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年賺4000億,卻進外國人的口袋!壟斷中國市場的品牌有哪些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金融小清新

金龍魚調和油,對於很多國人來說,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黃曉明楊穎夫婦就還曾為其葵花籽油做過代言。然而,我們天天吃的金龍魚,卻不是一個國產品牌。它壟斷了中國40%的市場。在2018年,金龍魚就賺走中國4000多億,相當於每天就賺了11億。

事實上,金龍魚這個品牌是益海嘉裡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其歸屬於新加坡豐益集團和美國ADM公司。益海集團還參股了中糧旗下魯花等品牌的糧油加工,可以說我們買的每一桶食用油,這兩家公司或多或少地拿走一部分錢。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食用油被國外品牌長期制霸,國內沒有一家本土品牌可以與之抗衡。作為每日幾乎要用到食用油,且還是人口大國,在全球糧油企業前四的排名,卻沒有一個企業是中國的。

其實,還有很多我們眼中的「國產」大眾品牌,實際上不是中國的本土品牌。例如,養樂多。自2002年養樂多進去我國,其銷量只增不減。2018年在中國每天的養樂多就賣出了750萬瓶。中國顯然已成為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市場。此外,還有我們熟知的飄柔洗髮水,是美國寶潔旗下的品牌;中華牙膏之前是國產的,後來則被聯合利華收購大家還知道哪些我們眼中的「國產」品牌是國外的,一起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藏」在中國的外企巨頭,每年狂賺1600億,卻被當成國產品牌
    ,但是很多品牌早就已經被外國企業收購,也就變成了外國品牌,而金龍魚也是如此,雖然在糧油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每年從中國賺走1600億,但其實是「藏」在中國的外企,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 益海嘉裡公司的分布在我國也是十分廣泛的,光是企業就超過了100家,而且涵蓋了35個城市,旗下還有16個糧油品牌,而金龍魚是這些品牌中賣得最火的一個品牌。 在糧油市場中,中糧集團的福臨門和金龍魚一直是彼此的競爭對手,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兩家公司還是合作關係,因為雙方都出了資金一起建立了油脂廠,但其實實際控制權還是在益海嘉裡手上。
  • 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的金龍魚IPO,欲衝擊創業板一哥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金龍魚的母公司益海嘉裡旗下包括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等多個市場知名品牌。不僅如此,據尼爾森數據顯示,該公司旗下的多個產品在渠道市場份額的排名都是第一!不僅如此,在今年的上半年,在疫情的大環境下益海嘉裡也以10.53%的同比增長實現了869.73億的營收收入;實現歸母淨利潤30.08億元,同比增長88.35%。貳第二個想不到:金龍魚並不是國產品牌!
  • 「藏華」32年,一年賺走1600億,卻被國人一直當成國產品牌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龍魚品牌最初被中國消費者視為一個中國品牌。然而,通過對金龍魚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它是一種"假冒的國產產品"。據了解,金龍魚品牌由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裡集團所有。雖然益海嘉裡的總部在北京,但卻是外國品牌。益海嘉裡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共同投資的。
  • 金龍魚上市首日市值超2000億,但無緣創業板第一
    市值暫排創業板第五  作為創業板史上IPO募資規模最大的企業,金龍魚此次上市頗受市場關注。  招股書顯示,金龍魚此次IPO共發行5.42億股,發行價為25.70元/股,合計募集資金138.7億元。本次發行後,金龍魚總股本為54.22億股,其中近3.57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將自上市之日起開始上市交易。
  • 金龍魚上市的背後,馬來西亞首富的商業帝國
    10月15日,上市首日,金龍魚上漲117.90%。市值達到3000億,比之前市場預估的高了1000多億,一躍跳上創業板第三!這簡直是野生黃河大鯉魚。2019年,金龍魚的營收規模相當於2個茅臺,9個海天味業。很多人覺得它就是下一個消費神股。從1991年進入中國市場,金龍魚已經叱吒近30年。儘管金龍魚的品牌在國內家喻戶曉,卻鮮少有人了解益海嘉裡。
  • 中國小夥辭職創業,靠3毛錢的生意一年狂賺22億,壟斷半個地球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中國有一句話叫積少成多,那麼其實這也是一句非常勵志的一句名言,很多人都在用這句話來激勵著自己,也堅信這句話的人,有也有很多人,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而有一個人真正的做到了那我們來聊一聊,這個人他靠著三毛錢的生意一年狂賺22億壟斷了近百個國家,那現在她怎麼樣了呢
  • 佔據中國40%市場的金龍魚 到底是什麼來頭?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金龍魚佔據中國40%的市場,它到底是什麼來頭?自古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滿足老百姓一日三餐調味之餘,油鹽醬醋也逐漸走出廚房角落,開始登上資本舞臺。繼「醬油一哥」海天味業登上資本市場舞臺之後,著名糧油品牌「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也向深交所創業板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正式開始衝刺A股IPO。金龍魚的背景說到金龍魚可能是家喻戶曉,但它卻不是中國本土企業。金龍魚的母公司是益海嘉裡,而益海嘉裡是豐益國際在中國投資的全資子公司。
  • 「外資巨頭」金龍魚為什麼著急了?
    在中國企業史上,這是一個充滿了起點感的年份。如今的巨頭,如海爾、聯想、華為等都在這一年迎來轉機。 金龍魚也不例外。 經商風潮席捲而來,國有企業也在進行改革。1993年,計劃經濟終結,國企不再有補貼,散油價格暴漲,逐漸與「金龍魚」價格對齊。不少消費者抱著嘗試的心理,開始購買小包裝油。金龍魚自此打開市場,開始大展拳腳。
  • 趨勢:阿里×太平洋證券:3大方向,撐起4000億口腔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太平洋證券研究院2020年種植+正畸+兒科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19億,用2017年市場規模880億倒推出綜合市場規模為315億,若按照歷史的4.24%複合增速來看,2020年綜合市場規模356億,因此我們得出2020年口腔市場總規模1419億。
  • 「千億糧油巨頭」金龍魚,憑什麼走進14億中國人的餐桌?
    目前,金龍魚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70餘個,並一步步包圍14億中國人的餐桌。 它是如何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壯大為創造價值的參天大樹?14億中國人的餐桌。 金龍魚,憑藉優質的中國產稻米油,在海外市場收穫了良好的口碑,2018年,益海嘉裡金龍魚推出的國產稻米油產品正式登陸日本市場,打破了日本國產稻米油壟斷的格局。
  • ...國產化專題:工藝控制與量測設備-國際品牌壟斷市場,但國產品牌...
    全球工 藝控制與量測設備主要被KLA、應用材料、Hitachi壟斷,國產品牌上海睿勵、 中科飛測、上海精測半導體均在國內晶圓產線上有訂單突破。 報告要點 全球前道工藝控制與量測設備市場規模約58億美元。
  • 金龍魚上市背後的國內糧油三十年暗戰 民族糧油復興坎坷
    1987年嘉裡集團及下屬嘉裡糧油為開拓中國內地糧油市場,郭孔豐被派往中國內地和當時的中糧集團合資,在深圳設立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 1988年南海油脂開始建設,針對當時大陸居民習慣使用散裝油的痛點,小包裝食用油被開發出來,金龍魚品牌於1991年誕生。
  • 金龍魚3800億市值下的榮光與隱憂
    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自不待言,海天味業和涪陵榨菜等也都是市場公認的白馬股。不久前上市的金龍魚(300999.SZ)也呈現出了消費牛股的屬性。若以發行價計算,其股價漲幅已經接近兩倍,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最新市值為3774.5億,市盈率超50倍。
  • 金龍魚:國內糧油巨頭登陸創業板
    來源:巨豐投顧作者:秦亮;編輯:趙佳怡這次資本市場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改善A股質地、鼓勵優質公司上市。科技、成長、創新型公司大部分去科創板,傳統領域已經成熟的霸主上主板或創業板。比如現在有:醬茅—海天味業(603288)、水茅—農夫山泉(09633.HK)、醋茅—恆順醋業(600305)。現在來了油茅——金龍魚(300999)。我們簡單來了解下金龍魚。
  • 我國人工晶體市場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
    不過,目前我國人工晶體市場幾乎都被國外品牌壟斷。國產和進口晶體差價20倍「進口的晶體基本上都是摺疊的,也被稱為軟式晶體。相比之下,國產的硬式晶體質量和穩定性上都很差。」談起國產人工晶體的現狀,解放軍總醫院眼科主任李朝輝直言不諱。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也就是說,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只用授權給其他代工廠就可以「躺賺」了。所以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南極人,只是有「南極人」的商標而已,質量參差不齊。 據了解,現在南極人的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00多家,授權的商鋪達到了4000多家,曾經家喻戶曉的大品牌,現在徹底走上了「賣吊牌」的道路。
  • 經濟學小知識:市場競爭和壟斷有哪些類型?從某科技股暴跌聊起
    標準石油公司於1870年成立,最初是一家純粹的煉油廠,後來成為一家完全整合的工業巨頭,當時在美國的煤油精煉領域擁有90%的市場份額。  它的肢解正式開啟了壟斷和反壟斷雙方延續至今的拉鋸戰。    在壟斷市場中,有一種叫「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的說法,意思就是某些個別行業必須投入巨大的研發才可能生產出質量好且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例如醫藥和晶片行業。  壟斷自然而然的形成是因為行業門檻太高,只有極個別超大型企業才有實力經營,並掌握絕大部分行業的核心技術和專利。
  • 一年賺走1671億,品牌一直被誤認是國貨,背後老闆卻是新加坡首富!
    1962年,在包攬了全馬來西亞的食糖銷售,郭鶴年被稱為馬來西亞的"糖王"。 這僅僅是個開始,在銷售量日趨增多後,他決定不斷擴大甘蔗種植園,於是食糖產量不斷增加。1976年,郭鶴年購買了馬來西亞糖廠93.3%的股份。據媒體報導,郭氏集團控制了國際糖業市場的10%的份額。郭鶴年也成為更高的"亞洲糖王"。
  • 中國最賺錢的衛生紙:靠賣紙巾賺100億,品牌力壓清風維達排第一
    中國最賺錢的衛生紙:靠賣紙巾賺100億,品牌力壓清風維達排第一所謂的行行出狀元,看似不起眼的衛生紙行業,卻成就了一個人的百億夢,這個人被稱為是中國衛生紙之王,已經靠著衛生紙做到了56億的身價,公司市值達到了100億,品牌力壓清風和維達排名衛生紙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