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宇宙「南極人」如何坑消費者的錢?

2020-12-06 虎嗅APP

最近股市漲得最兇殘的,恐怕就是茅臺了。從3月下旬開始,茅臺股價便一路上揚,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股價一度衝到1550.9元。不少朋友感慨,買茅臺酒不如買茅臺股呀。 但在茅臺衝上快車道的同時,另一支神奇的股票也同樣在飆漲,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南極電商。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貼牌大廠」南極人的口碑已經撲街到底,但作為南極人品牌的所有者,外界的爭議沒有阻擋南極電商在財富之路上的飛馳。 3月下旬起,南極電商的股價從最低9塊多飆漲到6月底的22.6元,漲幅接近133%,秒殺茅臺。 所以今天,我想來研究一下這家神奇的公司,和它背後的貼牌宇宙。  


01


 先科普一下南極電商的背景。這家公司的前身,就是家喻戶曉的南極人。 現在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南極人、南極人home、卡帝樂鱷魚、帕蘭朵、PONY COLLECTION等多個品牌。 


打開南極電商的官網,在主營業務一欄,只能看到空蕩蕩的「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移動網際網路營銷」和「其他服務」。「其他服務」則包括「保理業務」、「自媒體流量變現」以及標註了「該業務是公司逐步收縮的業務」的「園區平臺服務」和「貨品銷售」。


 


嗯,看到這個業務涵蓋,就能嗅出一絲脫實向虛的味道。


在淘寶上搜索「南極人」,你會發現發現南極人的品類涉足之廣,令人咋舌。

 



除了內衣襪子等紡織品,你還可以找到南極人品牌的足浴盆、蟑螂藥、口臭噴霧甚至乳貼。萬物皆可南極人。 我害怕接著往下翻,會不會發現南極人品牌的情趣用品或者太空梭。 


戰線拉得這麼長,莫非南極人真的想學雷軍自組生態鏈? 不,你還是想多了。 南極人早已經砍掉了它所有自營工廠和銷售環節,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賣吊牌公司,也就是惡名遠揚的貼牌大廠。 


根據2019財報數據顯示,南極人合作供應商數量有1113家,合作經銷商有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光是品牌授權,2019年就給這個公司賺了13億,佔據整家公司營收的33.2%。 A股電商毛利之王,國內頭號賣標狂魔,恐怖如斯。 如今的南極人,是一個純線上電商品牌,你只要願意付出150萬到200萬的價格,就可以獲得一家打著南極人旗號的天貓店。


每年,南極電商會按每家店鋪GMV(產品成交總額)的3%-6%抽成。 這筆錢,叫品牌服務費,買的是銷售南極人旗下特定品牌商品的權利。除此之外,京東店、唯品會店也同樣要花錢買,要接受抽成。 獲得了銷售權,還得有貨才能賣。 但南極人旗下早就沒有自己的工廠了,白牌商家只要拿著自己生產的,對應品類的貨,掛上南極人的吊牌,就是南極人的牌子貨了。而且因為這些吊牌都是官方認證,即使是雜牌血統,名義上也都是正品南極人。 這筆叫做標牌使用費。 這兩塊加起來,就是南極人的賣標方式了。 


南極人賣標有多賺錢? 南極人的標費大概是產品出廠價的8%~15%,而一塊吊牌的成本不到一塊錢,也就是經銷商每上架一件出廠價100元的衣服,南極人可以淨賺7-14元。南極人目前的財報數據來看,品牌授權的毛利率高達93%。 最賺的還不是南極人,而是買了標的授權經銷商供應商們。 在南方周末的一篇報導中提到過,兩件售價79元的牛仔褲,掛上南極人吊牌後,在南極人專賣店兩條售價129元。除去8元標費,還有42元利潤,血賺。 難怪南極人的賣標生意這麼好做。 

 

02


 和南極人一樣把賣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還有另外三家知名紡織品牌:俞兆林、北極絨、恆源祥。四家合稱四大賣標狂魔。

 


四大賣標狂魔雖然互為競品,但冥冥中命運一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賣標宇宙長達近30年的歷史。 神奇的是,這四家公司都來自上海,是正宗的310血統的企業。 紡織業,被上海人稱為「母親工業」,就是在上海灘,紡織業舉起了民族工業的大旗。 


1927年,沈萊舟先生在上海開辦了一家人造絲絨線號,名為恆源祥。到1949年,恆源祥已經成為了赫赫有名的「絨線大王」。而後新中國成立,恆源祥轉為國營。在文革期間,恆源祥被強制要求改名為大海絨線商店,並且業務大幅收縮到只有兩個門店。 


直到1987年,劉瑞旗接手了這家絨線商店。這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品牌經營大師,他充滿預見性地花200元註冊了 「恆源祥」商標。 事後來看,這200塊,後來成了恆源祥最核心的資產。劉瑞旗不僅是中國第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意識的管理者,而且經營理念領先全行業20年。 沒錯,賣標這件事,是恆源祥先動的手,而且比另外三大狂魔早了近20年。 


1991年,恆源祥將商標授權給了一家位於無錫藕塘的絨線廠,條件是收取一半的利潤。邁出了品牌授權模式的第一步。 恆源祥將這一模式稱之為「恆源祥聯合體」,其本質就是企業只負責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品牌授權,將輕資產做到極限。其他的生產、加工、銷售全部交給上遊工廠和下遊的加盟店。加盟商只要繳納100萬元的保證金,就能進入這個聯合體,參與恆源祥品牌的生產銷售。 


根據2005年的一份報導,當時社會上總共有4萬多名恆源祥銷售人員,5萬多名製造工人,70多家加工廠,5000多家加盟店。但這些沒有一個是恆源祥的僱員和資產,恆源祥有的,就是一個150人的品牌團隊。 說回保暖內衣。 不知道各位熟不熟悉「俞兆林」這個品牌?如果熟悉的話,說明你可能已經不是後浪了。 


在2000年前後,這個品牌曾被冠以「內衣大王」、「保暖內衣鼻祖」的頭銜。1997年,俞兆林的保暖內衣引爆市場,開創了保暖內衣這個全新品類。眾多從業者紛紛入局,包括恆源祥、北極絨和後來大火的南極人。 南極人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大獲成功,年銷售額達到一億元。 當時的保暖內衣技術,主要是通過在纖維裡內襯塑料薄膜,達到隔絕空氣流動,保持體溫的目的。這個算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但2000年,媒體爆料俞兆林內衣有一到兩層塑料薄膜後,輿論一片譁然,很多消費者發問:保暖內衣為什麼要賣那麼貴,不就是兩層塑料布夾一層棉花嗎? 俞兆林和整個行業面臨危機。  唯獨南極人早早地意識到了潛在危機,用全棉代替了化纖面料,並且與美國杜邦公司合作,研發了「棉+萊卡」保暖內衣,在這場危機過後得以加速擴張。 


03


真正讓南極人們成為國民品牌的,是進入新千年後的廣告大戰。 在央視這片主戰場上,南極人首先發難,斥巨資在黃金時段播出「南極人都市羽絨服」廣告,並且青睞葛優代言。很快,南極人成為國內鴨絨羽絨服的領先者。嘗到甜頭後,南極人陸續籤約徐帆、劉德華、袁詠儀,用廣告打出了名氣。 北極絨作為後發者,選擇了更具攻擊性的策略,他們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了一則明顯是針對南極人的廣告。 



廣告極為成功,市場上立刻掀起一場「鵝好還是鴨好」的大論戰,在消費者的心理說服上,北極絨成功地給南極人造成了打擊。 而北極絨另一則廣告更加深入人心,他們請來趙本山,喊出了那句地球人都知道的:「地球人都知道」。 



另外一邊,恆源祥搶到了央視新聞聯播之後,天氣預報之前最黃金的廣告時段,打出了「恆源祥,羊羊羊」的口號,而且創造性地將5秒的廣告連播3遍,不僅成功打響了品牌,也成為了全國人民的噩夢。 



順便說一下,北極絨和恆源祥的廣告語,都出自「精神攻擊系廣告狂魔」葉茂中之手。他的故事和案例也頗具傳奇色彩。感興趣的,可以在評論區扣個1,我有機會仔細聊聊這位神奇的廣告人。 至此,貼標宇宙四大狂魔已經全部出場,並且都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04

 

時間轉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紡織業受到強烈衝擊。來自歐美的訂單大幅減少,眾多代工企業紛紛倒閉。 就在這一年,南極人砍掉生產和銷售,轉型為「品牌授權」模式,推出了「NGTT」南極人共同體商業模式。南極人創始人曾經公開表示過,這份作業,是從恆源祥那裡抄的。 




也就在這段時間,北極絨和俞兆林也採用了同樣的做法。貼標宇宙正式形成。 巧合的是,就在08年,淘寶上線了B2C平臺淘寶商城,2012年改名天貓。2012年,南極人全面轉型線上,恆源祥也入駐天貓。天貓的出現,讓貼牌宇宙更加不可戰勝。 


阿里淘系的發展史,就是C2C到B2C的變遷史,流量和資源不斷地向品牌商家傾斜,而在品牌商家中,又更傾向於大品牌。 2013年,天貓店鋪開啟了邀請制,品牌入駐天貓難度陡增。如果你沒有自己品牌的天貓店,又不去找品牌做授權,那麼你將失去天貓巨量的用戶。


2015年3月31日之後,北極絨、恆源祥、南極人等品牌的天貓店不再接受新店申請,只能去置換,關一家舊店才能開一家新店。 南極人先人一步的嗅覺又一次發揮了作用,在新店申請關閉前,他們手上已經囤積了一大批天貓店,想要賣南極人的產品,不止要買標,更要花錢買店。 如果你現在去淘寶搜索,名字裡含有「南極人」的淘寶店鋪多達2900家以上,而天貓店也有500家以上。 憑著家大業大,南極人在天貓大打價格戰,通過高銷量和穩定的品牌溢價,獲得更好的搜索排名,牢牢鎖定內衣和家紡兩個品類的流量入口。 


左手拿住渠道,右手拿住品牌,南極人的吊牌生意就像一根兩頭甜的甘蔗,怎麼都是賺錢。 


05


一邊是賺的盆滿缽滿,另一邊是堪憂的品牌質量。 在網上隨手一搜,就能看到什麼一長一短的褲襪、漏水的足浴盆、充電冒煙的電加熱鹽袋、隨手一擼就會破的秋衣……南極人一直是各類不合格產品黑名單的常客。




南方周末報導中曾提到,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在賣標前,會要求廠家提供產品質檢合格證,而這些合格證在淘寶上花100塊就能買到。 品類鋪得太開,南極人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去監督各個廠商的生產規範。不少賣標的經銷商,會以工廠的名義購買南極人的吊牌,然後轉賣給小廠商,小廠商貼牌後,再交給經銷商去銷售。層層轉包後,產品質量的控制和追蹤更是無稽之談。 


在南方周末的報導裡,北極絨的銷售人員透露,如果經銷商因為產品質量被查處,他們也會盡力配合經銷商,該出具的證明都會幫忙出具,更不會處罰經銷商。

 


品控環節名存實亡。 除此之外,品牌對上下遊廠商更是缺乏控制。2011年,恆源祥的代工廠上海康強打著恆源祥的旗號搞起了「賣原始股」的非法融資,還通過傳銷發展下線的方式騙取會員費,涉案金額達到7億元。 


要知道,恆源祥已經是四大狂魔裡,對加盟商控制相對較嚴格的了。 在我看來,質量做的不好,並不一定是輕資產模式的鍋。純粹是太想賺快錢,不惜透支品牌價值的行為。相反,不少品牌得益於品牌授權和輕資產方面,反而能做出不錯的產品。 


玩品牌授權,迪士尼應該是祖師爺級別的。 作為版權狂魔,迪士尼有一套嚴格到變態的,被稱為FAMA(FACILITY AND MERCHANDISE AUTHORIZATION,生產設施商品授權)的審核機制。 


FAMA不僅考核生產質量,還要求被授權商至少有五年以上的行業經歷。甚至過往的薪資、考勤、消防演戲記錄都要核查。就算都過關了,迪士尼還會不定時搞突擊審查,徹底斷絕廠商應付了事和層層轉包的可能性。 要知道,一旦兩次突擊檢查不過,生產的商品就拿不到FAMA,意味著已生產的商品無法出貨,海關也不會放行,前期投入全部打水漂。如果你動動歪腦筋,把產品當成原單貨賣出去,那你還要做好面對地表最強法務的準備。 


除此之外,小米生態鏈和優衣庫,這些品牌,也都是輕資產模式,沒有自己的工廠。但小米會選擇少量入股生態鏈企業,達到控制產品的目的。而優衣庫不僅掌控產品設計和銷售,更是會派駐有經驗的工匠進入工廠指導生產,甚至催生出了申洲國際這種服裝代工領域的隱形王者。


06


前段時間有句話很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可能正好能解釋南極人、北極絨們為什麼能賣標賣得風生水起。 我從20年前開始,花大成本做廣告,樹立品牌開拓市場,如今終於到了能躺著收割的時候,憑什麼會輸給既沒有資本也沒有積累的初創品牌? 品牌是什麼?品牌是形象、認知、情感和消費意願的總和。


更本質一點,品牌是一種靠時間堆積起來的資本。 入局早,讓某些不求上進的老牌,成為了商業社會的門閥貴族。他們把持著流量、資源和名為品牌的資本,不遺餘力地固化市場,收割利益。 躺著貼牌就能賺錢,誰還願意搞原創做研發呢?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就這樣被不斷擠壓。 


這也許符合社會達爾文主義,馬太效應,贏家通吃。但究其本質,無非是劣幣驅逐良幣,堵死商業社會的流動性,其結果,就是壟斷和停滯。 於是30年來,紡織業只有中低端國民品牌,沒有高大上的全球巨頭。 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忙著收割,忙著透支品牌價值,忙著尋找躺著賺錢的方法,忙著擠壓新生品牌的生存空間。 所以最後,還是用一句趙本山老師的大實話要送給這些品牌: 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相關焦點

  • 「天使」與「惡魔」同體,南極人的貼牌生意是長久之計嗎?
    所以,你看到的所有南極人店鋪,都是真的「新南極人」,也都不是真的「老南極人」。南極人可以說是旁逸斜出,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品牌道路,那麼在看似獨特的品牌策略下,貼牌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南極人的品牌之路經過90年代的一路奔跑後,1998年,中國的紡織行業終於陷入產能過剩、設備落後、盈利低迷的困境。
  • 同樣是貼牌,為什麼「恆源祥」和「南極人」的口碑差別這麼大
    像我們這種剛畢業的「貧民窟女孩」就一般會選擇「恆源祥」和「南極人」這兩個牌子非常的響亮又實惠,價格又便宜。這兩個品牌一開始本來都是正兒八經地在做產品,通過產品質量積累了信譽和口碑。但是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其實這兩個品牌的商標都已經授權給很多代理商了,所以質量是非常難以保證的,大家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 停產10年卻一樣可以年入40億,南極人的貼牌之路,還能走多遠?
    說起南極人這個品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曾和俞兆林、恆源祥以及北極絨等三個品牌一起,並稱為四大國民品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而說到南極人最好的產品,當然就是它的保暖內衣了。然而,或許很多人也都發現了,曾經以保暖內衣為主營業務的南極人,如今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 貼牌創收13億 南極人瘋狂透支品牌
    來源:時代周報沒有工廠,卻因瘋狂賣「貼牌」而四處可見,作為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是一個褒貶不一的存在。近期,其旗下「南極人」品牌產品又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了。加上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南極電商的貼牌業務營收高達13.05億元。從股價上看,數月來,南極電商始終處於上揚狀態。據Wind數據顯示,自4月1日至7月10日的67日內,南極電商股價漲幅達106.59%。持續增長的業績、一片飄紅的股價,與之鮮明對比的卻是屢曝質量問題的貼牌商品,南極電商一本萬利的生意還能贏多久?
  • 靠著貼牌國外公司混的風生水起,南極人照貓畫虎卻被釘在恥辱柱上
    貼牌這個詞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顯然是很陌生的,作為一個在外貿領域混跡10多年的老司機,今天來給大家聊聊什麼是貼牌,然後再給大家講講中國某個大牌公司,利用自己早年積攢下來的人設不思進取來消耗自己的品牌價值。貼牌代工最早是從歐美傳入我國的,英文簡稱OEM,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蘋果,阿迪達斯,耐克,這些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只有自己的設計團隊或者只掌握該產品的核心科技,把最繁重低附加值的生產加工環節交給了中國的某個工廠,這在珠三角地區非常常見,而且不只是這些國際知名公司,很多國外的小經銷商也是自己設計一個LOGO傳到國內工廠,貼在中國的產品上就成了自己的產品。
  • 萬物皆可「南極人」!南極人早已不是南極人,你還買嗎?
    沒有南極人賣不出去的吊牌「我媽買了個燒水壺,看了一下還是南極人牌的,南極人怎麼什麼玩意兒都出啊?」近日,有消費者在微博上發了這麼一條吐槽,引來不少人的圍觀。大家發現,「南極人」這個品牌,早已跳出內衣的「舒適圈」,開始「大殺四方」了。
  • 貼牌的南極人,質量跟得上嗎
    本報長沙訊 熟悉南極人品牌的消費者,恐怕要大吃一驚了——電商平臺上,這個牌子的產品多得像「雜貨鋪」,從內衣、枕頭到床墊、羽絨服、牛仔褲、甚至連按摩椅、暖寶寶、汽車用品都有。近日,長沙市民王先生花25.9元網購了10雙南極人男士襪,但到貨後發現,襪子品質與南極人品牌在他心中的地位不符。原來,他買到的很可能只是「正品吊牌貨」。
  • 南極人質量不好?都是「貼牌」惹的禍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雙11」期間,不少消費者在線購置了保暖內衣、圍巾等防寒用品,其中必定繞不開一個品牌——南極人。南極人的覆蓋範圍不僅是內衣、圍巾等服飾,還跨界到了食品、床單等生活用品。
  • 從巨星代言到生產線全砍,貼牌大牌南極人還值得買嗎?
    兩年前,發福的錢楓在廣告裡「有兒有女」,捧著內衣、襯衫、電器,說全家都用南極人。內衣企業——這是過去的南極人。但內衣、電器、襯衫,並不是新時代的南極人。也不只是賣南極人的品牌,點進南極電商官網,會發現其同時還有南極人健康生活、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南極人HOME、南極人+、PONY。涉及內衣、電器、皮具、童裝、床上用品、男裝和化妝品多個領域,其中精典泰迪(童裝)和PONY(化妝品)圖片點進去未能跳轉到相應店鋪,不知是沒更新還是店鋪已下架。
  • 南極人領銜!四大保暖內衣全成貼牌貨,只賣吊牌不生產
    在十幾年前,南極人、俞兆林、北極絨、恆源祥是著名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並且劉德華、鄭少秋、趙本山等巨星代言。當時,這些都是價格不菲的大牌,然而如今很多人發現這四個牌子的產品在網上越來越便宜,並且各式各樣的生活家居似乎沒有它們不做的。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只要你有錢,不管什麼產品都可以貼上南極人的標籤。換句話來說除了商標其他「全」是假貨,因為南極人根本就沒有工廠。至於產品質量如何,南極人是不管的。早在2008年的時候,南極人就已經這樣做了。 當時南極人面臨轉型的局面,公司直接將自營環節全都「砍掉」,經營了多年的工廠也被賣了。當時的南極人就已經變成了南極電商,從那時候開始南極人就不再自己生產任何一件產品了。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標狂魔為什麼只有南極人最成功?
    >由南極人搭建,以消費者為中心,倡導「優質平價」的品牌理念,包括供應商、經銷商、平臺和等在內,以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為基礎的共同體。我想了一下,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即便有三槍這類的老牌國貨還在支撐,但是市佔率完全比不上做貼牌的南極人。
  • 同為貼牌,為何只有它「吃香」?一年賺13億,產品沒一個「真貨」
    說到這裡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南極人。誰能想到光是靠著「南極人」這3個字,老闆的財富就達到上百億之高了,然而南極人旗下的所有產品沒有一個是自己公司生產的。也就是說在市面上售賣的所有南極人品牌,除了商標沒一個是「真貨」。
  • 將學南極人「賣吊牌」?別被蒙在鼓裡了
    一到「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就會搞促銷、優惠活動去吸引消費者。今年「雙十一」期間,我國也有不少人開始「剁手」。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於線上購物,漸漸「摒棄」了線下購物。而這也導致,有不少線下實體店的日子是越來越難熬。近些年,服裝業難熬已經成為了不少的共識,就連一些服裝巨頭如今也是「舉步維艱」,如拉夏貝爾。
  • 回力樣品不合格,南極人質量被吐槽,你買的商品可能只有商標是真的
    不少品牌因為質量問題被查處,有些品牌因為出售商標沒有看管產品質量,也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吐槽。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也猜到這兩個品牌了,一個是回力,另一個就是南極人。回力這兩年來在鞋業市場的勢頭大漲,也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不過2020年剛開始不久,回力在市場就出現了問題。
  • 不生產、只掛牌,「南極人」們割了自己品牌價值的「韭菜」
    該是時候穿上秋褲了,打開淘寶,誒,咋全是南極人?這不對勁。南極人,不怕冷要認真算起來,南極人到今天已經22歲了,從當初保暖內衣行家到如今的貼牌帝國,南極人已然不再是溫暖的代名詞。南極人的貼牌帝國自2008年以後,市面上所有的南極人商品其實都不是南極人生產的,它可能來自北極人工廠、南極熊廠家,但只要得到了南極人的授權,它就是南極人牌商品。南極人不再是一個工廠、一家品牌,用流行的話講,這叫IP。
  • 南極人質量不好都是「貼牌」惹的禍?公司高管有話說
    「雙11」期間,不少消費者在線購置了保暖內衣、圍巾等防寒用品,其中必定繞不開一個品牌——南極人。南極人的覆蓋範圍不僅是內衣、圍巾等服飾,還跨界到了食品、床單等生活用品。然而這些產品並非南極人自身生產,而是由上市公司南極電商授權其他廠家和商家生產銷售。
  • 賣吊牌一年營收百億,你穿的南極人保暖內衣其實只有吊牌是真的
    那時候的南極人所有產品都是自己生產銷售的,但是到了2008年之後,南極人出現了「變化」。將生產端和銷售端的環節全部拋棄,還將旗下的工廠都賣掉了。往後不再致力於生產,而是開始經營品牌授權這一模式。也就是說以前市場中的南極人也許是個大品牌,不過現在只能算是「貼牌貨」了。
  • 史上最魔幻品牌:靠貼牌一年狂賺13億,市值超580億
    雖然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做得越來越大,但貼牌生意卻是一把雙刃劍,在追逐短期利益的同時,南極電商漸漸失去了對品質的把控。這也難免,畢竟從前有工廠的時候,南極電商和工廠是隸屬關係,可以對品質進行強有力的把控,但現在,隸屬關係變成了表面上的合作關係,你給我品牌用,我給你錢就拉倒了,品質把控力度自然隨之大打折扣。
  • 沒上央視315,南極人、恆源祥等「黑心」品牌就可以繼續恣意妄為了嗎
    四大品牌中,南極人擴張速度最快。2015年12月,其借殼上市更名為南極電商後,利潤保持持續增長。2019年度,南極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加上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南極電商的貼牌業務營收高達13.05億元,成為A股電商的毛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