,明顯大於潛在可能的好處,更何況缺乏 CCR5 的人會更容易感染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現在更已有常見且高效的方法來預防母嬰之間的 HIV 傳播感染。2015 年全球人類基因修改大會的共識發言就已經清楚表達,在缺乏「社會整體對潛在應用達成共識」之前,任何胚胎修改都是不負責任的。

張鋒在聲明中更進一步表達了他的擔憂,他強調,這種試驗不僅風險極大,整項試驗完全不透明的狀況更讓人擔憂,因為所有醫療技術的進展,不論是基因修改或是其他,尤其是與弱勢群體相關的相關試驗,更應該經過仔細小心的測試,通過與病人,醫生,科學家,還有社會整體的公開探討後,再以公正公平的型式進行展開。

也就是因為如此,張鋒明確表達應該立即停止類似的試驗。他認為,有鑑於目前技術發展進展,建議立即停止一切像這次 CCR5 試驗一樣,試圖植入基因修改胚胎的試驗,「直到我們能夠發展出一整套深思熟慮的安全準則」。

而在27 日下午在大會上發表演講的張鋒,也期盼可以藉此次大會作為一個平臺,更深刻的討論此次事件可能造成的影響,並為人類該如何從基因修改中受益提供指引方向。

Doudna 則是在 UCBerkely 學校官網刊發聲明,稱「如果確認新聞報導內容屬實,這項研究就打破了全球科學共同體在用 CRISPR-Cas9 編輯人類生殖細胞時謹慎和透明的慣例」。

她認為,公眾有必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臨床報告並沒有在經過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數據沒有經過同行評議,人們就無法確定基因編輯過程的精確度;假定今天的新聞得到證實,這使得對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限制更為緊迫,我們應該限制對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編輯僅僅用於確切的未被滿足的醫學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沒有其他切實可行的醫學手段,這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提倡的。

「同時,有必要確保目前很多重要的正在進行之中或者計劃中臨床研究不會因此被蒙上陰影,這些研究正在使用 CRISPR 技術來治療存在的基因、感染或者其他成人和兒童疾病」,她說。

無獨有偶,她認為,對基因組編輯技術的使用應該保持公開透明的討論,這十分重要,因此,這三天在香港舉行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將是一個契機。」

峰會各方回應:有人抗議,也有人認為這是「救救贖之道」

在上午的會議發表演講的還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邱仁宗等學術界代表。其中,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衛生部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邱仁宗針對本次事件的發言十分犀利。

圖丨邱仁宗(來源:DT 君)

他在其演講中直言:賀建奎已有資格做全人類的主?

「一問:根據我們的規定,所有的臨床試驗都需要通過學術審查委員會的審核與批准。如果網上報導屬實,深圳美和醫院既算非南方科技大學也不是賀博士進行基因編輯所在學術機構的學術審查委員會。也就是說,審查無效。

二問:根據衛生部與科技部關於輔助生殖與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相關規定,經過遺傳修飾的胚胎是被禁止植入人類或動物的生殖器官中的。因此賀博士的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

三問:無論目的是基於預防還是提升性狀,針對種系基因組進行的基因編輯,都將改變人類的基因庫。賀博士,你和你的團隊甚至未曾考慮徵詢其他人類成員意見,又怎麼可以擅自修改人類基因庫?」。

這位中國生命倫理學家也是研究科學倫理和推動倫理問題公眾傳播的帶頭人,以及將安樂死和腦死亡等西方生命倫理學概念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

圖丨Dana Carroll (來源:DT君)

來自猶他州鹽湖城大學的基因工程師 Dana Carroll 在其演講開始就表示:「我們理解技術,但是還沒完全掌握CRISPR」。他尤其擔心 CRISPR治療方法會成為「富人only」的療法。

而和邱仁宗等科學家持不同意見的一位南非學者則在現場表示,對於南非來說,賀建奎團隊的研究可能是「救贖之道」,因為 HIV 在南非已經「難以阻止」了。

圖丨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生物學家 Shoukhrat Mitalipov (來源: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

另外,就在會議召開前夕,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胚胎細胞與基因療法中心主任、美國第一例人類胚胎基因修改研究項目負責人 Shoukhrat Mitalipov 博士也對 DT 君表示:

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其實是一項不成熟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這將有可能損害我們為治療遺傳疾病在立法層面所做的努力。

在我們自己的研究案例中,我們完全從基礎科學的角度出發,去研究早期人類胚胎中可能導致疾病的基因突變。而且我們的研究是在學校的科學與倫理審查機構充分論證並批准的情況下,才會進入實驗室開始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也是經同行評議後才在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

與常規流程不同,中國這次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項目是改變了胚胎的正常基因,並將編輯後的胚胎轉移到孕育過程,這明顯是缺乏科學監管的行為。這項研究會導致的後果目前無法預測,而且完全沒有任何規劃嚴謹的臨床試驗。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會堅持在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來幫助數百萬人從遺產疾病中解脫出來,我們也希望他們後代能免受遺傳疾病的折磨。

事件回顧

2015 年,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利用最新的基因編程技術 CRISPR/Cas9 修改了人類胚胎 β 珠蛋白基因,以期望實現對地中海貧血遺傳病的基因治療。這是中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成功修改人類胚胎的 DNA,但卻受到了全球科學家的強烈抗議和批評。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召集全球各地的遺傳學家,在華盛頓共同舉辦第一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以探討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科學、倫理和社會問題。

經過各方的激烈討論,峰會最終發表了一份聲明,明確劃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紅線」:禁止出於生殖目的而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

然而,就在 2018 年 11 月 26 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有媒體曝出中國「科學家」賀建奎所開展的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已於 11 月誕生,引發全球熱議。

圖丨賀建奎(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涉及其中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也被曝出是莆田系,之後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否認了基因編輯嬰兒在該院出生,

26 日下午,在事件發酵數小時後,南方科技大學作出回應,賀建奎副教授(已於 2018 年 2 月 1 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 2018 年 2 月~2021 年 1 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同時,國內現已有超過 122 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對賀建奎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針對有媒體曝出的基因編輯嬰兒倫理審查申請或造假,深圳衛計委回應稱,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未按要求備案,已啟動倫理問題調查。

26 日晚間,國家衛健委發布聲明,表示對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組委會也就此事在會前發表聲明: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誕生的相關臨床協議是否符合這些研究的指導意見仍有待確定。希望峰會上的對話能夠進一步推動全世界對人類基因組編輯問題的理解。」

聲明原文如下:

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前夕,我們獲悉了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嬰兒的誕生。該項目的領導者賀建奎將於本周三(11 月 28 日)在峰會上發言。

眾多研究團隊就遺傳基因組編輯臨床試驗的開展標準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和爭論。有大量研究為開展相關臨床試驗提供了指導,其中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在 2017 年出臺的報告總結稱,類似的臨床試驗必須具備令人信服的醫學原因,並且僅在沒有合理替代方案的情況下,經過同行評審的臨床前研究,進一步明確潛在的風險和好處後,才可能會被允許,並且要保證最大程度的透明性和嚴格的監督。

該報告還指出,此類研究應謹慎對待並廣泛徵求公眾意見。它規定了一個監管框架,其中包含十個推薦標準和結構。第二份主要報告發表於 2018 年,由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委員會經獨立調查得出,其中強調了「應該允許對遺傳基因組編輯採取幹預措施」。導致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誕生的相關臨床協議是否符合這些研究的指導意見仍有待確定。

我們希望峰會上的對話能夠進一步推動全世界對人類基因組編輯問題的理解。我們的目標是幫助確保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能夠負責地進行,以造福整個社會。

針對賀建奎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最新進展,以及接下來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的最新動態,尤其是賀建奎在峰會現場的演講和回應,DeepTech 深科技將會持續追蹤並第一時間發回現場獨家消息。

相關焦點

  • 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回歸Crispr
    導語:近日,兩個月前全球轟動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初步結果已對外公布。透過這一事件的軒然大波,我們看到人們對Crispr的期望和恐慌。而冰山之下是Crispr的強大。讓我們通過本文,回歸Crispr本身。1.Crispr是什麼?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百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各方緊急發聲
    原標題:「基因編輯嬰兒」震驚全國!百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各方緊急發聲11月26日,人民網的一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稿件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文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兩位基因編輯技術開拓者針對「基因編輯嬰兒」 發聲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針對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開拓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詹妮弗·杜德納和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張鋒,於26日先後發表聲明。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乾貨 | 靠譜 | 實用CRISPR/Cas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廣東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調查組稱賀建奎私自組織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昨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發布消息稱,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基因編輯嬰兒」震驚全國!百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各方緊急發聲
    該文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事件不斷發酵,當天,上百名中國學者聯合署名發表聲明譴責;南方科大則表示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同時,深圳醫學倫理委已啟動對此事的倫理問題調查,國家衛健委要求依法依規處理,及時公開結果。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羅生門:人類歷史轉折點?還是醫學造假醜聞?
    今天上午,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在深圳誕生的事件轟動一時。然而,這一事件在下午卻出現了諸多疑雲。未經醫學倫理審查報備?午後新京報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獲悉,深圳衛生部門已介入核實「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此項試驗進行前並未經醫學倫理報備,官方正開會研究此事。這與此前網傳消息顯示的情況不符。
  • 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致命」缺陷曝光
    周一(6月3日),《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的一項通過超過40萬人的樣本分析的研究發現,攜帶兩個CCR5基因突變拷貝的個體死亡率會增加21%。當時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為了對抗HIV就導入了兩個CCR5基因突變拷貝。
  • 兩部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
    中新網1月21日電 1月21日,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1月21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調查組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
    央視新聞11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 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中國科學院院士: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許多疑點尚未明了
    2018年11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在中國健康誕生。報導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能天然抵抗愛滋病,並且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這對基因編輯嬰兒幕後的「操刀手」,是來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賀建奎的行為被科學家們強烈譴責。
  •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
    近期,有關媒體報導了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有關調查進展情況。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部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的回應近期,有關媒體報導了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有關調查進展情況。該事件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國家衛生健康委重申,科學研究和應用活動應當本著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
  • 英文媒體如何報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基因編輯嬰兒」的來龍去脈,我在這裡不做贅言。
  • 「基因編輯嬰兒」讓世界譁然,這位科學家的底線在哪裡?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的前一天,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驚動全球。這兩天,「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目前,所有涉事方均已澄清和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的主要負責人)關係。事件經過: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公布,兩部門深夜表態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 據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21日晚間,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分別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科技部表示,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人員及機構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國家衛健委回應稱,將根據廣東省及有關部門需要,配合做好後續處置工作。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11月26日,有報導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該報導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何爭議如此巨大?專家解析疑問
    張瑤 攝「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嬰兒 究竟危險在哪裡?
    去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雙胞胎誕生。此事迅速震動了中國和世界,引發輿論風暴,賀建奎被各界一致譴責。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據《Nature》報導,一名俄羅斯科學家Denis Rebrikov已經開始追隨賀建奎的腳步,計劃創造更多的基因編輯嬰兒。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公布最新臨床結果
    今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已被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接受,將在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作為口頭報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