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巴斯德所結直腸癌基因治療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1-26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4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課題組的研究論文「Ge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denovirus-Mediated Full-length Antibody, Cetuximab」。

  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位居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位居第四位。研究表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其陽性率達60%~85%。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是首個在全球多個國家獲準上市、靶向作用於EGFR的人鼠嵌合型lgG1單克隆抗體,但昂貴的臨床治療費用極大地限制了該靶向藥的推廣使用。

  上海巴斯德所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課題組研究生邢嫚等在研究員周東明的指導下,將全長西妥昔單抗基因克隆至非複製型黑猩猩腺病毒載體AdC68和人5型腺病毒載體Hu5的E1區域,得到了表達西妥昔單抗的AdC68-CTB和Hu5-CTB。研究發現,AdC68-CTB和Hu5-CTB表達的西妥昔單抗具有相似的生物學活性,同時在體外能夠通過抑制EGFR信號通路的激活,有效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系的增殖。腫瘤異種移植動物模型研究發現,AdC68-CTB和Hu5-CTB單次給藥能明顯抑制腫瘤生長,並且重組腺病毒單次給藥與商業化西妥昔單抗持續每周兩次給藥具有相似的治療效果。由於重組腺病毒載體具有表達效率高、製備簡單、安全性好等優點,並且已有相關藥物應用於臨床腫瘤治療,因此,重組腺病毒表達西妥昔單抗有可能發展成平價、便利、高效的臨床相關腫瘤治療新藥。

  此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和上海巴斯德健康研究基金會等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2)局部進展期結腸癌的新輔助化療 和局部進展期直腸癌不同,局部進展期結腸癌的新輔助治療研究開展較少,2019年公布結果的歐洲FOxTROT是迄今為止最大型的針對局部進展期結腸癌新輔助化療的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6]。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或者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1995年之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取得C型肝炎病毒預防性疫苗研究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C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2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Gut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A trivalent HCV vaccine elicits broad and synergistic
  • 治療KRAS陽性結直腸癌,PLK1抑制劑臨床結果積極
    ▎藥明康德/報導 今日,Trovagene公司宣布,其在研PLK1抑制劑onvansertib,與Folfiri,Avastin(bevacizumab)聯合,作為二線療法在治療攜帶KRAS基因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CRC)患者的1b/2期臨床試驗中
  • 直腸癌近期研究進展一覽
    由於大多數結直腸癌相關的死亡都是由於轉移導致,因此找出導致結直腸癌轉移的相關信號通路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該研究為預防和治療結直腸癌的轉移帶來了新突破。doi:10.1016/j.cell.2019.01.036.
  • 上海巴斯德所: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原標題: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課題組在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研究論文《基於病毒樣顆粒的抗EV71/CA16雙價疫苗在小鼠感染模型上提供雙重保護作用》在國際疫苗學期刊Vaccine《疫苗》上在線發表。
  •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2018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1A在多種腫瘤中存在過表達能夠促進癌症進展。之前研究表明JMJD1A能夠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但是該分子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出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新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對結直腸癌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收集了801例結直腸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對照者血漿提取的循環腫瘤DNA(ctDNA),從中篩選出9個可用於診斷結直腸癌的甲基化標誌物,以及5個可用於預測結直腸癌預後的甲基化標誌物。  循環腫瘤DNA是腫瘤細胞釋放到循環系統中的基因組小片段,是一種特徵性的腫瘤生物標記物,就像是腫瘤細胞留下的「指紋」。
  • 「新進展」轉移性結直腸癌新藥進入3期試驗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一種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新療法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為快速通道,目前正在範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進行3期臨床試驗。Johnson,美國高級國家首席研究員,範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胃腸道癌研究計劃的聯合負責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試驗,針對已經接受(或不耐受)先前三項化療的患者;患者必須接觸過瑞格非尼和/或lonsurf。該試驗正在測試的藥物是氟喹替尼,它被設計用來阻止腫瘤的血管形成的新血管。它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近年來,免疫療法在腫瘤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為結直腸癌的治療打開了新思路,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也成為研究熱點。 前期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基因分型對免疫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大腸癌免疫治療主要獲益人群是基因錯配修復(dMMR)或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MSI-H)的患者,而這部分患者只佔結直腸癌整體人群的5%左右。因此,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仍需更多探索和突破,來使更多患者受益。
  • Gastroenterology:科學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結直腸癌的新方法
    ,前列腺素E2(PGE2,Prostaglandin E2)或能通過一種名為MIR675的microRNA來促進結直腸癌的轉移;研究者發現,相比未治療的小鼠而言,利用PGE2治療的結直腸癌臨床前模型小鼠會在肺臟和肝臟出現更多的轉移性病灶;臨床前研究證據表明,靶向作用microRNA或能帶來一定的治療潛力。
  • 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原標題: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JCO」新進展!三聯療法可顯著改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預後
    結直腸癌的進展。BRAF基因是一種原癌基因,如果出現了突變,身體患癌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而V600E代表的是BRAF基因最容易癌變的一個位點。經過大量研究證實,BRAF-V600E基因突變與癌症的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後都有重要聯繫。
  • 上海巴斯德所與中慧元通合作研發生產基因工程疫苗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6月16日宣布,與江蘇中慧元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因工程疫苗(畢赤酵母)在全球範圍內的研發、生產和商業轉化籤署合作協議。目前國內有5條新冠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同步開展,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和減毒疫苗;並且已經有5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個為滅活疫苗。此次上海巴斯德所和中慧元通公司開展的新冠疫苗合作項目,選擇的技術路線是重組基因工程疫苗。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細胞內部基因的變化是觸發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針對基因的一些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就要精準一些,顯得「高大上」,是不是比化療要好一些呢? 結直腸癌主要有5種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是其傳統的「三駕馬車」,手術和放療是局部治療方式,放療多應用於中低位直腸癌。
  • ...Erbitux(愛必妥)獲批一線治療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
    )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或聯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於對伊立替康化療無效的患者。TAILOR研究的首席調查員、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表示:「長期以來,Erbitux聯合化療,一直是治療RAS wt mCRC的一個標準護理方案,TAILOR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該方案用於一線治療的可能性。此次批准對中國患者而言標誌著一個重大進步,這些患者現在有了一種新的、急需的治療方案。」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那就不的不提到家族遺傳性疾病「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也叫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科學家們在研究這類疾病中發現超過90%的林奇症候群是由於錯配修復基因(MMR)突變引起微衛星不穩定(MSI)而發生的。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mall-molecule Targeting of Oncogenic RNA Demethylase FTO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在線發表於Cancer Cell。  靶向DNA甲基化酶或者組蛋白修飾酶的數個新藥獲批用於治療癌症,表觀遺傳學影響基因表達的化學幹預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上藥物新靶標研究的活躍領域。
  • 結直腸癌患者常有的基因突變,你存在嗎?
    在結直腸癌中一些基因已被證明存在重要影響: 01 APC基因 APC GENE APC (腺瘤性息肉基因) 是一種細胞通信中的腫瘤抑制基因。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已經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為結直腸癌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獲益。目前針對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的藥物主要為抗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多項研究證明,抗EGFR單抗靶向藥物的療效與RAS和BRAF基因類型密切相關。具體這些藥物的療效與不同基因突變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小編為您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