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名以食為天」,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油自然是不可缺少的。而說起食用油的選擇,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金龍魚,畢竟在電視廣告或者是各大超市裡,這個品牌十分常見,可以說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了。
我們平時在超市裡能見到很多名字聽著就像國產的品牌,比如哈爾濱啤酒、中華牙膏等,因為名字十分中國化,這些聽起來像是國內本土的品牌,但是很多品牌早就已經被外國企業收購,也就變成了外國品牌,而金龍魚也是如此,雖然在糧油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每年從中國賺走1600億,但其實是「藏」在中國的外企,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
金龍魚是「益海嘉裡」的一個旗下核心品牌,但同時「益海嘉裡」又是早已在新加坡上市的「豐益國際」子公司,所以這樣來看,我們平常吃的金龍魚算是一個外國品牌。
益海嘉裡公司的分布在我國也是十分廣泛的,光是企業就超過了100家,而且涵蓋了35個城市,旗下還有16個糧油品牌,而金龍魚是這些品牌中賣得最火的一個品牌。
在糧油市場中,中糧集團的福臨門和金龍魚一直是彼此的競爭對手,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兩家公司還是合作關係,因為雙方都出了資金一起建立了油脂廠,但其實實際控制權還是在益海嘉裡手上。
漸漸的,益海嘉裡在中國糧油行業穩住了根基,還擴大了自己的生產規模,建立了7個和中糧集團沒什麼關係的新廠。於是中糧集團便想著和益海嘉裡斷掉合作關係,自己做品牌,之後便誕生了「福臨門」這一品牌。
於是,金龍魚和福臨門的競爭在糧油市場漸漸變得激烈起來,不過目前金龍魚依然佔著上風,福臨門緊追其後,不過,益海嘉裡金龍魚於今年的10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已突破3000億,不得不說金龍魚無疑是「食用油一哥」。
值得一提的是,益海嘉裡背後還有一個母公司,是世界五大糧商之一的豐益國際,這個公司的來歷不小,它是世界五大糧商之一,在多個國家擁有超過900家工廠,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萬名,並且產品暢銷超過50個國家。在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豐益國際排在第285位。
說起豐益國際,不得不提起它的實際掌管人,他就是郭鶴年,是馬來西亞的首富,1923年出生於福建福州,在香港擁有大量酒店、豪宅、商場等資產。而且還以128億美元的財富值排在2019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04位。
除了香港有資產外,在大陸也有屬於郭鶴年的商業版圖,在20世紀80年代,北京急需建立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很多國外的財團表示對這個項目感興趣,但是由於提出的條件苛刻,導致項目遲遲沒有進展。
於是郭鶴年便接手了這個項目,但時間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後來的國際貿易中心已經成為北京重要地標建築群,同時也是中國首個中央商務區。當時郭鶴年花了5.3億美元建成北京國際貿易中心,而如今,國貿每年能收回超50億的租金。
總的來說,我國還有很多品牌都讓我們誤以為是國產品牌,但實際上是外國企業,不過這些外國企業入駐國內品牌一方面是對國內品牌起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是不斷壓縮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給國產品牌無形之中造成了壓力,這樣的情況是好是壞?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