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腦科學研究揭秘為什麼男孩上課坐不住

2020-11-30 澎湃新聞

原創 湛廬文化 湛廬文化

稿件提供 | 橘子

編輯排版 | Eurus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女生通過高考成為普通高校學生的比例持續攀升。據統計,女生佔全部錄取學生的比例,1999年為40%,2007年達到53%,2013年則達到55%。

「就教育界的整體狀況而言,學生的女強男弱已經是常態。」 華東師範大學的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邵志芳說道。

高學歷女性佔比數量日漸增長的事實,也印證了我國在男女平等教育上的進步,同時,當更多優秀的女性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會為時代發展注入新活力。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意到:

為什麼男孩在教育方面落後於女孩?

這和男孩的學習方式有關係嗎?

我們又應該如何從科學角度理解他們並幫助他們?

世界性別科學領域先驅人物、國際知名男孩教育專家麥可·古裡安在「男孩優勢教養系列」中,根據他四十年的研究,詳細闡述了男孩與女孩的大腦之間的幾十處差異,並且剖析了男孩大腦的學習機制,站在腦科學和神經生物學的科學視角,告訴你男孩究竟是如何學習的。

通過這些,家裡有男孩的父母們,也許能夠對孩子進行更適合其個性特點與腦部發育的教育,培養出優秀男孩。

1.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與女孩相比,男孩由於大腦發育區域的不同,會形成與女孩不同的學習方式。

Boys

男孩更容易陷入無聊

男孩的血液中往往含有更多的多巴胺,它能增加人的衝動冒險行為,而且流經男孩小腦的血量更多,小腦是負責控制「做」和「肢體行為」的。

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感到無聊,需要拿出更多的興趣點來穩住他們的注意力。在上課聽講或其他各種學習場合下,女孩都更善於克制心中的無聊感。

這些因素導致了男孩在靜坐狀態下的學習成績往往不如女孩,相比女孩,男孩更適合把學習和運動結合起來。

Boys

男孩的讀寫能力發展得比較慢

一方面,女孩的左腦負責閱讀和語言表達的兩個區域——布洛卡區和威爾尼克區,發育得比男孩早1~1.5年,且比男孩活躍,所以女孩的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比男孩強。

另一方面,女孩的記憶力會更好一點。海馬體是將信息由工作記憶轉化為長時或永久記憶的關鍵轉換器,而女孩的海馬體區域往往比男孩更大一些。

Boys

男孩更擅長推理歸納

由於男孩大腦的海馬體區域更傾向於製作列表,當大量信息以列表或統籌分類(論點、分論點、分分論點)的形式組織在一起時,男孩會更容易記憶。

所以男孩通常會採用演繹推理的方式來總結概念,他們常常從一個總原則或是輔助原則開始往下推理,並將其運用到具體事例中。而且,他們做演繹推理的速度也比女孩更快。

Boys

男孩對空間的需求度更高

男孩在學習時往往需要更多的「地盤」,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如果小男孩與小女孩共用一張桌子,到後來很可能是小男孩「霸佔」了小女孩的許多地方。

男孩需要使用更多的地方來學習,而這種天生的傾向還會影響到他與人交往時的心理狀態。如果老師不知道這一點,那他很可能會不自覺地認為這是小男生不講禮貌、不懂規矩、不聽要求的表現。可實際上,他按照的是大腦對空間的天生需求來學習的。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安排男孩的學習空間。

2.

那麼,既然了解了男孩的大腦是如何學習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助男孩發揮自己的優勢呢?古裡安在「男孩優勢教養系列」中《男孩的學習方式大不同》這本書裡,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01.

讓男孩發揮自身學習優勢

雖然男孩一開始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比女孩弱,但是男孩在學習上有另一方面的優勢。

男孩的右腦比女孩更活躍,空間感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更強。這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都是要通過圖像、圖表以及實驗等的學習,這對男孩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家長一定要對男孩有耐心和信心,寬容男孩的暫時落後,相信男孩一定能後來居上。

如果家長忽視男孩生理和心理髮育特點,當男孩在學習上處於劣勢時就施加壓力、甚至打罵,會讓他們在優勢還沒體現出來時,就失去了信心,最後學習越來越跟不上。

02.

營造最適合男孩學習的家庭環境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明尼蘇達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科研機構關於依戀的研究一致認為:在與父母關係親密、安全穩定的依戀體系中成長的孩子,更可能擁有積極的自我認知、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崇高的道德,更富有好奇心和自信心。

這也代表擁有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更能收穫學習的進步:大腦在學習時運用的組織結構,需要在安全的依戀關係中得到充分發育。

所以,我們鼓勵父母為男孩的童年制訂一份有關培養依戀關係的計劃,有意識地鼓勵家庭成員發揮作用,根據各自的才能、愛好和性格,來打造家庭的依戀體系,培養男孩學習大腦的更好發育。

03.

提供對男孩友好的學習環境

在前文中,我們寫到男孩對空間的需求度很高,因為當男孩被限制在較小的空間中時,他們常常會感到煩躁和挫敗,仿佛「在牆壁上彈來彈去」一般,也更容易產生違紀問題。

所以,學校可以為男孩提供更大的空間,讓他們覺得有地方釋放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男孩們提供不同規格的積木:大的、小的、拼插的。他們通過搭建結構、推倒重來,鍛鍊大腦空間感和動手能力。

此外,男性和女性大腦感受光線的方式不一樣。雖然充足的光線對所有的孩子都有利,但男孩在明亮的光線下會看得更清楚,因此充足的光線讓男孩在工作、閱讀、玩耍和學習時更受益。

04.

清除最不利於男孩學習的應激源

在「男孩優勢教養系列」中,古裡安指出了影響男孩大腦發育的三大主要應激源:腦損傷、屏幕時間和營養。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接觸電視、電子遊戲、電影、電腦的時間長短,會直接影響孩子每天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

雖然應激源對女孩也會產生影響,但它們對男孩的影響可能更加消極。結合這種情況,為了給男孩營造最佳的學習環境,父母們必須針對屏幕使用時間、營養攝入含量以及體育活動時間長短制訂規則。

希望父母們愛孩子的同時,更要懂孩子,結合男孩女孩的大腦差異給予孩子正確的理解和幫助。

如果你在養育男孩方面仍有疑惑,湛廬君推薦你看看麥可·古裡安的「男孩優勢教養系列」,這個系列匯聚了古裡安40年的研究成果,他將從理論到實操,全方位教你如何幫助男孩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男孩優勢教養系列」

理論基礎

《核心天性教養法》:

闡述核心天性養育理念

《男孩女孩學習大不同》:

揭開男孩女孩大腦差異

實操指南:

《男孩的學習方式大不同》:

告訴你男孩怎麼學搞定學習問題

《男孩的人生目標大不同》:

教你如何幫助男孩樹立正確價值觀

《男孩的思維方式大不同》:

告訴你怎麼搞定男孩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End

新媒體編輯 | Eurus

//湛廬文化//

掃碼即可關注湛廬文化,

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原標題:《40年腦科學研究揭秘為什麼男孩上課坐不住:堅持這4點,長大註定了不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40年研究:男孩的大腦註定他們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提出:在所有的動物之中,男孩是最難控制對付的。「為什麼男孩好像永遠靜不下來,上課也一直動來動去?」「為什麼男孩們總是沉迷於和小夥伴打鬧?」「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我的男孩好好聽我說話?」
  • 國內首個「腦科學」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來上課
    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段樹民等專家學者日前做了詳細介紹。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浙江大學近日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
  • 腦科學研究:男孩「開竅晚」不是因為笨,而是左右腦的合作不密切
    班級裡,越是年級低的孩子,男孩的成績普遍都沒有女孩好,那些小組長、課代表、班長等班幹部中男孩所佔的比例也很小。反而那些因為不務正業成績差、調皮搗蛋闖了禍等被「請家長」的孩子中,處於「遙遙領先」地位的總是男孩。即便有的男孩子每天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成績仍然沒有什麼起色。因此,經常聽到家有男孩的家長們抱怨「我家兒子啥時候能開竅啊!」
  • 腦科學揭秘:動機的本質
    王珏,199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留校,在教育部全國計算機教研中心從事教育技術研究工作王珏老師不僅深入研究了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PPT、知識可視化等教育技術領域的新興方向,還精研學習科學和腦科學,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來闡釋「教」和「學」的本質,並提出一整套簡明、易懂、易實施的教學方法,被一線教師譽為教學的「九陽真經」!
  • 研究40年性別科學,他為男孩正名:「男孩危機」根本就是偽命題!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性別科學領域專家麥可·古裡安認為:男孩和女孩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存在明顯差異,而不匹配的現有教育模式導致男孩越學越差。為此,古裡安提供了12個家庭教育的技巧,讓家長們更好地幫助男孩成長。  文丨李臻 編丨Travis  「好動」、「難管教」、「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不如女孩好」、「讀寫能力差」這些發生在男孩身上的困境,成為了他們成長的危機。
  • 京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火爆 大學博導給初中生上課
    日前,遍布京城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又一次開課。儘管遇上入冬以來首場雨雪帶來的低溫天氣,但是這都擋不住孩子們動手做實驗的興致,熱門課都已經爆滿!周六一早,在各個實踐活動授課點,不乏有家長帶著孩子驅車2個多小時,從遠郊區縣趕來上心儀的實踐課。
  • 2019年上海松江腦科學科普夏令營舉辦
    /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分院,松江區教育局、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同舉辦2019年上海松江腦科學科普夏令營。志願者分為腦疾病組、電生理組、腦功能組,每個組由10多名研究員、副研究員和博士生組成,三天輪流為三個不同班開設科普講座,進行科普小實驗,普及科研知識、科研方法,以及科學思維方式。活動中,科普志願者調研了營員們對科普課程的喜好程度和建議,並根據上課的反響和效果,調整科普課程的內容和互動形式。
  • 問答|研究癲癇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
    問答|研究癲癇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 2018-06-20 11:49 來源:澎湃新聞 問:為什麼說癲癇的研究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
  • 中科院院士:中國發展「腦科學計劃」需只爭朝夕
    他說,他在小學的時候很調皮,上課喜歡講話,後來被老師調去和班長做同桌。班長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女同學,本來上課是從來不講話的,結果也被他帶著一起講起話來。「腦科學計劃」同時全面鋪開並不現實記者:2016年,你曾發表文章《為中國腦計劃吶喊》,為什麼?楊雄裡:我只是儘自己的力量為推進中國腦計劃「敲一下邊鼓」。我從事神經科學研究多年,這樣做是我的職責。
  • 「全腦開發」,是科學還是忽悠?
    這則打著「全腦開發」旗號的培訓視頻引發人們熱議。瀏覽網絡上相關信息,記者發現,「全腦開發」概念幾乎成為學生和家長間流行的神話。何謂「全腦開發」?「全腦開發」有無科學依據?當前的相關培訓市場是否到了監管的時候?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6980元,「最強大腦」帶回家?什麼是「全腦開發」?
  • 【腦科學與教育】如何告別蠻學苦學,實現高效學習?揭秘小學語文...
    揭秘小學語文教學背後的腦科學 作者:王楓 發布時間: 2018-06-05 13:05
  • 腦科學日報:性別對大腦的影響;疼痛定義40年來首次修訂
    從那時起,這種基於Gd的納米粒子(AGuIX)的診斷和放射增敏特性已在許多體外和體內研究中得到驗證,這些研究使用了將納米粒子懸浮液靜脈注射到帶有腫瘤的部位(神經膠質瘤,胰腺,肺,腦轉移等),然後進行磁共振成像(MRI)和外放射治療(RT)治療。
  • 「戀愛腦」究竟是什麼腦,這裡有答案
    一年後,就在老么畢業準備跟許月求婚的時候,許月卻提出了分手,老么非常痛苦,他不明白為什麼一段浪漫的感情,明明已經可以修成正果了,卻還是要無疾而終。看著坐在我諮詢室面前的這個年輕的男人,聽著他一句句跟我訴說怎麼喜歡女友,怎麼不捨得女友,他痛苦和無奈的表情讓我不得不打斷了他,我問他平時和女友待在一起的時間多麼?有沒有什麼爭執?
  • 腦科學研究正試圖用基因遺傳機制揭開心理學的種種謎團
    大會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的腦科學已邁入從分子到行為的跨學科、多層次研究的時代,正試圖利用基因遺傳機制揭開心理學的種種謎團。  2013年美國正式公布了一項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針對目前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開發新療法。這一計劃將打開探索大腦如何記錄、處理、使用、存儲、找回海量信息的大門,加深對大腦功能和複雜行為的理解。
  • 女孩大腦比男孩早成熟10年?男女學習竟如此不同
    她上課自己整理書包,回家自己完成作業,考完試主動拿卷子給我籤字,還會和我聊一聊她在班上的排名和未來的計劃……反觀我家的兩個(同樣爸媽生的)臭小子呢?女孩大腦比男孩早成熟10年後來看了一本書,倒是讓我對男孩和女孩的差別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學會了不少更加有效地教育男孩/女孩的好方法。這本書叫做《男孩女孩學習大不同》,作者麥可·古裡安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性別科學領域教育家,也是男孩教育的權威。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腦科學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是大國的「必爭之地」。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時至今日,大腦仍然是人類認知的「黑洞」。科學界也有人將腦科學稱為「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2018年5月14日,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張江實驗室舉行。
  • 我國的腦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教授楊雄裡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基礎研究方面,不僅應該考慮學科發展的前沿,也要考慮我國的研究基礎、研究隊伍和是否有獨特的思路等各種因素。據了解,《國家十三五計劃》及《科技創新2030》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中國的腦科學研究,這一研究也被稱為中國「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旨在揭示人類大腦認知的神經基礎、開發腦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法與腦刺激智力技術。
  • 戴瓊海院士:腦科學研究是諾貝爾獎「富礦」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國務院參事戴瓊海在杭州舉行的2020生命健康未來峰會上介紹,自1906年西班牙神經組織學家拉蒙·卡哈爾獲諾貝爾獎以來,100多年中有120多項獲諾貝爾獎的研究與腦科學有關,說明全球科學界對腦科學研究特別青睞
  • 浙大設立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在大腦中植入晶片,進行信息傳輸;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不再困擾人類……這些科幻電影中異想天開的情節,要想實現,必須依靠腦科學與腦醫學領域的研究。日前,浙江大學成立了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 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