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基因編輯技術開拓者針對「基因編輯嬰兒」 發聲

2020-12-0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針對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開拓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詹妮弗·杜德納和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張鋒,於26日先後發表聲明。

詹妮弗·杜德納:目前基因編輯不應用於人類生殖細胞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創始人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網站上發表聲明稱,目前基因編輯不應該應用於人類生殖細胞,這是在全球科學界達成共識的,負責此例基因編輯嬰兒的科學家必須對其行為作出解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網站報導截圖

杜德納認為,公眾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1. 該臨床報導沒有在任何同行評審的科學文獻上發表;

2. 因為數據沒有被同行評審過,基因編輯過程的準確度無法評估;

3. 就像美國國家科學院推崇的那樣,基因編輯在人類胚胎上的使用應僅局限於那些明顯未得到滿足的醫學需要,和那些目前沒有醫療手段可以解決的情況,推動這樣的認知變得更加迫切。

她還補充道,這則新聞不會影響臨床試驗應用基因編輯技術去治療成人和兒童的一些疾病。關於基因編輯,需要繼續進行公開、透明的探討,就像此次在香港舉行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就是一個討論的機會。

張鋒:安全措施出臺前,叫停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

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張鋒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他的團隊擁有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權。11月26日,張鋒在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網站上針對「基因編輯嬰兒」發表如下聲明:

我了解HIV給全世界帶來的威脅,但是就目前來說,通過基因手術修改胎兒身上的CCR5基因是風險大於好處的,更別說CCR5基因修改還容易使胎兒感染西尼羅河病毒。而且,我們現在已經有高效的醫學措施預防嬰兒從父母那裡感染HIV病毒。我支持叫停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這也是媒體報導CCR5試驗當中的做法,直到出臺周全的安全措施之後再開放。

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網站報導截圖

我不只是看到這其中的危險性,CCR5基因試驗還缺乏透明性,對此我感到深深擔憂。所有的醫學進步,基因編輯或者是其他領域,尤其是那些會影響到人類的,都應該非常謹慎,而且需要經過嚴格的試驗,並且需要和患者、醫生、科學家以及其科學工作者公開討論之後,才能進行公正的施行。

另外,早在2015年,國際醫學研究界就曾表示,在全社會未達成共識之前,推進任何有關生殖性的基因編輯工作都是不負責任的。這是2015年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發表的共識聲明。

我希望今年的峰會能夠對這條新聞的含義有更深層次的對話和討論,為人類社會如何能夠從基因編輯當中最大地獲益提供指南。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見習編輯 於音 校對 範錦春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雙雄在港同臺發聲
    值得一提的是,兩人各自領導的團隊目前正在進行 CRISPR 專利申請的訴訟,這次也是兩位 CRISPR 頂尖科學家極其罕見的一次同臺發聲。他也透露,自己並沒有想到第一例基因編輯嬰兒是在 CCR5 上做文章,如果換做是其他遺傳疾病,比如針對亨廷頓氏病,人們有足夠的理由去編輯相關基因,因為確實有治療方面的需要。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人譴責基因編輯嬰兒試驗濫用技術
    中青在線北京11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夢影 實習生袁文幻)針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26日宣布的「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 誕生一事,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共同發明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與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教授詹妮弗·杜德娜和華人生物學家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針對這一事件,昨天,多個部門進行回應。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百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各方緊急發聲
    原標題:「基因編輯嬰兒」震驚全國!百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各方緊急發聲11月26日,人民網的一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稿件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文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華西盧鈾教授:「基因編輯」技術抗癌!中國人在基因編輯上跌了跤...
    基因編輯有個別稱叫做「基因魔剪」,形容的正是它具備的神奇魔力。如此重要的技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卯足了勁加快研究速度,中國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就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刻,一位來自中國的「瘋狂科學家」擅自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並誕下兩位「基因編輯」的胎兒。
  • 「基因編輯嬰兒」遭科學界反對 技術發明人擔憂影響臨床研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青雲】11月26日,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2014年,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創造出定向突變的基因工程猴,這是有記錄以來首次在非人類靈長目動物身上成功使用此項技術。(來源百度百科) 人民網深圳11月26日電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詳情曝光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基因編輯嬰兒「死灰復燃」?科學家開始編輯人類卵子中致聾基因
    據 Nature 報導,今年早些時候宣稱準備用 CRISPR 技術創造能夠抵抗 HIV 病毒的基因編輯嬰兒的俄羅斯生物學家丹尼斯·雷布裡科夫(Denis Rebrikov),目前已開始對捐獻卵子進行基因編輯,但他的目的已經改變——不再改變 CCR5 基因,而是希望對與耳聾有關的
  • 基因編輯嬰兒,引發軒然大波……
    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消息一出,當事多方出面回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形成輿論關注熱點。 基因編輯嬰兒:法律明確禁止,各國共識「不得用於妊娠」 基因編輯即藉由一定技術,精確定位基因組的某一位點,並對該位點上的基因進行刪除、修改或者插入新的基因片段,實現對基因組的定點修飾,以達到修復缺陷或者治癒疾病的目的。此技術不僅可修改胚胎、消除遺傳病,理論上甚至能夠改變人的外貌,讓父母「設計嬰兒」。
  • 「基因編輯嬰兒」震驚全國!百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各方緊急發聲
    該文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南方科大: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賀建奎已停薪留職11月26日晚間,南方科技大學官網就此事發布聲明稱,有媒體報導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校方「深表震驚」。
  • 聚焦「基因編輯嬰兒」案件
    被告人為何要製造「基因編輯嬰兒」?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此事引起中國醫學與科研界的普遍震驚與強烈譴責。廣東省立即成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展開調查。2019年7月31日,南山區人民檢察院向南山區法院提起公訴。
  •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圖/視覺中國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志願者知情同意書顯示項目經費來自南科大■ 「『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 廣東啟動調查」追蹤昨日上午,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召開,因「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受到關注、並將在此會議上公布試驗數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並未現身。
  • 「基因編輯嬰兒」讓世界譁然,這位科學家的底線在哪裡?
    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的前一天,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驚動全球。這兩天,「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目前,所有涉事方均已澄清和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的主要負責人)關係。事件經過: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剛剛,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判決依據據新華社報導,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以來,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認識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獲得商業利益,即與廣東省某醫療機構張仁禮,深圳市某醫療機構覃金洲共謀,在明知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醫學臨床的情況下,仍以通過編輯人類正確的CCR5基因可以培育免疫癌症的嬰兒為名,將安全性,有效性未經嚴格驗證的人類遺傳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輔助生殖醫療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導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兩位女性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埃和珍妮弗·A·杜德娜,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方面的開創性工作。2018年底,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軒然大波,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也引發了倫理爭議。(參見財新周刊報導《基因編輯邊界何在》)……(本文來自新聞原創付費閱讀網站「財新網」。如有意閱讀全文,可直接訂閱。謝謝!)
  • 四問「基因編輯嬰兒」案件
    為何要製造「基因編輯嬰兒」?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此事引起中國醫學與科研界的普遍震驚與強烈譴責。廣東省立即成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展開調查。    賀建奎多年從事人類基因測序研究,同時是多家生物科技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投資人。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仍在微信傳播 華大基因闢謠並報案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仍在微信傳播 華大基因闢謠並報案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2月8日晚間,針對12月7日傍晚有微博發文表示「華大基因有大瓜要爆,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與現實完全不符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與現實完全不符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8日電 針對「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消息,華大基因8日晚間在官方微博「BGI華大」發布闢謠聲明稱,勿信謠,更勿傳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情節,與現實情況嚴重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