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數不止整數,還有分數?帶你探索分形的世界.(初步)

2021-01-21 大數據小邏輯


存在連續空間。                                             ————豪斯多夫,於1910年                    密集恐懼症患者慎入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圖形都是十分複雜且不規則的,因此人們便自然而然地希望能找到可以描述這些複雜現象的幾何工具。

於是,分形幾何學就應運而生了。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分形幾何學」

---THE FRACTAL GEOMETRY

分形幾何學,重點在「分形」,而「分形」,又是與「分維」密不可分的。

分維,全稱「分數維度」

 




分數維度?少蒙我,零維,一維,二維,三維我都懂,四維,五維我也好理解,這蹦出來個分數維度?

這分數維度確是較為生疏的概念,它和我們熟知的一維二維三維屬於不同的維度體系,一維二維三維,同屬於拓撲維體系,在該體系下,維數只能為整數;而分維屬於豪斯多夫維體系,在該體系中,維數可以為不小於1的分數。

等等,那分維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憑空「捏造」的?

哈,那可又要回到我們的拓撲維體系中來了,畢竟論輩分,分維可得叫整數維祖宗。

分維實際上是由整數維擴充而來的。蛤?怎麼擴充的?

那先得講講整數維的定義;

相信在小學階段,大家都見過這麼一個問題,其實整數維的定義,也是由此而來的:

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各邊延長至原先的3倍,問變化後的面積變為原來幾倍?

不用多想,我們就能得出9這個答案。

原先面積是1²=1,變化後的面積則是3²=9

同樣,在立體中我們也可給出類似的問題:

一個邊長為1的立方體,各邊延長至原先的3倍,問變化後的體積變為原來幾倍?

不用多想,我們都能得出27這個答案。

原先體積是1³=1,變化後體積則是3³=27

記住,我們的目的是要定義整數維。那麼我們就要試著把問題推廣到一般形式以找出邊長增加的倍數 l ,「次數」D(最為重要,為需要延長的邊長數),及得到的結果N(變化後得到的圖形是原圖形的幾倍)的關係。

不難發現它們有如下關係:

做下變換,把D「弄出來」

D,需要延長的邊長數,即是維數!(想一想,對不對?)


小小慶祝一下吧,我們已經找到了整數維數的定義式!

但是還沒完,記得分維是由整數維概念擴充而來的嗎?

怎麼擴充的呢?

定義式,定義式,要定義就得有定義域,定義域是限制,除去了限制,維數自然也就被推廣了。

這裡我們做一次「質的飛躍」:即除去lgN/lgl必為正整數的限制。

那麼D即可為小數!分維也被我們定義了!

終於處理完了分維,現在讓我們回到具有分維性質的分形上來。

數學是抽象的,公式易推導,圖形難想像,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是「分的」呢?

                                 

翻閱文獻中。。。。。。。。。。。



所謂分形,是要具有兩種性質的(兩種性質是互依的)圖形:

自相似性:分形的任意局部總是與整體相似的。

標度不變性:分形經過放大後,其標度(比例尺)改變,其幾何性質卻不變,放大前線條之間角度是多少,放大之後還是多少,各段與各段長度之比放大前是多少,放大之後還是多少,放大不放大觀測上都是一樣的。



看起來,自相似性和標度不變性只是名稱不同,本質並無區別。

(實際上,自相似性是從純數學角度來定義的,而標度不變性則是從觀測上來定義的。)


可是那裡存在這種「怪胎」呢!眼見為實,倒是拿出來個給我們看看啊!




別急,這就奉上。



拓撲維-2  分形  【對於圖形的分類,必須要使用「真實維度」,即整數維度——拓撲維,所謂「分維」實際上是對圖形某些更細微的性質進行描述,如複雜度,不規則度,而不能用於分類】

科赫曲線必是其中著名典範之一

下面我們來構造一條科赫曲線。


如圖,①將一線段三等分;

②將其中間一段捨去,並以兩條相同長度的折線替代,使其中間部分構成一無底邊的「等邊三角形」;

③將新得到的線段逐一三等分,各段中間部分分別再次用兩條長度相同的折線替代;

④不斷重複以上步驟,當步驟數趨於無窮時,我們就得到了一條科赫曲線。(這不代表你徒手作圖要花上一輩子,畫個大概即可。若想要得到極其精細的圖形,可用Mathematica,Java軟體生成)

這樣一條曲線就是具有所謂自相似性(標度不變性)的,下面我們來驗證一下,選取任意一段(紅框內),

放大3倍,所得的圖形依然是與原圖一模一樣的


果真,它的一個局部是與整體相似的!

示例中的局部放大3倍即是原圖,而原圖又是由4個局部組成的。

那麼,由於其自相似性(標度不變性),科赫曲線就是一個分形,有分形性質就有一確切的分維:

(我們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因為具備某些特殊性質,而凌駕於一維之上,而又跳不出二維平面束縛的圖形)

而折線長度,以每步驟4/3倍的形式遞增,那麼其最終形態:科赫曲線的長度即可由下式給出:

其中,L。表示線段初始長度


由於步驟趨於無窮大,故n也趨於無窮大,那麼科赫曲線的長度自然也是趨於無窮大,即 L→∞,求長度顯然是無意義的。


但你若覺得鼎鼎大名的科赫曲線就這點可討論的餘地,那你便錯了。




。。。

。。。

。。。

。。。

。。。

。。。

。。。

。。。。。。。。。。

。。。。。。。。

。。。。。。

。。。。

。。



問題亂入:

試問由三段科赫曲線互相拼接所組成的「科赫雪花」的面積為幾何?


相信勤學善思的你,一定能得出答案。


讓我們離開拓撲維-2,轉而進入拓撲維-3


拓撲維-3  分形

典例:門格爾海綿

讓我們來構造一個門格爾海綿


                            如圖,①將一實心正方體27等分;

②挖去正方體六個面中心部分的六個小方塊,及正方體正中心的小方塊;

③對餘下20個小方塊進行同樣的操作;

④不斷重複以上步驟,當步驟數趨於無窮時,我們就得到了一塊門格爾海綿。(該立體模型同樣可由Mathematica軟體生成)


同樣,我們選取其中任意一塊(紅框內),

將小海綿各方向拉長為原來的3倍,即體積為原來的20倍(注意除去其六面中央及正中心已鏤空的7小塊所佔的空體積),我們發現,這一塊小海綿與大海綿也是相似的。


示例中的小海綿各方向拉長3倍即是大海綿,而大海綿又是由20個小海綿組成的。


那麼,門格爾海綿也具有自相似性(標度不變性)

那麼,我們也可求其分維:

而原來的大實心方塊的體積,以每步驟20/27倍的形式遞減,那麼其最終形態:門格爾海綿的體積可由下式給出:

其中V。表示大實心方塊的初始體積

顯然,生成門格爾海綿的步驟需要無窮多,意味著n也要趨於無窮大,那麼門格爾海綿的體積自然也趨於無窮小V→0

可是,如果門格爾海綿的體積趨於0的話,它不應該不存在嗎?我們又怎能從視覺上「看見」這好似分量十足卻又實際空無一物的「實體」?

這實際是因為我們混淆了「趨於」和「等於」的概念,「趨於0」表示無限接近於0,但絕不會「觸及」0。這就好比V和0之間仍有那麼一點「殘餘物質」阻止著V=0。

所以說,門格爾海綿或多或少仍有一點體積殘留,這已足以讓我們看到它的全貌。


可見,分形幾何學所包含的不僅僅只有求分維時的死板對數概念,還包含了極限理論等諸多內容。



可問題又來了,這些分形都是規則圖形啊,大自然之千變萬化,神秘莫測,豈能就這麼簡單地描述出來?


也太小看我分形了吧。

加入點隨機性,圖形就從有規變為無規:

(海岸線)

(花叢)





隨機就是隨便?那豈不亂了套......



高斯正態分布!大概率事件總是集中在圖形的中間部分(凸起),

而小概率事件則匯聚在於圖形兩側部分(相對平緩)

這意味著,所謂隨機,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約翰 · 卡爾 · 弗裡德裡奇 · 高斯,(1777.04.30-1855.02.23),在研究測量誤差時從另一角度導出了高斯正態分布


大自然變化萬千,雜亂中也深藏著秩序,無盡的規律一直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發現。


分形幾何學正是我們描述大自然的有力工具之一,亦是大自然給予我們

勾勒這個世界的一支畫筆。


就讓我們追隨著它的筆跡,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圖片若有侵權,請通知原作者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分形理論測量海岸線的長度
    統計自相似和分數維》的論文,討論了維數介於1~2之間的統計自相似曲線。雖然曼德博沒有用「分形」這個詞彙,但這些曲線都是分形的。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曼德博討論了理查森對海岸線與其他自然地理邊界的測量出來的長度如何依賴測量尺度的研究。理查森觀察到,不同國家邊界測量出來的長度L(G)是測量尺度G的一個冪律函數。
  • 什麼是分形 | 集智百科
    title=分形幾何_Fractal分形是描述複雜幾何形體結構的一種數學概念。它一般指維數取非整數的幾何形體。在數學中,分形是歐幾裡德空間 Euclidean Space的一個子集,其分形維數的數值遠遠大於切赫-勒貝格維數 Topological Dimension(也稱覆蓋維數)。
  • 和諧幾何,分形之美——數學與自然的相映成輝
    分形,一個幾何學專用名詞,乍一看很高級,實際上,我們都能領略它的美麗。首先,什麼是分形呢?我們來看圖1,這是網絡上的一張分形圖,遠看可能只是幾個螺旋,但是,走進了看,你會發現有大螺旋,還有各種小螺旋。更有趣的是,這些螺旋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狀都是一樣的,連整個圖形的輪廓也有這個形狀。數學上稱之為相似。
  • 分形幾何:從寶塔菜花說起
    美國物理學大師約翰·惠勒說:「可以相信,明天誰不熟悉分形,誰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由於不規則現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分形幾何成為描述大自然較普遍現象的一門幾何學。正如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所言:「分形幾何不僅展示了數學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從而改變了人們理解自然奧秘的方式;可以說分形幾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對它的研究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疆域。」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因此,迫切需要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探索現代天線的設計,解決傳統的天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研究發現,將分形幾何應用到天線工 程中,可設計出尺寸和頻帶指標更好的分形天線。分形幾何就是研究無限複雜而具有特定意義下的自相似圖形和結構的幾何學,自相似就是局部的形態與整體形態的相似,分形具有兩大特徵:自相似性和空間填充性(即分數維)。所謂分形天線,是指幾何屬性上具有分形特徵的天線。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
    比如,說到1.26時你會想到什麼?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今天的文章摘選自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科普著作《不可思議的數》,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許多數字背後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了奇妙的數字世界。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展卷
    比如,說到1.26時你會想到什麼?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今天的文章摘選自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科普著作《不可思議的數》,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許多數字背後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了奇妙的數字世界。
  • 幾何學有8大分支:歐氏幾何2000餘歲,分形幾何不足100歲
    直到近代,對第五條公設的探索,出現了另外的幾何學——非歐幾何學。廣義的來講,非歐幾何就是歐氏幾何之外的幾何;狹義的講,非歐幾何就是羅氏幾何;一般通常認為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合稱非歐幾何。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建築藝術要求在平面上表現實物:要把現實世界中的實物對象畫在一張畫布上,需要用自己的眼睛作為投影中心(當然,還有其他的投影方式),先把實物的影子投射到畫布上去,然後再描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畫布上各對象的相對大小和位置關係,有的變化了,有的保持不變。這就促使了數學家對圖形在中心投影下的性質進行研究,因而形成了射影幾何這門新的學科。
  • 分形的世界
    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分形(Fractal)一詞,是法國數學家伯努瓦·曼德爾布羅(Benoit Mandelbrot)創造出來的,其原意具有不規則、支離破碎等意義。數學家很早就認識到,在自古以來構成數學和物理學基礎的經典歐幾裡得幾何的規範邊界之外還有幾何形狀。
  • 高維時空的演繹(23)宇宙的分形結構
    統計自相似和分數維度》的論文,闡述了海岸線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態和整體態的相似。在空中拍攝的100公裡長的海岸線與放大了的10公裡長海岸線的兩張照片,看上去會十分相似。後來,人們發現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連綿的山川、飄浮的雲朵、巖石的斷裂口、粒子的運動、樹葉、樹冠、大腦結構……人們把這些部分與整體以某種方式相似的形體稱為分形。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1904 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首次發表了雪花圖案的結構—科赫曲線(又稱雪花曲線),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學怪胎,一種奇怪的人工構造(但實際上並不是,自然界中到處都是以分形結構存在著的圖形)。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1]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1904 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首次發表了雪花圖案的結構—科赫曲線(又稱雪花曲線),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學怪胎,一種奇怪的人工構造(但實際上並不是,自然界中到處都是以分形結構存在著的圖形)。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1]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
  • 西蘭花中的分形及西蘭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遇見數學創作小組] 作者徐樂涵分形(Fractal),具有以非整數維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通常被定義為「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
  • 分形世界(上)
    嗯,今天我們來聊聊分形問題。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分形理論太可怕了,如果你稍微認真一點了解這個理論,就有一種細思恐極的感覺,仿佛自己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是當今十分風靡和活躍的新理論、新學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數學家本華·曼德博首先提出的。1967年他在美國權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著名論文。
  • Light: 楊兆舉 | 拓撲分形光子學
    圖片來源: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近日,以色列理工學院楊兆舉博士與Mordechai Segev教授提出了拓撲分形光子學的概念,文章發表於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
  • [PRL]無序顆粒堆積中的非整數冪律
    ., 118,238002 (2017)]上發表了題為「Origin ofNoncubic Scaling in Disordered Granular Packing」的論文,為近來在一系列玻璃體系中發現的非整數冪律提出了新的理解途徑。(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論文連結)這項研究的出發點之一,是理解在很多金屬玻璃體系中發現的非整數冪律的現象。