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瓶賣2.2元的酸奶,沒電商也能年賺40億,很多人以為是國產品牌
當年還小的時候,一直以為美特斯邦威是一個外國的牌子,後來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從小到大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國產品牌。其實,被名字欺騙的產品有很多,比如小時候我們以為康師傅是中國的品牌,後來才發現是日本的。現在又有一個名字被大家發現,它並不是國產的飲料,它便是養樂多。
-
靠一瓶2.2元的酸奶,年賺40億,很多中國人卻誤以為是國產
但是很少並不是代表沒有,日本就有一款飲料從推出市場到現在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這款飲料也很有可能成為一款百年飲料的企業,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我想很多人都喝過,那酸酸甜甜的味道還是相當讓人著迷的。自從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就相當受歡迎,從每天銷售近6萬瓶,到2018年這個數據已經上漲到750萬瓶,差不多每分鐘有5200瓶養樂多被買走。
-
價格僅2.2元的酸奶,卻年賺40億,這家日本飲料被誤認成中國品牌
目前國人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很多外國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企圖分得一杯羹。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國外品牌都能在國內市場獲得成功,文化差異讓不少海外知名廠商在與國產品牌競爭中相繼舉起白旗。當然,也有部分廠商成功地進行了本土化改造,並且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
不靠電商,一瓶只賣2.2元的酸奶年賺40億,一直被誤認是國產品牌
乍一看,是不是覺得這四個都是國產的牌子,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四個之中有一個外來的品牌,那就是養樂多。1930年可以說是養樂多的誕生之年,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活性乳酸菌在今年由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的博士代田稔對乳酸菌的強化培養試驗成功,於是,這個強化後的菌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即"代田菌"。
-
「藏」在中國的外企巨頭,每年狂賺1600億,卻被當成國產品牌
,但是很多品牌早就已經被外國企業收購,也就變成了外國品牌,而金龍魚也是如此,雖然在糧油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每年從中國賺走1600億,但其實是「藏」在中國的外企,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於是中糧集團便想著和益海嘉裡斷掉合作關係,自己做品牌,之後便誕生了「福臨門」這一品牌。 於是,金龍魚和福臨門的競爭在糧油市場漸漸變得激烈起來,不過目前金龍魚依然佔著上風,福臨門緊追其後,不過,益海嘉裡金龍魚於今年的10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已突破3000億,不得不說金龍魚無疑是「食用油一哥」。
-
這個河南人半年賺1千多億,先捐2億給武漢,再捐8億給西湖大學
最近上半年許多人都在感嘆賺錢難。因為行情不好,許多公司都紛紛倒閉了,很多實體店也紛紛關門了。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河南人卻爆發了,半年就賺到1千多億。這個人就是中國豬王秦英林。秦英林是牧原股份的老闆,如今說到這家公司許多人已經不陌生了。
-
一年賣出3億瓶,淨利潤超過農夫山泉,又一「國產汽水」品牌崛起
來源:EMBA微金一年賣出3億瓶,淨利潤率超過農夫山泉,又一國產汽水崛起,汽水市場或將迎來新挑戰。作為西安的國民飲料,冰峰汽水至今已有72多年歷史,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它甚至與涼皮、肉夾饃一起,被稱為「三秦套餐」。如今,冰峰這一在西安無人不曉的套餐精髓,打算在A股上市。前不久,北京汽水品牌北冰洋傳出將納入上市公司的消息。
-
「偽日系」泛濫:其實這些商品都是國產
據了解,元気森林前5個月的業績表現,分別為7400萬+、3900萬+、1.2億+、1.7億+、2.6億+,粗略算來五個月賣出6.6億。 雖其旗下的氣泡水和茶飲與其他品牌相比,普遍要比同類產品貴50%,甚至是100%,但是近一年仍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據媒體報導創立僅4年,元気森林估值已達40億元。
-
「藏華」32年,一年賺走1600億,卻被國人一直當成國產品牌
其中,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糧油品牌可謂家喻戶曉,但在裡面金龍魚最為出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龍魚品牌最初被中國消費者視為一個中國品牌。然而,通過對金龍魚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它是一種"假冒的國產產品"。據了解,金龍魚品牌由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裡集團所有。雖然益海嘉裡的總部在北京,但卻是外國品牌。
-
很多人把2元的農夫山泉當做礦泉水,卻質問百歲山為什麼賣3元
典型品牌:農夫山泉 所以你會看到農夫山泉的瓶子上標註的是飲用天然水,而不是礦泉水,很多人總以為農夫山泉是礦泉水,其實是不對的。 無奈,儘管價格不便宜,但是許老闆覺得賺不了大錢,還費神費力,不如賣房子來錢快,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恆大冰泉被賤「賣了」。 這樣的過程對一個品牌來說是個糟糕的事情。
-
金龍魚年賺4000億,卻進外國人的口袋!壟斷中國市場的品牌有哪些
來源:金融小清新金龍魚調和油,對於很多國人來說,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黃曉明楊穎夫婦就還曾為其葵花籽油做過代言。然而,我們天天吃的金龍魚,卻不是一個國產品牌。它壟斷了中國40%的市場。在2018年,金龍魚就賺走中國4000多億,相當於每天就賺了11億。事實上,金龍魚這個品牌是益海嘉裡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其歸屬於新加坡豐益集團和美國ADM公司。益海集團還參股了中糧旗下魯花等品牌的糧油加工,可以說我們買的每一桶食用油,這兩家公司或多或少地拿走一部分錢。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食用油被國外品牌長期制霸,國內沒有一家本土品牌可以與之抗衡。
-
又一國產牙膏崛起,擊敗2大外資品牌,三年賣出6億支成行業第一
讓很多中國人想不到的是,這兩個大家非常熟悉的牌子,竟然不是國產品牌。 我國人口已經達到14億,人口多市場大,對於很多國外產品來說,中國市場是很有誘惑力的。就比如高露潔、佳潔士這兩大牙膏牌子,進入中國時間已有二三十年,極力「中國化」,默默地「潛伏」在中國,然後憑藉中國這個大市場瘋狂撈金。
-
「一隻酸奶牛」2.31億收購案或生變?新乳業:商標訴訟不構成負面影響
1月12日晚,新乳業在回復關注函時表示,「一隻酸奶牛」核心商標正常使用,此商標訴訟不構成負面影響。不過從股價上看,1月5日新乳業漲停後便進入下跌趨勢,截止1月13日收盤,新乳業報19.92元/股,跌2.73%。
-
虧損近1億,又一國產品牌跌落神壇:上海家化如何背水一戰
2014年以來,國內化妝品市場規模3000億增長到5000億,在國內化妝品市場中,上海家化和珀萊雅是其中最被看好的「國貨之光」,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上海家化,一個120多歲的老品牌還能玩得轉時尚新潮的化妝品嗎給年輕人做化妝品,傳統國產老品牌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先說優勢,根據騰訊發布的2019年國貨美妝報告,國產化妝品品牌市場迅速增長,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
-
商標爭議之外 新希望乳業2.31億收購「一隻酸奶牛」探秘
2020年1月6日,新希望乳業發布《關於籤署對外投資協議的公告》稱,公司計劃收購「一隻酸奶牛」品牌、資產對應公司60%的股權,交易作價2.31億元人民幣。從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上看,新希望乳業收購「一隻酸奶牛」的交易方案披露之前一個交易日,即1月5日,新希望乳業股價以17.95元開盤,之後不久就迅速漲停,不斷有大單買入,封死在漲停價格每股19.91元。
-
中國乳業現三聚氰胺以來最大危機,這家酸奶卻逆勢生長,1分鐘賣出60...
2016年9月15日中秋團圓夜,蒙牛總裁孫伊萍離職,據內部人士透露,是因為在其任職期間,蒙牛業績與同行差距拉大,集團對其不滿意。2016年9月18日,險資入侵伊利股份,中國第一大乳業企業伊利告急。2017年2月6日,被稱為「中國養牛第一股」的現代牧業發布盈利警告,預計2016年集團營收不少於6億元。形勢嚴峻的乳業市場引發外界關注。
-
眼鏡片年銷2.5億!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那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知道眼鏡行業暴利,為什麼沒有出現一擁而上所有人都去開眼鏡店呢?反而還是飯店要比眼鏡店多得多,難道眼鏡生意的暴利是不存在的嗎?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問,茅臺酒那麼暴利(是真的暴利),為什麼沒人一擁而上去開白酒廠呢(這的確出現過,也都賺到了不少錢,但也賠掉了不少錢)。
-
伊利推小龍蝦味酸奶塊;良品鋪子設代餐子品牌
伊利旗下品牌推出小龍蝦味酸奶塊伊利旗下品牌新食機益小生近期推出夏季限定口味「小龍蝦味酸奶塊」。新食機益小生主打「有趣的健康」品牌理念,該品牌從口味到包裝的產品設計有趣、好玩,自帶社交屬性。酸奶塊包裝上有趣味小遊戲、小文案,鼓勵消費者互動分享。目前,夏季限定口味的小龍蝦味、香辣味、鮮蝦味酸奶塊已經在新食機天貓旗艦店開售。
-
零售2元、3元、5元的飲料,其實跟成本沒什麼關係……
很多人一談價格,條件反射就會想到成本+毛利=零售價,但事實上,價格和成本幾乎沒有關係。如果有關係,也只能說成本是售價的一部分,但一定有正相關或負相關的關係?幾乎沒有。不是說成本高的商品,價格不一定就高;成本低的商品,價格也一定就低。滴滴打車剛進入市場時,打車很便宜,可能只要五六塊錢;瑞幸咖啡也是,經常買一杯送一杯的活動,算下來真的有錢賺嗎?都是虧的。
-
...周報第69期:達能將創立全新酸奶品牌,國內最大羊奶粉加工項目開工
達能將創立一個新的酸奶品牌「Good Save」據彭博近日報導,達能在美國將和針對食物浪費的公司合作,創立一個名為「Good Save」的酸奶品牌。達能諾優能招募300位合伙人 成功推薦下單每天最高賺1000元近日,達能旗下奶粉品牌諾優能在其官方微信號上宣布限時開放招募300位合伙人,據稱「成功推薦微商城下單每月最高賺1000元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