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mone_雪花分形

2021-01-09 騰訊網

今天咱們繼續來看grasshopper的循環插件anemone的一個官方案例,利用多邊形的多次細分,繪製雪花分形效果,這其實是一個十分經典的遞歸分形案例,在ghpython中也經常拿出來作為練手案例。

1.以等邊三角形作為初始多邊形,接入循環體後,將多邊形炸開得到多邊形的每條邊緣,並進行graft,方便對每一條邊緣單獨操作;

2.將曲線重新參數化,根據t值,在直線上取三個不同的點,將直線轉換為向量,並將該向量以z軸為軸旋轉-90°,得到垂直直線向外的向量,並將其單元化,再根據邊緣直線的長度,通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得到在垂直向量上需要移動的距離,通過該向量,對中間點進行移動,移動後的點與其他兩個點以及直線的端點按順序編織,然後根據點構建多段線。

以下內容純屬湊字數了,公眾號出了個專輯的功能,個人覺得很好用,方便讀者快速瀏覽相關主題的所有歷史文章,我也在慢慢地將歷史文章整合到不同的專輯,方便查閱,而如果要將文章添加到專輯,就必須開原創功能,而要開原創功能字數又必須達到300字,所以就這樣子了。

歡迎關注「顏犀設」知乎專欄和知識星球。

相關焦點

  • 2020寒假數學科普閱讀:《分形之科赫雪花》
    數學科普閱讀 分形 之科赫雪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數學科普閱讀故事是《分形之科赫雪花》。 故事分享 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通常被定義為「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
  • 分形世界(上)
    嗯,今天我們來聊聊分形問題。
  • 什麼是分形 | 集智百科
    現在,考慮科赫曲線 Koch curve , 它是形態似雪花的一種分形,它可以通過縮小為原來的1 / 3的方式進行平鋪,從而形成四個子雪花曲線。因此,通過進行嚴格的類比,我們可以把科赫曲線的「維數」D計算出來,它滿足3^D=4。這說明,D決不是一個整數。D其實就是數學家們所說的科赫曲線的分形維數。
  • 多圖預警|分形是什麼?為何分形有如此迷人的魅力?
    分形不僅美,能引起「極度的舒適感」,而且蘊藏著高深的數學奧秘。今天,咱們來研究研究,到底什麼是分形。分形的最早研究20世紀初,英國數學家劉易斯·弗萊·理德查森(Lewis Fry Richardson)在研究英國海岸線的時候,第一次發現了分形的奧秘。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什麼是分形?「分維和分形的設想」最早由本華·曼德博(Benoit B. Mandelbrot)於 1973 年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提出,但人類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早已發現了分形現象。1904 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首次發表了雪花圖案的結構—科赫曲線(又稱雪花曲線),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學怪胎,一種奇怪的人工構造(但實際上並不是,自然界中到處都是以分形結構存在著的圖形)。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1]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什麼是分形?「分維和分形的設想」最早由本華·曼德博(Benoit B. Mandelbrot)於 1973 年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提出,但人類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早已發現了分形現象。1904 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首次發表了雪花圖案的結構—科赫曲線(又稱雪花曲線),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學怪胎,一種奇怪的人工構造(但實際上並不是,自然界中到處都是以分形結構存在著的圖形)。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1]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
  • 她是一朵彩色的雪花
    具有自相似的圖形在客觀世界中大量存在,再如雪花、山脈、浮雲、河流、血管、繁星——楊帆和殷老師所研究的超級分形管管、超級分形纖維和超級分形雪花,就是這樣的分形結構。  在經典分形幾何中,Koch雪花的邊界是可以分形的。但是楊帆和殷教授構造了一朵邊界和內部都是分形的雪花,稱為超級分形雪花。由於初始結構由灰色的圓盤組成,故最終的分形雪花是灰色的。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
    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今天的文章摘選自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科普著作《不可思議的數》,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許多數字背後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了奇妙的數字世界。
  • 分形流暢性:人類大腦天生會因分形而愉悅
    這被稱為「分形流暢性」。原理大概是重複的視覺元素可以降低大腦處理視覺信息時所用到的運算資源,所以會令人感到輕鬆愉悅。對幼兒的新研究表明,這一反應並非是通過後天環境暴露習得的——3歲幼兒的大腦就已對分形圖案有所響應。它甚至可能是寫在DNA底層的。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展卷
    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今天的文章摘選自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科普著作《不可思議的數》,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許多數字背後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了奇妙的數字世界。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世界上第一個分形天線是由美國科學家Dr.Nathan Cohen 於1988年完成的,而對分形天線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從1995年8月Cohen 發表他的第一篇有關分形天線方面的文章開始的。隨後,國際上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始對分形天線進行研究。分形天線是分形電動力學的眾多應用之一。
  • 為什麼說一片雪花的周長是無窮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雪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物質,如果你仔細觀察天然的雪花你會發現它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非常漂亮,類似於雪花這種類型的幾何形狀,我們將它稱為分形幾何,分形幾何就是幾何圖形的某一個部分總是會與整體的形狀相似,無限循環。
  • 如何利用分形理論測量海岸線的長度
    雖然曼德博沒有用「分形」這個詞彙,但這些曲線都是分形的。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曼德博討論了理查森對海岸線與其他自然地理邊界的測量出來的長度如何依賴測量尺度的研究。理查森觀察到,不同國家邊界測量出來的長度L(G)是測量尺度G的一個冪律函數。曼德博將此結果詮釋成顯示海岸線和其他地理邊界可有統計自相似的性質。
  • 使用科赫曲線繪製小雪花
    科赫曲線又叫雪花曲線,它最早出現在海裡格·馮·科赫的論文中,是分形曲線中的一種。今天,我們使用Python中的Turtle來繪製一個雪花。我們首先對科赫曲線進行大致了解,然後利用Python中的Turtle庫繪製一副雪花。什麼是科赫曲線,如何繪製對於科赫曲線的描述,某度是這樣描述的「科赫曲線是一種分形。
  • anemone_均勻化voronoi圖形
    今天咱們繼續來看grasshopper的循環插件anemone的一個官方小案例,之前咱們已經分享過很多期的voronoi相關案例,今天這個是anemone和voronoi相結合的一個小案例,利用anemon的多次遞歸,實現對voronoi圖形均勻化的效果。
  • 和諧幾何,分形之美——數學與自然的相映成輝
    分形,一個幾何學專用名詞,乍一看很高級,實際上,我們都能領略它的美麗。首先,什麼是分形呢?我們來看圖1,這是網絡上的一張分形圖,遠看可能只是幾個螺旋,但是,走進了看,你會發現有大螺旋,還有各種小螺旋。更有趣的是,這些螺旋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狀都是一樣的,連整個圖形的輪廓也有這個形狀。數學上稱之為相似。
  • 龍港二小第六屆數學節——分形的世界
    分形(一種幾何形狀,被以越來越小的比例反覆摺疊而產生不能被標準幾何所定義的不標準的形狀和表面)是由混沌方程組成,它包含通過放大會變的越來越複雜的自相似圖案。要是把一個分形圖案分成幾小部分,結果會得到一個尺寸縮小,但形狀跟整個圖案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分形的數學之美,是利用相對簡單的等式形成無限複雜的圖案。它通過多次重複分形生成等式,形成美麗的圖案。
  • anemone_光線反射
    今天咱們繼續來看grasshopper循環插件anemone的一個官方案例,讓直線在邊界曲線內部不停反射的效果,核心運算器為IsoVist Ray,該運算器核心功能是求得直線作為射線和障礙物發生碰撞後的碰撞點,通過anemone,可以將碰撞點不停的遞歸下去,也就是上一次的碰撞點作為下一次的射線起始點,如此反覆,達到射線在邊界曲線內部不停反射的效果
  • Python科普篇——科赫雪花(科赫曲線)繪製
    簡介:科赫曲線是一種分形。其形態似雪花,又稱科赫雪花、雪花曲線。它最早《關於一條連續而無切線,可由初等幾何構作的曲線》(1904年,法語原題:Sur une courbe continue sans tangente, obtenue par une construction géométrique élémentaire)。
  • 「雪花曲線」是個什麼梗?
    今天,老玩童準備帶著大家一起揭開一下美麗「凍」人、潔白無瑕、晶瑩剔透、人見人愛、噠噠噠噠(此處省略一萬個形容詞)的「雪花曲線」的神秘面紗:下圖(1)是邊長為1的正三角形,將此正三角形的每條邊三等分,而以居中的那一條線段為底邊再作正三角形,然後以其兩腰代替底邊,得到第二個圖形如下圖(2).再將下圖(2)的每條邊三等分,並重複上述的作法,得到第三個圖形如下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