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看中國,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看雲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在昆明召開,除了我們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比較好之外,我們還擁有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自然保護區。同時,雲南優越的地理、氣候及地質歷史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食用菌。從物種數量看,全球已報導2500餘種,我國已知約1000種,雲南野生食用菌記載近900種,約佔世界食用菌物種的36%,佔全國的90%。雲南是當之無愧的"野生菌王國"。
據了解,2019年初,雲南省餐美協接到了為將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提供接待服務保障的任務通知。省餐美協除了在賓館飯店、社會酒樓做好食、宿兩方面的接待服務工作外,還將新書《菌臨天下》作為大會獻禮,向世人展示雲南人、中國人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和發展上的成就和貢獻。
據悉,2020年10月21日,在「衝刺四季度·2020年雲南省冬季美食促銷會」《菌臨天下》新書首發,《菌臨天下》是一本「可讀、可食」的書,全書近10萬字,精選圖片480多幅,收入了雲南市場上常見的野生食用菌,又有這些菌子的烹飪方法和最佳吃法,圖文並茂。
我們每一位昆明人都在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召開而積極準備著,從餐飲人角度,探尋雲南野生食用菌文化,推薦雲南野生食用菌美食,展示雲南野生食用菌科技產品,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重任。
當鮮美的野生菌和雲南人最愛吃的早點——米線相結合的話,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藏在花之城裡的雲魁過橋米線店,滿足了人們對「菌子云南」的所有想像。對於資深吃貨來說,不斷嘗試才是美食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雲魁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美味秘笈",就是雲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米線。
20世紀90年代,雲魁總廚中國名廚黃靜昆初到昆明學廚,一來接觸的便是以「鮮香」聞名的菌類食材。從老師傅那裡傳下來的經驗便是:做菜一定要原汁原味。對於菌類,吃便是要吃它的鮮,它的香。而今20多年過去,黃靜昆早已成長為一方大廚,各種菜餚做起來得心應手。但做菜一定要原汁原味,保留食材本真味道這一條被他銘記於心,甚至成為了他的做菜法則。
雲魁的菌香金湯,其中包括了虎掌菌、雞縱菌、松茸松露、雞油菌、羊肚菌等,這些野生菌的生長環境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外界汙染,是蛋白質、胺基酸含量豐富和脂肪含量極低、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較多的天然食品。雲魁的每一口濃香菌湯,都是一場與野生菌的親密接觸,是味覺的一次奢華體驗。
隨著省內消費者對野生食用菌喜愛程度的增加,省外、國外消費者對雲南野生食用菌認知度也不斷上升,「雲菌」品牌效應基本形成。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人們對食品營養和保健功能的需求不斷增加,雲南野生菌的食用不單單的是火鍋,野生菌的食用已被開發的淋漓盡致。
和菌類一樣,鮮香是過橋米線的一大特點。俗話說:「過橋米線,湯是關鍵。」 食客、廚師都明白一碗本味高湯對過橋米線的決定意義。為了保證高湯的美味,精選食材是第一步。在黃靜昆的帶領下,雲魁團隊走遍雲南16個地州每一塊土地,精選高山原生態放養一年以上的足欄土豬和土雞熬煮高湯,熬煮儘量釋放出豬骨和雞肉裡豐富的胺基酸,這就是一碗湯鮮味的來源。
人們都知道,早期的過橋米線,做法和配料比較簡單。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過橋米線,不再是一碗雞湯、一碗米線和簡單的幾種佐料。經過雲魁名廚的不斷創新、改進,過橋米線不僅僅是飽腹,更多的是一代人的記憶。
雲魁深耕產品只是希望在豐富我國餐飲食材多樣化、結構科學化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推動我國餐飲界健康發展,帶動野生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在一個時期內將成為餐飲美食界的一面特色鮮亮的旗幟。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認識雲南野生食用菌,喜愛雲南野生食用菌,食用雲南野生食用菌。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東方網企業宣傳資訊財經快訊,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