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魔幻品牌:靠貼牌一年狂賺13億,市值超580億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新芽NewSeed

擁有一個史上最最最奇葩的商業模式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國貨品牌「南極人」完全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成立於1997年的南極人,最早的時候僅僅是一家內衣企業。

後來經過23年的不懈折騰,終於變成了涵蓋內衣、母嬰、服裝、床品&布藝、廚品、鞋品、服飾配件、戶外、家電等品類的全品類消費品牌。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南極人不斷擴張品類的背後,其實是源於其一個「神操作」。

這個神操作讓一家生產消費產品的企業在沒有一間工廠和代工廠的情況下,年收入高達39.1億元,2019年更是狂賺12億元。

不得不說,「城會玩」的南極人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魔幻的消費品牌。

南極人: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南極人真正讓大眾注意到的一件事是其股價飆升。

自今年3月下旬以來,南極人的股價由最低時每股10.2元,飆漲至最近的23.4元,短短三個多月時間,漲幅高達129%!

南極人涉及到的業務領域過於繁雜,因此很難找出一個完全能對標的競爭對手,不過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最牛股貴州茅臺的股價。

同樣是在3月下旬,貴州茅臺的股價最低時為每股996元,截至發稿,為每股1685元,漲幅為69%。

羅萊生活是家紡領域可以稱得上是南極人的競爭對手的,羅萊生活在3月下旬的最低股價為每股8.33元,如今為每股10.11元,漲幅僅為21%。

而在男裝領域可與南極人作對比的,是海瀾之家。3月下旬,海瀾之家的最低股價為每股6.18元,如今,為每股6.14元,漲幅為-0.64%。

看到這已經很明顯了,不知不覺,三個多月來,南極人的股價飛速飆升,並且仍在上漲通道之中。

在各行各均被疫情嚴重影響的當下,南極人的表現堪稱「牛啤」!

當然,不只是股價飆升,南極人的GMV也在超高速增長。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GMV。

GMV,是指南極人經銷商(南極共同體)在電商平臺銷售該公司品牌產品的成交總額。南極人每年按每家店鋪GMV的3%-6%抽成,即品牌服務費。

南極共同體GMV從2016年72.06億,增長到2019年的305.59億元,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62%。在各電商平臺增速放緩的2019年,南極共同體GMV依舊逆勢實現了49%的增長。

簡單來說,GMV越大,增速越快,南極人就越掙錢。

如果再把前面的羅萊生活和海瀾之家拎出來對比一下,你就能看出來南極人為啥「牛啤」了。

在家紡領域,南極人的三家核心店——南極人悠選、南極人杜尚、南極人微昊專賣店,在2019年的GMV增幅分別為107%、470%、863%,而羅萊生活旗下的羅萊家紡,GMV增長率只有3.87%。

在男裝領域,南極人的兩家核心店南極人恩盛和南極人歐馳專賣店,在2019年的GMV增幅分別為170%和656%,而海瀾之家的GMV增長率只有5.89%。

這樣的業績表現,用「碾壓同行」這個詞來形容,也不足為過。

5月10日,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人的購物車裡裝著的有八成都是國貨,90後的人均國貨消費金額達到5307元,居第一。

在95後的購物車裡,華為、小米和南極人更是取代了耐克、雅詩蘭黛和蘋果等國際大牌,成為他們的最愛。

沒有工廠和經銷商,照樣年入13億

講了這麼多,讓南極人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神操作」到底是什麼呢?

時間還得先倒退回2008年。當年的金融危機,給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南極人也在受衝擊之列。

然而這一年,卻成為了南極人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轉折年。

在此之前,憑藉不錯的產品質量和瘋狂傳播的電視廣告,南極人成為了中國馳名品牌。在保暖內衣等領域,其銷量和市場佔有率始終位居前列。

實際上,南極人雖然還是行業裡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但其銷量已經出現了下降趨勢,而且產品體系單一、價格混亂、款式老化等問題日益突顯。

與此同時,不斷有國外品牌入駐中國,高知名度和相對親民的價格廣受年輕消費者追捧。

南極人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勢必要另闢蹊徑,變革創新。

南極人創始人張玉祥當然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就此衰落,就在內憂外患、一籌莫展之際,天貓的出現與興起,讓張玉祥將目光瞄向了電商這條道路。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經過深思熟慮的南極人直接砍掉了工廠和經銷商,抓住電商紅利,做起了「品牌授權」生意。

南極人正式變成了南極電商——轉型成為一家電商服務型企業,這種模式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是很難想像的,你不得不佩服張玉祥的眼光。

不過,問題也隨之到來,既然砍掉了工廠和經銷商,那這麼多南極人的產品在哪生產?又靠誰鋪市場呢?

在南極電商官網上,這樣描述了南極電商的商業模式:2008年,打破原有格局,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

簡單來說,這樣的商業模式就是南極人不再自己生產產品,而是只專心於品牌建設,也就是品牌授權。

南極電商把自己的品牌「南極人」,授權給合作方,合作方取代了傳統意義上工廠和經銷商的角色,南極電商只要坐等授權費入袋就行了。

說得更通俗易懂點就是,我把我打下來的品牌給你用,你生產和售賣的產品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作為回報,你得給我點費用,從而實現輕資產運作。

到了2010年,轉型成功的南極電商在電商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2012年,南極電商又開啟了南極共同體商業模式,做起了產品生態鏈。

後來,這一系列的轉型動作被張玉祥解釋為,「當別人在賣產品的時候,我們賣品牌,當別人賣品牌的時候,我們賣服務。」

不過,張玉祥這種神操作帶來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2017年,南極電商的全品牌授權生產商846家,授權經銷商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這一年裡南極電商的總營收為9.9億元,品牌授權服務相關收入6.3億元。

到了2018年,全品牌授權生產商866家,授權經銷商4186家,授權店鋪5535家,總營收為33.53億元,品牌授權服務相關收入9.3億元。

2019年,南極電商的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再上一層樓,品牌授權生廠商高達1113家,授權經銷商高達4513家,授權店鋪高達5800家。

在授權數量持續飆高的同時,收益也大幅提高——總營收為39.1億元,其中品牌授權服務相關收入13億,利潤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4%。

奇葩商業模式是把雙刃劍

1997年,上海的冬天格外寒冷。當大多數人正依靠數套羊毛衫勉強挨過寒冬時,南極人的一項重量級發明,為所有人帶來了溫暖。

南極人牌保暖內衣的問世,依靠其更薄、更暖、更舒適的功能性,橫掃內衣市場,迅速風靡全國,成為幾乎人手一套的冬季必需品。

靠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天王巨星劉德華的代言,彼時的南極人成為了無數70後、80後乃至90後們最溫暖的記憶。

雖然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做得越來越大,但貼牌生意卻是一把雙刃劍,在追逐短期利益的同時,南極電商漸漸失去了對品質的把控。

這也難免,畢竟從前有工廠的時候,南極電商和工廠是隸屬關係,可以對品質進行強有力的把控,但現在,隸屬關係變成了表面上的合作關係,你給我品牌用,我給你錢就拉倒了,品質把控力度自然隨之大打折扣。

據統計,僅2018年,南極人就有14次登上國家質檢局部門以及地方消費者協會不合格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衝鋒衣到電推剪、捲髮棒等等,一個都沒逃過。其中,有5次是原國家質檢總局、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的國檢。

2020年3月23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2019年第二批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南極電商的旅行箱包也是榜上有名。

實際上,貼牌生意並不新鮮,阿迪達斯、迪士尼等國際企業都採納這種方式擴充其產品線。而這種生意的關鍵就在於品質的把控工作。

據相關媒體報導,南極人的經銷商向授權廠家進貨無需總部協調,只需要同授權工廠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工廠的名義購買南極人商標,然後自己去批發市場採購貨品,貼上牌再銷售。

對於消費者來說,大家常常是因為信賴南極人這個品牌,才會去買南極人的產品,然而很多人卻根本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南極人產品其實跟南極人毫無關係!

說實在的,貼牌生意並沒有錯,但就這種商業模式而言,品牌形象才是源頭,如果源頭都被汙染了,還想要繼續躺賺,這可能嗎?

目前來看,貼牌生意確實給南極電商帶來了更多營收、利潤,以及股市表現,但如果南極電商依舊無法嚴格把控品質,繼續消耗消費者對南極人的信任,那麼南極人這一品牌,走向深淵也只是時間問題。

你購買過南極人的產品嗎?你知道南極人的產品和南極人並沒有什麼關係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芽立場。

相關焦點

  • 史上最魔幻創業:他靠吊牌一年入帳40億
    「萬物皆可南極人」 南極人,一定是史上最魔幻品牌。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今年以來,南極電商股價迅猛飆升,從今年3月下旬的9.7元左右,一路飆漲至7月的最高點24.41元,短短三個月漲幅超151%,甚至秒殺掉了同時期貴州茅臺逾60%的漲幅。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而南極人是最有資格來回答這一問題的,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南極人,沒有一個是從南極人工廠出來的,因為南極人旗下0工廠。 成立於1997年的南極人,其實最早是以生產內衣為主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品牌卻逐漸「變了味」。以前只是生產內衣,後來旗下的產品包括內衣、母嬰、汽車配飾、保溫杯以及家電等多種品類。簡單點來說,任何你能想到的領域都能看到南極人的身影。
  • 同為貼牌,為何只有它「吃香」?一年賺13億,產品沒一個「真貨」
    誰能想到光是靠著「南極人」這3個字,老闆的財富就達到上百億之高了,然而南極人旗下的所有產品沒有一個是自己公司生產的。也就是說在市面上售賣的所有南極人品牌,除了商標沒一個是「真貨」。因為南極人早就走上了只賣吊牌為生的道路了,從今年上半年南極人的營收來看,達到16.26億元,歸母淨利潤達到4.31億元。
  • 中國小夥辭職創業,靠3毛錢的生意一年狂賺22億,壟斷半個地球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中國有一句話叫積少成多,那麼其實這也是一句非常勵志的一句名言,很多人都在用這句話來激勵著自己,也堅信這句話的人,有也有很多人,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而有一個人真正的做到了那我們來聊一聊,這個人他靠著三毛錢的生意一年狂賺22億壟斷了近百個國家,那現在她怎麼樣了呢
  • 消費者一直被蒙在鼓裡,他靠「三個字」躺賺140億,還在傻傻買單?
    不得不說,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注重「品牌」,他們認為品牌知名度越高,商品的質量就越好。正因為這個現象的存在,有的企業即使什麼都不幹,每年都能夠「躺賺」大把鈔票,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南極人這個品牌。
  • 貼牌創收13億 南極人瘋狂透支品牌
    來源:時代周報沒有工廠,卻因瘋狂賣「貼牌」而四處可見,作為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是一個褒貶不一的存在。近期,其旗下「南極人」品牌產品又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了。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營收增長37.89%。加上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南極電商的貼牌業務營收高達13.05億元。從股價上看,數月來,南極電商始終處於上揚狀態。據Wind數據顯示,自4月1日至7月10日的67日內,南極電商股價漲幅達106.59%。
  • 魔幻品牌南極人:工廠早就停產,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
    但是,由於有南極人的官方品牌授權,我們也不能說這些由合作工廠生產的產品就是假貨。過去一年,南極人的授權範圍還在進一步擴大。根據其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其最新合作供應商數量為1113家,合作經銷商為4513家,授權店鋪為 5800家,增幅分別為28.5%、7.8%、4.9%。
  • 起底國民品牌南極人:停產十年收入百億,一套神操作讓世界跪了
    財報顯示,2019年南極人銷售額高達304億,吊打中國各路品牌。更牛逼的是,南極人不僅風靡中老年人,而且還佔領了年輕人的心智。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南極人已經成為95後最喜歡的國貨品牌,僅次於小米、華為。中國多少年沒出現過「老少通殺」的品牌,南極人做到了。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在當前的商業模式中,品牌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品牌效應往往比產品本身的價值要高得多,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的增多和售價的提高。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藏」在中國的外企巨頭,每年狂賺1600億,卻被當成國產品牌
    ,但是很多品牌早就已經被外國企業收購,也就變成了外國品牌,而金龍魚也是如此,雖然在糧油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每年從中國賺走1600億,但其實是「藏」在中國的外企,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 益海嘉裡公司的分布在我國也是十分廣泛的,光是企業就超過了100家,而且涵蓋了35個城市,旗下還有16個糧油品牌,而金龍魚是這些品牌中賣得最火的一個品牌。 在糧油市場中,中糧集團的福臨門和金龍魚一直是彼此的競爭對手,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兩家公司還是合作關係,因為雙方都出了資金一起建立了油脂廠,但其實實際控制權還是在益海嘉裡手上。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肯定是:兼而有之。但當二者只能選其一時,相信有部分企業會選擇後者,比如南極人。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是中國首創保暖內衣概念的品牌,憑一句「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迅速佔領市場。曾先後聘請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海清等一線明星作為代言人,在4月內創下了1個億銷售額的記錄。
  • 牧原股份3季度暴賺100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3季度暴賺100億!「豬中茅臺」又火了:1天淨賺1個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中國基金報  記者王建薔   節後首個交易日盤後,兩大千億豬企公布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   生豬養殖龍頭股牧原股份(72.580, -1.42, -1.92%)勢頭依然強勁,第三季度預盈100億-105億元,同比增長5.5倍-5.8倍,前三季度預盈大增14倍。   估算下來,第三季度牧原股份一天淨賺超過1億元,一個季度的淨利潤與整個上半年持平。
  • 安徽首富:36歲科長下海,靠小小的瓜子成就120億身價,市值215億
    難以想像的是,一粒瓜子大概1分錢,有人卻是憑藉著它一年賣了40多億元,甚至「嗑」出了一個市值215億的上市公司!他在36歲時辭去科長這個「鐵飯碗」,靠一根棒棒冰起家,隨後又盯上了瓜子行業,用了13年把瓜子生意帶到深交所,成為「炒貨第一股」。更是憑藉著小小的瓜子,賣出了120億的身價,成了安徽首富!他就是洽洽食品創始人陳先保。
  • 靠小小的掃地機器人,一年淨賺超7億,僅用6年創造出260億市值
    這意味著,石頭科技在過去一年間,僅靠著小小的掃地機器人便淨賺超7億,同比暴漲154.52%。據公開資料顯示:石頭科技誕生於2014年,其主營業務便是智能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硬體的設計、研發、生產以及銷售。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石頭科技是繼華米和雲米之後,小米生態鏈中第三家上市公司。其日常主要業務便是為小米提供米家掃地機器人、米家手持吸塵器等清潔設備。
  • 中國最賺錢的衛生紙:靠賣紙巾賺100億,品牌力壓清風維達排第一
    中國最賺錢的衛生紙:靠賣紙巾賺100億,品牌力壓清風維達排第一所謂的行行出狀元,看似不起眼的衛生紙行業,卻成就了一個人的百億夢,這個人被稱為是中國衛生紙之王,已經靠著衛生紙做到了56億的身價,公司市值達到了100億,品牌力壓清風和維達排名衛生紙行業第一
  • 市值5000多億美元,超全球五大車企之和,特斯拉憑什麼
    現在,特斯拉的市值已經高達5000多億美元,而世界五大車企的市值之和才4000多億美元。以2020年11月25日股價計算,豐田汽車約1975億美元,通用汽車約650億美元,福特汽車約375億美元,大眾集團約984億美元,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約316億美元,特斯拉的市值超過了它們之和。特斯拉憑什麼?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大家熟悉的「南極人」這個品牌已經「爛大街」了,而且產品質量也是經常為人所詬病。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世界體壇最富之人!喬丹如何賺到21億美金?
    喬丹到底靠著什麼在退役後賺了21億美元? 喬丹身家到底有多少? 喬丹是當今世界體壇最富有之人,上個月《福布斯》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喬丹以21億資產排名第1001位,而2014年時喬丹才進入億萬富翁的行列。排在第二位的是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他的資產為8億美元。
  • 南極人僅靠賣商標年入13億?千柚帶你解析商標的財富密碼
    從這一年起,它砍掉了工廠和經銷商,開始在「品牌授權」的領域裡高歌猛進,經過多年仍持續保持野蠻生長態勢。千柚監測到,2019年,南極人最新合作供應商數量為1113家,合作經銷商為4513家,授權店鋪為 5800家,增幅分別為28.5%、7.8%、4.9%。這一年,南極人靠品牌授權狂賺13億,成為業界的新神話。被授權方為什麼需要商標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