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展卷

2020-12-03 返樸

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數來描述自然:從常見的自然數到負數,從有理數到無理數,從孤獨的質數到不同的無窮大。每一個數都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數都不可思議。比如,說到1.26時你會想到什麼?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今天的文章摘選自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科普著作《不可思議的數》,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許多數字背後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了奇妙的數字世界。

撰文 | 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

譯者 | 何生

分 形

謝爾平斯基墊片是在20世紀早期出現的一種「小玩意兒」,當時,它有一個相當難聽的名字——「病態曲線」。這種曲線包括黑爾格·馮·科赫的雪花曲線(圖1左),以及朱塞佩·皮亞諾和大衛·希爾伯特的一些空間填充曲線(圖1右)。

圖1: (左)雪花曲線。(右)構造希爾伯特的空間填充曲線的各個階段

那時候,構造這類曲線是一種業餘愛好,它們是那些「看似是真、但實則是假」的命題的反例。雪花曲線是連續的,卻沒有地方是可導的,也就是說,它雖然沒有斷開,但處處不光滑。曲線的長度無限,但又在有限區域內。空間填充曲線不僅非常稠密,而且的確可以填滿空間。當構造無限繼續下去時,得到的曲線會經過實心正方形裡的每個點。

有些保守的數學家嘲笑這些曲線有點「弱智」。希爾伯特是當年為數不多的有先見之明的數學家。他意識到,曲線能幫助數學變得更縝密,在闡明數學的邏輯基礎方面也非常重要。所以,希爾伯特熱情地支持認真對待這些怪異性質的人。

如今,數學家們會從更積極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曲線:它們是一個嶄新數學領域的早期雛形,而這一領域就是由曼德博在20世紀70年代開闢的分形幾何。病態曲線誕生於純數學,但曼德博意識到,類似的形狀可以解釋自然界中的不規則性。他指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圓錐體、圓球體,以及其他歐氏幾何裡的傳統形狀都沒有精細的結構。如果你放大一個圓形,它就像一條平淡無奇的直線。然而,自然界的許多形狀在精細尺度下都有著錯綜複雜的結構。曼德博寫道:

「雲不是球體,山不是錐體,海岸線是不規則的圓形,樹皮並不光滑,就連閃電也不是走直線的。」

當然,人人都知道這些,但曼德博理解它的重要性。

他並沒有宣稱歐幾裡得形狀是無用的。這些形狀在科學領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行星基本上算是球體,早期的天文學家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用的近似。如果把球體壓扁成橢球體,則會是更好的近似,不過它依然是一種簡單的歐幾裡得形狀。但在某些情況下,簡單的形狀就不那麼有用了。樹有許多越來越細的枝杈,雲是柔軟的團團,山體參差不齊,而海岸線則犬牙交錯。想要從數學上理解這些形狀,並解決關於它們的科學問題,需要一種新的方法。

讓我們先來看看海岸線。曼德博注意到,不管比例尺的大小,海岸線在地圖上看起來幾乎相同。大比例尺的地圖能展現出更多細節:海岸線有額外的曲折,但粗看起來,它和小比例尺的地圖上畫得頗為相像——海岸線的精確形狀雖然變了,但「紋理」幾乎一樣。事實上,不管地圖的比例尺有多大,海岸線的多數統計特徵,如給定相對大小的海灣所佔的比例,都是一樣的。

曼德博引進了詞語「分形」來描述那些不管怎樣放大,總存在複雜結構的圖形。如果小尺度下的結構和大尺度的相同,那麼這種分形就是自相似的。如果只有統計特徵相同,那麼它們就是統計自相似的。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那些自相似的分形。謝爾平斯基墊片就是一例。它由「三份自己」組成,同時每份的大小減半(圖2)。

圖2: 謝爾平斯基墊片

雪花曲線是另一個例子。它可以由圖3右側所示的曲線複製三份後構成。這個構件(儘管不是完整的雪花)是精確自相似的。構造的各個階段是將上一階段的結果複製4份後拼在一起,並且每份的尺寸是原來的三分之一(圖4)。

圖3: 構造雪花曲線的各個階段

圖4: 曲線的每四分之一段,放大3倍後看起來和原先的一樣。

這個形狀太有規律了,不能代表真正的海岸線,但其曲折程度大致恰當。不規則曲線的構造方法與之類似,只是伴隨著隨機的變化,它們看起來更像真正的海岸線。

分形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準確地說,可以用分形來模型化的形狀在自然界很普遍。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數學對象,數學對象都只是概念。有一種被稱為寶塔西蘭花的花椰菜是由很小的花球組成的,每個花球都與整棵花椰菜的形狀相同(圖5)。從礦物的精細結構到宇宙的物質分布,都有分形的影子。手機天線、在CD和DVD裡存儲大量數據,以及診斷癌細胞,也都用到了分形。新的分形應用領域層出不窮。

圖5:寶塔西蘭花

分形的維度

分形到底有多曲折,或者說,它填充空間的效率怎樣,都可以由分形維度來表示。為了理解這種維度,我們首先考慮一些簡單的非分形形狀。

如果把一段線段分成1/5大小的小線段,那麼我們需要5段小線段才能重新構成原來的線段。假如對正方形做類似操作,我們需要25個小正方形,即5^2,而立方體則需要125個,即5^3(圖6)。

圖6:在一維、二維、三維中,「立方體」在比例方面的不同效果。

5的指數與形狀的維度相等:線段的指數是1,正方形的指數是2,立方體的指數是3。如果維度是d,那麼就必須得有k份大小為1/n的形狀才能拼出原先的形狀,其中 k=n^d。兩邊取對數後,得到d的公式

d=lgk/lgn

讓我們用這個公式來計算一下謝爾平斯基墊片。如果用較小的副本來構造墊片,我們需要 k=3 份墊片,每份大小為1/2。因此,n=2,於是我們得到公式

d=lg3/lg2

d約等於1.5849。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謝爾平斯基墊片的維度不是一個整數。

當我們用傳統方法來思考維度時,作為有效的獨立方向數量,維度一定是一個整數。但在分形裡,我們試著用維度來衡量分形有多麼不規則、多麼複雜,或用它來評估分形佔用周遭空間的情況(而不是指向多少個獨立方向)。謝爾平斯基墊片明顯比線段稠密,但比實心正方形稀疏。因此,我們想要的值應該介於1(線段的維度)和2(正方形的維度)之間。尤其,這一維度不能是一個整數。

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也能計算出雪花曲線的分形維度。如前所述,因為雪花曲線是自相似的,所以我們更容易處理三分之一的雪花曲線,即三條一模一樣的「邊」之一。如果用較小的副本構造雪花曲線的一條邊,我們需要 k=4 份副本,每份大小為1/3,因此n=3。於是得到公式

d=lg4/lg3

d約等於1.2618。這個分形維度也不是整數,但同樣講得通。雪花顯然比線段曲折,但它的空間填充情況不如實心正方形。我們需要的維度值還是應該介於1和2之間,因此1.2618很有道理。

維度是1.2618的曲線比維度是1的曲線(如一條直線)更曲折,但它不如維度是1.5849的曲線(如謝爾平斯基墊片)曲折。大多數實際的海岸線的分形維度約等於1.25——相較於謝爾平斯基墊片而言,它們更像雪花曲線。因此,分形的維度和我們對「哪種分形能更好地填充空間」的直覺是一致的。它也為實驗主義者提供了一種定量方法,來檢驗基於分形的理論。例如,菸灰的分形維度大約是1.8,因此,儘管菸灰堆積物的分形樣式有很多,但可以通過觀測它們是否符合這個數來檢驗。

當分形不是自相似時,還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定義分形的維度。比如,數學家們用「豪斯多夫–貝西科維奇維度」,這是一種相當複雜的定義。物理學家們常用「盒維度」,其定義相對簡單。在很多情況下,這兩種維度的部分記法是一樣的。前面提到的分形是曲線,但分形也可以是面、體或更高維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分形的維度用于衡量分形有多麼「粗糙」,或評估填充空間的效率。

上面兩個分形的維度都是無理數。我們假設 lg3/lg2=p/q,且其中p和q是整數,那麼qlg3=plg2,於是lg3q = lg2p,因此有 3q = 2p。但這一結果與質數分解的唯一性矛盾了。lg4/lg3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證明。像這樣的基本事實,居然出現在如此意想不到的地方,不是很有趣嗎?

曼德博集

在所有分形裡,最著名的也許要算是曼德博集了。它描繪了如果對一個複數平方,再加上一個常數,並反覆地運算後,會發生什麼。也就是說,選取一個復常數c,然後計算c^2+c,接著計算(c^2+c)^2+c,再計算((c^2+c)^2+c)^2+c,以此類推。當然,還有一些別的方法可以定義該集合,但這是最簡單的一種。

從幾何上說,複數在一個平面上,它擴展了常規的實數軸。對上面提到的數列裡的所有複數而言,最多有兩種可能:要麼所有複數都留在某個有限的複平面區域內,要麼不是這樣。接下來,將數列留在某個複平面區域內的c染上黑色,而把數列發散到無窮的c染上白色。於是,所有黑點構成的集合就是曼德博集(圖7)。

圖7: 曼德博集

曼德博集的邊界,即那些與黑點和白點都任意接近的邊緣上的點,也是一種分形。它的分形維度大約是2,因此它「幾乎可填」。

為了看清更多細節,我們可以根據數列發散到無窮的速度,為白點重新著色。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圖形,它充滿了花飾、螺線和其他形狀。如果放大圖片,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細節。觀察下邊,你甚至可以發現一個完整的曼德博子集(圖8)。

圖8: 曼德博子集

像這樣的曼德博集看起來不會有什麼重要的應用,但它是基於複數的最簡單的非線性動力系統之一,因此,它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他們想從中尋找具有更廣泛適用性的一般性原則。曼德博集還證明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簡單的規則會導致複雜的結果,也就是說,簡單的原因會產生複雜的影響。

試著去理解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並期望它所遵循的規則也同樣複雜,這是一件很誘人的事。然而,曼德博集證明了這種期望可能會落空。這個觀點催生了整個「複雜性科學」領域,這一全新領域試圖通過尋找更簡單的規則,去處理由這些規則驅動著的顯然很複雜的系統。

作者簡介

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曾獲英國皇家學會的「法拉第獎章」。他著有多部優秀的暢銷數學科普作品,如《改變世界的十七個方程》《數學萬花筒》系列等。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臺。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
    每一個數都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數都不可思議。比如,說到1.26時你會想到什麼?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 分形的世界
    直到伯努瓦·曼德爾布羅提出了重要的洞見:褶皺、中斷、粗糙和自相似性,即分形,事實上是我們生活的複雜世界的普遍特點。大多數自然物體都沒有絕對的客觀長度,在陳述測量結果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報告解析度是多少。
  • 如何利用分形理論測量海岸線的長度
    雖然曼德博沒有用「分形」這個詞彙,但這些曲線都是分形的。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曼德博討論了理查森對海岸線與其他自然地理邊界的測量出來的長度如何依賴測量尺度的研究。理查森觀察到,不同國家邊界測量出來的長度L(G)是測量尺度G的一個冪律函數。曼德博將此結果詮釋成顯示海岸線和其他地理邊界可有統計自相似的性質。
  • 龍港二小第六屆數學節——分形的世界
    分形(一種幾何形狀,被以越來越小的比例反覆摺疊而產生不能被標準幾何所定義的不標準的形狀和表面)是由混沌方程組成,它包含通過放大會變的越來越複雜的自相似圖案。要是把一個分形圖案分成幾小部分,結果會得到一個尺寸縮小,但形狀跟整個圖案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分形的數學之美,是利用相對簡單的等式形成無限複雜的圖案。它通過多次重複分形生成等式,形成美麗的圖案。
  • 分形幾何:從寶塔菜花說起
    它的結構屬於分形幾何,蘊含著自相似性,由於這一特殊性質,讓很多科學家為之著迷。分形幾何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研究的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沒有特徵尺度卻有自相似結構的複雜形狀和現象,與旨在研究人為設計的直線、圓、正方體等規則幾何形體的傳統歐氏幾何不同。在自然界中,「雲彩不是球體、山嶺不是錐體、海岸線不是圓周」,分形幾何無疑是一門頗有發展前途的數學新分支學科。
  • 大自然的幾何——分形中的數列與迭代
    在 Mandelbrot 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這麼幾句話:「雲不只是球體,山不只是圓錐,海岸線不是圓形,樹皮不是那麼光滑,閃電傳播的路徑更不是直線。它們是什麼呢?它們都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分形』……」分形的提出是為了更好的去描述、解釋真實的大自然。也正因為此,Mandelbrot被稱為「分形之父」。
  • 分形世界(上)
    而在數學中,這種方法,往往被稱作分形。 從上述圖形中,我們通常可以歸納出分形圖形三個有趣的性質:子結構相似性,分形維度性以及無處可微性(不用試圖從書中找這三個性質…這些都是根據wiki翻譯出來的…)。 首先先說子結構相似性。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海岸線作為曲線,其特徵是極不規則、極不光滑的,呈現極其蜿蜒複雜的變化。我們不能從形狀和結構上區分這部分海岸與那部分海岸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這種幾乎同樣程度的不規則性和複雜性,說明海岸線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態和整體形態的相似。
  • 什麼是分形 | 集智百科
    它們的特點都是極不規則或極不光滑。直觀而粗略地說,這些對象都是分形。之後,曼德布洛特將分形的概念從理論上的分形維數拓展到自然界中的幾何圖形。在數學中,分形的生成是基於一個不斷迭代的方程,即一種基於遞歸的反饋系統。分形有幾種類型,可以分別依據表現出的精確自相似性、半自相似性和統計自相似性來定義。如何良好地定義分形這一概念,權威學者之間仍有爭論。
  • 把數學領域中的分形理論應用在金融市場裡面,就變成了波浪理論
    所以在面對複雜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一種簡單的思維來分析當下的情況,雖然準確度並不是很高,但是能夠滿足當下人們的需求。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傳統的金融學理論不能夠做出合理的解釋,這個時候就會誕生出新的理論來解釋市場行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混沌理論和分形理論等非線性科學。進過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相比傳統金融學說,非線性科學更適合用來分析複雜的市場變化,揭示出市場變化的規律。
  • 地球最震撼天然分形圖案 從鹽沼到雲團
    分形(一種幾何形狀,被以越來越小的比例反覆摺疊而產生不能被標準幾何所定義的不標準的形狀和表面)是由混沌方程組成,它包含通過放大會變的越來越複雜的自相似圖案。要是把一個分形圖案分成幾小部分,結果會得到一個尺寸縮小,但形狀跟整個圖案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分形的數學之美,是利用相對簡單的等式形成無限複雜的圖案。它通過多次重複分形生成等式,形成美麗的圖案。
  • 分形幾何學的誕生:海岸線的周長是無窮大的,但面積卻是有限的
    科學家曼德布洛特(Mandelbrot )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一段話:雲不只是球體,山不只是圓錐,海岸線不是圓形,樹皮不是那麼光滑,閃電傳播的路徑更不是直線。它們是什麼呢?它們都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分形』分形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去解釋真實的大自然。也正因為此,曼德布洛特被稱為「分形學之父」其中最著名的分形問題是海岸線到底有多長,海岸線作為曲線,其特徵是極不規則、極不光滑的,呈現極其蜿蜒複雜的變化,曼德布洛特給出的答案是:海岸線的長度是不確定的!
  • 通往複雜世界的死胡同:線性思維
    演化過程是非線性的,非線性系統可以出現一種複雜的運動:混沌運動。混沌運動的軌跡、空間結構是分形。我戴著眼鏡,通過眼鏡看世界。摘掉眼鏡,我可能看不清。那麼,整個人類也一樣,通過各種模型這類「眼鏡」看世界。如果脫離了當代自然科學,看世界就會混沌不清;自然科學通過模型化的方法,解釋世界上發生的現象。
  • 混沌(Chaos)世界——無序中的數學之美
    我的腦子裡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疑問,總是想去一探究竟,於是,我在各種各樣的書籍中尋找著答案,卻發現,在數學裡,總有一個或簡單或複雜,但是卻讓你越來越有興趣去發現的快樂與驚喜的源泉,就像現在,我將帶你們走近一個完全不同的混沌世界,一起看看這些科學界無法解釋的種種謎團。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先解開最核心的一個謎題:什麼是混沌?
  • 48思維模型:分形理論一非線性科學三大理論前沿之一
    這就是因為海岸線是極不規則和極不光滑的。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平緩的,大多數事物都是有皺褶的、不規則的、細圓齒狀的,通常都以一種自相似的形式存在。想想森林、山脈、蔬菜、雲和海洋表面。由此看來,大多數自然物體都沒有絕對的客觀長度,在陳述測量結果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解析度是多少。
  • 攻克最強大腦「分形之美」
    《最強大腦》節目基於分形理論創造出的數學項目:「分形之美」,複雜的理論、函數方程以及海量圖形的組合讓現場嘉賓很是崩潰。
  • 你的專屬幾何壁紙,只需輸入數字就能實現 – 分形的奧秘 #iOS
    不過,今天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要推薦的 app「分形的奧秘」終於將這種美直觀地展示出來,讓你感受數學的奇妙。分形可以簡單理解為「局部形態與整體相似的圖形」。海岸線、蕨類植物的葉子、寶塔菜和某些貝殼都屬於廣義上的分形結構,數學界中也有一些有名的分形圖案,比如科赫雪花曲線,赫爾賓斯基地毯等。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分形幾何就是研究無限複雜而具有特定意義下的自相似圖形和結構的幾何學,自相似就是局部的形態與整體形態的相似,分形具有兩大特徵:自相似性和空間填充性(即分數維)。所謂分形天線,是指幾何屬性上具有分形特徵的天線。
  • 看懂分形理論,就沒有必要學習價值投資了,價值投資太低級
    我們一直活在一個有規律的世界。股價的變化,不過是自然法則的再一次完美體現。分形理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法國數學家曼德爾勃羅特在他的著作中探討了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問題,後來發現海岸線是一條彎曲的曲線,其特徵是極不規則、極不光滑的,呈現極其蜿蜒複雜的變化。
  • 帶你探索分形的世界.(初步)
    ————豪斯多夫,於1910年 密集恐懼症患者慎入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圖形都是十分複雜且不規則的,因此人們便自然而然地希望能找到可以描述這些複雜現象的幾何工具。於是,分形幾何學就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