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4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課題組的研究論文「Ge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denovirus-Mediated Full-length Antibody, Cetuximab」。
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位居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位居第四位。研究表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其陽性率達60%~85%。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是首個在全球多個國家獲準上市、靶向作用於EGFR的人鼠嵌合型lgG1單克隆抗體,但昂貴的臨床治療費用極大地限制了該靶向藥的推廣使用。
上海巴斯德所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課題組研究生邢嫚等在研究員周東明的指導下,將全長西妥昔單抗基因克隆至非複製型黑猩猩腺病毒載體AdC68和人5型腺病毒載體Hu5的E1區域,得到了表達西妥昔單抗的AdC68-CTB和Hu5-CTB。研究發現,AdC68-CTB和Hu5-CTB表達的西妥昔單抗具有相似的生物學活性,同時在體外能夠通過抑制EGFR信號通路的激活,有效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系的增殖。腫瘤異種移植動物模型研究發現,AdC68-CTB和Hu5-CTB單次給藥能明顯抑制腫瘤生長,並且重組腺病毒單次給藥與商業化西妥昔單抗持續每周兩次給藥具有相似的治療效果。由於重組腺病毒載體具有表達效率高、製備簡單、安全性好等優點,並且已有相關藥物應用於臨床腫瘤治療,因此,重組腺病毒表達西妥昔單抗有可能發展成平價、便利、高效的臨床相關腫瘤治療新藥。
此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和上海巴斯德健康研究基金會等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